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九萬兆政府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邱正雄任賦改會召集人
2008/05/22 12:09 瀏覽11,739|回應162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工商時報2008.05.22
【呂雪彗/台北報導】

     行政院已確定,針對稅改將成立行政院層級的賦稅改革委員會,召集人由副院長邱正雄出任,其中如何實施負所得稅,各界仍有諸多意見,將透過賦稅改革委員會討論才會拍板定案。

     據了解,為使稅改工程大計能符合社會公義及租稅公平,行政院決提升賦改小組的層級,在行政院下成立跨部會組成的賦稅改革委員會,並已決定由邱正雄出任召集人。

     馬英九總統表示,百日內的重大政務包括稅改,尤其遺贈稅的改革。官員表示,遺贈稅改革涉及海外資金能否回流,及台灣競爭力,因此必須經過跨部會審慎討論。

     此外,負所得稅政策,副總統蕭萬長日前表示希望優先推動,但由於涉及層面廣泛,高層表示,必須納入賦稅改革委員會討論,才能兼顧租稅公平及社會公義,因此不會在短期內出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72953
 回應文章 頁/共1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稅改定調 窮人減稅先於富人增稅
2008/07/29 11:05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2008.07.29 04:06 am
  
行政院賦改會周四(31日)將提出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落日的所得稅配套方案,確立窮人減稅較富人增稅優先執行的方向,包括薪資扣除額在內的四大扣除額將同步調高,中低所得者預計可獲250億元減稅利益,將有逾七成以上、共370萬戶受惠。

回應外界對稅制改革的期待,賦改會周四將舉行委員及諮詢委員會議,攸關企業與民眾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與所得稅改革方案將正式提出。據指出,促產落日已成定局,總計1,483億元減稅優惠,將分配做為營所稅、綜所稅與遺贈稅的降稅籌碼。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三度提出「窮人減稅、富人增稅」訴求,已對政府稅制改革帶來影響。賦改會分析,窮人減稅的急迫性較富人增稅高,因此調高綜所稅扣除額,將列為促產落日後,政府重新分配減稅利益的優先項目;營所稅與遺贈稅率降幅,將視綜所稅確立減稅規模後彈性決定。

根據賦改會的初步規劃,列為優先調整項目的四大類綜所稅扣除額,包括薪資特別扣除額、標準扣除額、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與殘障特別扣除額,四項扣除額預計調高額度分別在1.4萬元至2.8萬元間。

與一般薪水階級息息相關的薪扣額目前是7.8萬元,未來可望調高為10萬元;超過六成以上民眾,也是中低收入者適用的標準扣除額也將調高,其中單身申報者自4.6萬元調高為6萬元,有配偶者者則可望自9.2萬元一舉增為12萬元,總計調高扣除額釋出的減稅利益約250億元。

至於外界對富人增稅的高度期待,現行綜所稅按五級課稅,賦改會考慮再調降稅率21%以下的中產階級適用稅率,但30%及40%兩級稅率傾向維持不變。財政部官員說,富人增稅會影響國際租稅競爭力,「現階段可以做的就是不對富人減稅」。

賦改會周四將提出的「促產條例減免落日所得稅制改革方案」是由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親自參與,協同學者與財政部共同完成改革方案。在考量國家租稅競爭力、國庫財政負荷與優先為中低收入者減稅等原則後,促產落日減稅籌碼也將用來調降企業營所稅、取消10%保留盈餘所得稅,與調降遺產稅率。

據瞭解,在國際調降或廢除遺贈稅率風潮下,行政院認為,遺產稅率可以考慮降至40%以下,藉以吸引國際富豪或台商資金回流台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62498
不分輕重緩急 社會反彈恐加大
2008/07/27 12:27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記者鄭琪芳/特稿

長期以來,受薪階級一直是支撐國家稅收的主力,薪資所得佔綜合所得總額七成以上,佔稅收比重也達五、六成;但近來受薪階級實質薪資縮水,稅負卻未減輕,更遑論有任何補貼了,稅負不公的情況再不改善,社會上的反彈力道恐怕會愈來愈大。

