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馬英九第一堂財經課
 瀏覽55,188|回應524推薦6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拎杯
Chocola
大同
藍海翔
中華民族的端午節
MOGI

中國時報 2008.04.28 
本報訊
 
 只盼生活好▲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上任面臨高通膨、低成長與高負債的台灣,人民痛苦指數居高不下,執政團隊應多傾聽民眾的聲音,好好關愛民眾,提供民眾安樂的生活;圖為一名上班族行經101大樓前的LOVE雕塑。

     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台灣現在的經濟體質,你會想到什麼?「易碎品(fragile)」,許多人回答。儘管台灣是四小龍裡最低幅度的通膨,但通膨壓力已是近十多年僅見;在低成長、薪資停滯的環境裡,在國債八年增加二兆四千億的台灣,如何逃出高通膨、高負債、低成長的「兩高一低」之惡性循環,將是馬英九上任的第一堂財經課;至於社會失衡與租稅的失靈,更難短期見效根治。

     過去八年,台灣經濟的複合成長率平均只有四.○%,居四小龍之末,遠低於之前八年的五.三%。如果,台灣能維持過去水準,平均經濟成長率拉到前八年的五.三%或與新加坡的五.四五%比肩而行,國內生產毛額(GDP)可以增加一兆四千億元以上。這個數字,代表的是十多兆元的產值,而且是永遠流失的十多兆元。

     面對新政府的施政方向,外界已有許多期望,似乎,認為經濟的提振與好轉應是一蹴可及、水到渠成。但,事實上眼前挑戰更多,難怪,業者勸告新政府「要管理民眾的期待」。

     油電價一漲 物價將創12年新高

     「台灣到現在還沒有真正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威力,」大和總研全球顧問劉憶如說:「這一次,漲起來不是鬧著玩的!」

     五二○上任後僅僅十天,新政權就必須決定,六月油、電價格要漲多少。如果一次漲足,極有可能,今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逼近三%,創下十二年來新高。目前台灣銀行一年定存利率只有二.六五%,台灣很有可能再度變成負利率國家。這樣的通膨,更將幾乎把薪資漲幅吃掉。

     財經學者幾乎都有共識─面對全球性通膨台灣免疫力很小。這個月初,國際貨幣基金調高美國、歐洲與其他已開發國家消費者物價指數預測到二.六%,創下一九九五年以來新高。新政府唯一能做的決策是,一次漲足?或緩步微調?

     贊成一次漲足者,擔心緩漲反而造成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東華大學經濟系教授溫英幹舉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為例,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採取震撼療法,油電價一次漲足,把大家嚇了一跳,但預期心理馬上消失無蹤,物價很快平穩下來。哈佛大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羅葛符也認為,通膨最怕就是預期心理,「一旦預期形成,整個情況就很難扭轉。」

     最佳化衡量與拿捏 將是大考驗

     主張緩漲者,則認為政策還是需要考慮後座力。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認為,理論上一次漲足是對的,但誰也不知道震盪療法後,是不是得繼續再漲。另外,萬一之後的局勢價格是往下掉呢,公用費率是否要跟著下調。目前國際間普遍觀點,隨著美國、歐洲經濟放緩,將有助於壓抑通膨,尤其今年下半,當高成長新興市場開始感受經濟趨緩的痛苦,全球物價壓力會減緩。

     但,不容忽視的是:根據本報民調,有高達五三%的受訪者贊成政府持續凍結油價,認為應該交由市場機制決定則為廿九%。新政府如何在民眾的期望、專業與政治的考量、短期與長期效益之間,作出最佳化的衡量與拿捏,將是一大考驗。

     只是對新總統馬英九而言,如果高通膨惡夢未成真,是因全球經濟放緩而讓全球能源與糧食價格真能平穩下來,這也意味今著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能跌破四%,創下近四年最低水準。國際貨幣基金就不斷下修今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根據其最新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只有三.四%,創下七年前經濟負成長之後的歷史新低。

     國庫沒錢是事實 須訂優先順序

     新政府計畫以擴大公共工程來支撐今年經濟成長率到五%,明年到六%。這樣的政策,看在某些人眼中卻直冒冷汗。國民黨立委李紀珠直言,可預見未來半年物價都會是問題,如果貿然推出大量公共建設,可能會進一步推升物價,甚至產生資源排擠的效果。「政策優先順序一定要調整」,她認為。

     洪德生則直言,他不知這些建設財源在那裏。他說,過去民進黨政府不是不知道要做公共建設,但國庫沒有錢是事實。過去七年,政府資本支出每年平均減五.二%,政府消費只增加○.六六%,比起國民黨執政時平均增加六.四六%,可以顯見政府財務有多麼拮据。

