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馬英九第一堂財經課
 瀏覽54,806|回應524推薦6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拎杯
Chocola
大同
藍海翔
中華民族的端午節
MOGI

中國時報 2008.04.28 
本報訊
 
 只盼生活好▲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上任面臨高通膨、低成長與高負債的台灣,人民痛苦指數居高不下,執政團隊應多傾聽民眾的聲音,好好關愛民眾,提供民眾安樂的生活;圖為一名上班族行經101大樓前的LOVE雕塑。

     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台灣現在的經濟體質,你會想到什麼?「易碎品(fragile)」,許多人回答。儘管台灣是四小龍裡最低幅度的通膨,但通膨壓力已是近十多年僅見;在低成長、薪資停滯的環境裡,在國債八年增加二兆四千億的台灣,如何逃出高通膨、高負債、低成長的「兩高一低」之惡性循環,將是馬英九上任的第一堂財經課;至於社會失衡與租稅的失靈,更難短期見效根治。

     過去八年,台灣經濟的複合成長率平均只有四.○%,居四小龍之末,遠低於之前八年的五.三%。如果,台灣能維持過去水準,平均經濟成長率拉到前八年的五.三%或與新加坡的五.四五%比肩而行,國內生產毛額(GDP)可以增加一兆四千億元以上。這個數字,代表的是十多兆元的產值,而且是永遠流失的十多兆元。

     面對新政府的施政方向,外界已有許多期望,似乎,認為經濟的提振與好轉應是一蹴可及、水到渠成。但,事實上眼前挑戰更多,難怪,業者勸告新政府「要管理民眾的期待」。

     油電價一漲 物價將創12年新高

     「台灣到現在還沒有真正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威力,」大和總研全球顧問劉憶如說:「這一次,漲起來不是鬧著玩的!」

     五二○上任後僅僅十天,新政權就必須決定,六月油、電價格要漲多少。如果一次漲足,極有可能,今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逼近三%,創下十二年來新高。目前台灣銀行一年定存利率只有二.六五%,台灣很有可能再度變成負利率國家。這樣的通膨,更將幾乎把薪資漲幅吃掉。

     財經學者幾乎都有共識─面對全球性通膨台灣免疫力很小。這個月初,國際貨幣基金調高美國、歐洲與其他已開發國家消費者物價指數預測到二.六%,創下一九九五年以來新高。新政府唯一能做的決策是,一次漲足?或緩步微調?

     贊成一次漲足者,擔心緩漲反而造成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東華大學經濟系教授溫英幹舉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為例,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採取震撼療法,油電價一次漲足,把大家嚇了一跳,但預期心理馬上消失無蹤,物價很快平穩下來。哈佛大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羅葛符也認為,通膨最怕就是預期心理,「一旦預期形成,整個情況就很難扭轉。」

     最佳化衡量與拿捏 將是大考驗

     主張緩漲者,則認為政策還是需要考慮後座力。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認為,理論上一次漲足是對的,但誰也不知道震盪療法後,是不是得繼續再漲。另外,萬一之後的局勢價格是往下掉呢,公用費率是否要跟著下調。目前國際間普遍觀點,隨著美國、歐洲經濟放緩,將有助於壓抑通膨,尤其今年下半,當高成長新興市場開始感受經濟趨緩的痛苦,全球物價壓力會減緩。

     但,不容忽視的是:根據本報民調,有高達五三%的受訪者贊成政府持續凍結油價,認為應該交由市場機制決定則為廿九%。新政府如何在民眾的期望、專業與政治的考量、短期與長期效益之間,作出最佳化的衡量與拿捏,將是一大考驗。

     只是對新總統馬英九而言,如果高通膨惡夢未成真,是因全球經濟放緩而讓全球能源與糧食價格真能平穩下來,這也意味今著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能跌破四%,創下近四年最低水準。國際貨幣基金就不斷下修今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根據其最新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只有三.四%,創下七年前經濟負成長之後的歷史新低。

     國庫沒錢是事實 須訂優先順序

     新政府計畫以擴大公共工程來支撐今年經濟成長率到五%,明年到六%。這樣的政策,看在某些人眼中卻直冒冷汗。國民黨立委李紀珠直言,可預見未來半年物價都會是問題,如果貿然推出大量公共建設,可能會進一步推升物價,甚至產生資源排擠的效果。「政策優先順序一定要調整」,她認為。