由於國內薪資成長有限,加上通膨怪獸持續發威,受薪階級薪資增幅完全追不上物價上漲速度,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扣掉物價漲幅之後,今年一至五月實質平均薪資及實質經常性薪資分別較去年同期減少二.二%及二.一%,雙雙創下歷年同期最大跌幅。

實質薪資縮水,各國政府紛紛退稅補貼民眾,國內也有退稅的呼聲,但選前提出「負所得稅制」,承諾退稅給中低收入戶,選後也口口聲聲「苦民所苦」的馬政府,此時卻以各種理由反對退稅,令人難以理解。

受薪階級等不到退稅,稅負也未減輕,政府似乎無視於人民處於壓力鍋內,反而是企業家說出了良心話,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多次提倡「富人加稅、窮人減稅」、「資本利得課稅」,引起不少回響,財政部也認為「很有見地」、「彌足珍貴」。

但政府雖然認同張忠謀的看法,實際作為卻是另一回事,「富人加稅」、「資本利得課稅」等建議,皆未列入賦改會的研究議題,「負所得稅制」列為中長期目標,調降營所稅及遺贈稅則是優先目標,輕重緩急完全亂了套,這樣的稅改,不僅無法說服社會大眾,恐怕還會引起更大的反彈。
 
自由時報  97 07 27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60110
賦改會畫地自限 租稅仍不公
2008/07/27 12:26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再度建議「富人加稅」,引起不少回響,主要是我國租稅制度長期不公,受薪階級一毛錢都逃不掉,富人卻可以輕易規避稅負,租稅不公的情況遲未改善。

根據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最新統計,二○○六年度申報綜合所得總額為四.二八兆元,其中薪資所得高達三.一五兆元,佔所得總額比重高達七十三.四七%,佔應納稅額比重也高達五十六.四四%,受薪階級仍是支撐國家稅收的主力。

薪資所得 一毛錢也逃不掉

進一步分析發現,二○○六年度綜所稅總申報戶數為五二三.五萬戶,其中,所得最低的兩個級距(所得淨額三十七萬元以下)超過三八二萬戶,其薪資所得佔所得總額分別為七十四.二六%及八十二.三九%,換句話說,中低收入者的主要收入都是薪資所得,一毛錢的稅也逃不掉。

反觀所得淨額一千萬元以上的高所得者,其薪資所得佔所得總額僅十九.七六%,股利所得佔所得總額卻高達六十六.九五%,而二○○六年度僅六六五三戶所得淨額超過一千萬元,但股利所得就超過一三二五億元,平均每戶股利所得約一九九二萬元,這些富人擁有大量股票,每年除了分配股利外,買賣股票的所得更不知有多少,但卻可以享有免稅優惠,因為我國長期停徵證所稅(資本利得稅)。

就是因為我國稅制有太多漏洞、太明顯的不公,民進黨執政時才能以民意為後盾,推動實施「最低稅負制」(所得基本稅額條例),希望富人多少繳一些稅。

但最低稅負的成效還是有限,根據財政部統計,二○○六年度適用個人及企業最低稅負分別為二五一九件及一六六六件,應納稅額為五十九.三億元及一一九億元,合計約一七八億元;二○○七年度個人及企業最低稅負則分別為三四一三件及二二一九件,稅額為四十七.三億元及一七二億元,合計約二一九億元,相較於所得稅稅收每年逾七千億元,最低稅負的稅收可說是杯水車薪。

由於租稅不公持續存在,中產階級相對剝奪感愈來愈重,張忠謀的「富人加稅、窮人減稅」、「資本利得課稅」等建議,才會引起重視;財政部官員私下就表示:「張忠謀很有見地,企業界能夠多幾個張忠謀就好了。」

財政部官員也認為,如果稅制不公導致貧富差距擴大,社會大眾將強烈反彈,要求重新檢討稅制,屆時可能會矯枉過正,富人反而不好過。

雖然財政部認同張忠謀的看法,但賦稅改革委員會已經定調,調降營所稅、遺贈稅才是優先議題,要退稅給中低收入戶的「勤勞所得租稅補貼制度」(負所得稅制),則列為中長期目標,何時實施還不知道。

富人加稅 未列入研究議題

至於「富人加稅」,財政部僅表示,「政府聽到了,但對富人不一定要加稅,至少降稅不要降太多」。有關「資本利得稅」的問題,賦改會的態度則是「可以談,但不列入研究議題」,理由是目前並非課徵資本利得稅的時機。

政府大費周章邀集產官學界成立賦改會,顯示有心進行稅改,既然如此,就不應該畫地自限,如果這個也不敢談、那個也不能做,這樣的賦改會,還有什麼值得期待的?
 
