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九萬兆政府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明年度政府預算籌編 各機關員額零成長
2008/06/06 09:51 瀏覽2,033|回應15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李濠仲/台北報導】 2008.06.05 03:13 pm
  
行政院會上午通過明年度中央與地方政府預算籌編原則,要求各機關預算員額,考量未來行政院組調整,政院所屬各機關必須配合精簡、整併、改隸、改制或裁撤,必須合理配置人力,以維持「員額零成長」。

另對於車輛也有新措施,籌編原則要求中央及地方政府車輛配置及車種應依一致標準,除依法律增設的機關才能新增車輛,或是部會首長、副首長、次於部會首長的座車、各型貨車、警備車、機車及其他特殊用途車輛,得依實際需要汰換外,都暫緩編列購車預算。

根據籌編原則,在零成長的要求下,各機關如有新增機關或新興的重大業務,需要請增預算員額者,必須確實檢討,確定無法由機關內現有人力或其他機關節餘人力調整支應、移撥、借調,也無法採去任務化、地方化、法人化、委外化等方式辦理者,才能增加員額,但各主管機關仍必須在行政院核定的年度預算員額範圍內統籌調配整體人力。

如果機關裁撤或業務萎縮,原配置的人力就必須配合減列,移撥到其他機關。如果已核增的員額,但卻因政策未實施,原核給的員額就要減鮤或列超額出缺不補。

為了貫徹工友、技工及駕駛的精簡政策,各機關的工友、技工及駕駛都全面凍結不得新僱,未達員額的機關,必須從其他機關移撥。各機關事務性工作,應極採取廣泛使用現代化事務機具、擴大外包及全面推行職員自我服務等替代措施。

而各機關的公務車輛,如可以符合需求,即可採購油氣雙燃料車 (改裝成瓦斯車),而中央部會的首長、副首長,得選購油電混合動力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94917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擴大內需 預算尚未過 工程想偷跑
2008/06/29 10:59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記者/台北報導】 2008.06.29 02:41 am
  
據了解,雖然擴大內需預算尚未通過,但經建會已要求各縣市政府開始進行前置作業;相關人士指出,這其實是鑽法律漏洞,如果預算最後下不來,「問題會很大」。

擴大內需方案目前仍在立法院等待特別預算通過,但經建會日前已再度召集各縣市政府與相關部會,討論如何著手進行,務求達成今年底前執行完畢的終極目標。

會中,各縣市政府表示,相關發包或規畫作業,由於預算尚未通過,縣市政府囿於法令限制,實在是窒礙難行,因此,有地方首長要求,由經建會出具公文,授權地方政府先行展開發包程序。

主持會議的經建會副主委黃萬翔表示,經建會無權出具公文,但可以將行政院送給立法院的核定函,轉給地方政府作為行政依據,再由地方政府以「保留決標」的方式進行。

在場的主計處官員也提供「解套辦法」,可由縣市政府先行動用條件較為寬鬆的第二預備金,等到擴大內需預算下來,再由各地政府辦理追加減預算,改由中央政府接手進行,透過這種迂迴的作法,勉強可以符合相關法令規定。

不少地方公務人員擔心,此舉是「鑽法律漏洞」,到時如果預算下不來,已開始作業的工程計畫恐難以為繼;並且,如果地方政府已發包的工程,最後預算無法順利下來,廠商豈不是可以要求國家賠償?