     洪德生則直言,他不知這些建設財源在那裏。他說,過去民進黨政府不是不知道要做公共建設,但國庫沒有錢是事實。過去七年,政府資本支出每年平均減五.二%,政府消費只增加○.六六%,比起國民黨執政時平均增加六.四六%,可以顯見政府財務有多麼拮据。

     洪德生說,政府如果凡事要自己做,可預見一定會受到財源的限制。政府不是不能以處理公有資產,籌措建設用資金,但可能都需要修改法規。如果是用BOT,這又考驗文官素質與政府的議約能力。「台灣法律規章、制度面這些非貿易財,能不能改革跟得上?」他問。

     愛台十二項建設 必須務實把關

     曾在世界銀行工作的溫英幹認為,不論是用那一種財源籌措,公共建設最根本的問題是:建設能不能回收?要做的是不是好建設?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標準,每一個公共建設,起碼要有財務效益,譬如:蓋馬路可以回本、經濟效益則如:增加稅收與就業、環境生態評估等問題。新總統提出的愛台十二項建設,都必須放回這些光譜下嚴格檢驗,不能貿然動工。

     外界寄望最殷切的兩岸開放,固然有短期刺激與提振效益,但絕非萬靈丹;終究,政府要面對許多內部長期與根本的經濟課題。而這些課題,都是嚴峻的挑戰。新政府,真的準備好了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37677
 回應文章 頁/共5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怕通膨巨獸 人民恐懼指數破表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 林政忠】 2012.05.19 02:54 am  
 
馬政府許多重大政策反覆、轉彎,讓人民陷入恐懼又未知的處境,民怨一再升高。圖為五一勞動節時,勞工團體發起「反剝削大遊行」,以竹籤針刺馬英九芻像發洩不滿。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胡經周攝影

五二○前最後一個星期天,台北士林夜市萬頭攢動,日本、大陸觀光客湧進著名的「飛來發休閒推拿會館」。「來喔!來按摩喔!」櫃台小弟熱情招呼,在日本黃金假期和母親節效應下,腳底按摩店外排著許多民眾想來「鬆一下」。

夜市另一頭,電視裡政論節目,名嘴們繪聲繪影地形容,油電雙漲加證所稅,「通膨巨獸快要甦醒了!」聽到名嘴的「大膽預言」,在路邊等候鹹酥雞的年輕人楞了一下,放下原本夾起的一塊大雞腿。

荷包直縮水 消費力大降

儘管上工師傅的名牌排滿輪值白板,但一轉頭看到電視播著油電雙漲、證所稅的新聞,飛來發老闆黃有忠面色凝重地說,「我很擔心啊!」

有形人潮無法掩飾無形的憂慮,如果可以測量「人民恐懼指數」,現在可能會破表。黃有忠擔心,現在的人潮只是景氣緊縮前的短暫泡沫,政府宣布油電漲價,任何一個波動,小老百姓都很害怕,來按腳的客人都會談論;他擔心,物價一漲、荷包縮緊,民眾都不敢來按摩了。

這種憂慮不僅出現在士林夜市,股票交易所綠油油成交指數,更是股民一臉慘綠的寫照。過去婆婆媽媽常提著菜籃來下單,現在「號子」的散戶經常只剩小貓兩、三隻,不是看報紙、就是純聊天。

