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稅捐規費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這樣的稅制,能不憤怒 ?
2008/06/02 17:32 瀏覽6,528|回應24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8.06.02 
黃春生、林世銘

     張忠謀董事長認為:全國所得排名前三十的大戶, 平均稅率不到所得的一成,乃提出應對「富人增稅,窮人減稅」的主張,已引起廣泛的迴響。

     我們不要喧嚷但要冷靜思考的是,一位卓越企業家,如王永慶者,憑藉其膽識與毅力,日以繼業,孜孜不倦,奮鬥不懈,歷經多少艱難困苦,為自己累積財富,也為社會創造就業機會,繁榮國家經濟,若已遵守憲法第十九條的規定,依法律盡其完納稅捐義務,縱然其稅負如此之低,實不忍也不應歸責其「為富不仁」。惟應嚴肅且沉痛地檢討的問題是:導致「富人稅負太輕」的癥結究竟何在?

     歷年來,以促進經濟發展為藉口,先後在獎勵投資條例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等三十多種法規,提供超過五十種的租稅優惠項目,其中屬於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所列舉的項目又高達四○○餘項。根據財政統計,九十二年度,促進產業升級條例所提供的所得稅減免稅額為五四八億元,占當年度所得稅實征數的一三.三%;到了九十五度,減免金額遽增至ㄧ、一九四億元,較之九十二年度成長二.一八倍,並占當年度實徵數的一八.五%。

     抑有甚者,現行所得稅法規定,公司發放股利部分所含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准予全額扣抵股東的綜合所得稅,這就是所得稅「兩稅合一」制。實施結果,營利事業所得稅僅是股東綜合所得稅的先行扣繳稅款而已。以九十五年度營利事業稅後淨利七○%發放股利,將准予抵繳股東二、一八三億元的綜合所得稅款,「富人」的大股東,年收入八○%以上均來自股利所得,適用的名目稅率雖高達四○%,但因其來自股利所得部分所含二五%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准予抵繳,其實質利率已降至一五%。

     何以同樣年收入超過三七二萬元的所得者,薪資所得的中產階級要按四○%課稅,而來自股利所得的「富人」大股東卻僅按一五%課稅。再加上密密麻麻的免稅條款的優惠,導致實質稅負不及一○%。現行稅法對特定產業與投資人給予租稅優惠,對於其他所得者卻課以累進稅率不僅不公平,也減緩了經濟成長與就業創造,並且干擾了自由市場,使生產性投資轉向租稅優惠與租稅規避的計畫上,從而阻礙技術進步與資源的有效利用。

     當大多數的薪資階層在過於偏高的稅率下,降低了他們的工作意願與嚴重削減了儲蓄能力,卻有「富人」的大股東享受鉅額的免稅優惠,未能繳納他們原應承擔的部分。這樣的租稅已經是荒謬與憤怒的來源,侵犯了國家最基本的正義與公平的正常運作。

     值此馬蕭執政團隊正啟動「賦稅改革」計畫之際,且讓我們引用美國總統雷根於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九日,致國會審查租稅建議案的書信中,這樣寫著:「我們正面對著一項歷史性的挑戰,即要讓我們現行的租稅制度邁向公平、簡化、效率及憐憫的模式,以排除經濟成長的障礙,並開啟未來空前無比的創新與高成就之門。」並誓言「基於公平與簡化,以及開展一個世紀的繁榮成長,本人提出租稅改革的建議案,將有助於履行『為所有美國公民爭取公平、希望與機會』的付託。」

     我們贊同張忠謀先生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租稅優惠應於九十八年底全面落日的主張,並建議制定各種所得都按相同稅率課稅的扁平稅制(Flat Tax)。或許,這才符合全國納稅人對新政府成立賦稅改革委員會,以建立公平合理稅制的熱切期望。

     (黃春生為執業會計師、中華財政學會高級顧問;林世銘為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兼副院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89515
 回應文章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公義才是稅改的硬道理
2012/03/28 16:52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12.03.28 01:46 am 
 
財政健全小組今天召開第一次會議,首要之務即是從財政部預擬的12項財政、稅制議題中,投票選出優先順序。然而,除了這12項,小組委員也可自行提案,連同各方開出的藥方,選項是如此之多,但財政小組只有半年時間,不可能照單全收,何者應興應革,勢必要做出取捨,今天可說是引領改革走向的關鍵起步。我們期望,財政健全小組帶來的改革洗禮,不要以「量」取勝,而能來自對「質」的要求,並能體現其存在的理由及所需彰顯的價值,已非「公義」莫屬。