自由時報  97 07 27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60109
遺贈稅和營所稅 將調降
2008/07/24 12:01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郭玫君/台北報導】 2008.07.24 03:12 am
  
新內閣昨(23)日首次參加「工商早餐會」,和工商界面對面交流。行政院長劉兆玄表示,工商界期盼調降遺贈稅和營所稅,都可望實現;今年底起陸續鬆綁200多項財經法規,以利企業投資。

工商協進會舉行工商早餐會,行政院長劉兆玄率領財經內閣,包含央行總裁彭淮南、經濟部長尹啟銘、財政部長李述德、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等財經部會首長一同出席。

劉兆玄致詞承諾,未來會持續鬆綁財經法規,改善投資環境。他說,從520到目前有32 項政策鬆綁,其中涉及40項財經法規,今年底前還有67項法規待鬆綁,明年初估還有142項議題要鬆綁,其中包含兩岸經貿問題,而整體施政重點,就是要「增加台灣的競爭力」。

內閣團隊今、明兩天將舉辦研討會,劉兆玄表示,研討會結束後將對外宣布未來鬆綁項目及時程。

對於工商界提出的減稅要求,劉兆玄也給予正面回應。即使工商團體代表在賦改會只列諮詢委員,但他強調,作成的決議,會將工商團體的意見列為「最重要的看法」。雖然目前賦改會還在進行中,行政院不宜對外發表太多意見,但他也透露,工商界和政府都希望走向輕稅簡政,例如降低遺贈稅、營所稅等,「未來稅改方向,我覺得就是大家所共同認為應該走的方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56714
新聞分析》課稅級距 趕快調整
2008/07/24 12:00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 陳美珍】 2008.07.24 03:12 am
  
94年度,全台年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家庭只有6,509個,申報所得總額將近2,000億元,股利所得就占了66%;同一年,所得淨額在37萬元以下的家庭多達371萬戶,申報總所得1.7兆元,卻有將近75%所得,屬於一毛都漏不掉的薪資收入。

這些數據顯示什麼意義?中低收入家庭靠薪水維生,但金字塔頂端的貴族家庭,所得多數來自股利。張忠謀要政府對富人增稅,並希望開徵證所稅,不過就是告訴政府:低估了有錢人的繳稅「實力」。

薪水,是涓滴不漏的所得,每一塊錢都逃不過政府的法眼。但股利不一樣,如果發放的是股票股利,都是按每股面額10元課稅,至於日後賣掉股票,獲利再豐厚,都屬於證券交易所得,政府一毛稅也課不到,因為現行所得稅法不對證券交易所得課稅。

張忠謀三度表態,希望政府與社會正視「富人增稅」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話。除了要對年所得超過300萬元的人多課稅外,他也點明開徵證所稅,因為張忠謀認為這是促使貧富差距縮小最直接的辦法,原因就是出在目前證券交易所得不課稅,而股票正是富人持有的主要財富之一,另一就是同樣不課所得稅的土地。

可惜,財政部與賦改會幾乎已經鐵了心,證所稅可以談,但是「要開徵不容易」。對富人加稅如果不能斧底抽薪直接從開徵證所稅及土所稅下刀,所得稅改革勢必就要從課稅級距重新調整做起。

張忠謀的建言,顯示身為企業家應有的社會良心,但是,政府到底有沒有聽進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56713
稅改定調 減稅利益歸中低所得者
2008/07/24 12:00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郭玫君、陳美珍/台北報導】 2008.07.24 03:12 am

新內閣首次參加工商早餐會,和企業領袖面對面座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 (左)、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右)仔細聆聽、做筆記,並踴躍提供建言。
記者陳正興/攝影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23)日在工商早餐會後再次提出富人增稅主張,建議年收入300萬元以上的人應該多繳稅。據指出,行政院也已定調未來所得稅改革的減稅利益,將集中給中產階級與低收入族群;高所得者加稅困難、但減稅也不容易。

