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馬英九第一堂財經課
 瀏覽54,792|回應524推薦6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拎杯
Chocola
大同
藍海翔
中華民族的端午節
MOGI

中國時報 2008.04.28 
本報訊
 
 只盼生活好▲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上任面臨高通膨、低成長與高負債的台灣,人民痛苦指數居高不下,執政團隊應多傾聽民眾的聲音,好好關愛民眾,提供民眾安樂的生活;圖為一名上班族行經101大樓前的LOVE雕塑。

     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台灣現在的經濟體質,你會想到什麼?「易碎品(fragile)」,許多人回答。儘管台灣是四小龍裡最低幅度的通膨,但通膨壓力已是近十多年僅見;在低成長、薪資停滯的環境裡,在國債八年增加二兆四千億的台灣,如何逃出高通膨、高負債、低成長的「兩高一低」之惡性循環,將是馬英九上任的第一堂財經課;至於社會失衡與租稅的失靈,更難短期見效根治。

     過去八年,台灣經濟的複合成長率平均只有四.○%,居四小龍之末,遠低於之前八年的五.三%。如果,台灣能維持過去水準,平均經濟成長率拉到前八年的五.三%或與新加坡的五.四五%比肩而行,國內生產毛額(GDP)可以增加一兆四千億元以上。這個數字,代表的是十多兆元的產值,而且是永遠流失的十多兆元。

     面對新政府的施政方向,外界已有許多期望,似乎,認為經濟的提振與好轉應是一蹴可及、水到渠成。但,事實上眼前挑戰更多,難怪,業者勸告新政府「要管理民眾的期待」。

     油電價一漲 物價將創12年新高

     「台灣到現在還沒有真正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威力,」大和總研全球顧問劉憶如說:「這一次,漲起來不是鬧著玩的!」

     五二○上任後僅僅十天,新政權就必須決定,六月油、電價格要漲多少。如果一次漲足,極有可能,今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逼近三%,創下十二年來新高。目前台灣銀行一年定存利率只有二.六五%,台灣很有可能再度變成負利率國家。這樣的通膨,更將幾乎把薪資漲幅吃掉。

     財經學者幾乎都有共識─面對全球性通膨台灣免疫力很小。這個月初,國際貨幣基金調高美國、歐洲與其他已開發國家消費者物價指數預測到二.六%,創下一九九五年以來新高。新政府唯一能做的決策是,一次漲足?或緩步微調?

     贊成一次漲足者,擔心緩漲反而造成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東華大學經濟系教授溫英幹舉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為例,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採取震撼療法,油電價一次漲足,把大家嚇了一跳,但預期心理馬上消失無蹤,物價很快平穩下來。哈佛大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羅葛符也認為,通膨最怕就是預期心理,「一旦預期形成,整個情況就很難扭轉。」

     最佳化衡量與拿捏 將是大考驗

     主張緩漲者,則認為政策還是需要考慮後座力。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認為,理論上一次漲足是對的,但誰也不知道震盪療法後,是不是得繼續再漲。另外,萬一之後的局勢價格是往下掉呢,公用費率是否要跟著下調。目前國際間普遍觀點,隨著美國、歐洲經濟放緩,將有助於壓抑通膨,尤其今年下半,當高成長新興市場開始感受經濟趨緩的痛苦,全球物價壓力會減緩。

     但,不容忽視的是:根據本報民調,有高達五三%的受訪者贊成政府持續凍結油價,認為應該交由市場機制決定則為廿九%。新政府如何在民眾的期望、專業與政治的考量、短期與長期效益之間,作出最佳化的衡量與拿捏,將是一大考驗。

     只是對新總統馬英九而言,如果高通膨惡夢未成真,是因全球經濟放緩而讓全球能源與糧食價格真能平穩下來,這也意味今著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能跌破四%,創下近四年最低水準。國際貨幣基金就不斷下修今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根據其最新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只有三.四%,創下七年前經濟負成長之後的歷史新低。

     國庫沒錢是事實 須訂優先順序

     新政府計畫以擴大公共工程來支撐今年經濟成長率到五%,明年到六%。這樣的政策,看在某些人眼中卻直冒冷汗。國民黨立委李紀珠直言,可預見未來半年物價都會是問題,如果貿然推出大量公共建設,可能會進一步推升物價,甚至產生資源排擠的效果。「政策優先順序一定要調整」,她認為。

     洪德生則直言,他不知這些建設財源在那裏。他說,過去民進黨政府不是不知道要做公共建設,但國庫沒有錢是事實。過去七年,政府資本支出每年平均減五.二%,政府消費只增加○.六六%,比起國民黨執政時平均增加六.四六%,可以顯見政府財務有多麼拮据。