就連執政黨立委也批劉內閣「亂來」。國民黨財政委員會委員林德福說,擴大內需的預算案最慢會在七月中旬三讀通過,不明白行政院為什麼這麼急?他知道許多縣市可能擔心計畫無法趕在年底完成,才會有偷跑的念頭,「但違法就是違法,就算自己人也無法接受。」

立委邱毅說,依法行政是馬總統念茲在茲的行事標準,執政黨立委或許可體諒劉內閣很急,但民進黨及民眾未必接受。

另外,苗栗縣政府為拚觀光,計畫拓寬馬家庄聯外道路,一度引發拍馬屁爭議,但經建會最後還是同意這項計畫,由交通部提撥一點七億拓寬經費給苗栗縣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5889
583億擴大內需 92%硬體建設
2008/06/16 11:18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何明國、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8.06.16 03:39 am

行政院昨天原則確定擴大內需案需為資本門支出,經建會副主委黃萬翔(右)在新聞局長史亞平(左)陪同下舉行記者會說明。
記者高彬原/攝影

立法院今天將審查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修正案。行政院昨天開會決定,對於購置警車、垃圾車、補貼或一次性活動的項目都予以刪除,改以建設性項目取代,使資本門支出高達百分之九十二。經建會估算可以使經濟成長率提高零點四五個百分點。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下午召集經建會、內政部、主計處、交通部等相關部會開會,針對「擴大內需加強地方建設」案中五百八十三億元屬於地方公共建設的相關細目最後審視。劉兆玄也指示全力尋求立法院支持,力保今年經濟成長率達百分之四點七八。

因朝野立委反對釋出中華電信股票籌措五百廿八億元擴大內需經費,財政部長李述德指出,將改以舉債支應擴大內需所需經費。

經建會副主委黃萬翔表示,這項特別預算案,高達百分之九十二均用於地方建設,至於放煙火或用油補貼等非資本門項目,都不在編列之內,地方政府也沒有提出施放煙火的項目。

黃萬翔表示,凡是屬於車輛、補貼或者是一次性活動,與硬體公共建設無關的都不予編列,而改由建設項目取代。而喪葬設施的改善屬於地方硬體建設仍予以列入。他說,經建會審核通過的建設細目約一千多項,預算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已分配完,其中以交通建設、都市排水等設施所佔比重較高。引發議論的「馬奮館」未見提報。

新聞局長史亞平表示,各縣市報上來的項目很多,有些非屬建設性項目,或不可能在下半年執行完畢的都被剔除,由後面的項目補上來,因此各縣市審查通過的金額與開始中央以人口設算的分配金額差不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08057
擴大內需》廖了以:未就預算與立委溝通
2008/06/10 12:57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 2008.06.09 03:06 pm
  
行政院釋出583億擴大內需預算,藍營立委反彈未獲政院徵詢,對外傳內政部長廖了以因此兩度與立委溝通,廖了以上午鄭重否認,強調只曾就連江縣學童營養午餐補助問題,向連江縣立委曹爾忠探詢了解狀況,並未主動與立委溝通地方建設。

藍營立委傳出,廖了以曾出面溝通擴大內需預算,並承諾立委們提出建議,中央可以研究協助;廖了以上午表示,他並未就相關預算主動與立委溝通,也沒有做上述表示。

廖了以強調,他曾經與曹爾忠委員連繫,因為他曾提及若干人數較少的縣市連學童營養午餐補助都沒有列入,由於此事涉及內政部主管的弱勢族群補助問題,他因此立即與曹爾忠連繫了解狀況,後來發現連江縣已對兒童營養午餐全面補助,除此之外,他並未和其他立委單獨或集體溝通。

廖了以說,他屬於行政團隊一員,相關事項如涉及內政部業務,他理當全力以赴承擔溝通任務,如和內政部業務無關,他也願意在行政院長指示前提下,扮演中央和地方溝通橋樑角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00294
擴大內需》胡志強:朝令夕修 無法接受
2008/06/10 12:56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中央社九日電】 2008.06.09 03:06 pm
  
新政府上台後實施的擴大內需方案補助,引起台中市長胡志強不滿。他今天在主管會報上,忍不住表達個人看法,不客氣地指出:中央「朝令夕修,搖擺不定,個人無法接受」,並指示市府計畫處發函中央表達他的看法。

