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九萬兆政府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邱正雄任賦改會召集人
2008/05/22 12:09 瀏覽11,737|回應162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工商時報2008.05.22
【呂雪彗/台北報導】

     行政院已確定,針對稅改將成立行政院層級的賦稅改革委員會,召集人由副院長邱正雄出任,其中如何實施負所得稅,各界仍有諸多意見,將透過賦稅改革委員會討論才會拍板定案。

     據了解,為使稅改工程大計能符合社會公義及租稅公平,行政院決提升賦改小組的層級,在行政院下成立跨部會組成的賦稅改革委員會,並已決定由邱正雄出任召集人。

     馬英九總統表示,百日內的重大政務包括稅改,尤其遺贈稅的改革。官員表示,遺贈稅改革涉及海外資金能否回流,及台灣競爭力,因此必須經過跨部會審慎討論。

     此外,負所得稅政策,副總統蕭萬長日前表示希望優先推動,但由於涉及層面廣泛,高層表示,必須納入賦稅改革委員會討論,才能兼顧租稅公平及社會公義,因此不會在短期內出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72953
 回應文章 頁/共1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話題》傀儡賦改會
2008/10/15 12:41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陳美珍】 2008.10.15 02:43 am 
 
歷來參與人數最多的賦改會,卻締造許多史上最「冷」的紀錄:出席率最冷、共識度最冷,票房也最冷,以致誕生不到半年,早有人為賦改會喝倒采、寫祭文,連賦改委員自己都想喊「卡」。

隨馬蕭逾700萬票當選執政,賦改會以馬蕭重要政見的姿態,風光在6月30日登場。光是委聘委員多達49人,陣容超強,加上無可計數的幕僚人員,為期一年的賦改會,預計得花近3,000萬元,每開一場會,更要動員數百人協力支援。

外表熱呼呼的賦改會,才開了七次大會,竟一場比一場冷。49個賦改委員,出席率常常不到50%,有人自始缺席到底,願意出席並撐完全場者,屈指可數。

委員不出席,理由百百種,有人藉故事忙、有人話不投機,背後主因只有一個,就是行政院這個影武者,使得賦改會走不出傀儡的角色。出席率超冷,讓賦改會藉廣發英雄帖來察納雅言的功能也一夕幻滅。

賦改會臚列20個改革議題,行政院強力主導遺贈稅與促產落日的所得稅降稅案的表現,曝露賦改委員的稅改主導角色,早已過了有效「賞味期」。看破賦改會的委員,缺席是另一種形式的抗議。

已經沒人在意賦改會要做什麼?能做什麼?反正行政院都說:「政府說了算」。賦改會既成「背書大會」,表現冷到最高點,一點也不奇怪。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64138
綜所稅扣除額調高 350萬戶受惠
2008/10/15 08:37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 2008.10.15 02:54 am  
 
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右)與金管會主委陳樹(左)昨天上午出席賦改會諮詢委員會議,會前兩人握手致意。
記者黃義書/攝影

為了強調政府不是只減富人稅,也會減一般人民的稅,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昨天決議,將個人綜所稅的薪資特別扣除額、標準扣除額、教育特別扣除額和殘障扣除額等四大項目調高,估計至少有三百五十萬納稅申報戶受惠。最快後年申報明年綜所稅時適用。

但遺產稅及贈與稅率究竟要降到多少,昨天賦改會仍無共識,行政院屬意將最高稅率大降為百分之十,最快在明天的行政院院會拍板定案。

賦改會昨天「趕進度」,從早上到下午一連召開兩場會議,會中決議調高綜所稅四大扣除額。財政部長李述德會後說,單身標準扣除額將調高為六萬元、有配偶者十二萬元;薪資和殘障特別扣除額都調高到十萬元;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則從每戶放寬為每人二點五萬元,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預估至少有三百五十萬納稅申報戶受惠。