證所稅未定 嚇跑小股民
 
財政部拋出證所稅震撼彈,成為五二○前雜音最多的議題,財政部長劉憶如還因此一度「神隱」。
圖/本報資料照片

外有歐債危機、內有證所稅陰霾,導致外資縮手、散戶觀望。五月十四日,台股成交量創近期新低,中午原是瘋狂下單的火線時刻,營業員卻一臉納悶說,「怎麼都沒有電話響?」

股市常客徐媽媽說,現在是前途無「量」,她都不敢出手;退休的王伯伯自嘲,印尼的經濟愈來愈好,以後大家都當台勞了。

儘管馬英九總統和財政部長劉憶如不斷信心喊話,但股市名嘴、分析師一開口就唱衰,跌破「XX防線」、「K線圖看壞」,氣得王伯伯轉台去看重播的鄉土劇。

一名媒體主管攤開最近的收視率報表訴苦,近日收視率掉了好幾個百分點,友台的專業財經台更慘,「因為大家都不買股票了」。

證所稅還在未定之天,人民的恐懼已經衝上了天,油電雙漲就像左右勾拳,連環重擊民生消費的信心沙包。

電費將暴增 商家想出走
 
在高度民怨壓力下,馬英九總統(左)五月一日深夜親上火線,宣布電價改為三階段調整,並表達歉意。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南部經營廚具業的沈老闆說,他預估以後每個月要增加十幾萬元電費,市場競爭激烈,他也不敢隨便漲價,「淨利只剩一至兩趴」,最後撐不下去,不是關門、就是出走。

他語重心長地說,台灣光是「蓋不蓋核四」就吵了幾十年;但大陸湖北省已經利用長江三峽發電,用電成本不到台灣的二分之一,湖北又在積極招商,「對我,很有誘因」。

油飯也要漲 彌月好沉重

專做彌月禮盒的老字號金格食品,也承受不住油電漲價的壓力,端午節後將漲價。對很多新手爸媽來說,這一盒油飯和雞腿,變得愈來愈沉重。顧客徐太太一聽到要漲價,調頭就說:「以後要自己做油飯了」。

早在幾年前沙拉油漲價時,黃有忠就忍痛停掉著名的「飛來發香雞排」,至今仍是最大遺憾;這次油電雙漲,飛來發連鎖店單月至少要多花二、三十萬元電費,黃有忠打算耗費幾十萬元,把所有燈泡改成LED燈,「不然怎麼辦?」

報紙大篇幅刊登中、日、韓三方啟動FTA(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台灣政府官員直呼著急,而每天都要精打細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小老百姓,已經喊不出聲音,只能想辦法勒緊褲帶,省吃儉用過日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825800
兼顧社會正義才有健全的財政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12.05.19 02:22 am  

改革啟動─給馬總統建言六之五

馬總統在「黃金十年」健全財政篇所揭示的財政政策和任務方向─「財政更健全、賦稅更公平」。但是檢視馬總統第一任內,並無具體進展,落實社會正義的呼聲達到高點。要落實社會正義,首先要解決當前財政問題,不只要進行稅制改革,更須著重於改善所得分配方式,追求財政平衡。

當前財政問題,簡單說就是長期入不敷出,收入面租稅負擔率偏低,公營事業繳庫盈餘減少;支出面雖有組織再造,但節流效益一時尚難顯現,龐大的隱藏性補貼從無對策;加上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既減稅又增加支出,使得政府赤字擴大,債務快速累積。此外,貧富差距因景氣惡化而擴大,加上租稅負擔不均,稅制對改善貧富差距的效果不彰,油電水的補貼等同補貼高所得大戶,更使社會正義倒退。

首先,在稅制面除了要提高租稅負擔率,也要平均租稅負擔。所得稅的改革重點應重於資本利得,以「低稅率」方式「擴大稅基」。證券交易所得的稅制改革「先求有再求好」,行政院版本短期內做到「相對的公平」,在執行上要注意避免造成徵納雙方的交易成本太高以及稅基流失。至於不動產的資本利得,不公平的現象最為嚴重,財政健全小組應列為「最優先課題」,並儘速研擬如何利用實價登錄基礎,落實不動產交易採取實價課徵。這是最能具體兼顧「社會正義」和「財政健全」的改革重點,甚至有助於抑制房市飆漲,消除民怨。

在消費稅方面,應設法提高比重,因為消費稅具有鼓勵儲蓄、增進資本形成,對經濟發展有正面效果,且台灣地區的加值稅稅率全球最低(只有5%),相較於歐洲國家平均20%的高稅率,可從調高稅率方面著手,但為降低其累退效果,宜增加民生必需品(如食品)的免稅範圍,另一方面提高高所得者消費商品的稅率,將有助於改善所得分配問題。另外,綠色稅制應儘速推動,部分稅收可用於補貼大眾運輸系統和遭受能源價格上漲衝擊較大的低所得者,給予「所得補貼」,以減少對所得分配面的衝擊。