     洪德生說,政府如果凡事要自己做,可預見一定會受到財源的限制。政府不是不能以處理公有資產,籌措建設用資金,但可能都需要修改法規。如果是用BOT,這又考驗文官素質與政府的議約能力。「台灣法律規章、制度面這些非貿易財,能不能改革跟得上?」他問。

     愛台十二項建設 必須務實把關

     曾在世界銀行工作的溫英幹認為,不論是用那一種財源籌措,公共建設最根本的問題是:建設能不能回收?要做的是不是好建設?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標準,每一個公共建設,起碼要有財務效益,譬如:蓋馬路可以回本、經濟效益則如:增加稅收與就業、環境生態評估等問題。新總統提出的愛台十二項建設,都必須放回這些光譜下嚴格檢驗,不能貿然動工。

     外界寄望最殷切的兩岸開放,固然有短期刺激與提振效益,但絕非萬靈丹;終究,政府要面對許多內部長期與根本的經濟課題。而這些課題,都是嚴峻的挑戰。新政府,真的準備好了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37677
 回應文章 頁/共5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救經濟不必急著吃威而鋼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社論】 2008.09.09 02:36 pm
  
此時此刻,沒有人願意犯眾怒去主張「不要救股市」。不過,老實說,救股市,拚經濟,不能急就章。

股市狀況已不只是牽動投資人的心情,一般消費市場也深受影響,批評者甚至要求改組內閣,可見民怨之深。劉內閣受此震盪,不得不趕快準備救急的對策「上菜」,雖說尚未完全定案,但呼聲最高的已包括調降證交稅、調降遺產稅和營所稅率、勸說公股行庫進場、加碼補貼房貸利率等可能措施。受此「消息面」的激勵,加上美股強勁,台股昨日大漲,但接著又陷入「一日行情」的疑慮。

股市漲跌都影響到「內閣行情」了,可見茲事體大,但比較冷靜理智的呼聲也開始浮現。有識者認為,還是應回到基本面:救經濟,不是要救股市。就算執政者不得不顧及穩定局勢、恢復投資人信心的政治目的,也不該使用以高代價只換取短期刺激效果的手段。輕率地減稅、補貼、干預市場等,都屬此類的「威而鋼」對策。

以減稅而言,「輕稅簡政」本是基本法則,我們亦作此主張,目前已在運作的賦改會也正研商調降贈、遺稅等作法。但由於工商業界和一些社運團體意見衝突,賦改會希望以完善配套措施兼顧公平正義和促進經濟效率的目標,所以步伐格外審慎。如果此時只因股市危急便率爾降稅,甚至在本來都討論是否開徵證所稅的背景下,一舉將證交稅也調降,獨獨嘉惠股民卻使國庫受損,如此舉措是否足夠正當?又置賦改會於何地?所以對調降證交稅一事,立委各有意見,行政院和財政部也不同調,輿論更以「飲鴆止渴」呼籲萬萬不可,可見應斟酌再三。

此外又如政府補貼以調降房貸利率,學者以實據佐證將無濟於事,恐怕連「威而鋼」的效力都談不上了。又例如證交所列出若干所謂「委屈股」的個股名單,暗示具有投資價值,結果也被輿論譏為「報明牌」。諸如此類,可見政府救急對策並非考慮縝密,反而自曝「方寸大亂」的弱點。

馬政府最近受困於「施政效能不佳」的指責,格外希望能迅速對經濟景況作出回應,但積極求表現總不能只靠吃威而鋼。有人建議此刻應「以慢制動」,倒也是可行之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1781
減稅、退稅應對症下藥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8.09.10 02:53 am
  
馬總統「633」政見跳票,股價狂跌,人民怨聲四起,馬團隊有如熱鍋上螞蟻;為了急於「救經濟」,使出各種藥方均不見起色,面對各方責難,顯得進退失據、難以招架。在此同時,各界熱烈提出振興經濟建言,尤其熱中租稅工具的運用,如何減稅、退稅成為熱門話題。

新政府自5月上任以來,主打擴大內需方案,政策工具主要著重支出面,例如中央下放地方583億元擴大內需,提供近貧家庭135億元之工作所得補助等;至於稅制工具則留待賦改會研議。然而減稅、退稅之議甚囂塵上:在野黨大力呼應國際潮流,力主以退稅方式救經濟;工商團體則主張大幅調降營所稅、遺贈稅率;經濟部主張恢復對傳統產業五年免稅;部分執政黨立委更大聲疾呼,調降證交稅來救股市。這些減稅、退稅方案是否真能在短期振興經濟,長期又無副作用,恐怕問題甚多。

