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九萬兆政府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邱正雄任賦改會召集人
2008/05/22 12:09 瀏覽11,623|回應162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工商時報2008.05.22
【呂雪彗/台北報導】

     行政院已確定,針對稅改將成立行政院層級的賦稅改革委員會,召集人由副院長邱正雄出任,其中如何實施負所得稅,各界仍有諸多意見,將透過賦稅改革委員會討論才會拍板定案。

     據了解,為使稅改工程大計能符合社會公義及租稅公平,行政院決提升賦改小組的層級,在行政院下成立跨部會組成的賦稅改革委員會,並已決定由邱正雄出任召集人。

     馬英九總統表示,百日內的重大政務包括稅改,尤其遺贈稅的改革。官員表示,遺贈稅改革涉及海外資金能否回流,及台灣競爭力,因此必須經過跨部會審慎討論。

     此外,負所得稅政策,副總統蕭萬長日前表示希望優先推動,但由於涉及層面廣泛,高層表示,必須納入賦稅改革委員會討論,才能兼顧租稅公平及社會公義,因此不會在短期內出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72953
 回應文章 頁/共1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賦改會的必修課
2008/07/09 14:30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7-09 中國時報 【中時小社論】

     賦改會成軍,揭露多項研討標的。很可惜,儘管研究範圍包山包海,但賦改會似乎忘了資本利得課稅。所謂「資本利得」,俗稱「不勞而獲所得」,主要是證券交易所得,以及土地交易所得,兩者現在全部免稅。

     在台灣,辛勤工作薪資所得,一毛錢都跑不掉,涓涓滴滴,全都要課所得稅。然而,炒股票、炒地皮所獲鉅額暴利,卻全額免稅。這叫什麼租稅公平?這是什麼社會正義?

     有人說,倘若課徵資本利得稅,就是打壓股市,摧殘房地產,有礙經濟發展。這根本是鬼扯淡,是有錢人唬弄窮人的把戲。廿年前,財政部長郭婉容宣布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股市連跌十九天之後,翻轉往上猛漲,一路漲到一萬兩千點。現在,台灣沒有證券交易所得稅,股市卻跌得鼻青臉腫,眼看就要跌破七千點關卡。

     由此可見,課不課證所稅,與股市漲跌,沒有必然關係。

     十五年前,財政部長林振國就完成所得稅法修正案,訂出寬厚免稅額,並准許交易虧損抵稅等配套措施,繞過中小散戶,有條件針對法人、炒家、大戶,恢復課徵土地交易所得稅、證券交易所得稅。可惜,全案送到行政院後,石沉大海十五年,迄今毫無音訊。

     這一回,行政院成立賦改會,指東道西,說是要徹底改善稅制。真要改善稅制,總不能裝聾作啞,坐視資本利得繼續免稅吧?總不能再容許炒家大戶全額免稅,升斗小民錙銖難逃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38453
軍教將課稅 年增155億稅收
2008/07/08 11:44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7-08 工商時報 【黃詩凱/台北報導】

     賦稅改革委員會上周正式成立後,財政部本周將針對各項重要議題,進行分工。財政部官員說,17項重大議題再外加總論、結論共19項,其中11或12項將委託學者進行研究,另有7到8項則由賦稅署及各區國稅局負責,預計7月底由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召集第2次會議。

     其中,軍教薪資所得恢復課稅議題,因已具備廣泛共識,財政部官員說,不用再委託學者研究,將直接研擬配套措施,送賦改會討論。

     由於約12萬軍人在「課多少、補多少」原則下,薪資早已作過調整,因此財政部官員說,目前關鍵在教育部主導的「配套措施」,需要整合全教會等民間團體的不同意見,一併送賦改會討論。

     根據財政部的概算,軍教薪資所得恢復課稅後,每年將會增加155億元的稅收,扣除軍人約57億元的稅收,另外98億元將來自約20萬中小學教師、工友、職員等人。

     官員指出,財政部的原則就是配套措施所需經費,不能超過預計將增加的稅收。因此單以恢復教師課稅部分計算,只要最後配套方案不超過98億元,財政部將欣然同意,務求以職業身分別給予薪資免稅的優惠,能正式走入歷史。

     鑑於軍教恢復課稅幾乎成為各界共識,但資本利得課稅卻連議題都無法列入,是否能讓軍教人員心服口服,令人質疑。對此,財政部官員說,依照賦改會召集人邱正雄的說法,只要與主議題相關,資本利得課稅當然會被納入討論,只是不會獨立成為議題而已。

