保釣魂爆炸的年代 他們買飛機暗謀登島 起飛後竟爆炸
2017-09-01 08:00聯合報 記者
黃國樑/台北報導
「保釣」運動在2、30年前不斷上演悲壯而淒美的故事,許多人前仆後繼,只為捍衛原本屬於中華民國的領土。保衛釣魚台讓無數的青年獻出青春,也曾讓整個台灣凝結成一個堅強的共同體,然而時過境遷,政府依然宣示對釣魚台的主權,但當年那股付諸行動的熱忱似已不再。
聯合報當年報導。 報系資料
不畏日本政府 博鬥惡浪拚保釣
當時,保釣的行動幾乎全是以漁船在海上與惡浪博鬥完成,在登島與不登島間,以及能否更靠近釣魚台,都是成功的衡量標準,日本的海上保安廳照例會來驅趕,甚至逮捕保釣人士。其中有一樁行動試圖從空中空降,但可惜的是,卻在剛剛發動的時刻,即碰到重大的挫敗,飛機左發動機起火,七位成員功敗垂成。
七位登機執行任務的成員行前合影,左起羅樹明、李衛華、王光華、王仲年、高源流、章家源、張國灝。 圖/王仲年、魯國明提供
王仲年空軍退役 空中保釣行動機長
中華民國空軍退役的王仲年是這次空中保釣行動的機長,命運所以選中他,是因為他在1994年締造了一項紀錄,獨自駕駛單引擎四人座飛機PIPER CHEROKEE,從美國加州聖荷西的矽谷起飛,飛抵高雄小港再轉台北松山機場,全程一萬多公里,歷經十七天。
日釣島蓋燈塔 魯國明找王仲年反制
這次飛行讓他結識了許多僑胞,其中一位叫魯國明,魯看到了王仲年的能力。1996年,日本青年在釣魚台蓋了燈塔,設置大幅日本國旗看板,魯國明認為必須予以反制,選在這年9月18日也就是918事件的紀念日,他自美國打電話到台灣找王仲年,告訴王仲年他的想法。
1997年試圖空降釣魚台未果的主角,王仲年、魯國明。 記者黃義書/攝影
搞大一點 買架飛機 三人空降登島
兩人自此即不斷電話聯繫籌劃整個行動,一開始是租一架飛機,由王仲年駕駛,另搭載一位空降人員,王仲年還飛到計畫中的起飛地點菲律賓,勘察與了解可能性。但這個想法因不可行而被否決。他們決定直接買架飛機,並由三個人空降登島,但魯國明卻很頭大,因為他要負責籌錢,那年11月王仲年飛往加州與魯國明會合共同籌畫後續行動。
空降員還要練習如何以燒灼方式,把燈塔的支架燒斷。 圖/王仲年、魯國明提供
3原則:不沾政治、絕對保密、安全第一
保釣事涉兩岸與美國的參與者,魯國明就是美籍,許多政治人物也藉此炒作新聞,他們決定不沾政治,文字上避免使用台灣、中華民國或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等,並且絕對保密,最終只有聯合報與當時一家電視台參與這個計畫,行動前不發任何新聞,當然王仲年與魯國明也約定,一切安全至上。
計畫中 要帶乾糧急救藥和媽祖神像
計畫中要有一位機長、三位空降員以及一位空投員,隨機平面與電子媒體記者各一位,空降員要帶著無線電、煙霧彈及中日英文對照的主權聲明書,以及乾糧急救藥品以及衛星電話等,還要帶著大鐵鎚、鋼鋸與噴漆罐等,去破壞日本建立的燈塔,還要帶著「媽祖神像」。
空降員都不曾跳過傘 專程赴美受訓
第一批空降員組合左起彭進基、李衛華、尹莉文。 圖/王仲年、魯國明提供
他們招兵買馬,王仲年的同學李衛華決定成為空降員,另外還有尹莉文及彭進基,尹莉文是女生,剛考上小學教師,卻依然赴美接受跳傘訓練,三人都是大姑娘頭一次上花轎,受訓期間曾跌得十分慘重,而另一位美籍的張國灝則擔任空投員。王仲年也接受過一次跳傘訓練,以防萬一。
一人車禍 一人退出 一人自願遞補
但李衛華期間車禍受傷,彭進基因個人因素退出,張國灝自願遞補成為空降員,後又再找了一位王光華,與尹莉文成為第二組空降組合。
空降員傘訓空中跳傘鏡頭。 圖/王仲年、魯國明提供