綜所稅扣除額順利過關,但遺贈稅要降多少?與會委員轉述,學者、官員和工商界各有立場,但行政院官員急著把案子送出賦改會,學者又不願為大幅降稅的版本背書,會後決議把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卅、百分之廿五、百分之廿、百分之十等五個方案並陳,最後要把那一個稅率版本送立法院審議,由行政院決定,負政策責任。

儘管賦改會最後決定五案並陳,但與會者轉述,除了多數學者外,包括政府單位與工商團體代表都支持將稅率降到百分之十,會中也可以明顯感覺到行政院的態度。

與會者說,主持會議的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發出一份「降低遺贈稅率之總體誘發效果分析」報告,主張稅率百分之十比較合理,以短期效果來看,近五年每年平均資金外流一點二兆元,降稅後假設每年流出減少一成,就有一千二百億元,經濟成長率(GDP)估計可增加六百億元,以百分之十三點五的租稅負擔率計算,可增加八十一億元稅收;長期效果方面,也可吸引台商資金和國內投資,和一般預計投資報酬率相當。

此外,經建會提出遺贈稅應降到百分之十的說帖,認為降稅可吸引資金回流,也能創造就業和稅收。

李述德表示,遺贈稅率調降後,賦改會學者建議應擴大稅基,像是取消農地和公設地免遺產稅、取消資本利得免所得稅、對珠寶和高級轎車等奢侈品課特種銷售稅等規定,政策上會通盤考量。

【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行政院高層昨晚透露,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所提「遺贈稅課徵稅率五版本」,最快明天行政院會即可拍板定案,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與財政部長李述德都支持百分之十的稅率,認為誘發效果大,也可彌補一年一百八十億的稅收流失,劉揆核定稅率百分之十的可能性最高。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63828
遺贈稅綜所稅 明年同步調降
2008/10/14 12:45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蘇秀慧/台北報導】 2008.10.14 10:54 am 
 
遺產及贈與稅率明(98)年降定了。行政院賦改會今(14)日將縮小降稅歧見,提出10%到20%間數種稅率版本,交由行政院擇一拍板;薪資等四大綜所稅扣除額減稅方案,也確定明年將會與遺贈稅同步實施降稅。

據指出,行政院認為遺贈稅最高稅率落在10%到20%間,是最為可行的方案,但20%稅率工商界已表明不願接受,希望賦改會若不能降稅至10%,也應調降至15%。行政院原本傾向訂為20%,但受國際金融情勢嚴峻,股市需要資金動能等種種考量,有可能棄守20%,在10%到15%稅率間擇一降稅。

為凝聚遺贈稅調降共識,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昨天傍晚特別邀集部分賦改會委員赴中經院溝通,不過,部分學者仍主張遺贈稅調降至30%。

同時,為了避免外界質疑政府替「富人減稅」,調高個人綜所稅四大列舉扣除額將和遺贈稅調降案,同步實施,並預計本周四行政院會通過。

行政院今天將採取速戰速決策略,同一天連續召開諮詢及委員等兩場大型會議,但每一場皆設定以兩小時討論。

由於上次會議,部分委員及諮詢委員對於調降遺贈稅率意見不一,遺贈稅率調整方案從廢稅到維持現行50%稅率都有。高層官員說,遺贈稅最終降稅方案確定要由行政院拍板,因此賦改會今天會在現有方案,先縮小降稅範圍,提出可能的稅率版本後,交由行政院政策參考。

賦改會今天也將檢討綜所稅各項列舉扣除額,但高層官員說,學者提出要在列舉扣除額中新增單親家庭加扣50%免稅額,與身心障礙失能者的照護費扣除額,因涉及減稅額逾400億元,政府財政狀況目前無法支應這項照顧弱勢減稅方案,兩項扣免額將留待日後改善財政狀況後再視情況採行。

