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馬英九第一堂財經課
 瀏覽55,097|回應524推薦6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拎杯
Chocola
大同
藍海翔
中華民族的端午節
MOGI

中國時報 2008.04.28 
本報訊
 
 只盼生活好▲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上任面臨高通膨、低成長與高負債的台灣,人民痛苦指數居高不下,執政團隊應多傾聽民眾的聲音,好好關愛民眾,提供民眾安樂的生活;圖為一名上班族行經101大樓前的LOVE雕塑。

     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台灣現在的經濟體質,你會想到什麼?「易碎品(fragile)」,許多人回答。儘管台灣是四小龍裡最低幅度的通膨,但通膨壓力已是近十多年僅見;在低成長、薪資停滯的環境裡,在國債八年增加二兆四千億的台灣,如何逃出高通膨、高負債、低成長的「兩高一低」之惡性循環,將是馬英九上任的第一堂財經課;至於社會失衡與租稅的失靈,更難短期見效根治。

     過去八年,台灣經濟的複合成長率平均只有四.○%,居四小龍之末,遠低於之前八年的五.三%。如果,台灣能維持過去水準,平均經濟成長率拉到前八年的五.三%或與新加坡的五.四五%比肩而行,國內生產毛額(GDP)可以增加一兆四千億元以上。這個數字,代表的是十多兆元的產值,而且是永遠流失的十多兆元。

     面對新政府的施政方向,外界已有許多期望,似乎,認為經濟的提振與好轉應是一蹴可及、水到渠成。但,事實上眼前挑戰更多,難怪,業者勸告新政府「要管理民眾的期待」。

     油電價一漲 物價將創12年新高

     「台灣到現在還沒有真正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威力,」大和總研全球顧問劉憶如說:「這一次,漲起來不是鬧著玩的!」

     五二○上任後僅僅十天,新政權就必須決定,六月油、電價格要漲多少。如果一次漲足,極有可能,今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逼近三%,創下十二年來新高。目前台灣銀行一年定存利率只有二.六五%,台灣很有可能再度變成負利率國家。這樣的通膨,更將幾乎把薪資漲幅吃掉。

     財經學者幾乎都有共識─面對全球性通膨台灣免疫力很小。這個月初,國際貨幣基金調高美國、歐洲與其他已開發國家消費者物價指數預測到二.六%,創下一九九五年以來新高。新政府唯一能做的決策是,一次漲足?或緩步微調?

     贊成一次漲足者,擔心緩漲反而造成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東華大學經濟系教授溫英幹舉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為例,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採取震撼療法,油電價一次漲足,把大家嚇了一跳,但預期心理馬上消失無蹤,物價很快平穩下來。哈佛大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羅葛符也認為,通膨最怕就是預期心理,「一旦預期形成,整個情況就很難扭轉。」

     最佳化衡量與拿捏 將是大考驗

     主張緩漲者,則認為政策還是需要考慮後座力。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認為,理論上一次漲足是對的,但誰也不知道震盪療法後,是不是得繼續再漲。另外,萬一之後的局勢價格是往下掉呢,公用費率是否要跟著下調。目前國際間普遍觀點,隨著美國、歐洲經濟放緩,將有助於壓抑通膨,尤其今年下半,當高成長新興市場開始感受經濟趨緩的痛苦,全球物價壓力會減緩。

     但,不容忽視的是:根據本報民調,有高達五三%的受訪者贊成政府持續凍結油價,認為應該交由市場機制決定則為廿九%。新政府如何在民眾的期望、專業與政治的考量、短期與長期效益之間,作出最佳化的衡量與拿捏,將是一大考驗。

     只是對新總統馬英九而言,如果高通膨惡夢未成真,是因全球經濟放緩而讓全球能源與糧食價格真能平穩下來,這也意味今著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能跌破四%,創下近四年最低水準。國際貨幣基金就不斷下修今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根據其最新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只有三.四%,創下七年前經濟負成長之後的歷史新低。

     國庫沒錢是事實 須訂優先順序

     新政府計畫以擴大公共工程來支撐今年經濟成長率到五%,明年到六%。這樣的政策,看在某些人眼中卻直冒冷汗。國民黨立委李紀珠直言,可預見未來半年物價都會是問題,如果貿然推出大量公共建設,可能會進一步推升物價,甚至產生資源排擠的效果。「政策優先順序一定要調整」,她認為。