行政院賦改會以「輕稅簡政」為主要目標,並從所得稅、消費稅、財產稅、能源稅等配套進行改革,包括促產條例租稅優惠落日之營所稅率調降,綜所稅改革及遺贈稅調降等,主要著眼於健全可長可久的制度;且因涉及修法、牽連甚廣,對於當前經濟不景氣的問題,似乎遠水救不了近火。然若為了短期振興經濟,局部大幅調降營所稅及遺贈稅率,恐將破壞稅制改革的布局,賦改會還開得下去嗎?

經濟部主張對傳統產業五年免稅,已完成促產條例第9條之3修訂條文,擴大五年免稅的範圍至所有製造業及其他服務業之新增投資,亦令人質疑。由於投資時間從規劃到落實長達數年,對振興經濟恐將緩不濟急,只供業者藉機改變投資時程,以享受減稅利益,所創造的淨投資不大,卻使稅收長期受損;何況在促產條例2009年底全面落日之際,又將五年免稅擴及全體產業,且在信賴保護原則下,使得好不容易落日的租稅減免實際上再繼續沿用十年以上,不但增加稅收損失,也提高稅制配套改革的困難度。

至於調降證交稅,更有商榷餘地。股市是經濟的櫥窗,主要受基本面影響;調降證交稅率或能一時提振信心、拉抬股價,然若無基本面支撐,此種強心針藥效必然不能持久。其實,股市交易應服膺市場機制,市場若無明顯失靈,政府又豈能任意介入?此種「頭痛醫頭」的伎倆,不但效果有如曇花一現,且其「易放難收」的特性,必然使得稅收付出慘痛代價,必須慎重評估,不得率爾而行。觀察主要國家的經驗,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就不課徵證券交易稅;若此刻將證交稅大幅調降,必然增加實施證所稅的困難度。若是證交稅真正不公平且又阻礙交易,就應與證所稅進行連動改革。何況,此種只針對股民之特定對象減稅,有違公平原則,還不如對全民退稅。

今年年初以來,美國受次貸風暴狂襲,首先推出「退稅救經濟」,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香港、韓國均先後仿效,身為東亞老大哥的日本,乃至中國大陸也於日前跟進,藉退稅提高消費、刺激景氣。據了解,美國已有初步成效,經濟成長率由今年首季的0.9%,提升至第二季的3.3%。在國際示範效果及四小龍同儕壓力下,退稅已成不得不認真面對的議題。

然而反對者認為退稅有其條件:一要政府有錢可退;二要退稅來自有人繳稅;三是得到退稅款者,會用來消費,擴大內需。進言之,當前政府財政困難,恐無餘錢退稅,必須另籌財源;在綜所稅方面,27%申報戶不用繳稅,適用6%最低稅率者又高達46%,這些人不是無稅可退,就是所能退之稅不多;再者,獲得退稅者若不用於消費,也就達不到振興景氣的效果。其實,政府已經舉債擴大內需;若能將擴大退稅的視野及於全民,所退之稅來自政府整體稅收的一定比率,不局限在綜所稅,尚包括消費稅、交易稅等,不是局部的減免稅,不會扭曲稅制,也不會影響賦改會的推動;並且採累退方式全民退稅,低所得者相對獲利多,也多用於消費,將有助於振興經濟,且能紓解M型化所得分配不均現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1780
救經濟,才能救股市!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08.09.10 02:53 am
  
股市前天大漲三五一點,昨天大跌二三三點。一日行情,曇花一現。政府正在苦思救股市,但倘若經濟的氣勢與信心皆拉不起來,股市亦無支撐。畢竟,經濟問題不只是股市問題;陷於經濟困境的也不只是股友,而是全民。

全球景氣陷入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泥淖,幾乎已經是國際共識,各國的振興經濟方案紛紛出籠,就位剛滿百日的新政府卻因財經首長搶功心切、各自為政,政策出招凌亂分散,第一波勉強出手的八大振興景氣措施,股市竟是以連續重挫五天回應,政策威信盡失。有此前車之鑑,政府再出手,就要謀定而後動,目標清楚、行動一致,不再左顧右盼。