在財產稅方面,應朝向調高稅基方向努力。財政部應善用統籌分配稅款和補助款等誘因,促使地方政府利用實價登錄資料逐漸調高不動產(尤其是非自用)持有稅的稅基,也就是將地價稅的公告地價、房屋稅的房屋評定現值朝向接近市價方向調整。再搭配上述的土地增值稅按照交易實價課稅,則不但可充裕地方稅收,改善地方財政,減少對中央政府的依賴,發揮財產稅受益者付費的精神,又可平均社會財富。

在公共支出方面,我國政府預算占GDP比重其實並不算大,縮減空間有限,因此國營事業在水電費率合理化的同時,也應一併改革,提升效率,減少不當補貼;錦上添花式的租稅減免等稅式支出要嚴格控管;在活路外交和兩岸關係改善之際,為兌現和平紅利,國防外交支出仍有檢討空間。公共建設應該引導過剩游資的投入,減少政府的財政負擔。社會福利應訂定排富條款,社會保險方面則需落實財務自主平衡,保費和給付都應大刀闊斧改革,儘速解決龐大的隱藏性債務問題。

公共債務法方面,非不得已切勿再增加舉債空間;財政收支劃分法的修訂,更要著重於財政紀律,促使各級政府開源節流,善盡財政努力,落實地方政府的自我負責精神。唯有如此多管齊下,財政才有改善的可能,我們期勉馬總統能在第二任期內能掌握優先順序,具體落實兼顧社會正義的財政改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825792
沒有工具的政策無法實現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12.02.25 01:52 am

美國總統歐巴馬22日提出「總統的企業稅改革架構」,大致分成消除租稅漏洞、振興製造業及創新、促進國內投資及強化中小企業等四大部分,並將企業稅的最高級距由35%降至28%。這項架構通過實施的難度不小,但將成為他今年競選連任的政見主軸,民意的反應值得觀察,而美國吹起全球租稅競爭的號角將帶來的影響,亦受全球關注。
 
這項稅改架構將防堵美國企業稅漏洞列為重點之一,在方向上,類似我國2010年通過的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將企業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從25%降至17%,但取消絕大部分的企業租稅減免措施。與此不同的是,美國的企業稅改革仍保留、甚至強化了某些政策目標的租稅獎勵措施,主要就是鼓勵美國製造及創新、國內投資及中小企業。很顯然,歐巴馬總統很清楚,單單僅是全面性降稅,不足以改變企業行為,政策沒有相應政策工具,等於白談。
 
事實上,台灣的經驗也是如此。還記得,前年企業營所稅調降時,財政部曾表示,雖然表面上稅收會有損失,但因為提高了企業投資意願,進而可創造就業機會,間接促使股利及薪資所得的成長。經濟部也強調,營所稅稅率調降,可讓我國在亞洲國家的招商競爭中更具優勢。但是,從去年民間投資仍呈衰退而言,這些政策目標並未如預期實現。
 
目前我國企業主要享有的租稅優惠,是訂於產業創新條例有關研發創新的投資抵減規定,原先是希望從非常局限的技術研發獎勵,擴及至軟性創新的鼓勵,但結果因條件頗為嚴苛,別說是軟性創新不易適用,即連技術研發的適用都很難。這樣的政策工具豈非形同虛設,而這樣的結果,又豈符合政府當初訂立產創條例的目標?
 
使用租稅做為政策工具,在這個公平正義喊得震天價響之際提出,可能成為公敵,但包括新加坡、韓國、中國大陸,甚至美國等,都不曾放棄這樣的政策工具,而這些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些還比台灣好,顯示政策租稅工具不見得就是財政惡化的元凶;把財政惡化推給不一定存在的理由,更會誤導改革方向,也等於在政策推動上自廢武功。既然政府已決定成立財政健全小組討論財政改革,也強調「無所不談」,是否也可不預設立場地談談如何運用財政工具,創造更多的創新、投資與就業?
 