但是,為落實馬蕭政見照顧中產階級的承諾,學者今將在賦改會建議提前實施薪資、殘障、標準與教育等四項特別扣除額減稅計畫,合計減免稅捐逾200億元,多達520萬個申報戶受惠。高層官員說,這項減稅計畫預料將能輕鬆取得共識,提前一年減稅。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62977
配套降遺產稅
2008/10/13 18:57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0-13 工商時報 【工商小社論】

     日前賦改會聯席會討論遺產稅改革會議上,財政學者和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對話火爆,原因出在國民黨政府準備大降遺產稅至10%,卻毫無配套措施,如此做法實在不負責任,令人無法苟同。

     邱副院長口口聲聲說,降到20%和降到10%的稅收損失只差20億元,相差很少。但行政院卻不告訴社會真相,根據財政學者黃耀輝研究,遺產稅降到10%,稅收將由235億元劇降剩下不到30億元,情況很嚴重,形同廢稅。

     國際上大降或廢除遺產稅的國家之做法,通常搭配所得稅的改革,繼承人改課所得稅,但行政院卻無如此規畫,只想趕快完成賦改會的程序,為富人降稅至10%,難怪稅改聯盟12月初要串連不同領域的團體走上街頭抗稅,上演官逼民反戲碼。

     現行的遺產稅率50%確實太高,有調降空間,但此時正值全球發生百年來最大金融風暴,工商團體威脅利誘政府大降稅率至10%,難免有趁火打劫之嫌。而政府的態度才是關鍵,賦改會委員會以官派機關團體的委員居多數,正反雙方採行表決,自然官方勝出。

     擁有稅改決策權力的財政部與行政院,應考慮財政平衡和社會公平,在大降遺產稅之前,應有完整而週延的配套,兼顧經濟、財政與社會公平,才不至留下歷史罵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62281
行政院一定要這樣一意孤行嗎?—慟賦改會文
2008/10/12 11:42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0-12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調降遺贈稅上周在賦改會聯席會議上引發火爆對立的爭吵,正反雙方攻防激烈、毫無交集,最後勉強以四個稅率版本,委請受託學者委員繼續研究,草草結束。任何稅改議題都很容易引發爭議,政府成立賦改會的目的即是為能集思廣益,尋求社會最大共識,另一方面又能擺脫特定利益團體的干擾糾葛,以專業的分析判斷為依據,重新建構合乎國家整體發展需求的公平稅制。觀察上周賦改會開會的狀況,我們發現問題並非出在參與者意見的對立,而是在於行政院政策立場與態度的偏頗上。惟迄今為止,行政院似乎還是未抓到問題的真正癥結,仍然打算一意孤行,令人深感遺憾。

     據報導,行政院為求速戰速決,將在周二(14日)破例連開兩場會議,為遺贈稅的調降定調,並確定將稅率訂在20%以下,自明年起生效。行政院一方面表示遺贈稅率不宜過高,至少應降到20%以下,另一方面則對外放話不論周二兩場會議能否達成共識,都將由行政院決定稅率。換言之,行政院的心意已決,賦改會的舉行只是一種形式。賦改會能達成合乎行政院想法的共識固然最好,即使不能也沒關係,行政院一樣會照原先的定見行事。如果這項報導屬實,賦改會未來將變成一個空架子。若意見與行政院既定想法相左,則必定不會被採納,會議等於白開;若意見限定必須與行政院一致才會被接受,則等於是為行政院背書的橡皮圖章,下場更是悲哀。為兌現馬蕭競選政見而成立的賦改會,竟然被踐踏至此地步,不如撤掉算了。

     我們一開始就特別強調賦改會的成立須以專業與中立為基礎,藉用專家學者的研究,徹底檢討現行我國稅制的缺失,推動結構性的大幅改革,重新建立一足以因應國際化與老人化趨勢的挑戰。是故,我們堅決主張賦改會不但須排除利益團體的參與,更要超然獨立於行政體系之外,委員的組成固然可以納入行政機關代表,但主委一職一定要委由學經歷俱佳的財稅學者擔任。之所以如此主張,即是擔心行政院擋不住利益遊說的壓力而輕易做政策妥協,以致於造成決策的錯誤與偏頗。尤有甚者,我們更擔心政府在討論稅改時,因為過於短視近利而倉卒草率行事,以致於造成國家財政稅制的斲傷與破壞。遺憾的是我們的建議沒有被政府接受,而從這次遺贈稅調降風波的演變過程看來,我們所擔心的事情倒是一件件的逐漸應驗。雖然早有先見之明,但事情真的發生了,還是難免扼腕嘆息。