     洪德生說,政府如果凡事要自己做,可預見一定會受到財源的限制。政府不是不能以處理公有資產,籌措建設用資金,但可能都需要修改法規。如果是用BOT,這又考驗文官素質與政府的議約能力。「台灣法律規章、制度面這些非貿易財,能不能改革跟得上?」他問。

     愛台十二項建設 必須務實把關

     曾在世界銀行工作的溫英幹認為,不論是用那一種財源籌措,公共建設最根本的問題是:建設能不能回收?要做的是不是好建設?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標準,每一個公共建設,起碼要有財務效益,譬如:蓋馬路可以回本、經濟效益則如:增加稅收與就業、環境生態評估等問題。新總統提出的愛台十二項建設,都必須放回這些光譜下嚴格檢驗,不能貿然動工。

     外界寄望最殷切的兩岸開放,固然有短期刺激與提振效益,但絕非萬靈丹;終究,政府要面對許多內部長期與根本的經濟課題。而這些課題,都是嚴峻的挑戰。新政府,真的準備好了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37677
 回應文章 頁/共5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聯合/「漏水比進水快」怎改革?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1-04 02:18:0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法院討論修正「國民年金法」,前天初審通過提高生育給付至一胎可領三萬六千多元,兩胎以上按比例增付。有意「生產報國」者會覺得不無小補,但也有人提醒應補強配套法規,免得一再發生有民眾欠繳國民年金,卻利用法規漏洞而「少繳多領」。

提起國民年金改革,人人皆知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台灣老年化快速超過預期,但各種退撫制度龐雜,尤其以軍公教退撫之「歷史共業」造成嚴重入不敷出,破產危機近在眉睫,且強化了社會的階級對立情結。馬政府高談「今天不改革,明天就後悔」,卻只會坐而言,不見起而行。如今「國民年金法」在立院討論修正,先端出來的卻是福利增加,「大水庫」的出水更快了,但進水那端的改革在哪裡呢?

民主的政黨政治,在台灣只剩下「騙選票」的競爭;不管哪一黨執政,只會爭相用撒鈔票的手段討好選民,寅吃卯糧,債留子孫。國民年金改革是一例;證所稅推了又要廢是一例;高鐵長年財務危機嚴重,卻在官股主導後立刻降價;健保費稍有結餘,馬上想要放寬規定討好選民;昨天更有財政學者投書本報,嚴厲譴責國民黨立委提出的股利所得減稅方案。以上各項,在在俱是「不開源反而減源,不節流反而增流」,於早已捉襟見肘的國庫,寧非只有讓水庫提早乾涸見底的作用?

國有刁民,例如走巧門而對國民年金少繳多領者,如僑居海外卻專程回台看病吃健保者,如爽領十八趴而持續杯葛改革者;但這些貪便宜的行徑,卻都是源於法令漏洞造成有機可乘。政府全力改革,「補漏」尚且不及,何以持續圖利特定團體?一個漏水比進水快的水庫,還敢號稱改革嗎?還可能永續存在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94491
聯合/經濟興衰,態度決定一切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7-12 02:29:0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政府近日陸續公布六月份及上半年的經濟數據。其中,六月出口大幅衰退十三.九%,許多官員及預測機構雖言大感意外,卻稱仍看好下半年景氣。另外,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持續負成長,官員仍是老調,說是油價所致,不足為慮。說得如此輕描淡寫,但事實果真是如此嗎?

去年底許多國際預測機構估計,今年全球貿易將會成長四.五%至五%,比起去年三.五%的成長高出一至二個百分點。我政府官員據此推論,台灣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必然受惠。財經官員又說,全球油價下跌,將促使物價下跌,並可望因此拉動消費,促進成長。但是,以目前陸續揭露的數據來看,上述樂觀的假設與推論,已完全不存在。

事實上,目前的情形是:全球貿易正在衰退,負成長幅度不超過五%已經算是客氣了。對我而言,一方面是外銷訂單減少,另一方面海外生產比重卻急遽拉升,五月份已達五十三.二%,較去年足足增加了三點一百分點。由此來看,出口衰退是受全球景氣拖累;但更令人擔心的是,出口衰退已有逐漸惡化為「結構性質變」的傾向。再看國內內需,商業營業額連續衰退,民眾儲蓄率大幅跳升;而在投資上,除了半導體外,我們已經多久沒聽到大投資了?這些現象,都可能不只是景氣問題而已。

