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九萬兆政府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陳樹:兩岸第一上市 雙向開放
2008/05/30 11:43 瀏覽963|回應9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 邱金蘭/台北報導】 2008.05.30 03:41 am
  
準金管會主委陳樹昨(29)日表示,將研議「雙向開放」兩岸企業第一上市,初期仍以台商為主軸;對於陸資來台投資資本市場,也將優先開放基金及機構投資人來台投資,並以不動產證券化及聯貸方式,吸引陸資來台投資愛台12項建設。

大陸去年開放合格境內投資者(QDII)可對外投資,規定投資地區必須先和大陸簽訂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台灣因此未被列入投資標的。520後兩岸簽訂MOU的可能性大增,一旦開放大陸基金及機構投資人來台投資,規模超過新台幣5,000億元的大陸QDII基金可望登台。

陳樹將在7月1日上任,為推動台灣成為亞太金融中心,近來他密集與金管會幕僚研議,昨天他接受本報專訪時,首度提出完整兩岸金融開放架構。陳樹強調,愈開放市場,發展空間就愈大,會在尊重大陸政策及外匯主管機關的情況下,推動各項開放措施,「開大門、走大路」。

陳樹表示,將來第一上市案,希望可以用雙向上市掛牌方式。也就是,除了大陸台商回台第一上市外,國內企業也可以考慮准許到大陸第一上市。

這是政府首次提出開放國內企業到大陸第一上市的想法,過去主管機關大部分只談到單向開放台商來台第一上市。

不過,券商指出,大陸規定在滬、深股市上市的企業必須在大陸註冊,就算我方單方面放行,允許在台註冊的台商直接赴大陸上市,但仍需大陸方面同意。

至於來台第一上市的企業,除了大陸台商外,是否包括大陸企業?陳樹說,台灣既然要發展亞太金融中心,就沒有必要作太多限制,但初期會先以台商為主軸,開放大陸企業來台第一上市則會視兩岸互動、政策及市場需求情況來考量。

除了第一上市外,在以存託憑證及原股上市方面,金管會也將擴大開放,陳樹說,如可以來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的國外交易所,可增列香港、上海等,讓香港、大陸台商來台發TDR,以及准許大陸方面來台發行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等。

在陸資來台投資資本市場方面,陳樹表示,基金或機構投資人可以優先考量開放;個人因複雜度高,可慢一點考慮。

他並指出,政府推動的愛台12項建設,也可以透過不動產證券化、聯貸案等方式,吸引陸資來台投資愛台12項建設。例如一些會產生收益性的建設,就適合藉證券化,以BOT方式,發行證券化受益憑證,由陸資購買,藉此導引資金投入建設,政府就可減輕財政負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84936
 回應文章
冷眼集》又來了 官話沒人聽得懂
2008/08/29 12:13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曾桂香/特稿】 2008.08.28 02:56 pm
  
行政院長劉兆玄接受媒體專訪,提及官員若涉及過去二次金改,就應迴避,特別點名金管會主委陳樹,對於他過去參與的部分,一定要迴避。

劉兆玄一番談話掀波瀾,行政院新聞局長史亞平出面澄清,甚至否認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辦公室昨天中午談話,此情此景甚為熟悉,彷彿重演今年7月初蘇花高、蘇高替事件,新聞局出面澄清行政院長談話,結果事件越來越模糊;這次有關金管會主委陳樹迴避二次金改事件,行政院該想想「蘇花高、蘇高替」事件帶來的教訓,再次演繹院長談話,只會留給大眾「硬拗」印象。對行政院形象、對清查二次金改弊端、對扁家海外密帳案,都相當不利。

雖然新政府執政百日,民調數字略有回升,但行政院長劉兆玄上任後,因為學者個性使然,率性發言引發軒然大波,接著由新聞局出面善後事件,已不是第一次。

回想今年7月,院長呼應花蓮地方人士興建蘇花高,表達政府不反對立場,當時新聞局長史亞平說,院長不是說高速公路 ,而是指替代公路,「蘇花替」事件如今再度翻版,陳樹該不該迴避,如何迴避,是不是只要台新金集團的任何事,陳樹就該迴避?關於這點史亞平說不清,一如「蘇花高、蘇高替」其實是同一個高速公路,但為了院長的直言,史亞平只得不斷對外澄清,行政院最後還是沒能說不清楚,這跟陳樹該迴避二次金改,行政院立場反覆,似乎同出一轍。

