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4 中國時報 【朱敬一】
在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成立大會當天,第一與第二位發言的諮詢委員分別是費鴻泰與簡錫?;他們的共同主張都是:此次賦稅改革一定要討論資本利得稅。費、簡兩人均指出,中產階級多為薪資所得者,稅負一毛錢都跑不掉,但高收入者多獲資本利得,反而能減免租稅,相較之下甚為不平。因此,從「公平」的角度來看,資本利得不課稅實在說不過去。在本文之中,我要提出另一項觀點:即使不談社會公平,從稽徵「效率」的角度來看,開徵資本利得稅更是有其必要。
在分析稽徵效率之前,先為讀者用白話文介紹一則財務學的理論。假設一家公司賺了一百元的利潤,它有兩種方式去處理該利潤。其一,是將這一百元當作金雞蛋,以現金股利發放,於是股東就得到一百元收入。其二,是將這一百元視為金雞母,留在公司裡作保留盈餘。在第二種作法之下,由於公司倉庫中金雞母增加,於是公司行情看好,股票淨值遂增。只要市場資訊無誤,該公司股票價值也會上漲一百元。此時,股東將其持股在市場賣掉,也會淨賺一百元,此與收受股利一百元完全一樣。於是,這一百元利潤無論是公司發放股利或收作保留盈餘,對股東而言效果相同,都是收入一百元。這種情形在財務學上稱為M-M定理,是Modigliani與Miller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創見,以其姓氏字母而命名。
將前述理論移到逃避租稅的情境來看,則會有相當有趣的推論。M-M定理告訴我們,如果沒有租稅的干擾,則發放股利與收作保留盈餘對股東而言沒有差別。可是,如果股利要課稅但資本利得不課稅,則對股東而言,當然就是以保留盈餘的方式處分利潤較為有利,因為這樣做可以使股東規避掉股票價差的租稅負擔,對大股東而言影響尤鉅。尤有甚者,公司大股東還有其他成千上萬種方法將本應課稅的營利所得,轉換為不必課稅的資本利得。簡言之,如果股利等一般所得要課稅、但股票漲價等資本利得不課稅,那不只是社會公平的問題,而是創造了一個逃避稅負的超級缺口─這是一個租稅稽徵缺乏效率的大問題。
就實務而言,所有的租稅改革都必須以修法落實,因此一項項稅改建議,最後都將以一條條稅法條文呈現。熟悉法律的人都了解,法律規範有如一張「網」,貴在綿密、可疏卻不可漏。但若稅法中賦予某項所得(如資本利得)免稅,而此項所得又與其他所得銜接互通,則稅法之網就是既疏且漏,徒然為有辦法的人創造了無窮的避稅空間。事實上,之所以國內的薪資所得者租稅負擔過重,而有錢人稅負極輕,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在資本利得稅的漏洞。
資本利得免稅不僅使稅捐稽徵效率大打折扣,也使得其他的租稅精算缺乏可信度。舉例而言,依目前稅制,保留盈餘要課徵百分之十的稅,假設目前政府由此課到五十億稅收。於是有人就推估,如果將保留盈餘課稅百分之十的規定取消,將使政府稅收減少五十億元;但這絕對是低估。當保留盈餘課徵百分之十規定取消時,套用M-M定理,就會使公司以保留盈餘避稅的門戶洞開,故將來因此種民間避稅而損失的政府總稅收,將遠遠超過五十億元。換言之,政府若執意不徵資本利得稅,會使其他租稅政策的模擬估算嚴重失真,必將影響稅負改革政策的評估,後果不可謂不嚴重。
不徵資本利得稅有利於大股東逃避租稅已如前述,那麼小股東呢?課徵資本利得稅會傷及小股東嗎?絕對不會!以股票市場為例:股價漲跌概以股市點數為平均,故點數漲則有人獲正的資本利得、點數跌則有人獲負的資本利得。只要在課徵資本利得所得稅時考慮到遞延虧損的扣抵,則平均而言,小股民所需繳之稅負就微乎其微。以五二○迄今股市下跌為例,如果股民在這段期間賣出股票而致虧損,則他們不但不必繳稅,反而會得到若干未來稅負的扣抵額。相反的,在當前的證交稅制度下,股民即使虧損都還一樣要繳交易稅。兩相比較,對經常出入股市的小股民而言,資本利得稅的平均負擔絕對是遠輕於證券交易稅的負擔。小股民千萬別輕信大股東的危言聳聽,而讓有錢人繼續免稅、自己反成了繳稅中堅。
過去一兩年間,台灣民間要求稅改的呼聲大都出自高所得者。他們要求改變的立論基礎,大抵不出「國際比較」四個字。將台灣的所得稅率與香港比,遂要求降所得稅;將台灣的遺贈稅率與新加坡比,遂要求降遺贈稅。這樣的國際比較在邏輯上不能說錯,但是要比稅率、稅目,就得全面都比,不能只挑自己想減的稅項來比。舉例而言,全世界大概沒有幾個先進國家的資本利得是免稅的,為什麼「國際比較派」不依此而建議仿照先進國家,開徵台灣的資本利得稅呢?此外,租稅制度的設計是為了整體社會的發展與公平,其背後必須有理念支撐。如果不談稅改理念、只是機械性地做個別稅目的國際比較,則台灣恐怕要把所有的稅都降到開曼群島、維京群島那樣低,才可能讓國際比較派滿意;但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天方夜譚。
總之,這篇文章想傳遞四點訊息:(一)對小股民而言,課資本利得稅而免去交易稅,並容許遞延虧損扣抵,其租稅負擔絕對會下降。(二)世界先進國家多有課資本利得稅,台灣獨無。(三)若不課徵資本利得稅,各種租稅效果的模擬估算可信度皆大打折扣。(四)資本利得稅是租稅法網中最關鍵的一環,缺之則將使其他所得方便逃避。該說的以上都清楚說了,要怎麼做,就得看賦改會了。最少最少,也許可以「馬上」討論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