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周報 2011/08/26
美國因財政不佳遭調降信評,台灣也在今年初遭國際信評機構調降。面對中央政府收支差短逐年擴大,預算赤字大幅上升,債務不斷新增,兩黨都有義務在2012 大選前對人民清楚地交代各自的國家財政願景主張。
【作者/陳錦稷】
ECFA簽訂後失業問題嚴重、所得分配惡化,如何落實社會分配正義更是國家財政的重要目標。 (攝影/林敬原)
美國因財政不佳遭調降信評,台灣也在今年初遭國際信評機構調降。面對中央政府收支差短逐年擴大,預算赤字大幅上升,債務不斷新增,兩黨都有義務在2012 大選前對人民清楚地交代各自的國家財政願景主張。
美債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各國的財政問題再度受到關注。美國的財政危機、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之外,我國也在今年初因財政狀況不佳遭到國際信評機構調降台灣的主權評等,並連續兩年將展望打入「負向」。本文整理政府財政赤字及負債情況,並分析財政困境與政府無法有效節制支出有關,而減稅大放送、借多還少、以債養債及減稅浮濫更是債務累積龐大的主要原因。最後分析財政面的分配不公,並呼籲以財政健全社會安全防護網,維護經濟弱勢者之生活尊嚴,並建構以國民為本的國家財政,實現分配正義。
《《財政不佳 信評被降評等》》
財政不佳,我國信評在今年初遭國際信評機構調降。與美國因財政不佳遭調降信評類似,台灣早在今(2011)年1 月即因財政狀況不佳遭信評機構調降主權評等。在連續兩年將評等展望打入「負向」後,今(2011)年1 月底惠譽信評正式調降台灣主權評等1 級,由AA 下調至AA-,評等展望則由負向修正為穩定。惠譽提出的調降理由包括:政府財政赤字偏高、國家稅收減少,稅改造成財政明顯惡化等。其實2008 年後國際信評機構陸續對台灣財政表達擔憂,接連警告認為財政惡化已達可能影響台幣信用產生負面影響程度。惡化的財政情況持續惡化台灣主權評等,造成台灣企業發行公司債成本墊高,影響國際競爭力。
此外,監察院於2010 年10 月通過對行政院與財政部的糾正案。監察院認為,我國中央政府債務餘額雖未逾公債法上限,但數據顯示,政府債務餘額持續攀升、潛藏性負債龐大,財政赤字持續惡化,將對國家發展與國家安全形成潛藏的威脅。監察院審計部提出的2009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更直接指出:馬政府支出擴張毫無節制,且不斷減稅討好選民,造成當年度歲入歲出差短數高達3,877 億餘元,導致財政結構嚴重失衡,財政調度壓力趨緊,整體財政狀況已趨嚴峻。
《《公共債務 瀕臨舉債上限》》
2008 年政黨輪替,馬政府執政3 年來,中央政府收支差短逐年擴大,預算赤字大幅上升,每年以4 千餘億的速度持續舉借債務,3 年來已新增舉借達1 兆3,390 餘億元,這還不包括2008 年度所舉借的1,255 億元。債務不斷新增,速度驚人,至今仍未見有任何緩解跡象。債務累積主要原因來自歲出歲入之間已經嚴重失衡。
以2011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為例,歲出編列1 兆7,896 億元,歲入編列1 兆6,306 億元,整體歲出歲入相抵差短數達1,590 億元,占整體歲出比重高達8.88%,雖較2011 年度預算差短數1,670 億元略減少80 億元,但若加計特別預算2,040 億元,總預算及特別預算差短合計3,630 億元,占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整體歲出規模比重高達18.21%;若再考慮稅收高估1,504 億之因素後,包括特別預算在內整體預算實際執行結果收支差短數將高達5,134 億元,占整體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歲出規模之比重高達25.75%。如果再加上7 月1 日起軍公教加薪的追加預算,則將再增加100 餘億元的差短。換句話說,2011 年度財政赤字問題之嚴重,已達中央政府支出4元當中,即有1 元必須依賴賒借支應。