面對這樣景氣與結構正在惡化的挑戰,包括歐洲希臘危機未解、中國大陸股災導致投資人資產大縮水,都可能進一步衝擊我國經濟。但讓人意外的是,我政府的態度卻顯得消極,似乎在盛夏已提早進入冬眠,一副沒關係、無所謂的態度。從先前地方政府聯合規定禁燒生煤、要求企業總部南遷、乃至備轉電力不足等問題,中央政府不是反應慢半拍,就是不知所措,政府運作從決策、思考、凝聚共識到執行,整個系統都出現問題。

全球貿易衰退,是整個外在環境發生了可預期或非可預期的變化,沒有人會責怪那是我政府的錯。包括景氣情勢的誤判,也是任何國家都可能發生的事。但民眾最在意的,卻是政府對於這些經濟景氣變化的因應態度是否積極,是否用心思考對策,是否設法提振民心士氣,要求大家通力合作度過難關。倘若政府態度消極,不思作為,人民只得自力救濟、自求多福,或者只能眼睜睜坐視情勢惡化,不知如何是好。目前經濟的動盪是全球問題,哪一個政府不是想破頭希望設法挽救,以免經濟繼續下墜;但反觀毛內閣,似乎只有無謂的信心喊話及口惠不實的措施,再不然,就是把既有施政內容重新包裝,或者把長期性結構政策拿來當成短期應急,這能發揮什麼功效?

領取國家公帑的人,這樣的態度對嗎?如此消極、不作為,政府還盤算著給公務人員加薪,人民會同意嗎?總統府一再宣稱,馬總統沒有跛腳問題,既然如此,就請政府拿出更積極的態度及做法吧!就出口競爭來看,全球商品超額供給的情形,可能比想像中來得嚴重許多;以目前亞洲的產能,恐怕不是短時間消化得了,因此未來產業恐怕還得歷經再次洗牌。若真要拚,依目前經濟部這種花拳繡腿的規劃,大概連安定人心都做不到。然而,倘若要用非常規的競爭策略,例如,大膽的利率及匯率政策,卻也可能因此造成資產泡沫化,以及國際匯率競貶惡性競爭。景氣下墜已是傷害,但看不到強而有力的因應政策,對民眾信心的打擊更大。

相較於出口,促進內需成長動能,雖沒有爾虞我詐的跨國競爭問題,卻有財政預算限制及投資效率等問題。在超額供給的時代,無論是民間或政府投資,倘若只是增加既有生產模式的產能,那不僅無法解決問題,更是災難。先前,為了因應金融海嘯不景氣,聯合國特別提出綠色成長、綠色投資概念,可否在這次結構調整中真正落實?具體做法是,加強公私部門合作,提供綠色科技產業發展初期獎勵和補助,並透過制度排除綠色投資障礙及風險,以提高民間投資誘因。

面臨出口及內需動能同時弱化的挑戰,對於任期還有十個月的內閣,恐怕不能用「得過且過」的態度拖下去。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已是因循苟且;若連鐘都懶得敲,那還算什麼?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48511
高朗/台灣不能等免費入場券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6-30 02:12:08 聯合報 高朗

美國國會在激烈交鋒後,日前通過貿易促進授權法案(TPA),歐巴馬總統推動的兩洋貿易投資戰略,包括「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定」(TTIP),在國會不能修訂,只能進行可否表決,此有助提高其他國家與美國簽署協議的意願。

目前看來,歐巴馬總統任期結束前,以東亞與歐盟為核心的貿易投資布局,有機會先後達陣,這是很大的成就,戰略高度不下於北京提出的「一帶一路」與「亞投行」。如果順利推動,未來幾十年美國仍將主導全球貿易秩序。

貿易促進授權法案的通過,顯示近年美國政黨雖對立嚴重,但攸關美國重大戰略利益時,白宮、國會兩黨仍能以大局為重,找到彼此可以接受的方案,授予行政部門較大的對外談判權限。

民主不會只有一種聲音,不管行政立法部門如何制衡,政黨間如何角力,最後仍舊要考驗他們是否有妥協合作的能力,解決國家面臨的挑戰。我們看到先進民主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之所以強盛,原因之一是他們的政黨政治不會鬥到撕裂整個國家,他們的政黨既競爭又合作,台灣的政黨要有同樣的胸懷,才能在錯綜複雜的世局裡,有效因應內外挑戰。

貿易促進授權法案通過後,預估TPP最後一哩路很快走完,屆時台灣有機會參加第二輪談判嗎?台灣能否加入國際經貿組織,以往關注的是中共因素。但是,台灣加入TPP的困難,不純然是中共問題,很大部分來自台灣內部的經濟改革不夠,與國際規範有段距離。而推動這些改革,必然觸及敏感的政治神經,包括保護政策及法規有違國際慣例等。因擔心遭反對,多年來朝野不願捅馬蜂窩。