由財政部長劉憶如領軍的財政健全小組,9月中旬前須交出第一張改革成績單。顧名思義,「財政健全小組」的設立,旨在促使國家財政趨於健全,而檢視財政健全度的指標,除赤字、負債外,更要看政府最穩健的財源──稅收,能否支應政事運作而定;至於影響稅收的要素,則又以稅制為最。正因為租稅體制的健全與否,關係到財政收入的穩定性,因而財政健全小組雖以「財政」為名,但隱身其後的改革重擔,實是對健全稅制的深切期許。

與歷次稅改或臨時性財改組織相比,這次財政健全小組面對的改革處境,明顯更為險峻。在創新低的國民賦稅負擔率、直逼新高的所得分配差距下,現行稅制的公平性正遭逢歷來最強烈的質疑;另方面,屢攀高峰的國債,亦因稅收占歲出比重已降到七成的低水準,財源穩定度不足,造成政府無力降低對舉債的依賴,更使財政結構日趨惡化。國庫收入不足、租稅缺乏公義,都需財政健全小組提供藥方,看似不相干的兩大病徵,觀其病因,卻在稅制上有了交集。

然而,能讓人民有感的改革,絕非只為達成財政目的而已,這只是稅改理由之一。財政健全小組無法迴避的事實是,對政府而言,繳稅是義務,但對人民來說,納稅代表的是對其財產的強制剝奪,既然課稅無法逃避,能讓人民接受的稅制就不能缺少公平要素。因此,財政健全小組可以改善財政為衡量指標之一,也可由稅制調整緩解財政惡化之勢,但若無公義加持,改革將難以激起共鳴;改革的正面評價,只會來自對稅制公平性強化的認可。

由學者專家、政府官員組成的財政健全小組,委員自應以改革者期許,緊抓改革以公平為優先的認知,無論主題的選擇及制度調整的建言,亦應以不悖離公義價值的原則運行;當然,改革更無可避免地會觸及利益重分配,這是小組成員特有的力量,但也必須要有的承擔,因而對於各項決議不能模糊以對,須向國人清楚交待;即使如資本利得這樣集爭議色彩與公平性指標意義於一身的議題,無論做與不做,都須正面說明,不應存有模稜兩可、瞻前顧後的空間,留給市場炒作縫隙。

必須強調的是,過去經驗顯示,任何形式的臨時性改革組織,往往沒有決策權,財政健全小組亦是如此,其位階約等同於財政部層級;同時掌控改革煞車與油門者,是政院以上的決策高層。換言之,財政健全小組即使排除萬難、傾全力達成的改革共識,如無府院認可,亦幾無實踐的可能。因此,在這場包袱最大、時間最短的興革大戲中,財政健全小組不是唯一需要接受檢驗的對象,馬總統才是催生有感改革的推手,也是改革成敗責任的承擔者。

改革有如一場戰役,財政健全小組是改革前鋒,決策者則是掌握改革節奏、無懼挑戰與阻力的掌旗者。追求公義價值的稅制改革,或許未必能帶進充分的財政收入,但若連國人對公義的基本要求也無法滿足,改革又有何意義可言?認清為何而改,今天小組委員就可投出篤定的一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806623
「鐵娘子」啟示/台灣稅改的堅固柔情?
2012/03/01 13:10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黃春生/會計師(台中市)】 2012.03.01 01:37 am 
 
梅莉史翠普在八十四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再度封后,除了演技精湛外,仍應歸功於她在「鐵娘子:堅固柔情」劇中,所扮演的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至今仍留給世人深沉的感念。

柴契爾夫人執政十一年,溫柔婉約的外表,給人無比的親切與喜愛。但她思慮細膩,對政策的堅定意志力,卻有如銅牆鐵壁,絲毫不畏怯退縮。在加入歐元的國會大辯論中,「不、不、不」的堅定語句,鏗鏘有聲、字字扣人心弦,也讓英國免除了今日歐元債務風暴。