財政部認為,國際社會的稅改風潮傾向減稅,全球租稅競爭的現實下,對富人增稅也存在一定的困難,不過賦改會在所得稅稅負重分配時,會將減稅利益集中在中產階級身上,年收入未逾百萬元的家庭,可以獲得最多降稅利益。

面對張忠謀第三度提出「富人增稅、窮人減稅」的主張,財政部回應表示,對於外界的意見均將充分尊重,也將納入賦改會研究參考。財政部內部則對張忠謀數次釋出富人增稅的看法,認為「彌足珍貴」。

工商協進會昨天邀請行政院長劉兆玄及財經閣員與工商大老舉行早餐會,稅制改革成為企業界最關心的議題。張忠謀除建議富人增稅外,也認為促產條例應全面落日,政府並有必要思考開徵證券交易所得稅,才能有效拉近貧富差距。

不過,與會的工商業界重要人士也提出政府必須調降遺產稅與所得稅、貨物稅的要求。行政院長劉兆玄明確回應政府會朝「輕稅簡政」方向改革稅制。

第四次稅改已啟動,財部表示,張忠謀呼籲開徵證所稅,賦改會會列入討論,但不會成為特定議題。高層官員說,資本利得課稅必須等待時機,目前恐怕「還不算是水到渠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56711
7/31賦改第二次會議 資本利得稅、兩岸互惠 入議題
2008/07/22 13:27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7-22 工商時報 【呂雪彗/台北報導】

     行政院31日將召開第二次賦改會全體會議,副院長邱正雄昨天召集財政部等單位討論相關議題,決定敲定議題,有關爭議甚大的資本利得稅、兩岸關稅互惠減免等議題,決併入17項議題中一併檢討,並優先就促產落日交換意見。至於碳稅、能源稅是否分開課徵,及汽燃費整併等,將擴大成綠色稅制討論。

     有立委認為賦改會結論若一年內才要提出,恐怕時程太久,行政院對賦改會議題內容,將儘量在3-6個月提出結論及完整配套。

     邱正雄連日來召集賦改會工作小組成員討論第二次賦改會會議內容,據悉, 第一部分將先敲定議題;第二部分由工作小組針對這段期間工作進度,針對每項議題延攬那些學者專家進行研究,彙整說明報告。

     第二次會議將向全體委員說明第一章將增列稅改願景、架構及稅改目的,最後一章並將增列稅改方案對總體經濟及所得分配影響。

     同時將會提出一、二項議題與委員討論,其中促產落日議題將優先提出討論,因此營所稅及綜所稅的調整,且立法上有其急迫性。

     第一次會議中爭議最大的資本利得稅,行政院決定納入併入相關議題一併檢討,但若課證券交易所得稅是否衝擊台股,十分敏感,因此資本利得稅的檢討,是否最後能獲得課徵共識,賦改會預留彈性空間。

     至於碳稅與能源稅,政院內部有不同意見,有的認為二種課稅目的與用途不同,應分別課徵。

     相關官員表示,二者稅目是分開或合而為一,將視租稅設計內容與功能而定,二者都可能設計成有節能、防治污染等目的,同時也可把汽燃費併入,因此已將名稱改為綠色稅制,涵蓋範圍可以很廣。

     兩岸關稅互惠減免,賦改會也決定併入相關議題檢討,原則上不會另增新議題,稅改議題原則以17項為主。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54199
六大工商團體 聯手對抗賦改會
2008/07/16 16:28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7-16 工商時報 【譚淑珍/台北報導】

     為能適時掌握賦改會的議題,並能適時的就議題做出「適當」的反應,工業總會15日召開常務理事會議,會中,擬定出包括六大團結作戰、延攬學者專家、以及決戰國會等三項戰鬥策略。

     賦改會委員排除工商團體,工商團體聯袂抗議無效,而參加第一次賦改會,又讓包括工總理事長陳武雄在內的工商團體負責人,深深感覺「不妙」,因此,陳武雄認為,工商團體必須要有因應對策。