     工商企業巨閥為了維護其財富移轉下一代的利益,自然視遺贈稅為心中之恨,必欲去之而後快,故乃有取消或大幅降稅之議,但政府的立場係以社會整體利益的平衡考量為重,如何能只偏聽一方之言而定其策?賦改會裡的財稅學者委員皆為一時之選的大學教授,鑽研租稅問題多年的改革意見竟然抵不過利益團體的三言兩語。工商界最近不但用其雄厚財力在電視上猛打廣告,要求減稅,更惡意將那些財稅學者抹黑成「極端」份子。其實,這些學者並沒有一味非理性的反對降稅,他們只是主張站在稅制公平的立場,要求政府在調降遺贈稅率的同時亦應有合理的配套措施。行政院不敢負責任的對開徵特種銷售稅與恢復資本利得課稅等問題表態,故意將遺贈稅改革導向只有稅率高低的爭議,這種態度不但對學者極為不公,而此居心叵測的行為則更應該受到譴責。

     其實,稅制改革本來就是行政院應單獨負全責的事,賦改會充其量只是提供專業建言的角色。未料如今,行政院不但不再重視這個「擋箭牌」,尤有甚者,更與工商界聯手起來將之當做打壓的對象,令人深感痛心。惟既然事已至此,我們慎重呼籲行政院趕緊裁撤賦改會,不要再侮辱與凌遲它了,讓我們一起為命運多舛的第三次賦改會,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60948
遺贈稅調降不妨「投石問路」!
2008/10/08 08:38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0.08 02:01 am 
 
行政院賦改會日前召開第四次聯席會議,果如預期,遺贈稅調降成為各方爭論焦點;但出人意料之外,具爭議性的最高邊際稅率擺盪範圍,非但未見縮小,反而有擴大之嫌,在租稅公平與資金回流上各說各話、針鋒相對;同時也凸顯本以建立可長可久稅制的賦改會,卻成為短期提振景氣、「減稅救經濟」的工具,角色錯亂恐將危及稅改前景。

經過多年來的爭辯,一般人對實施遺贈稅的結果似已了然於胸:對稅收貢獻不大,占總稅收的比重不到2%,稽徵成本又很高,且僅有5%的申報件數須納稅,對租稅公平正義僅具象徵意義;而其高達50%的最高邊際稅率,更提供規避稅負的強烈誘因,加上稅務勾稽困難,以致課不到稅,也連帶使得追求租稅公平大打折扣。這樣令人詬病的稅制,的確應該大幅改革。

最高邊際稅率應降至何水準,乃是首當其衝的課題。從稅制規劃與改革的長遠角度言,理應從租稅公平與所得重分配、資源配置效率、稅政簡化與稽徵成本、稅收損失、國際競爭力等面向,針對不同的稅率調降方案,提出具體數據進行綜合評估,並與所得稅、消費稅改革整體配套而行。反觀目前學者專家所提出包括最高稅率為50%、30%、20%、10%等四個方案,依然傾向各言其志,缺乏意見收斂及共識形成的基礎,未來發展仍難樂觀。