對於英國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她所堅持的租稅改革。她將受薪的中產階級最高稅率八三%、資本利得最高稅率九八%,均降至四○%;個人所得稅、公司稅等基本稅率均予調降。試想在過高的稅率下,不是降低工作與投資意願,就是產生能逃就逃的納稅心態。所得稅率大幅下降後,企業重新展現生命力,就業機會增加,經濟復甦,社會繁榮。

同時,她將加值型營業稅,從八%提高至十五%,到今日的十七.五%。這項稅改遭受將「引發通貨膨脹與增加勞動家庭生計負擔」的反對聲浪,柴契爾夫人堅持理念:「讓高消費者多承擔些租稅,這是走向道德途徑唯一的路」。對於那些穿戴珠寶名牌服飾諸如路易威登、香奈兒、愛馬仕的高消費族群,多承擔些消費稅,應更能襯托出豪貴的道德氣質,多取之而更能彰顯量能課稅的基本精神。

柴契爾夫人的租稅改革相當成功,通貨膨脹率只有溫和提高,經濟快速成長,從而預算赤字大幅縮減,締造英國繁榮年代。

租稅改革須深思熟慮,評估利弊得失後,才能推出。尤其要具有柴契爾夫人的堅固柔情,才能展現成果。「鐵娘子」一劇,應能帶給從政者一些讓人懷念的風範與啟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95063
陳冲稅改 我想起柴契爾…
2012/02/17 10:19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黃春生/台灣金融總會稅務委員(台中市)】 2012.02.17 02:13 am 
 
在「林來瘋」狂占媒體時刻,行政院長陳冲拋出「減少租稅優惠」以及不影響民生項目可考慮「調高營業稅」的兩大稅改議題,同樣引起社會注目。

租稅減免條款的訂定應溯自民國四十九年公布的「獎勵投資條例」。五十多年來,減免條款有增無減,稅基不斷腐蝕縮小,造成今日財政窘境。從社會公平正義觀點,實不應給予某一組群的租稅優惠高於另一組群。

談到提高營業稅,使人聯想到堅拒用「歐元」的首相柴契爾夫人,她堅持「租稅是使高消費者支付代價的唯一道德途徑」,大幅提高消費稅,使英國預算赤字大幅縮減,並使國內經濟快速成長。

減少租稅優惠,讓租稅負擔符合公平正義,調高必需品外的營業稅,讓穿戴珠寶名牌服飾者多承擔些消費稅,這兩項稅改議題,自不容等閒視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89044
富人稅不能規避資本利得問題
2012/02/10 10:30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12.02.10 01:49 am 
 
一場歐債風暴,吹垮了歐美國家的財政,卻催出了「富人稅」的世界共識。全球都在談對富人加稅,台灣也不例外。

馬總統與新任財長劉憶如雖都同意稅制需要合理化,但反對課稅要有「身分」之別,認為稅制不該分化階級,窮人、富人都要公平課稅。誠然,租稅制度不能因人而異,確屬不容置疑的道理;但在台灣,課稅的階級待遇,其實並非來自身分,而是來自「所得」。長期重課勞動所得、輕縱資本利得的結果,富人獲得遠較窮人更多的減稅籌碼,豁免繳交與其財富相稱的稅捐,這才是當前稅制最受詬病的問題。

馬總統取得連任後,合理化稅制以改善國內所得分配惡化趨勢,已成各方期待在其第二任任期內,能夠有所作為的首要施政要務。新財長劉憶如二月六日走馬上任後,強調稅制改革動向仍在思考部署階段,但已宣告會將「富人稅」納入優先考量。不過,與富人財富息息相關,享盡巨大減免利益的資本利得徵免問題,馬總統與劉部長則一致表明不會輕易開徵。資本利得是關乎富人稅負的關鍵,政府不能一再避談,甚至斷然封殺理性討論的空間,馬政府若無法擺脫過去的包袱,其所謂的稅制化改革也不可能脫離既有的框架。

台灣其實不必另創「富人稅」,只須探究富人真正的繳稅情形,並從中尋求改革之道。馬總統日前在國民黨中常會上,直言反駁競選期間民進黨對稅制欠缺公義的指控,更以九十七年度的報稅資料舉例指出,在全台約五百四十萬個申報戶中,適用百分之四十最高稅率、年所得淨額在四百零九萬元以上的最富有家庭占百分之零點七,但扛下了全國百分之四十七的所得稅收責任,顯示富人繳稅並不算少,外界不宜批評富人不繳稅。