金管會身為金融監理最高主管機關,並且號稱獨立機關,行政院對金管會的任何談話,其實應該更謹慎,這跟 「蘇花高、蘇高替」事件只影響地方事務全然不同,台灣的金融業發展,在這些行政院官僚體系反覆不定的談話中,該怎麼告別二次金改的傷害,向前走向亞太金融中心的遠大目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04061
還原真相》政院為何說不清?
2008/08/29 12:13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台北報導】 2008.08.28 02:56 pm
  
劉兆玄主動說陳樹應迴避

接連兩天,行政院為金管會主委陳樹,是否該在清查二次金改過程予以迴避,由新聞局長史亞平進行多次說明。起因則在行政院長劉兆玄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二次金改,陳樹若有參與的部分就迴避,且「陳樹」二字是劉兆玄主動提及。

史亞平:是指「如果」有參與

但史亞平事後解釋,劉兆玄是指「如果」有參與的部分,才要迴避,並不是直接要陳樹迴避,要副主委李紀珠接手。但媒體專訪報導,有關「金改查弊,陳樹應迴避」內容,是昨天上午刊出,但直到昨日中午為止,行政院未有任何對外正式回應,或澄清該內容和劉兆玄當時用詞有何出入。

昨日上午,晚報據此專訪內容,向負責主持二次金改檢討小組的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進行瞭解,惟邱正雄人在開會,沒有親自答覆,但仍詢問其辦公室,如果就劉兆玄所說,陳樹要在金改查弊中迴避,那就相關程序,該由誰負責金改查弊後續,邱正雄辦公室主任陳肇凱遂表示,就程序上,應該就是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並表示他們是在看到劉兆玄專訪中,才得知劉兆玄有此態度。

昨天 政院沒進一步說明

不過,劉兆玄接受專訪後,隔天媒體刊出「金改查弊,陳樹應迴避」的內容,行政院內部昨日一上午,並未有特別反應,從晚報約上午9時30分向副院長辦公室追問後續處理方式,截至截稿前,副院長辦公室也沒有任何進一步說明,晚報進一步追問劉兆玄此一談話的背後原因,官員也都沒有否認日報的專訪報導。

到底誰在誤導?

陳樹迴避的說法,出自劉兆玄,由李紀珠負責後續的說法,出自行政院副院長辦公室,但昨日晚間,新聞局仍透過新聞稿,指晚報報導內容與事實不符,恐有誤導之嫌,新聞局澄清稿的用詞,恐也有誤導之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04059
陳樹:與長官毫無信任危機
2008/08/29 12:12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央社╱台北二十八日電】 2008.08.28 07:59 pm
  
近日引發二次金改調查迴避風波,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陳樹今天親自出面說明,強調與長官「毫無信任危機問題」,該迴避的部分他自己會迴避。

此外,他表示,針對行政院目前針對二次金改進行的相關調查,與金管會有關的案件,因為金管會當時業務他都沒有參與,完全沒有迴避必要。

他說,對於目前財政部調查作業,因他無法以金管會主委身份介入,也無迴避問題;至於行政院對二次金改成立的調查專案小組,是否迴避,應由副院長邱正雄決定,但該迴避的部分,「我自己也會迴避」。

彰銀特別股標售案是陳樹在財政部次長任內簽字的案子,後來陳樹又到台新金旗下台証證券擔任獨立董事,業界因此認為陳樹必須迴避二次金改相關調查;行政院長劉兆玄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更點名陳樹應迴避二次金改曾參與的部分。