     洪德生則直言,他不知這些建設財源在那裏。他說,過去民進黨政府不是不知道要做公共建設,但國庫沒有錢是事實。過去七年,政府資本支出每年平均減五.二%,政府消費只增加○.六六%,比起國民黨執政時平均增加六.四六%,可以顯見政府財務有多麼拮据。

     洪德生說,政府如果凡事要自己做,可預見一定會受到財源的限制。政府不是不能以處理公有資產,籌措建設用資金,但可能都需要修改法規。如果是用BOT,這又考驗文官素質與政府的議約能力。「台灣法律規章、制度面這些非貿易財,能不能改革跟得上?」他問。

     愛台十二項建設 必須務實把關

     曾在世界銀行工作的溫英幹認為,不論是用那一種財源籌措,公共建設最根本的問題是:建設能不能回收?要做的是不是好建設?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標準,每一個公共建設,起碼要有財務效益,譬如:蓋馬路可以回本、經濟效益則如:增加稅收與就業、環境生態評估等問題。新總統提出的愛台十二項建設,都必須放回這些光譜下嚴格檢驗,不能貿然動工。

     外界寄望最殷切的兩岸開放,固然有短期刺激與提振效益,但絕非萬靈丹;終究,政府要面對許多內部長期與根本的經濟課題。而這些課題,都是嚴峻的挑戰。新政府,真的準備好了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37677
 回應文章 頁/共5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舊經驗看新問題 特效藥失效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 蕭志忠】 2008.09.12 03:21 am
  
政院宣布調降證交稅,台股卻大跌206點,外資更毫不領情地大賣110億元。這給新政府救市的啟示,是台股已進入國際資金快速流動、企業跨國投資的國際化時代,不能再用舊思維的邏輯思考。

台股重挫、外資大賣,和亞股大跌多少有關,且救股市本來就沒什麼特效藥可一日可癒。但政府用舊經驗看新問題,是造成台股跌幅超過預期的關鍵。

民國78年、82年政府調降證交稅救市,讓台股價量齊揚。但當時外資在台股交易比重不到1%,企業獲利多為本業大於業外轉投資;事隔近20年,外資占台股交易比重已達25%,不少類股企業的業外利益甚至超過本業。

當年政府可以「關起門」來救股市、救經濟,但隨著外資交易比重與企業獲利結構改變,如今全球資金在國際股市快速流動,台股門戶洞開,已經杜絕不了外資流竄的壓力;企業業外收益提高,更代表海外跨國投資模式下,國內企業和股市已不能自外於全球經濟衰退潮。

政府要救股市、救經濟,技巧上宜以「防災」視之,心態上要「自反而縮、千萬人吾往矣」。

台灣面臨全球經濟衰退、國際股災,就像颱風來襲,必須先作好「防災」準備,緊釘門窗,颱風走後自然雨過天青;亦即優先顧好企業、股市因應衰退潮的體質;而不是如證交稅等措施,在颱風天拿把雨傘就要出門,以為可以遮風擋雨,還是淋得一身濕。

台股及外資反應,也曝露市場對政府520施政以來「父子騎驢」的信心極度脆弱。馬團隊應該表現的是「千萬人吾往矣」的政策魄力和執行力。

以當年黃大洲競選台北市長為例,捷運交通黑暗期是他被抨擊的原因之一;但如今捷運只要停擺30分,市民就會受不了。台股當年實施交易電腦化,反對聲浪不斷;如今只要電腦當機半小時,就會引來投資人罵聲。

政府堅持「正確」的政策,或許初期沒有掌聲,最後帶來的成效仍是正面的。對於已給市場留下「游移不定」印象的馬政府,如何堅定採行正確的政策,才是救市過程中應學得最珍貴的一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4798
人民急,政府不能慢慢來!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社論】 2008.09.11 02:53 pm
  
