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2011.07.21 02:32 am
跨國傳媒巨亨梅鐸在倫敦,就竊聽與行賄警方事件,前往國會作證的次日,台北的黎智英親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說明後,得到經營新聞台的執照。
雖然東西兩事並發,純屬時間的巧合,惟若貼近觀察,倒是還能察覺二者另有共通之處,就在兩地政府的傳播政策,失靈再告暴露。
梅鐸案事發,英倫的菁英報紙與廣電傳媒,固然多見報導與評論,但性質與《世界新聞報》相同的其他許多報紙不見喧囂,「安靜地讓人困擾」。何以如此?就在該報在梅鐸經營風格下,最富攻擊性,表現為竊聽範圍天羅地網,終至出事。其他報紙窺私成癮的強度,也許稍遜,卻對此事不無同病相憐之痛,不敢聲張反映了自己的虛心理虧。
二○○三與二○○七年間的調查顯示,信任BBC記者的,維持在百分之六十一至八十,但竊聽成風的這些報紙是百分之七至十四。原因不是報紙記者素質低,是相比於廣電,英國欠缺報業政策,其政治人與媒體人不肯師法北歐經驗,這些國家數十年來只差沒有公營報紙,卻能積極規劃報紙的經濟與財政,因此瑞典、挪威、芬蘭與丹麥的報業與廣電傳媒不但專業無虞,更是在歷年的國際新聞自由評比指標,名列前茅,遙遙領先約翰牛。
NCC核可新的新聞台,無論是否另附七個或更多的條件,現在與未來,都不可能改變事實:一九九七年以來,只能生產低質量電視新聞的環境,無法因為新競爭者進入而改善;如同近廿餘年來,報紙生態並沒有因為兩家新報崛起而脫胎換骨,我們平面傳媒的新聞供輸沒有更見高明,相較從前,有人可能認為還要低落一些。
怎麼辦?政府有責,方向有二:停止花拳繡腿,善用手中籌碼。除了處罰違規的影音內容、核可或換發衛星電視執照,NCC未來一年的重要政策,是調整有線經營區,增加業者競爭,以及加快數位化(包括送機上盒),以便二○一二年中葉起,導引有線電視開始分級付費。
但有線電視的「系統」平台是「水管」。NCC要讓更多的企業競相鋪設水管,但人們需要得到的,是品質良好的「水」(圖文及影音「節目」)。人要喝水,不是水管,如同人要看的是節目,不是線纜。準確地說,不只看節目,觀眾要看好節目,言不及義、插科打諢、名嘴節目,即便換成高畫質或數位技術,內涵還是不變,對於觀眾,全無好處,節目不佳,分級付費後還是不佳,其理至明。
想方設法,確保好節目源源不斷製播,才是政府必須憚精竭智的核心重點。這是艱鉅的工作,難以速成,但起步與方向正確,就會啟動良性循環,逐步接近與實現願景。第一步就是行政院必須要求各部會摒棄本位思維,統合目前分散在不同單位的政府影音補助資源,集中交由合適的組織使用,藉此收取規模經濟之效。若是不此之圖,國人影音環境必無改善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