歲出歲入失衡的結果,債務自然累積龐大。預計2011 年底未償還債務餘額將高達4 兆9,213 億餘元,雖然去年經濟大幅成長,分母墊高,但舉債仍漸逼近公債法規定,未償債務餘額不得超過三年平均國民生產毛額40%的舉債上限規定。不僅2012 年度預算籌編更為困難,2012 年政黨輪替後更將面臨無舉債空間可用,必須要求國會修法提高舉債上限的窘境。
《《債務累積 終成龐大怪獸》》
借多還少,債務累積
財政赤字持續擴大,未償還債務餘額不斷上升,顯示政府無法有效節制支出,甚至毫無節制。而減稅大放送、借多還少、以債養債及減稅浮濫更是債務累積龐大的主要原因:1. 減稅大放送在理論與實證上,減稅是否能促進經濟成長或提昇市場經濟效率,一直未有明確且肯定的答案。但近年來政府卻藉促進經濟、稅制改革之名,實施過度甚至氾濫的租稅減免措施,對財政穩健產生極大傷害。而降低遺產稅、贈與稅,由原先最高50%的稅率降至10%,更形同為富人減稅;而形同為財團減稅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由25%調降為17%,僅今年度預估稅收損失即高達1,151 億元。更讓租稅的公平性受到嚴重的質疑。
不斷減稅的結果,造成我國租稅負擔率偏低,2010年度賦稅負擔率(賦稅收入占G D P比率)甚至降為11.9%,相較高峰時期1990 年度的20%,減少將近8個百分點,與鄰近國家或經濟發展階段相近國家相較,如日本18.0%、南韓為21.0%。
2. 借多還少如圖所示,包括總預算及特別預算,近年來每年新增舉借超過4,000 億元,99 年度新增舉借更直逼5,000 億元大關,但每年還本預算僅660 億元,借多還少的情況下,累積債務當然迅速攀升。2010 年度新增債務達4,797 億元,但還本數僅達660 億元。2011 年度新增債務舉借亦達4,455 億元,但還本數僅達660 億元。依財政部預估,今年底累積債務將達4 兆9,213 億元,依2011 年度還本預算660 億元計算,預計需75 年,亦即依此還款速度,中央政府要到2086 年時才有可能全部清償債務完畢。但前提是不能再有新增債務舉借,但財政收支差短日益擴大,2012年度將同樣地繼續借多還少,債務完全沒有清償的可能。
3. 以債養債除了前述的借多還少,新增舉借遠大於年度還本外,中央政府每年預算皆「以債養債」,用新增舉借來作為債務還本的財源,更是債務持續快速累積的根本性問題。導致《公債法》雖然規定,至少必須按當年度稅課收入5%之數額編列強制還本預算,但債務還本財源卻又依賴舉債支應。「以債養債」的結果,不但實質上不符合《公債法》強制債務還本的規定,更嚴重的結果是無法實質減輕政府債務負擔。
例如在2011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總說明中,「參、總預算案籌編經過及主要內容」「四、融資財源」中:「100 年度歲入與歲出相抵,差短1,590 億元,…另債務還本編列660 億元。以上歲入歲出差短及債務還本合共尚須融資調度數為2,250 億元,全數以舉借債務支應」,可見中央政府債務還本的財源竟然是全數以舉債來支應。年年以債養債的結果,使整體債務負擔持續加重,債務只有持續增加,完全沒有減少的可能。
4. 特別預算浮濫由於財政赤字不斷擴大,且舉債已漸瀕臨舉債上限,政府大量改以特別預算編列以規避債限,同時帳面上掩蓋財政赤字實質惡化的財政困境。特別預算的編列不但幾乎已經變成經常性且常態性辦理的項目,徹底破壞預算制度的紀律規範。再者,特別預算的編列幾乎皆以舉債方式為主要經費來源,並透過特別條例來排除公債法舉債上限規範,卻完全無法指出未來將以何種財源為償債還款來源,不但讓公債法規範形同具文,更讓過度舉債,增加後代甚至當代年輕人的負擔,毫無世代正義可言。
2011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之舉債數額2,250 億元,加計特別預算舉債2,040 億元,總計明年要新增舉債4,290 億元。可見我國財政上近年來除了總預算之舉借債務外,特別預算債務之舉借金額更是龐大。
《《政府功能 因財政而受限》》
解決城鄉發展落差與貧富差距惡化等問題,是兩黨總統參選人都提出的政見,但現在可能都因政府財政能力而嚴重受限。 (攝影/林敬原)
財政的失衡將導致政府功能無法發揮,甚至形同政府失能。近來兩黨總統參選人不約而同提出城鄉發展落差與貧富差距惡化等問題,原本政府應發揮的城鄉平衡發展及縮小貧富差距等功能,皆因政府財政能力而嚴重受限。例如,5 都後政府希望各直轄市成為區域發展核心,而帶動周遭縣分共同發展,但因中央政府財政困窘,預算籌編困難,遲遲不願讓財政收支劃分法完成修法,而無法讓升格直轄市擁有更多的自主財源。