從實體面觀察,全球景氣進入下滑坡道,是台灣經濟走疲的主因,亦在預期之中,須持續關注的是台灣出口成長降幅及分項產業的競爭力,是否出現惡化之勢,而目前尚無跡象;再看物價漲幅、利率、匯率及房市價格的波動幅度,亦相較多數鄰近國家為低,顯示國內總體經濟情勢相對穩定;至於低迷的國內需求,實已持續多年,反映的是人民信心,過去八年因經濟鎖國而民心失離,如今主張鬆綁的新政府也未能收攏,又逢外需不振,已再無屏障遮掩,再不正視,將有失控之虞。

尤其,悲觀的氣氛就跟樂觀的信心自我實現一般,持續的不景氣也會像野火燎原而一發不可收拾;畢竟,總體面的不景氣顯現的僅是供需周期的波動,但個體感受到的是直接的痛苦,在企業是萎縮、歇業甚至破產,到了個人就是收入減少、生活品質下降、失業,進而波及到家庭,再轉換為自殺、犯罪率升高等社會問題。當景氣波動幅度愈大、持續愈久,其衝擊也愈強、愈廣,當產業體系因個體退場而瓦解、社會安全因對立升高而失序,經濟體系也將失去彈性,再無迎接下一波景氣的能力,實不能等閒視之。

因此,政府此時必須要有對策,但其對策不是逆勢而為,那是浪費子彈,例如人為干預股市,反將愈陷愈深;也不是亂開藥方,甚至乘亂夾帶,那是以短害長,代價不貲,像是討論中的五年免稅擴大適用、證交稅下降等,除了效果存疑、並有爭議,更令租稅改革失去正義,破壞賦改會的租稅改革大局;為今之計,應是處此非可完全操之在我的國際經濟逆境之中,盡量保留台灣經濟的元氣,所用之策如須預支未來,亦應以長害最小或可控為度。

在具體作法上,雙率及物價的持穩是基本要求,以提供全民安定的經營環境,避免雪上加霜;進行中的鬆綁及重建計畫,亦不能因景氣波動而放緩,這些都是迎接景氣再起的利器;現下最緊要的,則是全力穩住人民的信心,並以降低不景氣波動幅度、防止不景氣擴散後遺症為優先;「一降一防」不需花稍的招數,只要政府實在的作為,重點就在於以擴大需求,因應及緩解經濟邊緣人的痛苦。

從國民所得結構的M型化角度而言,這也是必要的M型對策;畢竟在M型中右端的中高所得族群,也是擁有高儲蓄者,具備抵禦不景氣寒冬的能量,政府的擴大需求方案確可適度挹注經濟活動,降低打擊面;但現今的問題在於政府有錢卻花不出去,效果也就顯現不出來。

對於M型中左端的中低所得者,政府已提出工作所得補貼方案、照顧弱勢族群對策等;除此之外,目前更要關注的是中小企業動態及失業情勢。中小企業對景氣最敏感,資金周轉是成敗關鍵,政府應整合現有輔導措施,助其度過難關;另七月失業率已因季節性因素走高,八、九月還將再攀升,但政府顯然還未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失業是經濟惡化之始,也是社會失序之源,政府必須及早防範,就業媒合機構的強化、在職訓練能量的擴充、預防惡性倒閉的查察及失業給付的補救措施等,都要上緊發條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1779
熱門活題─搶救經濟 比股市護盤迫切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9-09 中國時報 【■葛允娟/北縣永和(會計師)】

     上周,台股跌不停,散戶不滿與焦慮的情緒轉變成要求政府必須救股市的壓力;但在國際經濟未好轉、國際股市下跌趨勢未落底、台灣經濟體質繼續走弱的情境下,政府就算調降證交稅、四大基金進場護盤,真的就可讓台股獨優於國際股市,止跌回升嗎?恐怕最多也只會有短期效果,而真正最大的受惠者可能不是散戶,而是多頭也賺,空頭也賺的炒作集團。

     股市原本就是炒作市場,套用這一波石油上漲炒作原則說明,或許比較容易明白。一桶卅六美元跟一桶一百四十五美元,炒作集團所投入的資源是大不相同的,炒作的困難度也大不相同,投資報酬率當然也不同;股票交易也是,可順勢下殺的,炒作集團絕不手軟,因為不但可賺空單,股價殺低後再回補往上炒作,也較容易。

     五二○前的上漲是利用政治樂觀氣氛順勢炒高出貨,五二○後不過是回歸國際市場趨勢及反應經濟不景氣順勢下殺,政府如在此時出手,只會讓炒作集團成本更低廉(交易稅若調降),過早浪費四大基金資源。