     同時,賦改會副召集人曾巨威昨日也親至財政部,與財政部幕僚討論賦改會的運作細節及委託研究案狀況。據了解,以後每月定期召開賦改會,都會邀請全體委員以及諮詢委員,舉行「聯席會議」,委員會則將不定期召開,原則上也希望每月1次。

     財政部官員說,各項委託案研究過程中,十分歡迎諮詢委員以及委員提供各項意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37064
建立一個值得人民驕傲納稅的租稅環境
2008/07/06 10:12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7-06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號稱我國稅改史上第4次的「賦稅改革委員會」(賦改會)於日前正式成立,其成員包括委員會委員與諮詢委員共計50餘人,可謂歷來人數規模最龐大的賦改會。前者為學者專家與行政機關代表,後者則是由立法院財改會委員、工商團體、民間稅改聯盟、以及前任財政部長等所組成。根據賦改會主委邱正雄的說明,雖然委員會具有方案的最後決定權,但在議案討論過程中,諮詢委員仍有充分的參與機會,其意見亦會受到尊重。由這麼多人構成的組織,來討論利益牽扯那麼複雜的稅改議題,若要成功,除了運作方式與議題選定須考慮周延外,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參與者須於事前建立對這次稅改目標與遠景的共識。

     這次賦改會宣示追求的目標共有經濟發展、社會公義、國際競爭力與永續環境等四項,其改革的原則與方向則是「增效率、廣稅基、簡稅政」。在此前題下,委員會將對我國現行稅制與稅政二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檢討與研究。在稅制方面,與所得稅有關的包括促產租稅減免落日的因應、綜所稅免稅額與扣除額的檢討、取消軍教薪資免稅的配套、金融商品課稅制度的整頓、以及反避稅制、噸位稅與勞動所得退稅補貼制度的建立等;與財產稅有關的包括遺產及贈與稅制以及土地稅及房屋稅減免稅之檢討;與銷售稅有關的則包括綠色稅制及營業稅有關問題的檢討等二項,另外,還針對綜合性的經濟特區課稅問題進行單獨的研究。在稅政方面,除了分別針對綜所稅、營所稅與營業稅三者的稅政簡化措施進行檢討外,更將疏減訴訟與納稅人權利保護等問題納入討論。由於這次賦改會的成立離上次民國90年的財改會並未太遠,因此議題中「老案」居多,只是時空環境條件改變,我們或許需要重新思考一些不同的做法,尤其是政黨再次輪替,新政府在某些議題上的改革主張與舊政府的確有頗大的差別。

     一個委員會的成功乃係決定於其運作方式的效率,賦改會若每月一次的開會都採委員與諮詢委員聯席會議方式,人數如此眾多,觀點與立場難免相異,要取得決議共識必不容易。何況,當時之所以將利益團體代表列為諮詢委員,即是為避免委員會在決議過程受到太多利益的杯葛與干擾,從而影響改革方案的格局與品質。如今,若為「尊重」諮詢委員而過度採取聯席會議,則不但與原先專業化與單純化的委員會設計意旨相違背,尤有甚者,由於委員會才是最後決議機關,所有議案皆須經委員會正式通過才算定案,短短一年內,共計二十個議題,委員會開會的次數與負擔已然相當繁重。賦改會應該另以其他方式搜集與整理諮詢委員的意見,毋須皆以開會的形式進行,徒然造成運作效率的傷害。

     賦改會雖然於日前初步提出上述四大改革目標與三大改革原則,但並未真正為我國未來的租稅環境規劃出一個長期的遠景。賦改會所提出的稅改目標與原則乃係「放諸四海皆準」的大帽子,沒有人可以反對,也沒有人會說不對。如果這些目標與原則可以同時兼顧,稅改的推動何豈會有困難,故真正的問題乃在於當目標與原則有衝突時,稅改應如何作正確的選擇與取捨。在內外在環境劇變下,台灣目前正面臨全球化、老年化、區域化、以及知識化等四個面向的衝擊,現有稅制應儘速配合重新建構與調整。賦改會對此應有清晰而完整的想法與藍圖。

     我們於此呼籲,透過這次稅改,將台灣建立成一個值得人民驕傲納稅的租稅環境。屆時,有錢人不必逃稅,企業願意投資國內,外資與人才不會被嚇跑,更重要的是,民眾對稅制公平效率恢復信心,大家都願意驕傲而誠實地納稅。這難道不是我們心中所期待的稅改願景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34642
證所稅不容再逃避
2008/07/06 09:42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8.07.06 02:19 am
  