飛機找了好幾款 最後終於找上她
他們設定了行動代號為「1997前進釣魚台」,魯國明籌募購機經費,只能設定五萬美金的預算,加上搭載七個人超過一萬磅的起飛總重,最早他們相中了一架CESSNA-411,但發現不符需求放棄,最後選定了一架BEECH-18,王仲年一看就喜歡,然而這架老飛機是1954年出廠,當時已高齡43歲。
確定終於選上了她,保釣精神號。 圖/王仲年、魯國明提供
這架任務機 老得每天都得修她一修
不過,她就成了最後的任務機,兩具往復式活塞發動機,雙葉螺旋槳,雙直尾翼,看起來像隻鷹隼。王仲年找到了一位兼具機械師與飛行教練資格的鮑伯.麥芝,承包整個維修與帶飛訓練,這飛機老得每天都得修她一修,修完了,鮑伯說,「走,我們飛上去」;王仲年猶如小弟學徒,跟著他混了幾個月。
王仲年(左)與機械師兼飛行訓練師鮑伯.麥芝。 圖/王仲年、魯國明提供
為雙發動機飛機 王仲年取得新飛行資格
王仲年橫渡太平洋時,雖已有美國FAA的單發動機的飛行資格,但要飛這架BEECH-18,他得累積飛行時數,並考取新的飛行資格,最後他靠著一個在美國當考官的朋友取得執照,但保險公司以他仍然太嫩,不願承保自美飛到菲律賓的保險,魯國明只好再掏出一萬多美金,請一家Ferry公司將她飛到蘇比克灣。
任務執行前 王仲年沒機會再飛她一次
這架飛機曾想用「四行倉庫送國旗的楊惠敏」之名命名,但最後取名「保釣精神號」,她飛到蘇比克灣後,王仲年及任務成員即從台北飛到菲律賓準備。但已幾個月沒有飛過她的王仲年,在任務執行前,卻沒有機會再飛她一次,他與李衛華每天發動一次,而他跟李都發現,左發動機關俥後都會冒出一縷藍煙。
王仲年(右)、尹莉文(中)與李衛華赴美前到廟中焚香祝禱。 圖/王仲年、魯國明提供
發現詭異藍煙 王仲年與李衛華沒說出口
兩人都知道,這意味著汽缸吃進了滑油了,很可能是汽缸有裂痕,這時已是1997年的8月底,如果跟魯國明說,籌備了一年的任務,勢必叫停。兩人都沈默了,兩人內心各自決定不說出口。
任務被颱風搞砸 錯失絕佳起飛日程
期待中的任務被Amber颱風搞砸,錯失8月26到31日的絕佳起飛日程,一直到9月2日清晨,七位成員登上飛機,其中尹莉文已因1日就要前往學校報到被迫返台,只剩李衛華與王光華,張國灝仍充當空投員空投補給用品,媒體則是聯合報的記者高源流與另一位攝影,以及一位電視台攝影。高源流就坐在副駕駛座,抱著一個滅火器。
傘訓期間成員留影。 圖/王仲年、魯國明提供
王仲年硬著頭皮拉起 座艙響起歡呼
王仲年將動力催到一百,滿載三百加侖的汽油,保釣精神號越過了最後起飛點時,他只能硬著頭皮拉起,爬升率只有每分鐘一百五十呎,塔台闢出空域讓他盤旋爬升,終於到了五千五百呎的高度,他鬆了一口氣,後頭的座艙並響起一片歡呼。
聯合報當年以全版報導。 報系資料
突然藍煙成了明火 空降化成了空想
可是惡耗降臨,左發動機的那縷藍煙證明她隱藏的厄運,突然爆炸,王仲年關掉左發動機油門讓她順槳,火滅了,右發動機則推到最大油門,用她扛著左機翼保持平衡,小心翼翼地以一只發動機轉向返航,只要一不小心失衡就摔下去了。
掉進跑道滑了一千五百呎後躺在泡沬中的保釣精神號。 圖/本報資料照
七個人全數生還 保釣行動功敗垂成
他一度考慮讓空降員跳傘,因為飛機太重,可能無法飛回蘇比克機場,但他決定大家一起回去,在最後已經絕望的瞬間,機腹掉進了跑道,滿載的汽油未爆炸,七個人全數生還。這個史上空前的空降保釣行動以功敗垂成告終。王仲年在十餘年後曾動念是否再來一次,但那只是一個不甘心的心願,卻再也不能付諸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