當然,單想依賴稅負就要改變企業行為,也是不可能的。基本上,租稅工具只是政策的一環,沒有完整的政策規劃及推動措施,給了工具也是白搭。就以美國要重建製造業為例,倘若美國政府無法改變或說服目前美國企業的全球運作模式與定位,也未清楚定位美國製造業的主要市場是在本土抑或也包含海外,那也可能產生政策適用的混淆。此外,產業重點是放在終端成品製造,還是著重材料零組件,也會有不同作法。在這些方向尚未明確之際,漫無標的地推出稅負優惠也是枉然,或真如美國共和黨所言,這套稅改架構不過只是選舉花招。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美國認真執行起這套架構,那怕只是一小部分,也一定會把一部分的生產製造搬回美國,屆時全球的重要供應鏈之一,亦即美國研發、台灣接單、中國大陸生產,再賣回美國的模式,也會產生改變,因而我們亦該模擬及準備這樣可能的改變及因應之道。即便未來四年,政府已設定均富、就業、創新、區域整合等四大施政目標,但其內容及台灣在區域或全球供應鏈中角色的可能改變,都須有相對應的規劃。但說實話,在規劃層面,台灣面對及因應問題的挑戰,經驗要比美國豐富太多了,只是,台灣施政在執行與規劃中間,總是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92975
馬政府懸崖勒馬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12.02.24 02:59 am 
 
新任財政部長劉憶如面臨長久以來課稅不公飽受撻伐的問題,短短不到一個月,就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由於台灣的稅制問題重重又積弊難返,要求改革之聲不絕於耳;於是,新財長的一言一行,都被聯想到稅改,乃有所謂「每日一稅」之說。儘管如此,大體上這些稅改的想法尚不離譜,各界也譽多於毀。只是日前劉部長在接受眾多媒體專訪時,拋出「奢侈稅可考慮分區課徵」這一句話,卻攪亂一池春水,掀起軒然大波,各地建商齊聲叫好,學者與民間團體則義憤填膺,直斥完全混淆是非正義,不僅無法對症下藥,緩解南部房價低迷的問題,還會帶來投機客鑽隙炒作的另一個不公。

劉部長應已警覺茲事體大,立即澄清,財政部對奢侈稅或其他議題都可討論,並無特定立場;但此語仍差矣,因為從去年7月實施迄今的所謂奢侈稅,就其杜絕房市投機一事而言,根本沒有討論的餘地,一旦財政部立場動搖,讓建商與民代乘虛而入,不僅將引來無窮後患,甚且馬政府的居住正義大纛乃至執政的根基,都會被嚴重搖撼,後果極其嚴重。所幸,昨晚終於表明「無意」實施,以止爭議。

居住正義乃是年初總統大選主要政黨競相標榜的主軸之一,以馬總統的形象,對此更是義正辭嚴,毫不假借,其快速實施「奢侈稅」、積極推動「社會住宅」以及克服萬難通過「住宅五法」等,正是最有力的佐證;直至今日,馬政府仍將「首重均富」做為未來四年施政的重點,台灣貧富不均的病灶在富人的資本利得幾乎皆可享免稅、減稅之惠,更是眾所周知的劫貧濟富之源。再深入一層更可發現,不但股票投資、房產等重要所得公然免稅,我們連大肆買空賣空、在房市中投機炒作的不公不義之舉,也慷慨給予免稅的最大優惠,更是在全球各國罕見的荒謬制度。

當然,要徹底改正此一問題,不只是曠日廢時而已,還涉及修憲的層次,馬總統與行政院長陳?最近即表示,即使修憲也在所不辭,可見其決心;而去年緊急推出的奢侈稅乃是在修憲補漏的大工程未竟其功之前,先以短期措施防堵此一漏洞,讓兩年之內投機炒作的房市惡客失其用武之地。因此,奢侈稅或有打房之效,但並非以打房為目的,是維護居住正義、阻止投機歪風、避免房市興風作浪的必要手段。

但若財政部也跟建商一樣,認為奢侈稅傷及南部房價而有分區課徵之意時,上述這一切瞬時化為泡影。因為只要財政部的立場鬆動,則奢侈稅立刻成為打房的手段,而非杜絕投機、維護租稅與居住正義的壯舉。於是,馬總統在選前努力從事的,只是打慘了南部房價,完全是一樁干擾市場、無事生非的謬舉。

同時,當南部奢侈稅被考慮停徵或減徵時,雙北市以外的一切地區也有類似的情況,則奢侈稅就只應限縮在雙北市之內,甚至雙北市也有房價並未高漲乃至低迷不振的區域,難道最後只有台北市的信義計畫區、大安區、仁愛路一帶方可實施?推到這個地步,就只剩下房價高漲的少數區塊可課徵奢侈稅了,奢侈稅此一德政就被徹底丟進了垃圾堆;而且,只要任何豪宅、黃金店面的房價下降,都要歸咎於馬政府去年實施的奢侈稅。