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正式成立,但資本利得課稅的問題未列在研究議題之中。行政院邱副院長說,「資本利得稅大家可以討論,但不一定會成為議題,也不一定會實現。」話說得這麼誠實,值得肯定。但由此可見,政府並不想去碰資本利得課稅,用白話文說,也就是證券交易所得稅的問題。

政府不碰這問題的心理,我們可以理解。20年前課徵證所稅使股價十多天無量下跌的慘痛經驗,使政治人物聞證所稅色變。十多年前,政府把證交稅下調到千分之三時,附帶的決議是要恢復課徵證所稅;但其後經歷兩次政黨輪替,及多位號稱有學問敢打老虎的財政部長,包括現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賦改會召集人,都沒有人敢提起證所稅這令人喪膽的三個字。因此目前的政府和賦改會不碰證所稅的問題,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不過不課證所稅在我國已引起很多問題,未來還可能傷害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因此我們仍期望政府和賦改會能正視這項稅制問題,說不定現在正是改革的好時機。

不課證所稅造成的第一個問題是,不公平。看在一般人民眼裏,有人買賣股票賺了很多錢卻不必納稅,當然很不公平。何況有錢的大戶可以炒作股票價格,企業經營者可以操控消息做內線交易,而散戶卻常被坑殺,大部分散戶都虧損累累。所以國內一直有不少人基於公平的原則,要求政府恢復課徵證所稅。

其次,由於免課證所稅,若干企業經營和證券交易的手法,變成可以逃稅或避稅的辦法。例如,以往員工分紅配股以股票面值當做所得,而實際股價卻高於面值時,即可以避掉很多所得稅。為了防止這類可能避稅的漏洞,我們必須將稅法和相關規定變得相當複雜,也因而出現各種不合理的限制。

例如企業併購時,消滅公司總價值超過帳面價值的差額,也就是所謂商譽,國稅局認為是消滅公司之所得,所以要課稅;而企業界則認為這該算是消滅公司之股東的證券交易所得而不應被課稅。實際上,在併購發生前把股票賣掉的股東,即可得到這部分商譽的價值而不被課稅。如果我們課徵證所稅,這種爭議即不存在。但不課證所稅時,這種爭議和防範避稅的措施,即可能妨礙了正當的併購行為。

遺贈稅改革是這次賦稅改革較可能實現的目標。但反對降低遺贈稅之人士的論點之一,是遺贈稅乃正義最後的防線,證券交易所得這類未被課稅的所得,只要不被花掉,政府總可等到一天對它課遺贈稅。依這種觀點,不課證所稅的話,調降遺贈稅率將是更不公平的事。所以證所稅的問題不解決,遺贈稅恐怕也難獲得合理的調降及改革。

除了不公平及使稅制複雜而不合理之外,證券和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使證券稅制又多了國際競爭力的問題。我們若維持目前的證交稅制,我國的證券市場很可能會逐漸失去國際競爭力。在20年前爭論證所稅問題時,有一派看法認為,證交稅個別來看雖不公平,但對所有買賣證券的人整體而言,政府其實藉證交稅課了鉅額的稅收,因此平均的稅負並不見得比改課證所稅低。這種想法當年有其道理,但證交稅不管賺不賺錢都要課稅,是交易成本的一部分,因此在證券市場高度國際化的今日,證交稅將使我國證券市場的交易成本高於外國,並使有些證券移到外國交易。我國的期交稅最近就已為了國際競爭不得不大幅調降。

為了證券市場的國際競爭力乃至為了它的存活,我們必須及早改變目前以證交稅代替證所稅的做法;否則將來我們的企業到國外上市,人民在國外市場買賣股票,我們不只失去證券市場,很多稅收都要跟著消失。所以賦改會應將證交稅和證所稅問題一併考慮,提出新而合理的制度。不要現在不敢面對問題,等證券市場失去競爭力再後悔莫及。

當然一定有人,特別是政府官員,會擔心股價都連跌2,000點了,再談證所稅豈不要崩盤?但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政府真的相信台股基本面很好,本益比偏低,則這種低股價的時期反而是改革的好時機,因為股價有基本面支撐。反倒是股價因泡沫經濟而偏高時,改革可能造成股價更大的暴跌及更多的傷害。所以我們希望政府勇敢地把證所稅納入賦改會的議題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34586
賦改會格局何小!
2008/07/02 08:08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8.07.02 03:32 am 
 