     工商團體決定,若要有作為,必須要先一致,工商團體若不先進行意見的整合、若不進行資訊的歸納整理與分工,無法成事,也容易被個個擊破,所以,六大工商團體必須「手牽著手」團結作戰。

     依據過去經發會、經續會的經驗,六大工商團體很清楚,光是自己手牽著手,沒有學者專家的數據以為佐證,「一樣成不了事」,於是,由工總成立「賦稅改革因應小組」,小組成員除了相關理監事外,也將延攬前賦稅署長王得山、資深會計師王景益、黃春生、鄧泗堂,以及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等多位學者專家。

     不過,就像經發會很多共識,最後都經過立法程序,賦改會很多議題,也同樣要經過立法院,所以,最後的戰略目標是:決戰立法院。

     面對立法院,六大工商團體的策略是,「手牽手」同時也「劈腿」,除彼此加快腳步強化與國會關係外,也分別運用各理監事在地方熟識的立委,全力動員、串聯,自然能形成一股很強的力道。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47202
「資本利得稅」的討論 難以迴避
2008/07/14 11:36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7-14 中國時報 【朱敬一】

     在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成立大會當天,第一與第二位發言的諮詢委員分別是費鴻泰與簡錫?;他們的共同主張都是:此次賦稅改革一定要討論資本利得稅。費、簡兩人均指出,中產階級多為薪資所得者,稅負一毛錢都跑不掉,但高收入者多獲資本利得,反而能減免租稅,相較之下甚為不平。因此,從「公平」的角度來看,資本利得不課稅實在說不過去。在本文之中,我要提出另一項觀點:即使不談社會公平,從稽徵「效率」的角度來看,開徵資本利得稅更是有其必要。

     在分析稽徵效率之前,先為讀者用白話文介紹一則財務學的理論。假設一家公司賺了一百元的利潤,它有兩種方式去處理該利潤。其一,是將這一百元當作金雞蛋,以現金股利發放,於是股東就得到一百元收入。其二,是將這一百元視為金雞母,留在公司裡作保留盈餘。在第二種作法之下,由於公司倉庫中金雞母增加,於是公司行情看好,股票淨值遂增。只要市場資訊無誤,該公司股票價值也會上漲一百元。此時,股東將其持股在市場賣掉,也會淨賺一百元,此與收受股利一百元完全一樣。於是,這一百元利潤無論是公司發放股利或收作保留盈餘,對股東而言效果相同,都是收入一百元。這種情形在財務學上稱為M-M定理,是Modigliani與Miller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創見,以其姓氏字母而命名。

     將前述理論移到逃避租稅的情境來看,則會有相當有趣的推論。M-M定理告訴我們,如果沒有租稅的干擾,則發放股利與收作保留盈餘對股東而言沒有差別。可是,如果股利要課稅但資本利得不課稅,則對股東而言,當然就是以保留盈餘的方式處分利潤較為有利,因為這樣做可以使股東規避掉股票價差的租稅負擔,對大股東而言影響尤鉅。尤有甚者,公司大股東還有其他成千上萬種方法將本應課稅的營利所得,轉換為不必課稅的資本利得。簡言之,如果股利等一般所得要課稅、但股票漲價等資本利得不課稅,那不只是社會公平的問題,而是創造了一個逃避稅負的超級缺口─這是一個租稅稽徵缺乏效率的大問題。

     就實務而言,所有的租稅改革都必須以修法落實,因此一項項稅改建議,最後都將以一條條稅法條文呈現。熟悉法律的人都了解,法律規範有如一張「網」,貴在綿密、可疏卻不可漏。但若稅法中賦予某項所得(如資本利得)免稅,而此項所得又與其他所得銜接互通,則稅法之網就是既疏且漏,徒然為有辦法的人創造了無窮的避稅空間。事實上,之所以國內的薪資所得者租稅負擔過重,而有錢人稅負極輕,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在資本利得稅的漏洞。