這不是危言聳聽,只是將此問題的本質及可能的發展稍事推演而已。如果財政部內專家遇到這個問題時可以稍事思索,應該也會獲得相同的結論。因此,關於奢侈稅可否分區課徵一事,不應有也不會有任何討論空間,劉部長在後患未起之前,以明確的立場止爭是明智之舉,未來更要將政府高層「慎言」的諄諄叮囑千萬牢記在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92449
聯合筆記/誰給馬總統上一堂稅改課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賴昭穎】 2012.02.06 02:17 am 
 
行政院長陳冲率領的財經內閣,有兩大財經難題要面對,外有歐債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動盪,內有稅制改革何去何從。相對於歐債危機只能被動因應,政府對稅改有絕對主導權,不過,近來從馬總統到新財長劉憶如對稅改的談話,讓人對政府推動稅改的決心打一個大問號。

勝選之夜,馬總統在滂沱大雨中向民眾宣示,未來四年會更重視社會正義,縮短貧富差距。要縮小貧富差距,租稅是必要工具,問題是,馬總統準備好推動稅改縮小貧富差距了嗎?

上周國民黨中常會,馬總統說,其實富人繳的稅比例較高。這充其量只是「常識」,因為在累進稅率下,賺愈多錢就繳愈多稅。外界抨擊稅制不公,不在有錢人繳多少稅,癥結點在於有錢人有沒有繳應該繳的稅,薪資所得者一毛稅也跑不掉,有錢人呢?

我國所得稅制最大的不公,就是給予證券交易所得和土地交易所得免稅的優惠,靠炒股票、土地致富的人不用繳所得稅,領死薪水的卻承擔主要稅負,多數人對這樣的不公有感已久,只有政府總是無感以對。

對於股票、土地這類資本利得是否課稅,劉憶如態度不明,轉而拋出研擬課徵暴利稅。事實上,目前我國的所得稅已有機會稅的設計,像發票、彩券中獎都要課百分之廿的稅;此外,遺贈稅的性質也類似暴利稅,只不過馬政府將稅率從百分之五十大降為十,讓效果大打折扣。

至於推動稅改是否還需要搞一個財改會、賦改會來「集思廣益」,其實關鍵在於政府有沒有決心。扁政府推最低稅負制、馬政府課奢侈稅,都是說做就做。沒有連任壓力的馬總統有追求歷史定位的壓力和企圖,對於未來的稅制甚至財政改革,也希望馬總統能拿出決心,說到做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83599
名家觀點/馬拚歷史定位…先做三件事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林祖嘉(政大經濟系教授)】 2012.01.21 03:08 am 
 
馬英九總統順利連任,即將進入第二任期。在國會席次過半,國民黨完全執政的優勢下,馬總統要追求「歷史定位」,我認為馬總統應該優先辦理以下三件事:解決財政赤字、拓展國際經貿空間、均衡所得分配。

第一件事,解決財政赤字,最為重要。過去三年,我國面臨國際金融風暴,政府發放消費券,使財政惡化。雖債務總額未達法定上限,但仍可看出惡化速度加快。政府應儘速恢復財政的收支平衡,而解決的辦法,就是加稅。

2000年以前,我國租稅負擔率約17%。但其後比率快速下降,現在僅剩下11%左右,與其他國家相比,比率偏低。我建議,馬總統應任命一個敢加稅、願意加稅的財政部長,提高我國租稅負擔率,讓稅收增加,平衡負債問題。加稅是有必要的,政府有更多收入,就能有更多的錢,用於照顧弱勢族群。

我建議,加稅可從爭議較小的稅目著手,如營業稅與土增稅。現行營業稅率僅5%,但相較美國8%、加拿大13%,台灣營業稅實在太低。我建議,營業稅率可向上調整1個百分點,這樣一來,國庫每年將多出500億元左右的稅收。根據研究,營業稅調高到6%,對國內生產者、消費者都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土增稅過去減半徵收,現在就可恢復回來。甚至可修法,改為按照土地增值幅度課稅,讓增值幅度大者,繳納更多的稅。

第二件事,致力拓展國際經貿空間。我國與中國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新加坡、紐西蘭便願意打開大門,與我國洽談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