這個統計乍看之下,似乎各界真是誤會富人了,但實際上是馬總統忽略了這個數字存在的最大盲點,因為它沒有包括免稅所得。百分之零點七的極富家庭,繳交全國近半數的所得稅,僅是說明了「課稅所得」的納稅分布狀況,並非「全部所得」的納稅分布;而「課稅所得」因為各式各樣的減免理由,其實遠低於「全部所得」,於是有很多應課但未課的稅。何況,依我國所得稅制累進課稅的精神,所得愈高、稅負愈重是極其自然的道理,藉此做為富人稅負並不輕的辯解,自是難以服人。

舉例來說,所得稅收的結構中,適用最高稅率的家庭,多數的主要收入來源不是薪資而是股利。依最新的九十八年度統計,年收入淨額一千萬元以上的家庭,全台有五千七百餘戶,平均股利收入占其總所得的比重達百分之六十三,薪資僅占百分之廿三;反觀最低課稅級距的家庭,薪資占其所得的比重達百分之八十三,股利收入則不到百分之五。按稅制對個別所得提供的租稅優惠,薪資收入一年僅有十萬四千元的扣除額;股利所得也需納入所得總額課稅,但其「母股」股票的交易所得,卻是百分之百免稅。

高所得家庭以股利為收入大宗,股利愈多,代表持有股票等免稅的資本財相對愈高,而看得見的股利,只是富人財富中被課稅的冰山一角,真正加速財富累積的免稅收入,才是隱藏在海平面之下的大冰山。就稅收結構而言,馬政府只告訴國人,富人的課稅所得貢獻出全國近半的所得稅,卻沒有告訴國人,在稅制護航下被隱藏的富人免稅所得及其應納的稅負。

馬政府第一任最重大的稅制公平性改革,正是取消了軍人及中小學教師長達五十年的薪資免稅待遇,我國也因此再無身分別的免稅特權。誠如新財長劉憶如所言,稅制的公平正義確實重要,但不該存在富人稅、窮人稅這類階級意識。只有不公平的稅制,才會製造階級對立。稅制之前,人人公平的理念,已在軍教人員薪資課稅的改革中被彰顯;稅制之下,每一塊錢都等值的基本公義,政府也該儘快實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85684
學者看法╱資本利得稅 真有那麼恐怖嗎?
2012/02/04 12:01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2012.02.03 02:23 pm 
 
資本利得稅是否開徵,學者認為,官員太用政治在看待這件事,心中只怕變成另一個郭婉容或是王建煊,其實「有賺繳稅」在社會已有相當共識,只要說清楚,循序漸進,沒有官員想像那麼恐怖。

玄奘大學財金系副教授花敬群建議,資本利得稅可先從房地產開始,把現行不論賺賠都要繳稅的土增稅,改為有獲利才繳稅的資本利得稅,未來兩三年是非常好的調整時機點,因為接下來房價走跌的機率很大,有賺才課,反而會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如果持續課徵土增稅,賠錢也得繳稅,反而可能出現另一種反彈聲音。

政大教授殷乃平則建議,政府可考慮將目前的證交稅取消,以證所稅取代,並在稅率上做調整,這樣可以達到租稅公平的目標,投資人的反彈也會比較小。

花敬群表示,近來提起資本利得稅,官員就退避,但這幾年社會上支持的聲音其實已占多數,只因之前有郭婉容以及王建煊的例子,因此沒人願意去碰觸。

他表示,資本利得主要有兩大塊,一是股市,一是房地產,理論上就是有獲利就併入所得來課稅。政府如擔心課徵證所稅會讓股市下跌,可從房地產來下手,把現行的土地增值稅改為資本利得併入所得課稅。

他分析,資本利得是有所得才課稅,未來兩三年房價走跌機率高,很多投資人恐怕會虧損,政府改採資本利得課稅,對投資人有利,反彈聲浪就會減少。政府如果不做,不但失去此一機會,未來民眾賣屋賠錢還得繳稅,反而可能出現另一種民怨。

殷乃平也表示,股票市場採取資本利得課稅,如果有好的配套,阻力應該也不會太大,他表示,用證所稅來取代證交稅就是一個可考慮方向,由於併入所得,投資人可能負擔很重,初期也可考慮採取分離課稅,並在稅率做調整。