財政受限下,平衡城鄉發展的政策需要,當然受到限制。已經升格的5 都,因新增財源毫無著落,面臨有志難伸的困境。特別是原本財政相對困難的直轄市只能小本經營,以升格前的預算規模勉強籌編預算。
《《美債核心 財政分配不公》》
美債問題之所以釀成危機,除了起因於財政赤字擴大的問題外,參、眾兩院各占優勢的民主、共和兩黨,遲遲無法為如何縮減財政赤字達成共識。民主黨堅持維持各項社會福利支出,而以取消企業減稅的優惠措施來平衡財政。但共和黨則希望維持企業優惠的減稅措施,以刪減政府支出,降低政府規模來達到財政平衡。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堅持的關鍵所在,其實在於財政的分配面,即政府的支出誰受惠,政府的稅收由誰來負擔。
2012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到來,民主、共和兩黨競爭激烈,在兩黨各有其偏左、偏右的選民基礎下,雙方在債限問題上的攻防,無非是希望透過調整財政的分配調整,討好各自的選民,並削弱對方選民的支持基礎。
而我國對於財政分配的不公現像,卻較少受到公開的關注與討論。其實,來自政府財政資源的錯置、財政預算的僵固,造成分配面的不公,是財政問題的最根本核心。預算赤字擴大、財政困難,但政府卻持續對高所得者的遺產及贈與稅減稅、對軍公教加薪、為每年補貼高達七、八百億的18%優惠存款、為台北市花博補助巨額花費、發放八百億的消費券且全數財源來自舉借、為公共工程浮編預算、追加預算。這些不當的政府支出,讓財政的困窘之外,又受到國民對財政支出的公平性質疑。
相對的,下列這些財政需求,政府部門卻常以預算困難為由,遲遲無法付諸實施。為老農增加津貼、為弱勢者補助健保費,為貧困學童補助營養午餐,為貧弱者補助學費、為了讓國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為高等教育維持低學費的補助、為失業者解決經濟困境、為年長者提供經濟安全或是為其他符合社會公益目的而增加政府支出。
當前我國財政問題的根源,在於政府透過對國民課稅和舉債大量債務,掌握巨額的經濟資源,但不僅沒有解決國民所面對的經濟、社會乃至國家主權淪喪等危機,反而因稅制的不公製造貧富差距更加的擴大,因財政的困境使經濟弱勢者的生存權持續受到威脅,相對剝奪感當然更為加深,讓國民的尊嚴受到極大傷害。
《《以民為本 建構國家財政》》
在美債的金融危機逐漸消去後,應該在美國財政危機的啟發下,正視我國當前面臨的財政問題。而十分不幸的卻是美國也好、台灣也罷,政府的財政危機仍然無解。觀察2012 總統大選前,我國兩大政黨所直接或間接提出的財政主張,仍然無法讓人民有信心,兩黨連最基本的財務管理能力,都讓人民無法放心。而最基本的財務管理能力都無法讓人民有信心時,更遑論能在政府財政的層次,甚至在國家財政的層次,更難看到各政黨提出讓人民信服並有實現可能性的政策主張。
最低層次的是對政府的財務要有管理的能力,而第二層次的政府財政面對的是如何充裕財政,以支援政府各項施政。而最高層次的是如何建立國家財政。國家財政以國民經濟為基石,是國民主權的象徵,是社會脈動的體現,更是守護人民生計與福祉的堡壘。對外,「財政」必須能確保國家主權完整,維護國民尊嚴。對內,「財政」要能深化產業發展根基,建立人本、永續的國民經濟發展基礎。同時,「財政」要以健全社會安全防護網,維護經濟弱勢者之生活尊嚴為天職。建構以國民為本的國家財政,實現分配正義,則是國家發展願景的一大課題。
在面對當前因全球化與中國崛起下的兩岸關係,包括ECFA 所帶來的國家主權流失、國家安全備受威脅、失業問題嚴重、所得分配惡化、城鄉差距擴大以及人口老化、少子女化等政治、經濟、社會危機,作為一個民主化國家的政府,應該積極、負責任的採取因應對策。
而如何建構能支援政府施政的國家財政,以發揮政府功能、使國家的經濟資源有效運用,並落實社會分配正義更是國家財政的重要目標。兩黨都有義務在2012 大選前對人民清楚地交代各自的國家財政願景主張。至於「開源節流」、「零基預算」、「財政紀律」等各種的口號就免了!
【當期更多內容請見《玉山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