「九萬兆」三巨頭會議終於敲定證交稅減半的最新政策,來提振股市信心,但投資人似仍信心不足,今日股市仍然疲弱。

一路下滑到幾乎六千點不保的股市,非常需要信心刺激。然而,需要信心刺激的,不只是股市,或許應該這樣說,股市疲軟反映了背後更嚴重的經濟前景悲觀態度。

降證交稅是非常手段,不過看外資跟法人急忙倒貨的動向,讓人擔心那力道究竟能維持多久。如果不能配合其他政策改善景氣預期,那麼股市終究還是支撐不住的。

最關鍵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最關鍵的觀念,就在「爭取時間」。馬政府上任到今,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他們不慌不忙的步調。組閣人事沒有提早籌畫,臨到要接政權了才慢慢找慢慢談,到現在還有許多該換的沒換,該調的沒調。油價、物價上漲的因應也一樣慢慢想慢慢做,完全沒有跟上民眾心裡的焦慮。

這個政府,用跟台灣社會不一樣的時鐘在走,正是讓大家沒有信心的主因。很多人能體諒,經過陳水扁與民進黨八年惡整,馬政府要接手的國家體制,百病叢生百廢待舉。大家急,不是急著要馬上解決問題,而是要急著馬上開始處理問題。這種期待,一點都不苛刻,再合理不過。要滿足這種期待,政府要做的,不過就是「急民所急」,讓人民看到幾個領導人也都跟我們一樣著急,而不是一個總統永遠神閑氣定,好像發生什麼事都跟他無關;一個財經出身的副總統,只能無奈表示幫不上忙;一個缺乏足夠財經經驗背景的行政院長,講不出什麼有洞見的經濟政策見解。

人民沒信心,因為感覺這個政府不了解我們在擔心什麼,在著急什麼。街上店面一間間關閉,實質薪水持續直直落,大學畢業生找不到頭路,這麼嚴重的威脅在大家身邊,結果馬英九競選時的發言人羅智強出面為總統說話時,舉的政績實例竟然是台北市的單車道!人民急著要的,難道會是更多的單車專用道嗎?

現在的政務重點再清楚不過,請「九萬兆」一起集中心力時間,趕緊處理經濟問題。看到政府重視經濟景氣,人民才會有信心,消費力購買力才會回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4764
觀念平台─誰來為總統上財經課?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9-11 中國時報 【周添城】

     馬總統對墨西哥媒體訪問時談到「六三三」政策目標可能延期,甚至要到第二任的二○一六年才能達成。這番談話引發社會譁然、股市下跌,也逼得馬總統二度親自道歉,進而迫使行政團隊連夜趕工,趕出挽救股市的措施。馬總統對「六三三」政見的發言,充分顯示治國的面向多而複雜,除非有過人的通識見解,否則以法政專長的馬總統,要面對瞬息萬變的財經問題,一定會出現專業不足、左支右絀的窘境。

     其實,如果國家領導人以個人的見識去因應各項問題,也是極其危險的事。馬總統上任之初,曾有尊重憲政體制,退居二線的想法。如今證明直選的總統要對選民負責,二線無可居,必須勇於面對全體國民的期待,當然馬總統與行政首長間的分工還是可以有新典範形塑的空間。

     不過,馬總統一旦親上第一線,那麼總統的諮詢幕僚就要再強化。事實上,即便是位居第二線也須要有堅強的顧問群來協助判定行政團隊的政策,才能在必要的時候,作為行政、立法院際協調,甚至作出裁示的依據。因此,強化總統的諮詢顧問是馬總統刻不容緩的課題。

     國家大政可區分國家安全(包含國防、外交、兩岸)、經濟、文教、社福等,在國安方面已有國安會的編制供總統作幕僚單位,至於其他領域則並無相應的諮詢顧問。原有的國策顧問與資政,因被評為浮濫與酬庸,馬總統不再聘任。為解燃眉之急,總統經濟顧問小組的必要性仍可優先予以考慮。

     自從蔣經國總統以來,歷任總統都有財經會談或經濟顧問小組等非正式編組的財經諮詢顧問成員與運作機制來輔助總統決策。對於非財經背景的馬總統來說,這個小組的成立與運作應該是會有相當幫助。總統經濟顧問小組的組成可以是全面性,也可以是功能性。全面性指的是一定的顧問小組成員,對所有經濟問題提供全面意見,功能性指的是針對不同經濟屬性問題,邀請各不同專長成員成立。

     以目前國際經濟情勢的演變來看,未來短則一年,長則二、三年的不景氣陰影將揮之不去。總統經濟顧問小組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既然是馬總統的經濟顧問小組,總統當然要親自參加,但蕭副總統原本即以財經見長,亦可在顧問小組中扮演更為積極的啟承角色。小組所提各項建議,經過總統拍板後,可由蕭副總統與行政院長作溝通協調,成為行政部門的正式政策,並據以推動。