金管會今天召開委員會議,陳樹在例行記者會上親上火線,向記者說明,釐清近日引發的爭議。

針對外界質疑陳樹應迴避台新金併購彰銀一案,陳樹表示,若牽涉到個人責任、個人決定的部分,不管是不是台新金這件子,哪一個案子都要迴避。

他表示,當時擔任財政部次長時,「我只記得我參與(官股銀行合併)的程度真得不深」,理論上,在公文上有簽名,代表有參與決策,就應該負責任,若邱正雄建議迴避、或與他有關、有利益衝突者,他就會迴避。

日前劉兆玄接受專訪時,主動點名陳樹應迴避二次金改參與的部分,引發外界對陳樹與行政院關係出現變化的臆測,對此,陳樹今天因應媒體詢問時表示,「毫無信任危機問題」。

他表示,昨天劉兆玄、邱正雄都打電話來,表示對外界疑慮行政院會充分澄清,行政院的長官也給予很多鼓勵,無所謂信任危機問題。

陳樹表示,過去擔任台新金旗下台証證券擔任獨立董事期間,完全只是行使獨立董事該作的事,公就是公、私就是私,與其他人沒有任何私交,希望大家不要無限上綱,否則以後公務員誰敢做事?

他還表示,他個人從事公職以來,公正態度及對事情的盡心盡力不需多說,「不該迴避但迴避是不負責任,該迴避但不迴避就有問題」,強調迴避對他而言沒有任何困難,但若乾脆全部迴避二次金改的相關調查,對國家真相、制度改革不是正面作法。

另外,針對立委質疑金管會不配合特偵組調查,陳樹今天也表示,昨天幾位檢察官來金管會討論未來需協助事項,「幾位檢察官認為我們的合作非常好」,金管會也會全力支持配合。

他表示,為有一個窗口可聯繫,因此由副主委李紀珠建議下,最後由副主委吳當傑擔任窗口,認為司法是獨立的,就算參加特偵組的專案小組,也沒有迴避的問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04058
請問政院:陳樹該迴避的部分 是哪部分
2008/08/29 12:12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 2008.08.28 02:56 pm
  
行政院長劉兆玄日前點名金管會主委陳樹應該迴避二次金改查案,昨天行政院又改口陳樹只要迴避有關的「個案」即可,但卻不明確點出其實是與台新金併彰銀相關案件。此一模糊不清的說法不但沒有澄清外界行政院對陳樹不信任疑慮,反而衍伸更多疑點,金管會在陳水扁家族洗錢疑案的角色及定位,更引人注目。

領導統御能力引議論

就在各界對二次金改指指點點之際,行政院長劉兆玄公然點名自己的閣員要迴避,就顯得非常不尋常。何況陳樹過去的資歷、在二次金改過程角色,行政院並非狀況外,但是院長率爾要陳樹迴避二次金改,已讓陳樹非常難堪,副院長邱正雄辦公室又補上一句「以後二次金改查案由李紀珠負責」,才會讓外界對行政院團隊的領導統御議論紛紛。

行政院昨天改口澄清,陳樹曾擔任台新金旗下的台証證券獨立董事,因此只要迴避‘該迴避的部分’,行政院甚至連是不是只針對台新金併彰銀個案即可,都不敢明說。如果陳樹要迴避台新金個案,是否未來金管會只要處理涉及台新金案件,諸如台新金是否赴大陸投資、台新金併購,甚至討論處分彰銀等案件,陳樹通通要迴避? 處處要迴避的主委,還能領導金管會團隊為扶植金融產業而努力嗎? 院長不經意透露的一句話,卻暴露出對自己的閣員的不尊重。

因為陳水扁海外帳戶案,金管會不只主委被波及,連特偵組都透過立委轟金管會配合不力。儘管特偵組事後否認,還出面肯定金管會在扁家洗錢案「配合良好,全力支援」,但是如果真是如此,還有需要勞煩特偵組大動作拜訪陳樹,再由陳樹承諾提高金管會合辦案層級,並與特偵組正式合組專案小組嗎? 實情如何,仍啟人疑竇。