遺贈稅既為所得稅的輔助稅,兩者必然具有連動關係。所得稅制若能配套改好,遺贈稅的改革空間相對就大。我國現行所得稅制並不健全,財產所得與資本利得因種種優惠,以致多不課稅;原本寄望所得稅扮演所得重分配角色,不但未能達成,反而逆向發展,以致稅制「不公不義」,許多人多有感受。有錢人在生前因多擁財產所得已受優惠,身後遺產若仍不課或輕課其稅,幾乎一路免稅到底;與勤勞所得者之稅負過重相比,自然令人難以認同。何況,適用50%最高稅率的遺產,所繳之稅就占總稅收的一半,減稅利益自然最大。因此,遺贈稅率降至何水準,須視促產條例落日、資本利得及海外所得等是否課稅,甚至開徵傾向高所得者消費的特種消費稅之配套內容而定。且為避免助長M型化社會之形成,在遺贈稅率調降之際,更應具體落實對真正貧窮家庭的直接補助。

主張大幅調降遺贈稅率者,一再強調減稅效益在於助長資金回流;且認為減稅幅度一定要大、夠猛,最好將稅率降至與避稅成本相當,否則不足以有效引導資金回流。若基於各種目的流往海外的資金,能因遺贈稅率調降至10%而回流,則付出約200億元的稅收損失,卻換取大量資金回流,的確值得推動。然而真是這樣嗎?持平而論,會令許多人質疑:由於影響資金外流及回流的因素很多,兩岸特殊且不穩定關係、產業結構與轉型、投資環境與投資機會等,均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尤其是政府行政效率、決策品質、政策穩定性、執行力等,若不積極改善,徒有減稅仍難發揮應有效果。

雖然大幅調降遺產稅率引導資金回流令人期盼,然而至今仍只是停留在「假設」階段,缺乏具體實證數據;以致提振經濟、增加就業、擴大消費與投資,進而創造稅基與稅收的種種推論,其後續效果的說服力變得更為薄弱,甚至成為空談。政府高層及工商界若堅持大幅調降遺贈稅率至10%,寄望創造約5兆元的海外資金回流,就請努力提出實證模式與具體論據來佐證,不應空口說白話。

政府高層也寄望透過香港、新加坡廢除遺贈稅的案例,推論資金回流可能性;然而受限於各國政情與經社條件不同,以其實並不妥當。然若減稅真有其效,卻因缺乏實證數據為由橫加反對,也同樣失之主觀。何況當前經濟情況的確險惡,甚至被認為是百年來最大的經濟風暴,絕不可等閒視之。台灣身處此境,期待政府非下猛藥不足以提振經濟時,就可考慮與賦改會具長期性的遺贈稅改革脫鉤處理,從經濟戰略上思考,引導資金回流以期活絡經濟;否則經濟陷入困境難以脫身,付出更大社會成本絕非全民之福。行政院須當機立斷、展現魄力,負起政治責任,採取非常措施,透過立法,以兩年為期,將遺贈稅率降至10%甚至為零,並且觀察資金流出入的具體效果,以近乎實驗的數據,投石問路,補足論證的缺口,提供遺贈稅制長遠規劃的參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56391
看問題》降富人稅能提振多少內需?
2008/10/07 11:40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黃朗倩、曾桂香/特稿】 2008.10.06 02:57 pm 
 
不論是官方或民間研究機構都承認,台灣經濟成長動力來自於強而有力的外貿。在全球經濟衰退,減稅、退稅都成各國政府重要提振內需的手段之際,賦改會今天討論遺贈稅調降議題,引發各方不同意見及批評。

問題的關鍵在於,馬政府應該將降稅救經濟短期及中長期方向及目的說清楚,不要讓立意良好的財經政策,再次演變成社會批評且吃力不討好的父子騎驢窘境。

因應國際情勢,寄望台灣的外銷貢獻經濟成長,恐怕很難;退稅拉升全民消費意願,已是各國提振內需重要做法;反觀國內,目前看得到的短期提振內需方案僅「近貧補貼」。全世界各國退稅激勵消費的作法,馬政府都以財政虛空為由打回票,但卻倡言大降證交稅、遺贈稅,認為有利短期台股、並且吸引富人資金回流。不過,一般忙碌上班族才是台灣消費市場主流,很多富人頂尖的消費,其實都在國外完成,降富人稅能提振多少內需,馬政府在大張旗鼓召開賦改會之際,應提出數據及有利的政策邏輯,說服台灣社會大眾接受遺贈稅向下調整。