有一種看法是,美國與中共正在角力,為了牽制北京,美國須拉攏台灣,因而台灣加入TPP或許沒有想像的困難,這種態度是等免費入場券,不想付代價。可是,像TPP這種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即使獲邀談判,台灣有可能什麼都不改變,等著其他國家讓利?這是不可能的。

過去二十年,亞洲地區各種雙邊與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頭,逐漸形成複雜的貿易網絡。雖然這些自由貿易網絡的水準不齊,隱含行政成本偏高,使用率有限,所以對沒有加入的國家,開始的衝擊沒有想像的大。可是,若再往前看,這些自由貿易網絡品質會不斷改善,不斷優化,還會再不斷整合,使用率也會不斷提升,那時圈裡圈外的差別,就很大了。

台灣內需市場有限,經濟成長靠貿易支撐,當周遭國家紛紛搭建自由貿易平台,彼此串聯,我們若漠不關心,認為只是對大企業有利,不思如何努力加入,恐怕台灣的產業還會再出走,往「圈內」移,將造成更多的失業,這個過程不會一夜發生,而是慢慢改變。

台灣今天面臨的局面是沒選擇,不努力參與雙邊與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就等於把台灣放在「圈外」,經貿將會越來越吃力。不如趁這個機會努力推動內部經濟改革,做好開放的準備,讓台灣各種產業藉機脫胎換骨,轉型升級。

自由貿易協定一定是互惠的,不可能有免費入場券,所以當台灣想要加入TPP時,必須回頭看看自己是否做好準備。不肯付出改革的代價,空喊加入TPP,等於緣木求魚。(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43574
聯合/怠惰改革,大鍋飯還能吃多久?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6-29 02:40: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柯文哲繼續新官上任三把火,最新的政策構想有關老人福利政策,擬針對重陽敬老金、老人乘車優惠、健保補助,刪減或訂定排富門檻。消息一出,各方多半冷眼以對。儘管很多人理性認知政府財政負擔已在危險邊緣,但台灣福利支出以「民意」為名向來只增不減,給出去的「好康」怎敢砍掉?其他財政缺口更嚴重的地方縣市首長,以選票考量為先,不敢輕言跟進。

柯文哲具有睥睨他人意見的特質,新的政策方向能否「雖千萬人吾往矣」,尚不得而知。但台灣的財政及福利政策黑洞越來越大,不管是年輕人盤算前景,或銀髮族懷有「終於輪到我享福」心態者,都該認真想一想:台灣的「大鍋飯」還能吃多久?

所謂的「大鍋飯」,包括人人誇「俗擱大碗」的健保,包括越來越擴張的特定族群的福利(如老農津貼),包括「預知破產紀事」卻誰也不敢動的軍公教退撫制度,包括早應整合的年金改革…。這些問題,誰談起來都是義正詞嚴「必須改革」,但民眾只思鞏固既得利益,政黨永遠向選票低頭,對改革敢說不敢做。

執政者不敢堅持「做對的事」,著名的例子如馬總統在二○一一年底信誓旦旦要對老農津貼「建立制度」,結果僅一個月後就因選情壓力而政策大轉彎,跟進民進黨調高一千元的喊價,加碼至七千元。結果看似取悅農民,卻引起輿論大譁,連前衛生署長楊志良都嚴詞批評,「最廉價的政策就是亂開支票讓全民埋單」。又如曾被立委揭發「政院違法給付」的退休軍公教的年終慰問金,當時的閣揆陳冲認知法源基礎可能有問題,立即停發,但其後的「每年檢討」之舉措,卻造成一遇選舉就見執政黨立委連署主張恢復發放。可見,口裡喊改革,心裡還是想著選票。

納稅人豈不知寅吃卯糧、禍延下一代的危機?但人人都往「吃大鍋飯」心態靠攏。以往,社會主流價值觀尚有「每人各自負起一點責任」的概念(就像最近經濟部節能計畫推出「自己的電自己省」的口號);但現在,很多政策從制度面就強化了「大鍋飯」的架構設計。以健保為例,最近健保局重申將嚴格稽查、禁絕重複用藥,沒想到,立刻有醫生擔心影響醫病關係,並舉例「如果老人家說藥掉了,能不再開給他嗎」。世上不知怎會有這麼奇怪的邏輯!若有人購買商品後自己弄丟了,能理直氣壯要求店家免費補發嗎?若真需要,當然只好自費再買。那麼,看病用藥,憑什麼有人可以到處逛醫院要求醫師重複開藥?健保局不可能做不到從源管控,只要規定病人的重複領藥以自己繳費就行了。就是因為前端放任,才使不吃白不吃的心態蔓延,造成今天藥品浪費如此嚴重。