胡志強指出,在新政府還未上任前,在做可行性評估派人與他談時,還建議可將土地徵收款「報報看」,他當時就覺得土地徵收款不能列入。後來開會前確定把土地徵收款抽掉,當時中央對提報擴大內需僅有三點原則:不能買車、不包括土地徵收款、以及需今年底前完成。

胡志強表示,沒想到現在把擴大內需分配到各部會追加減預算時,有的部會逕自增加當初未談妥的條件;比如文建會要求所提報計畫,地方政府須有十分之一配合款;另依「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特別條例」規定,經常門不得超過資本門二分之一,這樣的規定,影響市府所提太陽餅行銷、爵士音樂節及金馬獎典禮補助計畫,而中央之前從未提過有這些限制或條件。

他指出,中央決定的政策不宜再逕自增加限制,當初協調時未指出地方須提配合款,現在要地方提配合款,十一月送議會通過,年底前實在無法完成計畫;他不客氣說:「中央如果認為能完成,換你來做做看」。

此外,目前各部會有聲音傳出,要嚴格審查地方所提擴大內需補助計畫,能通過的愈少愈好,他說「這是甚麼心態?」中央不要天天跟著媒體標題跑,朝令夕修,他期許大有為中央政府,要有一定原則、一定思考,不能看著媒體辦公,他說「至少我們不是這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00292
擴大內需》毛治國:釋股非唯一選項
2008/06/10 12:55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2008.06.09 03:06 pm
 
立院交通委員會上午審查中華電信釋股案,曾擔任中華電信董事長的交通部長毛治國親自上場說明。
記者胡聖堤/攝影

行政院擴大內需方案,擬釋出政府持有的6.9%中華電信股票,籌措528億元追加預算。交通部長毛治國上午表示,釋股不是唯一選項,中華電信釋股會先外資、後國內,國內釋股也一定會公開,絕不會採盤後拍、洽特定對象方式辦理。

毛治國強調,如果528億元全部用釋股達成,政府對中華電信的持股,會從現在的35.65%,降到28%左右。未來交通部會搭配增減資、甚至舉債等其他配套方式,籌措這筆經費,達到「多贏」。

行政院送立法院的「97年度中央政府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特別預算案」,計畫釋出政府持有的中華電信6.9%、總數高達6億5987萬2925股的股票,預計可增加收入527億8983萬元。

毛治國上午到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專案報告中華電信釋股案。他表示,到今年5月底,交通部還持有中華電信35.65%股份,另外美國信託憑證(ADR)占21.15%。國內民股大股東,目前國泰金控只剩1.93%、富邦金控0.87%,都不到2%。

他表示,交通部會在97年度匡列528億元歲入預算。因為中華電信對外資釋股有一定上限,未來外資釋股後如果需要國內釋股,一定會公開辦理。

目前規畫,中華電信釋股前,會先辦理增資再減資。毛治國說,中華電信的資本公積太多,辦理增減資後,政府可以獲得70億元現金股利,但持股不會改變。他還說,中華電信是獲利能力很好的公司,未來也可以考慮舉債擴大獲利。

毛治國也提出中華電信釋股的四大原則,強調中華電信釋股後,不會影響政府掌握中華電信經營主導權,也不會因為釋股影響小股東權益和中華電信重要策略執行能力。增減資後辦理釋股,也可以提升改善中華電信的財務結構效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00289
新聞眼》廖了以 很了民代的心
2008/06/09 06:02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特稿】 2008.06.08 02:49 pm
  
內政部資源龐大,包山包海相當複雜,過去一直是政府資源分配、發包的主要來源,光明面是為國家的建設、治安、社福做了不少事,但若攪和政治利益,經常就是黑漆抹烏一片。

廖了以以「遞補」身份當了內政部長,出身豐原廖家,曾在派系色彩濃厚的台中縣,殺出突圍,兩度贏得縣長,行政資源分來調去,游刃有餘,面對頭上長角的民代、議員,對廖了以來說早就司空見慣。在「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上,他會出面斡旋立委,和過去個人的政治風格,相當一致。