來自於民間監督稅改團體一而再提出呼籲,調降遺贈稅只是便宜了「富人」,沒有任何學理研究證明調降遺贈稅可以讓資金大量回流。純由賦稅角度,稅改團體主張公平正義,的確很吸引人,但如果從國家大局來看,在國際金融風暴之際,挽救經濟為當務之急,政府短期運用租稅手段,是可以理解的。只是馬政府應該用科學的方法分析短期降稅藥方服用後的正反面效應,而一旦全球景氣在明後年逐漸走向復甦時,降稅措施要不要停止?一旦降了遺贈稅、證交稅,還能不能調漲回來,這些後續配套,才是降稅重點。

馬政府應該說清楚,成立賦改會到底是短期內激勵台灣股匯及經濟表現的租稅手段,還是長期建立公平合理稅政?

對於稅改,民意最在乎是否「公平」,證交稅調降受惠的是一群股民,社會上普遍認為馬政府不該拚命為有錢人減稅,擴大貧富差距。只是,馬政府如果可以在降低證交稅及遺贈稅的同時,真的提出大筆資金進入台灣的實證,相信未來馬政府降稅提案將更理直氣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55405
賦改會唯一共識 遺產稅免稅額增至1200萬
2008/10/07 11:36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8.10.06 02:57 pm

開放媒體?Yes! 賦稅改革委員會委員及諮詢委員聯席會議,為了要不要開放媒體旁聽,委員們就程序問題爭論一番,最後採舉表決的方式,由主持人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計票,財政部長李述德與前財政部長嚴慶章都投票反對開放,而提案的簡錫?則舉手贊成,最後的結果是不開放。
記者鄭超文/攝影

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上午召開委員暨諮詢委員聯席會議,會中主要討論遺贈稅調降幅度,但會議還未開,就為了要不要開放讓媒體旁聽陷入拉鋸戰,各方意見不一,火藥味十足。在歷經逾半小時的爭辯後,賦改會主席、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決定以投票表決,最後贊成不開放計15票,贏過贊成開放10票,維持原開會議程。

賦改會今日中午近1時25分左右結束,會中對降幅到底是30%、20%、10%,並無共識,但與會者同意提高遺產稅免稅額度,從779萬元調高到1200萬元,行政院希望降稅到10%的目標,部分與會者大力反對,打亂行政院本周四想要送進立法院討論的算盤。

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也在會後呼籲台股投資人要有信心,國安基金今日有進場,今台股下跌與賦改會降不降稅無關,與美股連動。

公平稅改聯盟發言人簡錫?於會議開始前提議,要求賦改會開會應如立法院財委會一樣,開放媒體進場旁聽,他認為開會過程應透明化,而每個委員或諮詢委員的發言與立場,都應讓大家得知,不應擔心媒體報導,避免圖利。

緊接著,台北大學財政系教授黃世鑫也發言表同意,他認為應公開討論,才能避免誤解,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發言負責。台灣區電機電子公會理事長焦佑鈞則反對開放,他認為若諮詢委員的角色是要為任何一個政策背書,他會選擇退出賦改會,但若僅是提出建言,就樂於扮演此角色。

各委員與諮詢委員為了要不要開放媒體進場旁聽,爭辯逾半小時後,賦改會召集人邱正雄做出裁決,「一致性就做結論,不一致性就把意見列出來。」建議維持原開會程序。此裁決一出,簡錫?再次抗議,邱正雄說,「我裁決了,不尊重也可以。」最後採用中經院董事長朱敬一的建議,每人一票表決,學者大多支持開放,而工商團體則主張不開放,最後以15比10票,決議不開放。