藥品浪費只是「大鍋飯政策」後遺症之一,其他如我們呼籲多次應加管控的海外僑胞濫用健保問題,寬鬆的退保復保條件問題等,都是政策漏洞造成。最近一則新聞事件,一名學生出國遊學打工,出遊受傷而不堪背負國外龐大醫藥費,家長向社會哭訴求援;原來,該生一出國即停保健保。個別民眾有此貪便宜心理,而集體結構上更可見不少海外僑民周而復始運作停保復保手段,或以國內無重要所得而享受最低等級的保費優惠,不也是大鍋飯心態所致?

二代健保因補充保費設計而大幅開源,但節流端仍有很多漏洞待補。另方面,遠比健保財務危機更嚴重的軍公教退休制度和年金改革,在關中任考試院長任內四處奔走,呼籲「今天不做明天必後悔」,但政院及立委皆冷淡回應。結果,軍人退撫基金部分今年已見赤字,可預料惡化加速,破產指日可待。「我國公務人員的退休所得替代率為全世界少數最高的國家之一」,這句話出現於兩年前考試院編製的「希望您多了解年金改革」說帖,但檯面政治人物誰敢重彈此調?眼前大鍋飯只要能多吃一口,又有誰在意「明天過後」的悲慘情景?

馬總統在今年五二○就職七周年時曾說,「改革得罪支持者不後悔」。但就以前述這些差勁政策而言,惡果逼在眼前,有哪一項「得罪支持者」的改革在進行中呢?人心只圖自利,執政者怯懦不前,這大鍋飯還能吃多久?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43193
國家的大確幸在哪裡?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1-29 14:52:29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台灣年輕世代不追求偉大,只想要開個咖啡店、賣賣文創小商品,擁有小確幸,這與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描繪的「一帶一路」那種征服歐亞陸塊天險的宏偉藍圖,似乎是冰炭之別。

然而,小確幸並不是憑空就可以自天而降,在小確幸上頭罩著的,是國家的大確幸,沒有大確幸,小確幸沒有存在空間。

若是整個國家的經濟總量、貿易額不斷萎縮與消減,意味這個社會每個人的薪水袋與存摺數字也在下降,那麼,小確幸的咖啡店裡,就不會再有那麼多可愛、優閒的小資,坐在窗邊讀小說,也不再總有三五好友聚在一塊喝下午茶,分享各自的驚喜與感動。

小確幸是個迷惑性很高的名詞,村上春樹說出這個幸福的詞彙時,是在他的心靈裡,是在一個文學的構面裡頭說的,但這不能真正當成一個社會裡所有人的生命策略,因為,當小確幸成了一切人的生命樂章時,那個樂章就將只剩下嘈雜聒絮的噪音,破產的中產階級,停滯的整體經濟,小確幸要去何處尋呢?

正好鄭立中在台大談「一帶一路」時,台灣傳出國發會主委管中閔求去,兩岸的對照,實在不堪。

「一帶一路」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畫,它同時要復興的,是橫亙於歐亞之間的陸塊,中亞、東歐、中東,以及麻六甲、錫蘭、印度洋,也可說是亞洲的另一次西征,但不靠成吉思汗驕姿的騎兵,而是精密分工的基建團組。人類已經走到這個節骨眼,必須把歷史諸如馬可波羅這般的傳教士走過的土地,串成一條珠鏈,台灣不能對此惶然無知。

可以說,上層的精神歡悅仍然要有下層的物質鋪陳,台灣也曾織就過各式的絲路,「一帶一路」將是另一次的探險,台灣可以用更細膩的手法,參與這個宏規,如此,在我們自家的後院,就可以確保並永存那珍愛的小確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67683
聯合筆記/大破與大立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1-27 02:36:31 聯合報 游其昌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二○一五年的社會氛圍是「大破大立」的改革。經過去年一整年的喧騰,「大破」氣勢已經形成,但是卻絲毫聞不到「大立」的氣息,實在讓人心焦。

去年自太陽花學運始,占領國會近一個月,擋住了服貿協議的立法進程,也卡住馬政府的諸多政策,更間接促成了國民黨在九合一地方選舉大敗,馬英九主席下台。「大破」之勢早在去年上演,新縣市長上任後,其實只是在延續這改朝換代的連續劇,於是北市急拆公車專用道,要重審巨蛋等四案,中市台灣塔不做了,桃園要改鐵路地下化,翻案風來得又急又快,氣得前朝主事者直罵是「鬥爭清算」。