期待多時的賦改會終於在本周一隆重成立,實質上卻是草草上路。擔任召集人的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一心以落實馬蕭競選政見減稅牛肉為第一要務;大會成立時所提出的賦改議題,枝枝節節,似乎只是協助財政部推動業務的工具;從組織成員、運作方式、目標與議題之設定觀之,寄望未來稅制能夠開創新局、脫胎換骨,恐怕會令人失望。

就組織層面言;委員會由20位學者及財經部會首長組成,且為順應輿論,已將若干利益團體代表移列諮詢委員名單。學者委員不盡是財稅專業,也包括產業經濟、總體經濟、能源經濟、會計與金融方面,能夠從不同層面專業討論,值得肯定。然而包括委員及諮詢委員在內約50人的賦改會,號稱台灣賦改史上最大陣容,各方角力與攻防不斷,如何有效形成稅改共識,不無疑問。更令人質疑的,主任委員由行政院副院長跨刀,不像第一及第二次賦改由學者擔任,受限於行政職務與政策任務,實難放手改革;不但有為政見背書之譏,更局限稅改格局。至於未來委員會如何運作,研究報告、改革方案、具體法案、政策配套如何形成,至今仍不見具體章法。

就議題設定言;工作小組總計提出17項稅制、稅政議題,範圍涵蓋所得稅、財產稅、銷售稅、簡化稅政與納稅人權益保障等層面;具體包括促產條例租稅減免落日與所得稅制改革、個人綜所稅免稅額及扣除額檢討、取消軍教人員薪資免稅、遺產及贈與稅制調整、土地及房屋稅減免檢討、保險給付課稅、勤勞所得租稅補貼制度(即負所得稅制)、能源稅建置、噸位稅研究、經濟特區課稅問題、所得稅反避稅制度,以及所得稅與營業稅務行政簡化、納稅人權益保護及疏減訟源等;將以一年時間,分期逐項完成。由上可見,除了勤勞所得租稅補貼制度、噸位稅等少數幾項新增議題外,其餘多屬過去財改之舊案;因而只要深究推動不利關鍵所在,加強具體論證與說服力,折衝溝通、排除萬難推動即可;再次研擬,重跑流程,實無必要。此外,有些議題主要為配合財政部業務而擬,顯得格局太小,就連為馬蕭政策背書的資格都不夠,又何須成立賦改會推動?至於證券及土地交易所得等之資本利得,久為租稅不公主要源頭,卻始終避而不談,將如何落實租稅公平、輕稅簡政目標?

其實,成立賦改會的目的絕非無條件兌現馬蕭政見,而是將可行政見與輕稅簡政密切配套,建立利於未來經濟及社會發展,具公平、效率、簡化及具國際競爭力的租稅環境,展現應有的高度與格局,將更具有歷史定位。回顧台灣1968年推動「第一次賦稅改革」,其目的主要在於提高直接稅比重,強化所得稅量能課稅精神,建立以所得稅為主的稅制。1987年「第二次賦稅改革」,在美國雷根總統所掀起「公平、簡化與促進經濟成長」的改革浪潮下,主要在於簡化所得稅課稅級距及降低最高稅率。至於2001年成立財改會推動「第三次賦稅改革」,則在財政赤字嚴重背景下,期能擴大稅收規模、改善租稅結構、追求財政平衡。此次所謂「第四次」賦改目的何在,必須仔細思考與規劃,不應成為政策背書或替行政部門完成作業的終南捷徑。

面對全球化、自由化、區域整合、知識經濟發展、M型社會及環境惡化之挑戰,以及為配合未來國家發展藍圖,首須確立政府與市場分工,有效規劃政府職能與支出規模,再決定稅收規模與結構;以及在「適足、公平、效率、簡政」的原則指導下,進行根本性稅制改革。否則,未來發展方向及願景不明,點點滴滴、見樹不見林的改革,終究失魂落魄,意義不大,甚至浪費資源。就以所得稅制為例,世界主要國家均積極展開根本改革;例如東歐國家推動均一稅或稱扁平稅;西歐國家一反兩稅合一的見解,回歸傳統獨立課稅制;北歐國家則實施勞動與資本所得差別稅率的雙元所得稅制;美國亦積極研擬適當的稅改方案,除評估歐洲國家所採取方案外,尚有結合加值稅與所得稅,以及以零售稅取代所得稅等方案。台灣為實現未來發展願景,增進人民福祉,稅制如何展開根本改革,租稅結構朝何處去?這才是10年、20年一次的賦稅大改革應關注的課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9400
賦改會成立 三月內簡化稅政
2008/07/01 09:21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賴昭穎/台北報導】 2008.07.01 03:13 am
  