     總之,在以拚經濟做為政見訴求贏得七百多萬選票的高度期待中,馬總統有必要以更多心力,更多資源投入到經濟問題的解決上。劉內閣到目前所提出的政策多屬短期應急的措施為主,這或許是情勢所逼,但往後還要有更多的硬仗要打。作為主帥的馬總統,千萬不能再掉以輕心,盡速籌設經濟顧問小組並開始運作,正是提升總統財經決策能力的一項必要措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3395
對症下藥提振股市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9-11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如果沒有意外,行政院應會在今日公布新一版本的提振股市為主振興經濟方案。多數國人的關切,毋寧是證券交易稅的調整,是否會被列為提振股市對策之一。如果行政院果將調降證交稅列為提振股市特效藥,其可能效應無疑地將成為大眾關注焦點,也成為檢驗馬政府施政成效重點。我們認為,不管行政院的決定如何,社會大眾長期來迷信證交稅率的調低會刺激股市,尤其會刺激股價往上漲方向發展,確是一個頗令人匪夷所思問題,其中的似是而非及真真假假,值得探討、研究。

     對於社會各界關切或期待的證交稅調降,我們必須指出,依法,證交稅是在證券買賣成交時由賣方繳納,目前法定稅率千分之三。此項證交稅支出,一向被股民認定是買賣股票成本之一。在券商手續費不變前提下,如果證交稅停徵或稅率降低,買賣股票的當事人,尤其賣方的交易成本當然可以減輕,而最可能也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買賣股票成本減輕,可以鼓勵股民進場買賣,進而熱絡股市。雖然,股市上通常認為「量先價而行」,但我們認為,在空頭市場,量的擴大,其實也可能加重跌幅。易言之,我們認為,因為證交稅成本的減輕,固然可以增加股票買賣的周轉率,但卻不必然影響股價往上或往下發展,我們甚至認為,如果外在條件悲觀,也就是時值空頭市場,減輕交易成本,不無可能助長賣壓、擴大跌幅。具體而言,如果政府沒有搭配其他實質利多,而且外在環境也沒有改善,我們認為,單純調降證交稅只能增加買賣,或許實施初期股價可能因交投熱絡而往上發展,但長期下來,還是會由經濟前景及公司營收等基本條件決定股價的漲跌,股市的榮枯。

     如此的論調,其實與最近很多學者、輿論反對利用調降證交稅以救股市,而是主張救經濟自然可以救股市的立論雷同。長年來,國人應該熟悉「股市是經濟櫥窗」的說法,其意思就是只要經濟熱絡,各行各業經營順暢、利潤健全,國民所得也處於成長狀態,民眾自然因為財富增加、購買力提高而具備能力購買包括股票在內的商品。因為需求增加,股價也會水漲船高。而在經濟好、股價漲的良性循環當中,先行入市買股者,往往因為後繼入市者爭先恐後買進而獲利,從而增加繼續投資股市的能力與信心,終而造就一定時期的股市榮景與經濟繁盛。

     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全面性的經濟雖然處於溫和或萎縮狀態,但個別上市櫃公司的營運及盈餘卻大幅成長,譬如個別的上市櫃公司擁有獨門秘方可以降低生產或銷售成本,或擁有幾近壟斷性的產銷管道與市場,雖然世道不好,但公司的營收可以一枝獨秀,股利或投資報酬率可以遠遠超過其他投資工具,果爾,何愁投資人不會傾囊搶進?

     如果不是因為經濟榮景或個別上市櫃公司的天賦異稟,我們認為要促使股價上揚至少還有一個可能,即針對股價下跌或低迷不振的癥結對症下藥。具體而論,最近一波國內的股價下跌,除了全球性股災及國人對馬政府政經信心不足之外,持股比率逾三成的外資持續撤出,也助長了跌勢。據統計,520後外資賣超台股逾3000億元,當然劇挫台股。事實上,外資大撤兵,除了緊急回國搶救母公司財務危機外,台幣近期貶值快而猛,避免獲利腰斬甚至倒貼,外資當然落跑。針對此項因素,我們認為,如果台灣經濟復甦在望,就如劉揆所稱第四季即可撥雲見日,台幣當可因為基本條件改善而升值,一向標榜「市場決定台幣匯價」的央行,不妨放手或釋出籌碼順勢讓台幣升值,我們相信在強烈的預期升值心理下,外資會蜂湧而來,台股不漲也難。