     因此,在整體環境未改善前,政府不應過早出手,而應集中資源先救經濟,終究股市的好壞,仍是受到整體經濟的影響。所以,呼籲政府重視這一波國內外的長期不景氣,可能導致一波來勢洶洶、源自大企業財務危機所造成的連串嚴重影響,政府要準備先救急再救窮,企業穩住了,投資信心才可維持。至於股市,主管機關不妨先與外資喝咖啡,每日關心外資法人的買賣情形,瞭解一下是否有人為刻意炒作下殺股價的情形,而其他的作為,就順應國際局勢與國內經濟狀況再審慎評估出手的時間點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0561
堅決反對飲鴆止渴的降稅乖議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9-09 中國時報 【中時社論】

     許多支持馬蕭的藍軍最常替劉內閣辯護的說法是:新政府才上任幾個月,擴大內需的資金才剛剛到位,不該這麼早就對內閣表現下批評;要眼光放遠、多給他們一點時間。基本上,我們同意以中長期表現臧否論斷的觀點,但這不表示所有政府的短期施政都沒有可資議論之處。如果短期政策明顯呈現出中長期的隱憂或危害,那就絕對要批評,也絕對要及時阻止。最近數周,行政院財經團隊所提出的各種短期景氣措施,就屬於這一類「討罵」方案。日前,行政院高層又傳出調降證交稅、營所稅、遺產稅等呼聲,又是短視到無以復加,實在值得撻伐。

     台股大跌,大家都知道是全世界經濟不景氣使然。去年的次貸風波、今年上半年的油價飆漲、今年中的二房危機、中東地區的持續不穩等等,在在都是台灣股市的利空因素。台灣的人口僅兩千餘萬、GDP占全世界經濟的比例極為微小、產值又大多是來自非壟斷產業,故台灣在國際市場中並不具有扭轉乾坤的實力,是標準的「衝擊接受者」。面對這一年來連串的利空,台灣的股市實是處境低迷,不但沒有救股市的特效藥,恐怕連短期的止痛藥都不見得有效。

     處在這樣的當口,負責任的行政團隊就應該學學馬總統「田螺含水過冬」,隱忍蹲踞,在艱困中做好基本功、培育待機而起的實力。唯有保養好經濟實力,才能在國際大盤衰跌的時候跌得比別國少,而國際危機過去以後漲得比別國多。政府可以體恤股民的苦悶、醞釀共體時艱的氣氛,但是切忌胡亂施為,在紛擾的短期挫折中倉卒做出難以挽回的長期錯誤政策。

     就拿股市下跌來說吧:它的源頭是全世界經濟不景氣、中國大陸的政策壓縮,那麼單單降台灣一地的證交稅,又有什麼路用?記得兩個月前馬總統宣示兩岸投資大幅鬆綁的政策大利多,原本以為該有「電擊」的心肺功能效果,無奈恰好碰上歐美股市大跌,結果不但完全抵消了兩岸利多,還讓台股反向下跌;這就是小台灣不敵大世界的明證。兩個月前的事,大家應該記憶猶新吧?如果在全世界不景氣中台灣股市的電擊治療都沒有用,那麼像降證交稅、遺產稅這一類小湯小菜,又能有幾天療效?證交稅每年平均稅收上看千億,打個對折就是每年五百億的財政缺口;而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缺口將來一定又得用發行公債、增加其他稅收、減少建設支出等其他方法消抵。行政當局若是花上這麼大的代價,就只為了股市看板上短暫兩天的上漲燈號爽快,這像是個中長期有作為政府的表現嗎?

     當然,降稅是能使某些人獲利的。當年王又曾以國策顧問之尊拚命要阿扁護盤、降稅,於是他能利用機會海撈一筆,掏空之後把爛攤子丟給別人。今天,商總大老大聲呼籲政府降證交稅,表面上看似為投資大眾悲天憫人,仔細琢磨才發現他們自己是號子業者,而降證交稅後股市散戶交頭熱絡的最大受益者,正是他們自己。此外,一般人也弄不懂股市不振與遺產稅有何干係。但定神一想,喔,原來這些呼籲降稅的工商大老闆將來都是要繳遺產稅的人,弄來弄去受惠的不是股市散戶,還是他們自己。

     大老闆也建議降營所稅,卻完全不管賦改會正在討論營所稅制。他們自己是賦改會的諮詢委員,不在通盤稅制考量的場合理性論述,卻在股市失火的時候向社會提出來譁眾取寵,說這是「趁火打劫」,大概是極為恰當的描述。