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昨天成立,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表示,稅政和稅則的簡化優先在三個月內完成,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租稅優惠落日和遺贈稅改革將在半年內完成;至於馬蕭政見「負所得稅制」,會在一年內完成討論。

賦改會這次討論議題有十七項,針對投資人關心的開徵證所稅等資本利得課稅是否課徵,邱正雄說,並未把資本利得課稅問題列為討論議題,但因為這和所得稅有關,因此將納入所得稅檢討的議題,開放與會委員討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8125
賦改會成立 劉揆:輕稅簡政
2008/07/01 09:20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8.06.30 11:20 pm
 
「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午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行政院長劉兆玄(左)與副院長邱正雄(右)在入場前還不停交換意見。
記者鄭超文/攝影

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今上午舉行成立大會,包括產官學與民意代表等委員與諮詢委員,總計約59名出席,陣容可說是歷年來最龐大。行政院院長劉兆玄致詞時指出,目前國民平均租稅負擔率不到14%,遠低於其他先進國家,讓民眾深感課稅不公,所以將就促產落日後配套、能源稅、所得稅和遺贈稅等深入研議,尋求社會共識,以落實「輕稅簡政」的改革目標。

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上午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成立大會,劉兆玄指出,賦改是促進國家經濟成長動力之一,台灣曾在民國57年、76年和90年分別成立賦改和財政改革,對國家所得分配與經濟發展都有很深遠的影響,他希望此次賦改會能以全盤觀點來推動稅制改革,達到公平、效率、簡化具國際競爭力。

上午的賦改會議由行政院副院長、同時也是賦改會召集人邱正雄主持,他指出,台灣過去曾進行賦改與財改,但現在與過去相較之下,國際資金流動更為快速,希望能透過此次賦改會,建立出可長可久的稅政,並預計於一年內完成賦改任務。邱正雄表示,賦改會的程序將分議題與內部討論,委員會將會不定期舉行,而委員與諮委聯繫會則會每月舉行一次。

賦改會委員總計有20名,由邱正雄擔任召集人,財政部長李述德和政大財政系教授曾巨威擔任副召集人,而3位「最高顧問」分別由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史欽泰、中央研究院士朱敬一、以及中華財政學會理事長陳聽安擔任。

在政府機關代表方面,有行政院政務委員朱雲鵬、經建會主委陳添枝、準金管會主委陳樹、主計長石素梅、經濟部長尹啟銘。另外,諮詢委員名單有28名,其中包括六大工商團體理事長,今上午出席的工商團體代表,除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未出席外,其他四大工商團體均由理事長親自出席參加。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8124
租稅公平 別成空談
2008/06/30 12:04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 陳美珍】 2008.06.30 03:38 am
  
第四次賦稅改革今(30)日啟動,政府打出「輕稅簡政」的改革目標,擬議的稅改議題呼應目標,幾乎也以減稅為主軸。減稅拚經濟固然重要,相對稅基侵蝕拉大貧富差距、促成財政惡化的現象也不容小覷,租稅公平不應被漠視。

行政院提至賦改會的17項改革議題中,明顯「重輕稅、少公平」,包括促產落日、調降所得稅率、提高扣除額、調降遺產及贈與稅率、實施噸位稅,減免房屋及土地稅,施行負所得稅制,無一不與減稅有關,唯一的差別只在減免的對象不同。

在全球掀起輕稅風潮的競爭下,台灣確實沒有課徵重稅的本錢。但只有在稅制公平的基礎下,政府才有資格談減稅。

賦稅改革委員會之所以成立,就是要藉由各界力量,凝聚出政府過去無法獨力完成的改革共識,維護稅制公平應該是首要任務。包括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都呼籲政府應對「富人加稅、窮人減稅」,但從賦改會擬議的改革主軸,卻看不到營造租稅公平環境的未來願景。

稅改一旦欠缺彰顯租稅公平的主題,一味減稅就容易遭受抨擊,徒然升高改革的困難性。財政是庶政之母,賦稅則是財政穩固的基石。

既然政府缺錢,國家的財政基石並不穩固,第四次賦稅改革就不該只提「輕稅」藥方,也該為國家想想開源的辦法。浮濫的減免要改善,不公平的減稅要取消,期許賦改會委員們能夠辦得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7106
殷乃平:改革恐對富人較有利
2008/06/30 11:41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8.06.29 02:40 pm
  