     資本利得免稅不僅使稅捐稽徵效率大打折扣,也使得其他的租稅精算缺乏可信度。舉例而言,依目前稅制,保留盈餘要課徵百分之十的稅,假設目前政府由此課到五十億稅收。於是有人就推估,如果將保留盈餘課稅百分之十的規定取消,將使政府稅收減少五十億元;但這絕對是低估。當保留盈餘課徵百分之十規定取消時,套用M-M定理,就會使公司以保留盈餘避稅的門戶洞開,故將來因此種民間避稅而損失的政府總稅收,將遠遠超過五十億元。換言之,政府若執意不徵資本利得稅,會使其他租稅政策的模擬估算嚴重失真,必將影響稅負改革政策的評估,後果不可謂不嚴重。

     不徵資本利得稅有利於大股東逃避租稅已如前述,那麼小股東呢?課徵資本利得稅會傷及小股東嗎?絕對不會!以股票市場為例:股價漲跌概以股市點數為平均,故點數漲則有人獲正的資本利得、點數跌則有人獲負的資本利得。只要在課徵資本利得所得稅時考慮到遞延虧損的扣抵,則平均而言,小股民所需繳之稅負就微乎其微。以五二○迄今股市下跌為例,如果股民在這段期間賣出股票而致虧損,則他們不但不必繳稅,反而會得到若干未來稅負的扣抵額。相反的,在當前的證交稅制度下,股民即使虧損都還一樣要繳交易稅。兩相比較,對經常出入股市的小股民而言,資本利得稅的平均負擔絕對是遠輕於證券交易稅的負擔。小股民千萬別輕信大股東的危言聳聽,而讓有錢人繼續免稅、自己反成了繳稅中堅。

     過去一兩年間,台灣民間要求稅改的呼聲大都出自高所得者。他們要求改變的立論基礎,大抵不出「國際比較」四個字。將台灣的所得稅率與香港比,遂要求降所得稅;將台灣的遺贈稅率與新加坡比,遂要求降遺贈稅。這樣的國際比較在邏輯上不能說錯,但是要比稅率、稅目,就得全面都比,不能只挑自己想減的稅項來比。舉例而言,全世界大概沒有幾個先進國家的資本利得是免稅的,為什麼「國際比較派」不依此而建議仿照先進國家,開徵台灣的資本利得稅呢?此外,租稅制度的設計是為了整體社會的發展與公平,其背後必須有理念支撐。如果不談稅改理念、只是機械性地做個別稅目的國際比較,則台灣恐怕要把所有的稅都降到開曼群島、維京群島那樣低,才可能讓國際比較派滿意;但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天方夜譚。

     總之,這篇文章想傳遞四點訊息:(一)對小股民而言,課資本利得稅而免去交易稅,並容許遞延虧損扣抵,其租稅負擔絕對會下降。(二)世界先進國家多有課資本利得稅,台灣獨無。(三)若不課徵資本利得稅,各種租稅效果的模擬估算可信度皆大打折扣。(四)資本利得稅是租稅法網中最關鍵的一環,缺之則將使其他所得方便逃避。該說的以上都清楚說了,要怎麼做,就得看賦改會了。最少最少,也許可以「馬上」討論一下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44258
賦改會 敲定四項簡稅改革
2008/07/10 12:55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2008.07.10 02:57 am
  
賦稅改革委員會昨(9)日舉行工作小組會議,確認四項簡化稅政議題,將交由五區國稅局負責在三個月內完成,提交賦改會討論。

新政府成立第四次賦稅改革委員會,預計要以一年的時間,完成總計17項改革議題的建議報告。昨天首場工作會議,由財政部召集全國五區國稅局首長,就簡化稅政議題的分配工作進行討論。

據指出,因賦改會召集人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指示優先完成稅政改革工作,昨天的工作會議確定要在三個月內提出四項簡化稅政改革報告,包括:營業稅、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三大稅目的簡化稅政有效措施,以及研議疏減訟源的相關辦法。

賦改會工作小組決議,四項簡化稅政的議題將分別交由台灣省北區、中區、南區與高雄市國稅局負責,另外台北市國稅局則負責研擬反避稅條款的稅制改革報告,完成時間暫訂為六個月。

財政部指出,稅政簡化的具體措施需待國稅局就現行實務作業進行檢討後,才能有明確的做法。官員表示,國稅局會在三個月內提出報告,並送交賦改會委員會議做成決議,無需修法配合者,將會儘速實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939581
頁/共1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