【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行政院賦改會今召開聯席會議,遺贈稅的調降幅度備受關注。財政部長李述德指出,賦改會全體委員今恐難在遺贈稅率降幅上達成具體共識。爭議多時的遺贈稅調降幅度,賦改會聯席會召開至中午,仍未討論出個結果,是否可於周四前送行政院拍版定案,仍是個未知數。

公平稅改聯盟發言人簡錫?指出,除非資本利得、境外所得和遺贈稅應同步討論,否則應停止調降遺贈稅,呼籲全民應站出來「抗稅」。會計師公會全聯會則主張遺贈稅應降至20%,配合個人最低稅負20%,而免稅額提高至2000萬元。

簡錫表示,遺贈稅是富人稅,調降遺贈稅就是為那5%富人減稅,加上沒有任何學理研究調降遺贈稅,資金就會回流,他認為,應停止討論遺贈稅,若要討論遺贈稅,就應加入資本利得和境外所得一併討論之,不應一昧為有錢人減稅,他指出,政府若已決議將遺贈稅調降至10%,賦改會就乾脆解散,而財政部長李述德應下台。對於稅改聯盟嗆李述德應下台負責,李述德未正面回應,僅說:「尊重各方意見。」

立委高志鵬痛批,「賦改會就像『富人減稅會』的背書會。」所有討論的方案都以富人為主,根本沒有關注其餘95%大眾的實質需求,賦改會已流於形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55399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悲哀-祭賦改會文
2008/10/06 11:16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0-06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不論是哪一個政黨執政,只要是談到稅改,那些有權勢的有錢人一定馬上成為政府決策諮詢的座上賓,備極尊重。表面上叫做聽取意見,法律上稱為利益遊說,但實質上卻常是一種「無罪詐欺」(Innocent Fraud)。各方利益團體的代言者藉由自圓其說的信念與巧言編造的遁辭,逐步掌控了政府的決策,讓國家經濟政策陷入危機,讓社會公平正義消失淪喪。日前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邀集工商界代表開會,會後隨即發布為吸引資金回流、拯救經濟景氣,遺贈稅率要大幅調降至10%以下,即為這種詐欺活生生的例子。

     美國有名的經濟學家J.K. Galbraith特別提出一個「世俗認知」(Conventional Wisdom)的概念,來說明美國社會為什麼會出現無罪詐欺的亂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各方利益團體的競相逐利下,政府無能以專業判斷或社會整體價值的考量為堅持,任由這些團體所提出的各種自利說辭主導了整個經濟論述,形成錯誤的政策,從而乃造成許多無罪詐欺的遺憾。在利益團體的威脅與壓力下,政府完全喪失了社會監督與市場穩定力量守護者的角色,只知隨著世俗的無知起舞,最後做出可怕又錯誤的決定,這種情況會讓民眾對政府沒有信心。但美國有像Galbraith這樣的經濟學家寫書提醒政府,我們的經濟學家呢?

     最近遺贈稅率調降的問題引起社會極大的關注,當然也是有錢人趁機發揮影響力謀取利益的最佳時點,因此,一波波的遊說壓力不但落在賦改會、行政院身上,甚至更上及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這些有錢人自圓其說的「世俗認知」從未改變過,且一再重複。

     其一,揶揄遺贈稅是「暴斃稅」,只能課到不懂或來不及做租稅規劃的傻瓜。任何一項課稅,都會有逃漏稅情事發生,就像任何制度再好的社會都會有壞人一樣。根據資料,每100個遺產稅申報案件,平均只有5件須課稅,而其中50%的稅係課在遺產淨額超過1億元以上的人身上。即使這些人是因為「暴斃」才被課到稅,但並不能改變他們的確是「有錢人」的事實。遺產稅的課徵只分有錢沒錢,不論死亡原因為何。政府不能因為防杜不了逃漏稅者的惡行,便反過來「同情」被課稅者的愚蠢,進而更放棄了對其課稅。至少在決定放棄前,我們有權利知道政府曾為抓逃漏稅做過什麼努力?為何沒有成效?在制度或稽徵上有無改進或強化的可能?最重要的是,政府絕對不能因為那些逃漏稅者的「譏笑」而自亂分寸,讓稅改被這些「壞人」牽著鼻子走。