地方急翻案,還在執政的中央卻如一息尚存的遊魂,除了碰到如禽流感、缺水危機等大災應變外,過去堅持的大戶條款、房地合一也沒了,高鐵財改案垮了,毛內閣就是個什麼也不敢做的衙門,就看台北市柯市長一日一放話,打財團、罵公務員、批警察,打得藍營不敢吭聲,綠營直喊爽,跨越藍綠的承諾終究是神話。

行政部門無作為,國會也看不到反省。即使有太陽花衝擊,立法院依舊是藍綠對立,密室協商分贓,擋案本事一流,成案能力闕如,勉強可以讓立法院長王金平說得出來的成績,就是亡羊補牢的食管法修正案,還是必然要再修再議的法案,對於國家何去何從,政院無心管,立院無法管,兩黨忙添亂,就讓這個國家空轉。

問題是,台灣關起門來虛耗,這個世界可沒空等你。東協經濟共同體馬上成立,十國整合市場超過歐盟,全世界都在搶進,只有我們在一旁無感。低利率時代要結束了,通縮危機低薪壓力仍然環繞在我們四周,我們還在忙著打房價打財團,就是不忙產業轉型;大陸配合一帶一路戰略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要運行了,我們還找不到銀行敢打亞洲盃;全世界都在拚物聯網、機器人產業、雲端網路頻寬、匯流發展,我們卻連廣電三法修正都還躺在國會裡,等候既得利益者遊說宰割;世界各國為拚轉型爭教育搶人才,只有台灣持續在「小確幸」裡等人才自己開花,就是找不到投資養分,坐看鄰國企業發展茁壯,讓青年找不到出路。

真是夠了,拜託政客們別再講空話,會拆違建,也得懂得蓋房子,別再告訴我們「不要這個」、「不要那個」,請告訴我們,政府可以怎麼做,讓台灣在這秒數競爭時代還有一席生存之地。要改革,抓貪腐,該辦當然得辦,但千萬別忘了,台灣沒有時間再當無頭蒼蠅,要有努力衝刺的方向。就算是句口號,「十大建設」造就了經濟起飛的一代,癱掉的「亞太營運中心」至少也曾畫了個夢,現在的台灣卻是想像的「夢境未來」都沒有,這才是最大的悲哀。難道我們真的還要空擺一年,癡等到明年的「聖主」來建構擘畫,已經快送進加護病房的台灣,還來得及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66869
財經觀點/油價走低 把握機會提振經濟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1-21 02:53:30 聯合報 吳再益/台綜院院長

自去年11、12月國際油價開始下跌以來,不論是美國西德州或英國北海布蘭特原油都快速下探,至今油價甚至出乎眾人意料,若原油供過於求的格局沒有改變,國際油價下跌的趨勢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短期內無法煞車。

在可預見的這一年內,我認為油價不會快速回至原點,即便近期油價有短暫回頭的趨勢,但反撲力道也不會太快,今年預估仍有大半時間在低油價區間徘徊。

事實上,國際油價下跌,對全球經濟當然有所提升,對高度仰賴能源進口的台灣,更具有正面的經濟助益。

根據統計,台灣能源的進口支出在2000年僅占GDP比重4%,去年則來到13.5接近14%。以去年下半年國際油價、天然氣和煤炭價格下跌三成推估,至少可為台灣省下近6千億能源支出。近來最廣為人之的案例就是台電公司去年因國際燃料價格下跌,節約出近90億盈餘回饋民眾。

另一方面,國際原油價格若每桶下跌10至20美元,可望提昇全球經濟成長0.1到0.12個百分點。按此比例估算,2015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有機會高於過去平均,也可凌駕全球平均3.3%至3.5%的經濟成長率之上。而國內購買原油、天然氣與煤炭價格下跌,長期可望影響物價走勢,激發民間消費力提昇,刺激消費行為。

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國內許多智庫紛紛上修台灣經濟成長預估,樂觀看待台灣經濟成長率(GDP年增率)有機會達4%。在我看來,大家必須了解,以台灣目前的潛在經濟成長要想達到4%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今年實質GDP應在3.43%,較2014年的3.36%,微增0.07個百分點。不過我也相信,調高GDP目標也是激勵國人挑戰的方式,應把握油價大幅下跌提振經濟,才有機會。

(本文由吳再益口述,記者邱莞仁整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64907
葉銀華/政府愈來愈窮 何忍推延改革?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葉銀華(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
2014.12.27 02:16 am
 