馬政府的賦改會明天就要正式啟動,然而面對當前仍存有「揚富抑貧、扶富榨貧、濟富劫貧」的稅制亂象,此次的賦改會能否建立租稅新制,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此次賦改會將討論的20個稅改議題,都是馬總統競選時所提出的政見,改革議題早已訂定,結果當然可見,因此想藉由此次賦改會以達稅制公平,社會學者恐會失望。

殷乃平表示,此次賦改會各方因所持的立場不同,要求也有所不同。面對財政嚴重赤字,政府除了建立租稅公平,更期望稅收可以提高,而工商團體則希望租稅減免,學者則堅持富人應納稅,而富人則期待可以免稅,在各個不同的政治勢力與利益鬥爭之下,此次賦改會的結果,恐將呈現「高階稅率降低、免稅基礎提高」的改革成果,對富人較有利。

殷乃平指出,第一次賦改會調整直接稅與間接稅的租稅結構,成功透過租稅協助經濟發展;而第二次賦改會所提的稅改方案則乏善可陳,無被採用;至於此次賦改會,不但極可能趁機加稅,在各方利益競逐之下,社會公平將會被犧牲,因此社會大眾,若期待透過此次賦改會,達到縮減貧富差距、減輕窮人稅負、增加富人義務的目標,恐將不易兌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7053
賦稅改革明啟動 「重點在公平不在稅收」
2008/06/30 11:40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8.06.29 04:40 pm
  
肩負馬政府稅改大任的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明天將召開第一次成立大會,會中除了確立組織架構與運作方式之外,並將討論財政部所提的20個改革議題。賦改會副召集人曾巨威指出,所有議題與委員討論確認後,取得共識且容易完成的議題會先執行,而此次賦改會的重點不在於「稅收」,在於「制度的合理與公平」。

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明天召開第一次成立大會,將由行政院副院長兼賦改會召集人邱正雄主持,將討論財政部所提的20個改革議題。範圍涵蓋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能源稅、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以及房屋、土地等財產稅、關政與稅務行政檢討方案。行政院並將促產條例落日與調降所得稅率、提高個人扣除額、以及保險給付課稅問題、與調降遺贈稅率列為優先改革方案,預計10月底完成。

行政院對第四次賦改會擬議改革議題草案,將以一年時間,每四個月為一階段分短、中、長期逐項完成。列入短期研究方案者包括:促產條例98年底落日與所得稅率調降、個人綜所稅扣除額檢討等配套法案,以及遺產及贈與稅率調整、保險給付課稅問題,依照完成時程,賦改會應在10月底前提出完整改革法案。

列為中期者,以八個月為期,即明年年2月底前應完成的改革法案,有:勞動所得退補稅制(即負所得稅制)、軍教人員薪資取消免稅、能源稅、噸位稅與最適租稅負擔等。列入長期方案,需花費一年時間完成者,以簡化稅務與關務行政的稅政改革為主,包括疏減訟源、進口原料沖退稅制度與關務行檢討、納稅人權益保護、簡化所得稅與營業稅務行政等。另外,賦改會也將研商制定反避稅條款,防杜企業運用資本弱化、租稅天堂國或移轉訂價等避稅手段規避稅負。

曾巨威表示,明天的成立大會為了讓所有委員了解過去稅改的歷史經驗,除了介紹過去賦改的情況,以及目前財政狀況與碰到的問題之外,針對20個稅改議題,明天僅報告說明整個規畫內容,並不會有實質內容的討論,他指出,一切都需等到委員會正式開會,才會有明確的決議內容。至於委員會何時召開,曾巨威指出,目前未有明確時間點,但會儘快召開。

台灣過去曾有三次規模較大的賦改經驗,包括民國57年與76年的兩次賦改,以及民國90年由行政院主導的財改會。曾巨威指出,外界對於此次賦改會的組成方式有不同的看法與批評,尤其是對利益重組問題會有所擔憂,認為若方案擬定可脫離行政體系,將會有較客觀的結果。他表示,雖然不是採取前二次賦改會的組成架構模式,但所有的議案,終究得回歸到行政院體系來裁決,故不一定非得循用舊模式的經驗,加上由政治任命、擁有行政權的副閣揆領軍,在研擬過程中,行政院就能有效掌握,對提高方案的落實效率將有很大助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27049
頁/共1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