民進黨政府時代,有次內閣改組時,一位和陳水扁關係相當密切的政壇人士,主動請纓要做內政部長,但陳水扁硬是壓下來,理由是這麼龐大的行政資源,他「不放心」交給這位在政壇打滾多年,善於透過資源分配換取政治利益的老友。

對照之下,曾為民進黨政府內政部長熱門人選的陳定南,則是明白表示自己沒有八面玲瓏的個性,不適合去資源豐沛的內政部,否則一定得罪一缸子人,寧可留在「死板板」的法務部作個龜毛部長。

內政部和交通部一樣,業務多,資源多,常讓躊躇滿志的政治人物無法自拔,其他部會要看立委臉色,這兩部會首長,則是立委的最愛,凡是好商量,部會要的是政策能推動,立委要的是回鄉有交代,內政部長的一念之間,經常決定了是「福國利民」還是「魔鬼交易」。

廖了以上任後,主動登門拜訪立委,透過餐敘聯絡感情,在新閣中堪稱積極。即使是民進黨立委,廖了以也是一一到他們辦公室親自打招呼,禮數相當周到,渾身充滿當年台中縣長的味道。

在劉兆玄籌組的學者內閣中,廖了以的背景算是異數,其他閣員多的是顯赫的高學歷,廖了以則有這群人一輩子也學不來的政治手腕,他所帶來的化學作用,對「傲慢內閣」應該有正面幫助。不過,廖了以也要小心,廖縣長可以變成廖部長,卻不能讓內政部變成台中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98549
立委也要糖!廖了以出面擺平
2008/06/09 06:01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特稿】 2008.06.08 02:49 pm
 
擴大內需方案不但引發人口較少縣市的不滿,也引來立委反彈,內政部長廖了以還兩度出面和立委溝通。
報系資料照片

新政府一上台,就推出追加減預算1144億元大餅,其中583 億元,以人口比例分配給各縣市政府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第一時間引起人口較少的縣市大為不滿,但接著連執政黨立委也開始反彈。據了解,為此內政部長廖了以還兩度出面和立委溝通,並表示立委們也可以建議相關補助計畫後,才稍微舒緩了執政黨內部的壓力。

行政院通過「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後,由於該方案事前僅知會地方縣市首長,因此,向來對爭取地方建設也相當積極的立委,心裡便相當不平。宜蘭縣國民黨籍立委林建榮率先發難,強烈抗議行政院依各縣市人口數匡列補助額度(宜蘭縣分得11億餘元,台灣本島排名倒數第7),直言這麼做等於是在「慢性謀殺宜蘭縣」。

不只林建榮,後續來自立委的壓力,紛紛湧向行政院,即便是執政黨立委,也幾乎都不假詞色地批評劉揆,尤其看到很多地方縣市政府提出的補助計畫,也是立委積極爭取的項目,如此一來等於平白少了「為民服務」的機會。為緩和立委的反彈,在行政院力有未逮下,廖了以自己挑了這個擔子,兩度和立委當面溝通地方建設問題,表示立委們提出建議,中央也可以研究協助。

只不過,地方縣市首長提報的計畫就已經夠浮濫,如果再加上立委的點子,則「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不免品質堪慮。

例如台北縣便提出了不知道和擴大內需何干的5000萬元「校園遊具器材增設及維護」,以及3億元的「全縣中小學設施提升計畫」;基隆市則是編了500到2000萬元不等,要把基隆市各區的里民會堂進行公共設施美化。

其他如宜蘭縣提出籠籠統統的所謂「重大建設規劃與都市規劃案」,一開口就是1700萬元;嘉義市同樣也有個不知所以的1500萬元「嘉義市綜合發展計畫」。好在其他縣市沒有起而效尤,否則追加減5000億也不夠分。