     今天台灣的經濟與股市,有如是處在戈壁沙漠之中,股民都是大旱之望雲霓。然而,這雲雨只可能來自國際環境,不可能靠政客、巨賈在台北上空祭壇祈禱而有成。如果在沙漠中有人送上一罈鴆酒,說它能解渴,那麼政府官員的責任就是明白予以駁斥,也間接向人民宣示其依循正道的決心與看法,而不是唯唯諾諾地不表示意見。既然財經部會首長該說話的人都不說話,我們就只好明白地表達:降稅救股市就是飲鴆止渴,我們不但堅決反對,而且堅決反對到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0553
振興景氣的老方法與新思維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9-09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台灣股市近月風雨飄搖,是以減稅、退稅、護盤之呼籲四起,面對蜂湧而起的指責,劉內閣確應苦民所苦,對經濟弱勢者予以最快速的援助,但也應以清明的心思檢討這一波台灣經濟下滑的原因,切勿病急亂投醫。

     近日各方最常指責的是台股自總統就職以來大跌三成,市值蒸發7兆元,跌幅名列全球前茅,惟這一跌幅的比較基期為5月總統就職之際,台灣自3月大選結束後,股價扶搖直上,升幅領先各國,4月投資大師羅傑斯來台訪問時表示:「亞洲時代已來臨,尤其中國與台灣更是亞股的首選」,隨著號子大單滿天飛,台股在五二○前已一馬當先的達到9200點,選擇這個時點比較,台股的跌幅自然較大,以此指摘政府無能,並不公允。

     比較合理的比法應是以各國去年底封關的股價做為比較基礎,以上週五各國收盤價與去年底相比,台股跌25.8%,確實高於美國道瓊15.4%、那斯達克14.9%、倫敦15.8%、日本20.2%、與德、法及新加坡跌幅相近,但低於南韓的26.0%、香港28.3%、上海的58.0%。換言之,這一波股市下跌實非台灣所獨有,也非台灣最嚴重,實屬全球經濟蕭條使然。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股市的漲跌向來取決於經濟實況與民眾信心,1929年美國大蕭條先是源於經濟基本面不佳,期間雖有經濟學家打氣,但信心敵不過現實,終致美股一洩千里而釀重災,這段歷史說明信心容或有搧風點火之能,但若無實質經濟支撐,非但不能讓股市久處於繁榮,反易形成泡沫而潛藏危機。

     今年以來台股的情況正是如此,3月下旬人氣匯聚,外資加碼,儘管全球景氣仍深陷次貸風暴,但台灣久蟄的股市信心、房市信心、消費信心卻屢創新高,這說明國人深信馬英九上台後必能擊潰景氣寒冬,惟在各國經濟降溫、陸客觀光人數未如預期下,信心終難支撐,經濟也就打回了原形。

     台灣近半年來景氣大起大落,本應做為馬政府重新檢視長期經濟政策的參考才是,無奈在輿論的撻伐下,馬政府方寸大亂,忽而有引8兆保險資金救股市之妄論,忽而有降息振興內需8措施之空議,忽而有降稅救股市之傳聞,內閣閣員焚膏繼晷,惟所提對策既於長期無益,也於短期無效,一切振興政策有必要重新檢討。

     何以說於短期無效?以近日所提的振興房市方案而言,政府年初由內政部公告的「購置住宅貸款利息補貼方案」優惠利率僅2.767%(央行優惠房貸利率為3.6%),總計有3萬個名額,但公告迄今僅4千人來申請,顯示民眾不購屋並非貸息不優惠,也非名額不夠多,實在是因為買不起。而所以買不起除了可歸因於房價漲幅過巨之外,近年產業空洞化以致全職工作日減,實質所得日降實為根本原因,試想當多數中產階級變窮了,貸息再低又有何用?再以長期而言,即令降息可誘導今日民眾購屋,解今日房市景氣之困,惟日後這些入市購屋者所得無著,誰又來救這些房奴呢?這豈非是於長期無益?

     景氣衰退在1980年代被認為可以透過反景氣循環政策加以調控,將冬天拒於門外,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以一國政府的力量,欲扭轉全球景氣寒冬的入侵,實有所不可能也。政府所能做的僅是保護經濟弱勢者安然渡過嚴冬,並藉此機會調整經濟結構,以待景氣春天降臨時,重現蓬勃生機。

     由此看來,今天政府面對這一波景氣衰退,所應訂定的對策是「社會安全方案」及「經濟結構調整方案」,前者用以保護弱勢者的基本需求,後者是為日後經濟預為奠定基礎,而任何短期的提振景氣措施皆應歸屬於這兩項方案之下,使長、短期政策相互呼應,相屬相統,如此一來既可減少無謂的財政支出,又可累積國家經濟資本,提升民眾信心,於短期、長期皆有益。馬政府目前這種急就章的振興政策,可以休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0531
該救經濟 不是股市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張宏育/投資經理(台北市)】 2008.09.09 03:00 am
  
台股昨天大漲三五一點,再翻開報紙標題:「中秋買氣慘,哀鴻遍野」、「月餅業績掉兩三成」;台股大漲當然讓官員和投資人都鬆了一口氣,但什麼時候才能看到「中秋買氣旺」、「月餅業績成長兩成」?