查弊 金管會不能迴避

其實扁家洗錢案目前發展,主要仍在釐清海外帳戶資金流向,但是龐雜的金融專業操作,對辦案人員來說的確是「深似海」,如果再加上將一併清查扁家炒股案,案情複雜度超乎想像。就此而言,金管會縱使管不到海外帳戶,也不能置身度外,畢竟資金來源不但可能來自國內,甚至並未排除與二次金改的金融機構併購有關,金管會的專業判斷與解讀不可或缺。

扁家案情愈滾愈大,但是整個家族極度不配合,特偵組的偵辦難度也會變高,此時金管會不但有提供海外銀行人頭帳戶洗錢資訊的義務,更要協助從二次金改併購過程中,盡可能找出最可能涉及檯面下交易的疑點,檢調才能進一步就特定關係人清查,減輕辦案負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04056
查二次金改》劉揆:若有需要 陳樹應迴避
2008/08/29 12:11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台北報導】 2008.08.28 02:56 pm
  
金管會主委陳樹,是否要不要在政府這波清查二次金改過程中,予以迴避,新聞局長史亞平上午再次表示,行政院長劉兆玄作的只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也就是「如果有需要迴避的地方,就請他迴避」。

史亞平說,但至於陳樹有沒有需要迴避的地方?以及如果有,是哪些地方需要迴避?這些實際的問題,都要由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來認定,邱正雄認定後,自然會有後續的程序安排,目前邱正雄還沒有提出認定之前,就不討論後續程序安排。

上午有有媒體問及,為何行政院在陳樹要不要迴避一事上,態度一日數變,史亞平立刻否認,她說,她已經非常清楚的說明,一日數變的說法是錯誤的,院長的說法,就是原則性指示,如果陳樹他參與二次金改哪些部分,那那些部分就請他迴避,沒有參與的部分,當然就不需要迴避。

史亞平說,昨天她的說明也是如此,說了兩次,都沒有改變,是媒體解讀上的改變,至於所有的結論,都要由邱正雄認定,如果有認定陳樹需要迴避的部分,邱正雄自然會安排說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04054
劉揆點名迴避調查 陳樹:沒必要
2008/08/29 12:11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台北報導】 2008.08.29 02:45 am
  
行政院長劉兆玄點名金管會主委陳樹應該迴避調查二次金改弊端,引起軒然大波,陳樹昨天又斬釘截鐵說,他沒有必要迴避,因為「不該迴避而迴避,是不負責任;該迴避而不迴避,就有問題。」

他罕見地以強硬語氣說,迴避或不迴避,都有法令明文規定,外界不應無限上綱,「否則社會信任基礎在哪裡?公務員誰敢做事情?」

劉兆玄日前先要求陳樹迴避,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隔天又點名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代行這部分工作,是否凸顯政院對金管會不信任?陳樹說,金管會與行政院溝通良好,絕無信任危機問題,事後劉兆玄、邱正雄都打電話來鼓勵他,這次他公開表態不迴避,事前也向政院報備過。

陳樹坦承曾擔任台新金子公司台新證的獨立董事,但他與吳東亮(台新金董事長)「沒有任何私交」,「公就是公,私就是私」,至於他曾任職台新證,不影響未來金管會對台新金相關公司執法的公正性。

他說,他今年七月一日才到任,從金管會成立以後到他上任前,所有業務他都沒有參與,既然如此,金管會現在行政調查二次金改購併案,他就沒有迴避的必要。另外,他曾任財政部次長,財政部如今行政調查二次金改購併案,他也是被調查的對象之一;不過行政權在財政部手中,金管會不能參與也無從干預,他自然沒有要不要迴避的問題。

他強調,金管會配合檢調單位提供資訊與專業意見,有必要時他親自參與會議;不迴避是因為司法獨立,他迴避與否都不能影響司法調查。

陳樹說,他代表金管會出席行政院二次金改調查專案小組,由於各部會行政調查結果都匯集至專案小組,未來討論時,如涉及他個人事務,他會主動迴避,或者召集人(邱正雄)認為他該迴避時,他也會退出討論,以昭公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04053
陳樹發下豪語 提出3具體指標
2008/08/20 10:19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8.08.19 03:15 pm
  