此外,各縣市提報的計畫,多是小型工程和應景式的文化活動,例如「2008宜蘭客家文化節」、「台中市爵士音樂節」、「雲林縣2008咖啡節」等,根本不符編列特別預算的法規,有些甚至連小型工程都稱不上,且很多都應該是年度預算要做的事,無法用特別預算處理,適法性恐怕大有問題。

雖然劉揆多次強調平衡城鄉差距不是這次加強地方建設的考量,但生活水準遠落後西半部的花蓮縣,還是想從分得的8億多元補助款中,拿2000萬元去「縮短城鄉數位差距」。在突然多出這些錢後,縣市政府見機不可失,於是不管和擴大內需有關沒關,能編的全編進來,也難怪立委會急得跳腳,擔心功勞全被縣市首長搶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98548
冷眼集》這款浮濫要錢 助長消化預算
2008/06/09 05:59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特稿】 2008.06.08 02:49 pm
  
行政院上任第一步,就透過追加減預算1144億元,要擴大內需,其中的583億元,是以人口比例,分配給各縣市用於加強地方建設。不過,行政院以為上台立刻發紅包,就是德政,但結果反可能造成政府經費濫用,適得其反,擴大內需不成,又變相助長消化預算的惡習。

此外,劉兆玄說,苗栗縣提的「馬奮館」不宜,提報上來,他也不會讓馬奮館過,但這不表示馬奮館的1億7000萬元就可以省下來,因為依照行政院的作法,將會請苗栗縣另外提出符合「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旨趣的計畫,也就是這1億7000萬,怎麼樣都得花。

其他縣市,當然也是比照辦理,計畫爛沒關係,總是可以提到過關為止,補助款分配原則也許未必公平,一定要花完的精神,倒是全台一致。只是這麼做,到頭來就是鼓勵各縣市政府巧立名目,有的沒的,只要計畫作得漂漂亮亮,讓經建會的章蓋得下去,審核過了就一定有錢可以花。

消化預算是政府機關浪費民脂民膏的典型作法,更嚴重的在於這次「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推動時間倉促,各縣市政府提報計畫毫無一致性,有地方首長著重造橋、挖路外加通河,有的縣市政府連縣內情人節活動、跨年晚會都要拿政府追加減預算埋單,簡直就成了預算分贓。

當外界批評劉兆玄為何只以人口比例,去分配這583億元的地方建設補助款,劉兆玄的說法是,這是應急,平衡城鄉差距,會在下年度預算表現。

事實上當各縣市政府,尤其是窮縣市,有這筆多出來的錢,第一個念頭,當然就是要補原本建設之不足,但偏偏又有「半年內」要驗收成果的先決條件,於是只能進行局部小型工程;至於都會區,也不會放著造橋鋪路不管,但因經費多,所以可以選擇「做大事」,於是半年過去後,窮縣市也許農路工程完成了,富縣市則不僅快速道路系統改善,既有道路路面品質還可為此提升。

這次擴大內需也許無關城鄉平衡,但錢這樣撒下去,徒讓城鄉擴大差距,不知劉揆明年度預算要怎麼表現回來?再者,經建會匡列的金額,台灣本島,台北縣96億多拔得頭籌,敬陪末座的台東縣,5億餘只是北縣的零頭,在這種分配邏輯下,窮縣市連加強地方建設的條件都沒有,還有什麼資格和其他縣市去搞擴大內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98544
冷眼集》燒肉掉進狼窩 搶了再說
2008/06/09 05:58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 許玉君】 2008.06.09 03:10 am 
 
不少人批評「擴大內需方案」急就章,事實是一點章法都沒有!新政府想要馬上好,匆忙推出一個態度草率的分錢方案,不但高估了自己能力,還低估了地方缺錢的困窘。

持平而論,新政府想「由下而上」的決策想法,理論上確實優於從前「由上而下」的集權心態,畢竟只有地方官才了解民瘼,才知道人民真正需求。

但這一票「博士閣員」卻輕忽了理論與事實總是存在差距,台灣的地方自治向來沒有貫徹始終,財源老是困窘的地方政府始終仰賴中央鼻息,不論是統籌分配稅款、小型工程款,搶錢大戰年復一年不斷上演。