台股之所以從九千三百點跌到六千三百點,實在是因為經濟不景氣的問題,不是證交稅太高的問題,這是很淺顯易懂的道理,但政府官員給的解藥居然是要讓散戶「有信心進場」,這樣能撐多久?企業獲利能力如果持續衰退,終究會反映在財報上,財報終究會反映在股價上,最後還是白忙一場。

就以買月餅為例吧!老百姓荷包縮水,於是節省月餅預算,而這又導致月餅製造商、通路商業績不理想,結果是大家都少賺到錢,這不是「賣月餅不用營利事業所得稅」就可解決的問題!

一旦經濟成為媒體頭條,政府常給的是短期特效藥,股民要的常也是止痛藥,誰能真正治標又治本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0446
有子彈更要有信心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黑白集】 2008.09.09 03:00 am
  
三個月來悶到不行的股市投資人,終於能夠開懷一笑了。昨天台灣股市的漲勢又猛又急,有人一本正經分析政府救股市的利多政策有效。但更多人直接說,「實在壓抑太久了」,只要有點好消息,大家都很樂意把錢從口袋裡掏出來。

近來台灣股市的跌幅較全球平均為深,財經首長無計可施,歸咎國際大環境的理由已不太能服人。為了這波股市慘跌所引發的民怨,內閣火速研商對策,連是否啟動國安基金、考慮調降證交稅等方案都可能端上桌。在野黨卻又批,政府「子彈」夠用嗎?特效藥會有效嗎?財經學者意見亦未必一致。搞得有點人心惶惶。

但事實上,台灣經濟的基本面沒那麼差。看昨天股市表現就知道,至少老百姓的子彈並不缺,缺的就是信心!

馬政府上台三個多月,風雨天災加上阿扁人禍,更有國際景氣的「外患」,確實是波折連連,沒有什麼欣欣向榮的氣氛。這個政府不貪腐也不奸巧,壞事應該是不敢做,但好事也沒什麼魄力做,還不斷講錯話。民眾每天如果只關心扁家新聞,再看看現任政府停滯在「救亡圖存」程度的施政能力,確實可能心情不佳,覺得樂觀不起來。

但話說回來,扁家事件應是台灣政治「利空出盡」的指標。在經濟面,兩岸開放政策的效益還需要時間兌現。國際環境不佳,但景氣循環也是必然,冬天不會一直賴著不走。我們不但沒有悲觀的權利,其實也沒有悲觀的理由。

股市是否「一日行情」尚不得而知,但投資人信心的作用大有可為。要用信心度過這最壞的時代,才能等到最好的時代到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0430
團隊溝通凸槌 各吹各的調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 林淑媛】 2008.09.09 02:28 am
  
上周股市軟趴趴,財經閣員提不出任何對策,欲振乏力,一向強調品德與清廉的馬總統、優雅自持的劉揆以及溫柔敦厚的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頓時成為眾矢之的,內閣改組之聲隨著民怨升高四起,上台百日的馬團隊,執政能力面臨空前挑戰。

自520上台後,劉內閣處理各項政策的能力,總有讓人超乎想像的慢半拍,不管是垂直或是橫向溝通,往往從百密一疏,演變成熊熊大火。

8月27日,經建會公布的景氣燈號亮出景氣衰退的藍燈,當晚行政院即火速公布「因應景氣小組」八大措施,短短一紙新聞稿,條列八大項,內容卻是空洞無比。

其中沿襲91年實施的短期企業投資租稅措施,一句「得比照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相關規定辦理,語意含混且無意義,連主管官員都看不懂;最令人咋舌的是,前一天才由副閣揆邱正雄邀集財經各部會召開「因應景氣小組」,但翌日財政部長李述德卻說改用「補貼」,經濟部長尹啟銘面對財政部的說法,被迫再度重申要修法。明明都在副閣揆麾下開過會,怎麼一出行政院,就各吹各的調?