至於富人稅部份,殷乃平認為,會有此一聲浪,主要還是現行稅制下,富人有太多避稅方式,法律也給予太多的方便,政府不妨先從這些稅制上的漏洞著手,譬如目前許多企業都成立公益基金來避稅,行政部門如能好好監督、有效管理這些其金,也能達到富人多交稅的目標。

花敬群則表示,富人稅雖是全球趨勢,但其核心是財富分配平均的問題,牽涉的面向比資本利得稅更為複雜,這部份需要更多的考量,也需更多的討論,讓社會達到一定共識,才有進一步探討空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82856
觀察站╱稅改處處地雷 就看如何拆解
2012/02/04 11:49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 2012.02.03 02:23 pm 
 
馬總統第二任期還未正式開始,稅改議題已經搬上檯面。無論是資本利得,還是富人稅,都成為社會熱門議題。但是觀諸過去稅改工程,因為處處是地雷,幾乎都是熱鬧登場,黯然退場,馬總統此次重提稅制合理化,能否走到盡頭,還得看政府是否有足夠手腕拆解地雷。

面對社會對貧富不均,稅制不公不平聲浪,才剛從總統大選險勝的馬總統顯然不敢輕忽。新內閣還未上任,已經一一約見提點,第一刀就從改革稅制公平合理切入,宣示第二任內希望建立賦稅公平正義意味濃厚。

但賦稅改革多年未成,必然非容易之事,資本利得、富人稅概念一出,已經嗅出不尋常氣氛。證所稅是其中最敏感稅目,從各界第一時間自動將「資本利得」與「證所稅」劃上等號,相關首長紛紛出面否認滅火,就可得知為何稅改難成。至於「實價課稅」,一樣被視為洪水猛獸,值此國際歐債風暴延燒之際,難怪劉憶如今天也說,「實價登錄到實價課稅還有很長的路」。

馬總統首屆任期,也曾大張旗鼓成立賦改委員會,提出數十項稅改建言,如今檢視,減稅者多,稅制公平者少,象徵資本利得的證所稅也曾被提及,但也是曇花一現,滅火收場。稅制改革或許是一條漫長的路,但是不做,只會原地踏步,即便只是從論述、溝通著手,起碼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開始,最怕的是,爭議開始之後,就自此熄火。

改革在於有能力、有方法解決爭議,既然是多年難成的稅制改革,需要更大的能力與手段。期盼新任政府,有了改革方向,更要有決心落實,即使不能一步到位,起碼該給個時間表,交給社會共同監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82852
稅改有感/曾巨威:政院主導財改會 擬策執行
2012/02/04 11:32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徐筱嵐/台北報導】 2012.02.04 01:55 am 
 
新任財長劉憶如拋出將再召開「財政改革委員會」。財稅學者、新任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曾巨威昨天建議,財改會應提高層級,由行政院主導,重點應放在擬定政策、執行方向和分階段落實等,才能讓人民「有感」政府要脫胎換骨。

曾巨威說,稅改議題在過去四年有各界意見和聲音,經過長時間討論,若要大破大立,不該著墨在「如何做」或「該怎麼做」,現階段要「Just do it」,擬訂一個符合公平且民眾能夠接受的政策,分階段去落實。

他建議,名稱可改為「財政改革推動小組」,委員會給人的觀感是研商階段,推動小組有政策執行意味;由於財政囊括範圍比稅改還大,而財政部負責國庫收入,主計處管理支出,建議提高財改會位階由行政院主導。

曾巨威強調,推動稅改,觀念正確很重要,現行任何一種稅目有其存在必要,不能互相取代。例如,證交稅和證所稅的目的和性質完全不同,要不要課證所稅,政府可以決定,但不能將兩者混淆或相互替代,政府應有清楚的認知,並且明確地告知民眾。此外,政策推動、落實的過程中,執政者態度要堅定並符合現狀。

他也以課徵富人稅為例,民眾認知為貧富差距大,開徵富人稅有必要,政府一方面說要研究開徵富人稅,一方面又認為富人繳稅比率已偏高,這會使人民有「政府態度動搖」的錯覺,造成普羅大眾對政策「無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82846
窮人課稅多?馬總統以數據澄清
2012/02/02 18:32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李光儀/台北報導】 2012.02.02 03:32 am 
 
民進黨在大選時大打「公平正義牌」,指賦稅制度對富人有利。馬英九總統昨天指出,納稅結構比前百分之零點七的富人,繳的稅佔結構比達百分之四十七,民進黨的批評「並非事實」。