     救股市,應該循由正路,旁門左道即使一時得逞,不可能永遠得逞,負責任的政府應該知道如何抉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3380
天真護盤 外資天天倒貨給政府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9-11 工商時報 【張志榮/台北報導】

     政府基金含淚進場護盤,昨(10)日果然成為國際資金倒貨的對象!抓準政府心態,大舉賣超台股125億元,港商里昂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蘇廷翰(Peter Sutton)指出,護盤這招10年前或許有用,但現在時空環境已大不同,政府想藉政策影響市場的能力其實已越來越小。

     光是證交稅降不降的議題都搞不定,3月曾把票投給馬英九的駐台外資法人,這陣子看到財經部會脫軌演出表示,「錯估當前國際經濟情勢是其一,想盡一切辦法干預台股走勢是其二,馬政府表現真讓人失望!」

     外資交易室主管指出,很多客戶幾乎都是看準政府護盤措施,期貨與現貨同步做,就是要賺這一票,護盤已經是錯誤,沒想到還搞雙頭馬車、猶豫不決,讓這批對沖基金客戶賺更多,真不知馬團隊是「好傻」還是「好天真」?

     果如外資圈預期,昨天國際資金一口氣倒貨125億元給硬著頭皮進場護盤的政府基金,看來又是海撈一票,蘇廷翰指出,如果公股行庫或政府基金啣命進場護盤,當然會給外資法人「未來股價無法完全反映真正價值」的潛在疑慮,大盤還沒真正護到,就成為出脫對象。

     蘇廷翰認為,目前台股所受到的是全球經濟拖累,10年前以政府基金進場護盤讓台股止跌的方式,10年後的今天恐怕已不適用,意味著政府想藉政策影響台股的能力已越來越低。蘇廷翰指出,有時政府護盤政策是會產生反效果的,例如,這回鼓勵金融業者執行庫藏股買回,但對buy side客戶而言,他(她)們現在最需要的是企業手中盡量握有現金,政府越鼓勵這麼做,等於建議國際資金快賣股票。

     歐系外資券商主管也指出,解鈴還需繫鈴人,台股要止跌,還是得看國際資金何時回來?但現在有此條件嗎?2003年SARS發生時由於疫區僅止於亞洲,國際資金從台股抽走的部位,還可以旁觀等待好時機點再進場買,現在情況卻是經濟衰退風暴已席捲整個美國與歐洲,國際資金自家後院都出問題,大筆資金被迫贖回,即便亞股有投資價值的誘因,但那又因何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3371
話題》數字焦慮症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林政鋒】 2008.09.11 02:45 am
  
股市一下大漲300多點,隔天就回跌200多點;馬政府選前承諾633馬上好,上任百日就說要八年才做得到;扁家海外洗錢不論7億、10億還是20億,都令全民憤怒;近來台灣全島,都為數字焦慮不已。

數字能左右人心喜樂與起伏,是因數字會說話,但不完全說實話,有「摻假」、也有「拔高」,官場閉門造「數」,不在少數。

股民希望漲得多、跌得少,代表投資獲利節節上升;選民相信候選人的數字,是對未來有期待,數字當然要趕快兌現。

老百姓都盼望自身的需求,能像變魔術般實現,負責掌舵的政府團隊,如果圖一時的政績,拿點數字湊數,那再怎麼湊,也拼湊不出經濟成長的果實。

當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身陷次級房貸金融風暴,台灣想要置身事外,期待台股一枝獨秀,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政府卻打算透過降稅、護盤等手段,刺激台股上漲,這種做法無非圖個亮眼的數字,但即便短期有效,中長期來看就有苦頭可吃。

政府財政寅吃卯糧,沒有減稅條件硬減,財政虧空只會愈搞愈大。新政府上台百日,無法創造新氣象也就罷了,如果開出的數字再亂成一團,老百姓只好等著政黨再次輪替的日子到來。

「政績不夠,數字來湊,官出數字,數字出官」,馬政府小心湊數成癮。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3058
學院 猶自外知識經濟產業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吳榮燦/陽明大學新藥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2008.09.11 02:47 am
  
請問馬總統,你說跟著你走不會錯,但總要讓我們看到方向,看到未來。

降證交稅、遺產稅、營業稅都只讓現有的代工型產業延續短時間的競爭力,美國及中國世界經濟引擎相繼熄火後,取而代之的台灣經濟競爭力在那裡?