金管會主委陳樹今天首次對台灣成為「亞太金融中心」提出具體指標,他說,要讓台灣上市櫃公司家數從目前1260家 (全球第19名),四年後達到1711家 (第16名),八年後增加到2325家 (第15名);企業募集資金從目前的600億元 (及外幣170億元),四年後增加到1兆3950億元,八年後2兆4395億元;台灣四年後有3家銀行進軍世界前百大銀行,八年後目標為5家。

陳樹表示,雖然很多人擔心台灣此時發展成為亞太金融中心為時已晚,但是如果台灣不成立,就可能被邊陲化,如果努力推動,至少有機會。

陳樹今天在一場打造台灣成為亞太金融中心研討會上,以「建構亞太金融中心之思惟架構」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並首次將政府對台灣成為亞太資產管理中心、籌 (融)資中心、金融中心等目標提出具體數據。

陳樹強調,將從五大手段打造台灣成為亞太金融中心,包括加速推動金融整合;加速金融創新,以利快速壯大與成長,提高國際競爭力;強化金融誠信;人才培育;加強法制等。

陳樹表示,推動台灣成為「亞太資產管理中心」目標,是將本國人外移財產及本國人在國外的存款引入,希望未來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總額從目前11.6兆元,四年後增加為20.6兆元,八年後增加到29.5兆元。至於上市櫃公司家數則從目前全球排名第19名的1260家,四年後增加到1711家 (排名第16名),八年後更增加到2325家 (排名第15名)。

「亞太籌融資中心」則希望達到企業募集資金由去年的600億元加170億元外幣,四年後能增加到1兆3950億元,八年後2兆4395億元。金融機構放款總額則是從目前的18.4兆元,四年後增加為23.13兆元,八年後27.72兆元。資產證券化規模由目前3900億元,四年後增加到7020億元,八年後到1兆140億元。

「亞太金融中心」目標則是讓台灣銀行進入世界前百大銀行家數從目前1家,四年後3家,八年後5家。金融機構擔任保管的資產總額從目前的30.18兆元,四年後44.51兆元,八年58.73兆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90493
陳樹:陸資可透過私募買台股
2008/07/09 13:54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台北報導】 2008.07.09 02:57 am

金管會主委陳樹昨天明確指出,允許陸資以私募基金方式進軍台灣股市。
記者胡聖堤/攝影

救台股,金管會向陸資喊話?金管會主委陳樹昨天說,陸資如透過私募基金進軍台股,金管會樂觀其成,並且「一視同仁」管理外資與陸資,不會有差別待遇。
陳樹說,台灣要成為亞太金融中心,愈開放就愈有機會,不能「怕這怕那,限制這個、限制那個」,任何資金進來包括陸資在內,只要符合規定,就應平等納入規範,不宜再做特別限制。

外界擔心陸資投資心態與一般外資不同,極可能「不懷好意」或「居心叵測」,他說,國內金融市場已具有完整的法令與監理機制,足夠遏止不法行為,因此對監理者來說,陸資是什麼心態「我們並不care 」。

行政院會日前通過,外資機構 (含基金與非基金)申請投資台股,可以不再出具「不含陸資聲明書」,等於開放陸資透過基金的形式,間接投資台股。但陸資能否以私募基金方式迂迴來台,官方說法模糊。

陳樹昨天明確指出,允許陸資以私募基金方式進軍台灣股市,依現行規定,陸資持有單一上市櫃公司股權逾10%時,必須做大股東申報,50天內企圖買進單一公司股權逾20%時,也要做公開收購;外資買金融股持股逾5%時,應申請大股東適格性審查。

陳樹說,除非政策上另有考量,否則金管會待陸資與外資將「一視同仁」,但行政院開放至今,陸資似乎還沒影子,他說,時機成熟時,陸資自然會進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38393
陳樹:銀行合設新RTC 相互監督
2008/05/30 11:43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李淑慧/台北報導】 2008.05.30 03:41 am
 