國民黨昨天舉行中常會,有中常委建議應該課徵「富人稅」。馬總統除了對「富人稅」一詞表示不認同,認為應稱「資本利得稅」外,也對民進黨在大選時拿「繳稅的前百分之五和最後百分之五,相差七十五倍」說法,提出說明。

馬總統說,依照聯合國的標準,「報稅資料不宜拿來作為貧富差距的描述」;根據財政部二○○八年綜所稅數據,以正確的統計方式計算後,國內課稅級距為百分之四十的民眾約有四萬戶,佔納稅結構比百分之零點七,但他們所繳的賦稅,卻佔結構比四十六點八。

馬總統進一步指出,最低課稅級距從百分之六降到百分之五以後,符合最低級距的共有四百一十八萬戶,佔結構比的百分之七十六點五,但他們所繳的稅,只佔結構比約百分之七。馬總統強調,外界批評課稅都是課窮人的稅,並非事實,「富人繳的稅還是較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82048
馬總統指示 財部研擬課資本利得稅
2012/02/02 18:18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2012.02.02 05:27 pm 
 
馬英九總統今明兩天起,密集約見多位新任閣員與續任閣員,對他們的未來的施政方向,提出重點指示。針對財經內閣中,備受矚目的財政部,馬英九期望新任財政部長劉憶如提出稅制合理化方案,其中包含資本利得稅的課稅問題,能有妥適的稅制方案。

黨政人士指出,過去對於資本利得稅,財政部認為現存稅制中,已有部分資本利得的精神,例如土地增值稅與證交稅都已有資本利得稅的性質在內。馬英九主要是希望新任財長,能就稅制合理化進行研究,其中一定會涉及資本利得稅的部分。

馬英九這幾天密集約見的新閣員,包括新任內政部長李鴻源、財政部長劉憶如、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等,以及續任的重要部會首長,例如經濟部長施顏祥等。

據了解,對於經濟部未來的工作重點,馬英九希望經濟部能提出新的水電合理化方案,請部長施顏祥能開始展開研究。水電價格牽涉社會大眾的生活,也與能源的節約與完善運用息息相關,馬英九希望能在減少對民生衝擊情況下,制定合理水電價格。經濟部的未來重要方向,黨政人士表示,自然不會缺少兩岸的經貿協商,以及與各國的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

對於財長劉憶如,馬英九希望能在稅制上,達到縮減貧富差距的效果,將要求劉憶如能提出稅制合理化的方案,特別在資本利得稅的課稅上,能提出妥適的方案。

黨政人士說,馬英九在國民黨中常會指出,在綜合所得稅的結構上觀察,所得較高的納稅人已擔負較多綜所稅,在應繳稅率是40%以上的納稅義務人,已繳交47%綜所稅。馬英九的意思並不是不要再對高所得者課稅,而是指在綜所稅的環節上,高所得者已負擔了較高的稅負。

他表示,馬英九認為除了奢侈稅以及展開查稅之外,應就稅負合理化進行檢討,以打造公平正義的稅制,特別應就資本利得的課稅,有更完善的改革措施。

據了解,劉憶如過去曾提出過中產階級的稅負合理化的論文,馬英九希望劉憶如能就整體稅負合理化提出方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82046
王建?批稅改不力 邱正雄不以為然
2012/01/30 11:10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2012.01.30 02:53 am 
 
監察院長王建?批評第二次賦稅改革不力,未來四年馬政府應該要加稅,但前賦稅改革小組召集人邱正雄說,第二次稅改重點是以促進經濟、提高就業為主,衡量整體稅收的成長,是包容性的經濟發展策略,並非為加稅而加稅。

邱正雄說,二次稅改的精神與重點,在於照顧廣大服務業與傳統製造業,營所稅由百分之二十五降至百分之十七,轉變過去以高科技產業為領先的產業,成為包容性的經濟發展策略,也把過去的失衡稅制扭轉過來,成為較為公平化的稅制。

邱正雄說,二次稅改的政策就是主張平衡發展,不像過去是重點式發展高科技,高科技對就業並沒有多大幫助,且重點式等於不平衡;平衡發展才能擴大就業,例如服務業就業量一直成長,最近幾年的就業率,約八成都由服務業吸收。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80433
頁/共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