我們來看看七百萬人口的瑞士經濟競爭力的架構是什麼?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鐘錶工業、觀光業,還有跨國的生技製藥業羅氏藥廠、諾華藥廠、雀巢食品。金融,我們要面對新加坡及香港的競爭;生技製藥產業的發展上,我們擁有研究人才及臨床試驗上的人口優勢,是新加坡及香港難以改變的先天缺憾。

在比爾蓋茲都認為廿一世紀是生技產業的世紀,生技新藥產業是最典型的知識經濟產業,靠的是研發能量,而研發不外人才與教育,然而我們的教育體系似乎自外於知識經濟產業。

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例,由一九九九年至二○○八年的十年間,總計有二千六百多件的專利申請,得到一千四百多件的專利核准,進行技轉等商業化過程的一千一百七十七件,最重要的是,促成了該校師生成立了二百廿七家高科技新公司,該校至今促成的新創公司總市值接近四千億美金。而我們的國際一流大學評鑑卻以SCI為主,專利和產學合作只是作參考,能建構大學及研究機構作為火車頭帶動國內知識經濟產業的發展嗎?

教育部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計畫只管世界前一百大或五百大的排名,國科會研究計畫以SCI為主要依據,經濟部認為它的所屬財團法人能將過去成功的推動台灣製造業經濟奇蹟的能耐,可以適用在發展知識經濟產業的模式,那台灣就沒有明天的知識經濟產業。

立法院去年通過生技新藥條例以後,就會帶動國內生技新藥產業嗎?國內現有產業的發展型製造業體質,是難以自行轉型為研究型產業的。

愛爾蘭、芬蘭、瑞士都是在經濟碰到瓶頸以後,大力投入教育來引導高科技發展才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馬總統,我們希望看到你在台北市長任內推動台北生技產業的精神,跨部會的解決國內發展知識經濟產業架構上的瓶頸,在國際經濟情勢面臨空前危機人心惶惶的此刻,為台灣立下未來十年甚至百年的知識經濟發展基礎。

記得二○○二年上台不久的日本小泉首相改組了直屬的科學技術會議,派了一位生物科技事務局的主管來台灣訪問,一開口就直截了當的說是奉小泉首相之命為日本規畫未來五十年的科技研發方向,因為日本不想再重蹈晶圓電腦產業失敗造成經濟不振的覆轍,特別來台灣了解政府未來長期的規劃,我答不出來,相信他參觀完我們國內相關部門以後,仍然找不到答案。

馬總統,是該你給這個答案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3046
未來重大決策 都要馬拍板?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 林淑媛】 2008.09.11 03:10 am

馬英九總統昨天聽取行政院長劉兆玄與財經閣員報告刺激景氣方案,親自拍板定案,離開總統府。
記者胡經周/攝影

馬政府因「拚經濟」上台,近來卻為「救經濟」所苦。是馬總統無能,還是行政團隊沒有藥方,究其因,施政優先順序錯置與決策機制紊亂,是讓新政府陷入「父子騎驢」窘境的主因。

一個需要政治決斷的證交稅,決策過程反覆,眼睜睜讓負面效應擴大;原本守口如瓶,堅持要在今(11)日行政院會通過,才對外宣布的振興景氣方案,卻在昨日晚間向馬蕭報告後,突然在晚間提早公布調降證交稅減半,明顯意在拉抬今日股市,整個決策過程毫無章法,到了讓人不敢恭維的地步。

這波經濟衰退的浪潮,夾雜著通膨與金融風暴,來勢洶洶,劉內閣520上台後,客觀情勢原本即相當不利,但行政團隊缺乏一個明快的決策機制,卻是一連串政策失誤的致命傷。

從八大提振景氣措施到是否調降證交稅,完全看不到行政院的決斷力。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是老財長出身,任內也碰過證交稅調降與否難題,但這個陳年老案卻在股市重挫、亟待急救之際,出人意表地在內閣懸而未決長達五天以上,讓民眾從對景氣的恐慌,轉而質疑內閣施政能力,將內閣推入風暴圈中。