促產條例是一例,證交稅調降又是另一樁,財長先說考慮要調降,晚上行政院又說不降,這一來一往間,霧裡看花,讓人懷疑行政院與各部會間的螺絲不是鬆了,就是根本沒接上。

馬總統競選時高舉「633」,讓過了八年民進黨執政苦日子的老百姓引頸企盼,換來的卻是再八年後才能做到;劉揆說,閣員都是抱著打最後一仗的心情入閣,但如今看來,這一場美好的仗還沒開始,民眾的耐心與信心就已開始潰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0331
對經濟問題的正確因應重於特效藥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9-08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上週馬總統對「633」經濟目標一席談話引發的風波迄今仍餘波餘波盪漾,面對國內股市劇挫、經濟下滑,劉內閣已預告本週政府將端出新的政策牛肉,但是,馬政府上任百日來一次又一次地放送利多,驟下猛藥,卻無法扭轉經濟及股市的下滑,已經讓大家信心動搖,不再相信政府還能開得出有效的藥方。劉內閣要如何正確因應當前經濟問題,挽回民眾信心,無疑是眼前最大的考驗。

     坦白講,民進黨執政8年,意識形態治國,貪腐不斷,已造成台灣經濟體質虛弱不堪,而且民進黨為打總統選戰,用凍漲油電價格等違反市場法則的手段,暫時壓抑次貸危機及國際能源價格飆漲引發的各種問題。馬政府甫上任就接下經濟爛攤子,又遭逢近月全球經濟的急速惡化,內憂外患併發,就算神仙也難給特效藥;各界過於苛責上任才一百多天的馬政府及劉內閣,於事無補,反容易混淆問題的本質,扭曲政府應有的正確作為。

     政府當然不可以,也不應該將當前經濟問題都推給國際經濟因素,但無可諱言,台灣是高度對外開放的海島型經濟,全球經濟動向始終是影響國內經濟的最關鍵變數。我們上週一社論中已經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正面臨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峻的寒冬,三大經濟體美國、歐洲、日本的經濟都在快速惡化;即使在新興市場執龍頭地位的中國大陸經濟也在快速降溫。近年台灣經濟成長動能主要依賴出口,經濟成長率近四分之三是出超的貢獻,尤其是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及巨額出超。最近國際及大陸經濟的日趨嚴峻,對台灣出口的衝擊自然愈來愈大,7月份出口成長率僅8%,外銷訂單年增率更降到5.52%;對大陸出口及外銷訂單更劇降到4%及1.73%,這顯然是嚴重的經濟警訊,再加上國內民間消費信心及投資意願皆降到谷底,在可預見的未來,國內經濟勢必會愈來愈困難,單靠政府政策想要讓台灣經濟變好,恐怕只是自我催眠。這是台灣經濟面對的殘酷現實,不是一味端出政策牛肉就可以改變的。

     台灣股市更深受國際股市尤其美股、亞股及大陸股市波動的影響。股市是經濟櫥窗,近年台灣經濟表現在亞洲殿後,台股表現因而不佳自不令人意外。大家關心的是,520以來台股跌幅近3成,在主要國家中,只比大陸股市跌幅少,眾多不堪慘賠或套牢的投資人因而將怨氣一古腦出在馬政府上。坦白講,在520之前,台股因為「馬上」經濟會變好的期待而一路超漲,520後,因為期待落空及美歐股市持續重挫的影響,台股大幅回檔亦非意料之外。事實上,若回溯至今年年初迄9月,台股跌幅約2成5,與大陸以外的亞洲國家大致相近,超跌情況並不嚴重。但需特別注意的是,最近亞洲經濟情勢風聲鶴唳,越南已處於經濟危機邊緣,泰國政治動盪,南韓經濟快速惡化,日本福田首相因經濟惡化而辭職,一連串事件讓人擔心骨牌效應,再加上最近外資在包括台灣在內亞洲股市大幅賣超,讓亞股跌得灰頭土臉,是否會觸發新一波的金融動盪,必須高度警惕。台灣經濟基本面尚稱良好,股市跌深就會反彈,原本不必太過擔心;但是,外資在台股已佔3成以上,任何系統性的國際金融危機對台股乃至整體金融經濟都將構成強大的殺傷力,這是必須高度警惕及全力提防的可能變數。

     我們認為,政府當務之急,不是再推出更多的應急措施,而是要全力落實有助擴大內需的各建設及改革計畫,以紓緩經濟下滑的衝擊。在金融面,最重要的是要維護信用體系的安定,做好各種應變的防火牆。尤其金管會絕對不能見樹不見林,若缺乏危機意識,只會一味開放,稍有不慎,就會讓台灣跌得鼻青臉腫,屆時下台一鞠躬也於事無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19259
頁/共5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