馬總統在第二個任期內,須積極與各國洽簽FTA,並與中國繼續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後續協商,去除對外經貿的障礙,使台灣不僅進軍中國市場,更能積極參與國際市場,成為貿易自由化世界的一員。

馬總統選前承諾,將在10年內加入泛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我個人認為,10年的期限太長,政府應在第二個任期就「申請加入」TPP。其實,光是申請加入,也沒那麼容易,必須有所準備。而這個準備,其實只要把上述國際經貿障礙消除,調整經濟體質,讓台灣更自由化,就能有所斬獲。

第三件事,解決台灣所得分配不均。這問題雖可利用政府補貼低收入族群方式解決,但更積極關鍵的解決辦法,便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所得分配惡化的情形,多出現在高失業率的時期。因此,創造就業,就可創造中低收入的就業機會,讓他們有工作、有收入,所得分配惡化指標就會減緩。

我認為,政府須加速發展「可提供更多非技術性工人就業機會」的產業,如觀光產業及長期照護。觀光產業能夠製造餐飲、交通、旅館、清潔等非技術性工作機會,政府一定要加速發展,積極到大陸各省舉辦台灣旅展、爭取更多陸客來台自由行,同時開放更多大陸省、市的試點申請。

大陸一年有5,000萬人口出國旅遊,如果台灣能爭取到十分之一,一年有500萬名陸客來台觀光,就可發展更好的觀光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台灣人口老化嚴重,老人的居家護理、長期照護未來的勞動需求很大,台灣應推動「護佐」制度,讓中年失業的人可經過幾個月的訓練,獲得照護、看護的資格。

台灣薪資長期偏低,這代表市場的勞動需求不夠。失業率高時,大家都想找工作,低薪資的工作人人搶。政府若能製造更多就業機會,降低失業率,同時也可增加勞動市場需求,薪資水準自然往上走。

馬總統已沒有連任壓力,政府一定要「硬起來」,扭轉財政惡化、讓台灣經貿走進國際市場,並解決國內就業問題。做好這三件事情,才能健全台灣體質,為八年總統任期留下好的歷史定位。

(本文由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口述,記者陳乃綾採訪整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79244
台灣經濟想脫胎換骨 思維一定要變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劉大年/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2012.01.20 02:45 am 
 
此次選舉結果,顯示經濟問題仍然是關鍵的因素;不過,未來的思維必須做一些改變,才能真正使台灣經濟脫胎換骨。

馬總統第一任時,遭遇到美國次級房貸所衍生的金融危機,世界經濟陷入不景氣,但台灣經濟仍維持一定的成長。但是,全球經濟情勢仍相當嚴峻,主要的挑戰來自歐債問題。今年上半年歐債將進入債務到期高峰,歐盟中的義大利、希臘及西班牙將面臨還債壓力。

台灣金融體系雖然持有歐債金額不高,直接影響有限;但是在這些負債國償債能力不足,金援又無法到位下,必然會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特別是在歐債陰影下,台灣對歐盟出口已明顯下滑,對其他市場出口也受到波及,如何維持出口成長動能,政府必須積極因應。

其次,社會對於所得分配的改善與貧富差距的縮小,有很高的期待。所以未來不能只追求國內生產毛額(GDP)「經濟成長」的模式,而應強調「包容性成長」,重視成果分配,強調成長共享,及關懷弱勢與就業創造。

政府也應將「國民幸福指數」的概念,納入包容性成長的範疇。施政應以增進國民幸福為目標,並將關心擴及社會、文化及其他層面;追求實現環境和資源的保護、公平和永續的經濟發展、傳統文化的保留與優良的治理制度。如何讓人民幸福與經濟同步成長,並使人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均得到照顧,是台灣走向和諧社會,並邁向幸福國家必須正視的課題。

在對外經貿關係方面,馬總統已楬櫫,未來十年將加入泛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以切入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網絡。TPP是一個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在貿易自由化程度方面仍有不足,要有大幅開放市場及進行制度改革的決心。特別是政府倡導要以「自由經濟示範區」做為台灣全面自由化的櫥窗,加入TPP的試點。但目前規劃仍聚焦在製造業,侷限在提高效率改善投資環境的層次;未來除了將服務業國際化納入外,更應以大格局的視野推動自由化,台灣才有可能在FTA上開花結果。