政院對調降證交稅原本一直堅持還在研議中,昨晚行政團隊見過馬蕭後,立課宣布調降,是否意味未來的重大決策都要由總統府決定?這對口口聲聲要尊重憲政體制的馬總統而言,實在是一大諷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2933
請問馬政府 財經政策 總工程師在哪裡?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2008.09.10 10:21 pm
  
新政府上任以來,諸多財經議題亂了調,財經學者認為,問題出在行政團隊默契不足,自己多頭馬車,眾說紛云,有人沒有團隊精神,才是基本面其實不算太差的台股,嚴重超跌的原因。

殷乃平:
行政團隊協調不足 反應慢很多拍

政大教授殷乃平說,包括油價的處理以及證交稅是否調降,可看出行政團隊協調性不足,原本外界期許「熟手上路」的財經閣員,卻出現不適應,碰到事情處理起來「很生疏」。尤其是面對來自社會和媒體的意見時,不是反應慢半拍而是慢很多拍,直到壓力出現才驚覺嚴重性,然後緊急提出決策。

楊家彥:
政策多線進行 有人缺乏團隊精神

台經院六所所長楊家彥表示,很多政策是中長期的,必須給一點時間做規劃,但是行政團隊的默契和運作,在執政100 天後,應該要上軌道,越來越有默契,但目前外界感受到的是政府財經政策「多線進行」,有人缺乏團隊精神,新政府的團隊默契應該要加強。

劉憶如:
財經政策發言 高層應親上火線

大和總研首席顧問劉憶如表示,財經政策本來就是一體兩面,有好處也有缺失,負責任的政府就應該有承擔,決定政策的方向之後,概括承受所有的後果,行政部門不能落入父子騎驢的窘境,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有魄力的政府。

劉憶如和楊家彥都表示,最近常常被外資或是AIT官員請教「政府是誰在領導? 」「誰在主導新政府的財經政策? 」劉憶如坦承,被問到這種問題,答案是「不知道」。選舉的時候蕭萬長被定位為財經總設計師,但是執政之後,好像也沒有。

百日無法維新,社會已失去耐心並出現內閣改組的聲音,殷乃平表示,內閣應該全面檢討,找出結論,再決定是否要改組。現在政府面對的是一個不能等的環境,如果還是繼續慌亂下去,未來面臨的阻力會更大。

劉憶如認為換人不是重點,重點是政府腦筋裡要有想法,財經需要統帥,並且針對財經的發言,一定要有專業的財經高層親上火線,才能把財經政策說清楚講明白。就像美國政府決定出面救兩房,就是美國財政部長自己出面說明,唯有對財經透徹了解的人,才能「回答」問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2925
冷眼集》雙高目標 減稅後恐更遙遠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記者林新輝】 2008.09.11 03:11 am
  
儘管陸續公布的經濟景氣預測報告,都對明年景氣抱持悲觀的預測,但新政府九十八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卻展現拚經濟及帶動榮景的雄心壯志,分別訂出九十八年平均每人國民所得一萬九千七百五十六美元及經濟成長率百分之五點一的「雙高目標」。

為了達到「雙高目標」,新政府在總預算案的稅課收入,編列一兆二千九百八十一億元,較上年度增加六百八十九億元,其中主要增加的收入有所得稅、證券交易稅、營業稅等。

但新政府的稅課收入,連自家人藍委都認為有虛列之嫌,現在景氣低迷、消費緊縮、股市大跌,新政府竟信心滿滿的認定明年所得稅與證交稅的收入會大幅增加,現在又考慮調降證交稅,部分藍委直言,實在是睜眼說瞎話。

換言之,若政府作出包括調降證交稅、綜合所得稅等減稅措施,雖然嘉惠股票族或是繳稅的族群,但長遠來講,它將會影響政府的歲課收入,進而擠壓包括推動經濟發展的支出空間,這也就是王金平說的,調降證交稅,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道理。

減稅還有另一個後遺症,一旦稅收不足,但政府為支應政務、拚經濟,勢必會舉債融資彌補預算短差,對財政收支平衡產生嚴重的影響。

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收支短差九百七十七億元,明年暴增到一千二百四十八億元,若連同債務還本六百五十億元,短差高達一千八百九十八億元,財政惡化的嚴重性難以想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22924
頁/共5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