準金管會主委陳樹。
記者黃義書攝影

準金管會主委陳樹昨(29)日表示,在金融重建基金(RTC)退場之後,他計劃讓銀行業共同出資成立類似RTC的基金,讓銀行業成為生命共同體,由銀行業相互監督。此外,政府未來也將打造「金融特區」,在華光特區打造類似倫敦金融城。

7月1日才要上任的陳樹,堅持到新政府上任後,才首度接受媒體專訪。他表示,「誠信」、「整合」、「創新」是上任後施政的三大主軸,建立「活力金融、永續市場」是他的理念,希望台灣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吸引力的亞太金融中心。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距離上任只剩下一個月,你在成為金管會主委後,要如何帶領金融市場?

答:第一是強化金融「誠信」。誠信的機制很多,我希望建立企業倫理、行為規範,尤其要強化公司治理。不過,公司治理不是說說而已,將藉由網站、年報、公司說明書,要求企業自我揭露辦理公司治理情形。

另外,我認為企業責任也是非常重要,包括公益、維護生態、照顧勞工等,企業主願意作企業責任,通常公司經營情況也較佳,歐洲發展「社會責任指數基金」,或稱為「道德基金」,報酬率比一般基金溢價四成。台灣也可以發展類似的基金。

第二是「整合」,包括金管會內部的整合、證券周邊單位的整合,以及金融市場的整合。

第三是「創新」,例如商品必須採取負面表列,發展氣候指數、碳權基金等新商品,新商品儘量採取備查制等;還有金管會的組織,從機構別改成功能別,才能與國際接軌。

問:金融重建基金(RTC)退場之後,你如何處理問題金融機構?

答:退場機制是一定要建立的。保險業有安定基金,證券業有共同責任制的交割結算基金,這兩個基金都是由業界自己出錢成立的基金。在證券業的交割結算基金建立後,企業違約交割的情況非常少,顯然證券業在共同責任下,加強對市場的監督。

對市場的監理,應該找最懂的人來做。而最懂的人,就是同業。證券、保險業已經成為命運共同體,大家綁在一起,但銀行這部分仍然缺乏。

我認為銀行也要變成生命共同體,共同出資成立一個類似RTC的基金,相互監督。監理機關該作的是建立機制,不是等銀行出事了再來想怎麼救。

問:在金融業的整合上,民進黨政府曾推動金融改革,引起不少爭議,你要如何推動金融機構整併?

答:併購過程,不論合意或不合意,都要有公平、公正、透明化的機制。我希望法規標準能跟國際標準一樣,該給員工參與、給股東瞭解的,也應該有合理的維護。

非合意併購,有時候是促成併購市場效率的因素之一,如果不開放,市場將無法變大。外界對非合意併購有很多的期待,不過,開放時一定要比合意併購更審慎。

問:金融監理要如何整合?行政院組織法將金融政策權移交給財政部,你贊成嗎?

答:金融監理整合包括法規整合,以及金管會的整合。我希望在一年半內完成資本市場法,整合證券、期貨、投信投顧等。至於金融服務法,主要是在規範金融商品銷售與財富管理,是否要適用此名稱?還要再檢討。

在硬體上也要整合。行政院也已經核訂建立「金融特區」。在北市愛國東路與杭州南路交叉口附近,有一個華光特區,將成為金融特區預定地,共4公頃,希望在民國105年完成。

未來金管會所有局處、證交所、櫃買中心、集保、期交所、證基會、金融研訓院,以及台灣銀行,統統設在金融特區,不僅聯繫方便,也將成為台灣的特色,就像倫敦金融城一樣。

至於金融政策歸屬問題,要看監理機關的定位,如果是像英國這樣純的獨立機構,預算自主,不必到立法院,那麼未來若設計成金融政策權歸財政部,要予以尊重;若不是,監理機關還須承擔政策責任,在財政部又無相關組織情況下,若要為移轉而移轉,對市場可能就不好。

目前金融監理組織的定位,英國是朝純獨立機關方向,美國則未完全獨立,但相對獨立的是居多數,如採任期制、統合監理,具調查權等,我們也是朝此方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8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