這五百八十三億元的額外預算,就像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塊燒肉,落入餓狼窩中,想不殺個你死我活才是天方夜譚。一名常到經建會開會的地方一級主管忍不住說,這麼短的時間內,哪來得及作成本效益分析,先報了再說,很多計畫根本望文不生義,連地方政府都不知道具體內容是什麼,反正「先搶先贏」。

這樣的含混計畫真能擴大內需?刺激國內經濟表現?拯救人民日漸消瘦的荷包?繳稅月才剛過,人民忍痛納稅、羨慕鄰國「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退稅政策,卻目睹新政府大方「犒賞」地方政客。看得又是一陣火氣。

更別提整套方案的行政程序是倒過來做:先發文要縣市政府提報計畫,再後補方案的施行細則。搞得許多經手的公務人員是提心吊膽,眼看這方案霸王硬上弓就要執行,要是日後政風單位發現有任何程序不當、分配不妥甚至有圖利之嫌的缺失,到底誰要負責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98543
擴大內需…建殯儀館、換垃圾車 錢這樣花?
2008/06/09 05:58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台北報導】 2008.06.08 08:45 pm
 
擴大內需怎花?殯儀館、垃圾車列入
[TVBS]消化預算?計畫細目五花八門

新政府上任,立刻編列583億補助地方公共建設擴大內需預算,根據已曝光的各縣市提報經建會的計畫內容,有三縣市將殯葬設施興建及修繕納入擴大內需項目,工程總金額超過2億5千萬元,另有二縣市提出共近1億7千萬汰換垃圾車及購買垃圾筒計畫,類似匪夷所思的計畫細目五花八門,令人質疑有消化預算之嫌。

被批與政策前提風馬牛不相及

根據各縣市提報中央的「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計畫,各縣市工程細項除了造橋鋪路,以及多種讓人眼花撩亂的文化、觀光行銷活動外,很多計畫案根本和行政院擴大內需設定的前提和方向風馬牛不相及,已招致外界批評;這些計畫目前正在行政院審查,預計6月11日完成初審。

3縣市編2.5億用在殯葬設施

其中,新竹市編了1億5000萬元要進行「殯儀館禮廳及興建工程」;台中市也有9500萬元的「大台中殯葬設施改善計畫」;台東縣亦爭取1000萬元的殯葬設施改善工程,這些項目到底符合行政院「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計畫的哪一項前提?不少人都在質疑。

此外,全國第一窮縣雲林縣,規劃將近3000萬元經費用於垃圾車汰舊換新,以及在公共場所設置垃圾桶;分到38億元的高雄市,一樣要以其中的1億3920萬元汰換老舊垃圾車;彰化縣的「特色」,則是打算將分配到的預算,部分用於汰換消防車、警察車,和強化警察無線電通訊,總經費超過3億元。

辦公廳內部裝潢 刺激經濟?

行政院長劉兆玄強調相關預算應用於加強地方建設以刺激經濟,但許多縣市都決定把錢用在蓋樓,南投縣一處派出所擬花900萬元改建,台中縣也規劃7100萬元,做為烏日鄉及沙鹿鎮戶政事務所興建辦公廳舍、內部裝潢及辦公設備的經費;苗栗縣則提報了爭議的馬家庄聯外道路1億7000萬元修建經費。

根據行政院「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各縣市地方公共建設申請補助作業須知,各補助工作計畫,將由中央於6 月11日前完成初審,事後若有疑義,或有修正之必要,將請地方政府另外研擬計畫報核,許多人因此呼籲政府把握最後機會懸崖勒馬,為國庫嚴格把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98540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