     其二,威脅政府遺贈稅是資金外流的罪魁禍首,只有廢除或降至10%以下資金才會回來「拚經濟」。我們一再強調,這種論述不但完全沒有學理依據,而且根本就是有錢人違背良心硬拗出來的謊言。估不論資金移動背後的因素複雜多端,就算這些有錢人的確是為了規避遺贈稅而將資產移到海外,但要達到逃漏稅的目的最終仍必須將資產移轉至下一代才行。換言之,資金移出只是便於其財產所有權的移轉,一旦其「洗錢」成功,漂白後的資金便會立即恢復其在國內外竄流逐利的本性,不會停滯不動。遺贈稅或許是有錢人將資金移出的原因之一,但絕對不會是有錢人不把錢匯回的理由。政府要思考的是,我們提供了什麼樣的「利基(機)」,足以吸引這些資金回流?

     我們並不反對遺贈稅的調降甚至廢除,但政府決策不能只建立在利益團體的「世俗認知」上。政府的職責係維護社會整體利益與體現公平價值,所有決策皆須經正確的分析與判斷,在民眾了解真相下,扛起應負的責任。從賦改會成立伊始,我們便期待它能以專業立場推動稅改,避免利益團體的干擾,遺贈稅案正是一個最佳的檢驗機會。如果今天召開的賦改會聯席會證實了賦改會只是個橡皮圖章,那麼,賦改會不如撤掉算了。而我們的憤怒與悲鳴就當作送給賦改會的祭文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54053
府院:遺贈稅10%才有吸金爆發力
2008/10/06 10:54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0-06 工商時報 【呂雪彗/台北報導】

     行政院賦改會今(6)日將召開聯席會議,討論遺贈稅調降及所得扣除額調高二項稅制改革。其中遺贈稅改革是場關鍵性對決。據悉,賦改會召集人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盼以10%目標尋求共識決;若不成,可能訂出10-20%範圍建議結論,供政院決策。

     高層官員說,若能有一定範圍或一定稅率共識,不排除週二或週三加開一場賦改會委員會,提出遺贈稅改革成果,供行政院決策參考,以利排入本週四院會拍板通過。

     府院高層人士分析,目前10%與20%兩派意見分歧,相差稅收損失只有18億元,但10%具有吸引資金回流的動態爆發力,可帶動回流購買股票、消費或投資,所增加證交稅、營業稅及營所稅,引入資金效果絕對大於短少的18億元。

     但若20%或30%,甚至15%,因比匯出成本高,只會呈現靜態結果,資金不會有動能回流,對稅收效果等於零;就公平性而言,動態作用大於靜態,不但能促進國內投資消費,活絡股市,甚至有多餘稅收資金可用於公益及追求公平正義的支用。

     據黨政高層透露,召集人邱正雄近日內積極遊說委員,盼賦改會提出一個明確稅率建議案,盡量以10%為共識目標,原則上不希望動用表決權,而採共識決。

     賦改會今天召開賦改會聯席會,工商界、立委及稅改學者各有立場,除「宜降不宜廢」為最大共識外,多數財委會立委應會與工商團體站同一陣線,主張遺贈稅率由50%大幅降低為10%,稅改學者專家則主張20-30%。政院提出新版稅率為10%、15%、20%,免稅額擬由現行779萬元各調高至1200萬元、1500萬元、2000萬元,初估稅收每年損失160-200億元之間;若依提案學者黃耀輝版本,稅率30%,免稅額為1200萬元。

     由於遺贈稅改革各界爭議太大,很難在聯席會或委員會形成共識,幕僚也建議以一定範圍建議版本即10-20%,或不同稅率版本兩案併陳,讓政院擇優採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54023
頁/共1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