政府的財政有如得了慢性病般!不僅連續多年收入低於支出(預算赤字)、舉債瀕臨上限,且直接與隱藏負債愈來愈多。換句話說,政府愈來愈窮,必須收回減稅措施或部分加稅,尋求彌補預算赤字空間。

好不容易立法院通過補破網的財政健全方案,最近又有立委提案要對股利之個人股東可扣抵稅額減半措施,訂定類似延後執行緩衝方案,恐摧毀政府增五○五億稅收的美夢。提案立委雖有反映民意義務,亦有提案立論基礎,但從維持財政健全與立法尊嚴立場,有很大商榷空間。

今年度政府收入一點七三兆、支出為一點九四兆,預算赤字約為二千一百億元;去年赤字為一七四四億、前年為二一四一億。再者,去年底中央政府按公債法計算之債務餘額,約為五點二兆,加計其它債務、地方政府債務,外顯負債約為七兆。但是若加計各級政府潛藏負債十七點二兆,則政府債務總額達廿四點二兆,而前年底為廿三點四兆,可見政府債務負擔持續增加。

一九九八年施行「兩稅合一」時,為促進投資與消除股利重複課稅,採完全設算扣抵制,股利內含已納公司之營利事業所得稅,可由股東完全扣抵個人綜所稅(亦即營利事業所得稅、個人綜所稅之兩稅合一)。十餘年來,國庫因此釋出近「兆元」減稅利益,帶動投資成效卻不顯著。

這十餘年來,台灣接單、海外生產快速增加,去年台灣外銷訂單的海外生產比例高達五十一%,今年更高,廠商在台灣的投資並沒有增加;再者,近六年台灣投資金額有四年是負成長,經過換算台灣整體實質投資在減少。

近年來,政府財政狀況不佳,舉債接近法定上限,剩餘額度只夠再用一年。因此,今年將股利扣抵股東個人稅比率降為五十%,是為了籌措財源,補政府預算赤字的破網。況且,嚴格來講,此項方案「只是減少減稅額度,並非加稅」;同時,各國實施兩稅合一,甚少實施股利百分百扣抵股東個人稅額,因此縮減扣抵額是符合國際潮流。再者,五年前,政府以振興投資與經濟為由,將營利事業所得稅從廿五%降至十七%,亦對企業有減稅優惠。

提案立委認為股利扣抵股東個人稅比率降為五十%,對於過去十餘年來公司保留盈餘而言是不公平的,因為公司不僅有為這些保留盈餘繳十趴稅,且明年後若再發給股東扣抵額只剩一半。上述論點從個體觀點或可存在,但若從整體國家財政之宏論,則變成微不足道。

況且,兩稅合一減稅無法帶動投資成長;而過去十餘年來,公司和股東從投資稅額抵減、營所稅下降、兩稅合一拿到的減稅利益非常之多,又何忍推延國家財政補破網的成效呢!若此不公平論成立,那麼金融業恢復課徵營業稅五%也是賦予其太大的負擔,因為金融業不像其他產業有進項可扣抵稅額。若金融業也尋求翻盤成功,則今年通過財政補破網政策,則將付諸一炬。

再者,要強調的是立法尊嚴。財政健全方案的所得稅修法明年才實施,現在又有立委提案要修正。近來,立法院經常上演立法、在法未實施之前,又要修法翻盤,令人覺得有維護立法尊嚴之必要。

最後,若政府財政未改善或未全盤提出財政改革之前,請大家支持財政補破網措施,不要再提為個別或部分產業措施,因過去經驗這些措施並未嘉惠至全民之薪資水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57830
夾不起的肉,投不下的票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午後熱評】
2014.11.24 03:04 pm
 
台灣商品漲價快、跌價慢,有一笑話描述得頗傳神:當原物料跌價,廠商說便宜的貨還在海上;當原物料漲價,廠商說漲價的貨已經到港。

近期油價、豬價與日圓匯價齊跌,當初不少廠商以上述三項成本上揚為由,迫不及待調漲產品售價,但當成本走跌,消費者要求降價的呼聲起,廠商降價卻是推、拖、拉。

前幾年,曾有進口商以日圓升值為由,飛快調漲產品售價,近期日圓貶值時,又說進口產品的價格以美元報價,表示恕難降價;即便政府多次找業者喝咖啡,但民眾卻仍苦等不到應得的降價。

主計總處調查顯示,上月國人外食費比去年同期增加4.24%,連續四個月漲幅逾4%,其中蛋、肉與水產品10月的價格,分別比去年同期大漲23%、11%和5%。

今年豬價受到小豬下痢疫情影響,價格居高不下,相關產品跟進漲價合情合理,但近月產地豬價下跌,當初以豬價上揚為由調漲產品價格的業者,如今卻無視豬價回落,豈非把消費者當冤大頭?

受薪階級的薪水多年不動,外食費持續高漲,等同變相薪資縮水;上班族上自助餐店買便當時,若多夾了幾塊肉,便當費常要破百。

包括日本進口商品、奶粉等價格,近期也有類似情況,外界質疑業者成本下降,卻沒反映在終端的售價上;民怨高漲,政府查價動作雷聲大雨點小,常以「沒有聯合行為」或「市場機制」輕輕帶過。

周末的九合一選舉,執政黨選情冷冰,緊急打經濟牌救選情,甚至籌組「挺FTA大隊」,密集要求財經首長上電視接受專訪,暢談FTA對台灣的重要性,卻沒注意近在眼前的庶民民怨,才是拖垮選情的關鍵因素。

FTA對台灣固然重要,但對民眾是遠在天邊的大餅,而每天買便當時夾不下手的那塊肉,卻是眼前實實在在的需求,更是周末那一票投不下去的關鍵,政府回應民怨的速度,可得加把勁。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43165
葉銀華/大家有過得比以前好?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葉銀華】
2014.10.23 02:05 am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十一月中將來台灣為《廿一世紀資本論》中文版出書站台,他鑽研財富分配不平均程度與原因,在全球形成風潮。依照目前時勢發展,皮凱提來台勢必引發話題。

筆者並非視財富不平均為異常現象,亦未反對資本集中。但是如果一國因為稅負很少、借款利率低廉,而有利於資產炒作,特別是房地產,而讓其他人民買不起房子,此現象在政府治理就是一種病態現象。

政府施政是要治理眾人之事物,因此政府必須瞭解人民的根本感受。底下舉三個政府常提的經濟數據,但卻嚴重偏離人民實際感受。而這三種現象可做為審視「人民有過得比以前好嗎」之指標。

首先,雖然政府依據「每年繳納個人綜合所得稅資料」,計算所得不平均的程度並未惡化,但是人民的感受是否如此?

目前個人綜合所得稅課徵,主要是薪資所得,未明顯納入資本利得稅,其中又以不動產交易所得最為影響重大。一般民眾可以不買股票,但普遍心理必須買房子。不動產交易所得利益,未列入個人綜合所得稅課徵,嚴重低估財富不平均程度。

擁有高資本的富者,因為稅負低,可透過房地產交易迅速累積財富,使其實際可運用所得遠遠超過政府的統計,而一般民眾所得主要是薪資所得,不僅皆納入課稅範圍,而且還要拿剩餘所得去支付被炒高房價的貸款。

二○○九年政府調降遺贈稅至十%,想要吸引台灣人海外資金回台,的確吸引許多海外資金流入,但是卻未適當規畫投入實質經濟生產,而是炒作房地產,導致部分房地產價上漲可以倍計。再者,台灣房地產是依公告現值課增值稅,因此只要公告現值未有變動前出售,即沒有稅之負擔。雖然隨後有奢侈稅抑制房地產短期炒作,但是因台灣利率低、房屋持有稅低,使得對於房地產炒作者影響不大。因而創造大台北地區與都會區房價與所得倍數上漲令人咋舌,年輕人、中產階級很難買得起房子。

在研擬調降遺贈稅當時,若能搭配實質經濟投資、以實際交易價納入所得稅課徵,就不會有目前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民眾感覺所得不平均高的情況。同時若將這些稅收用於提升台灣之產業結構與競爭力的投資,或者是社會住宅興建,則有助於提高人民平均薪資與抑制房價漲幅。

其次,為何政府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情形小,但一般民眾到菜市場、超市購買每日食材時,同樣的一千元所能購買的東西愈來愈少?最主要是目前消費者物價指數衡量,「官方所採用」之設想的一籃子物品,與「民眾經常購買」之實際一籃子物品的權重不同;若再加上還要支付被炒高房價的貸款,則一般民眾之購買力可能遠不如從前。

再者,為何這十幾年來,每年平均經濟成長(已經是實質部分)有四至五%,但是人民平均實質薪資卻倒退十幾年前,動也不動?主要是目前台灣產業結構是台灣接單、海外生產,例如:政府公布今年九月外銷訂單金額創新高,但是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也創新高,達五十五點六%。因此原本要在台灣生產、投資,大部分移到海外,台灣民眾的薪資自然不會增加;而且產生之利潤又歸於資本擁有者,因此加大實際所得不平均的程度。

上述三種人民感受的現象,已到了必須解決時刻,否則將動搖台灣社會的和諧性。

(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22920
頁/共5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