在兩岸經貿關係方面,台灣過去主要是將中國大陸視為加工基地的世界工廠,而較疏於經營中國大陸內需市場;在中國大陸經濟實力提升及國民所得提高下,世界工廠的功能已在萎縮,世界市場的角色逐漸凸顯。現今中國大陸經濟正在進行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轉軌,由出口擴張改為內需推動的發展模式;所以台灣也應嘗試由代工生產轉向品牌行銷,積極擴展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並利用ECFA作為前進中國大陸市場的催化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78841
突圍國庫困境 藍綠應有縝密擘劃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玉山周報 2011/08/26 
 美國因財政不佳遭調降信評,台灣也在今年初遭國際信評機構調降。面對中央政府收支差短逐年擴大,預算赤字大幅上升,債務不斷新增,兩黨都有義務在2012 大選前對人民清楚地交代各自的國家財政願景主張。 
 
【作者/陳錦稷】
 
ECFA簽訂後失業問題嚴重、所得分配惡化,如何落實社會分配正義更是國家財政的重要目標。 (攝影/林敬原)
 
美國因財政不佳遭調降信評,台灣也在今年初遭國際信評機構調降。面對中央政府收支差短逐年擴大,預算赤字大幅上升,債務不斷新增,兩黨都有義務在2012 大選前對人民清楚地交代各自的國家財政願景主張。

美債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各國的財政問題再度受到關注。美國的財政危機、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之外,我國也在今年初因財政狀況不佳遭到國際信評機構調降台灣的主權評等,並連續兩年將展望打入「負向」。本文整理政府財政赤字及負債情況,並分析財政困境與政府無法有效節制支出有關,而減稅大放送、借多還少、以債養債及減稅浮濫更是債務累積龐大的主要原因。最後分析財政面的分配不公,並呼籲以財政健全社會安全防護網,維護經濟弱勢者之生活尊嚴,並建構以國民為本的國家財政,實現分配正義。

《《財政不佳 信評被降評等》》

財政不佳,我國信評在今年初遭國際信評機構調降。與美國因財政不佳遭調降信評類似,台灣早在今(2011)年1 月即因財政狀況不佳遭信評機構調降主權評等。在連續兩年將評等展望打入「負向」後,今(2011)年1 月底惠譽信評正式調降台灣主權評等1 級,由AA 下調至AA-,評等展望則由負向修正為穩定。惠譽提出的調降理由包括:政府財政赤字偏高、國家稅收減少,稅改造成財政明顯惡化等。其實2008 年後國際信評機構陸續對台灣財政表達擔憂,接連警告認為財政惡化已達可能影響台幣信用產生負面影響程度。惡化的財政情況持續惡化台灣主權評等,造成台灣企業發行公司債成本墊高,影響國際競爭力。

此外,監察院於2010 年10 月通過對行政院與財政部的糾正案。監察院認為,我國中央政府債務餘額雖未逾公債法上限,但數據顯示,政府債務餘額持續攀升、潛藏性負債龐大,財政赤字持續惡化,將對國家發展與國家安全形成潛藏的威脅。監察院審計部提出的2009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更直接指出:馬政府支出擴張毫無節制,且不斷減稅討好選民,造成當年度歲入歲出差短數高達3,877 億餘元,導致財政結構嚴重失衡,財政調度壓力趨緊,整體財政狀況已趨嚴峻。

《《公共債務 瀕臨舉債上限》》

2008 年政黨輪替,馬政府執政3 年來,中央政府收支差短逐年擴大,預算赤字大幅上升,每年以4 千餘億的速度持續舉借債務,3 年來已新增舉借達1 兆3,390 餘億元,這還不包括2008 年度所舉借的1,255 億元。債務不斷新增,速度驚人,至今仍未見有任何緩解跡象。債務累積主要原因來自歲出歲入之間已經嚴重失衡。

以2011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為例,歲出編列1 兆7,896 億元,歲入編列1 兆6,306 億元,整體歲出歲入相抵差短數達1,590 億元,占整體歲出比重高達8.88%,雖較2011 年度預算差短數1,670 億元略減少80 億元,但若加計特別預算2,040 億元,總預算及特別預算差短合計3,630 億元,占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整體歲出規模比重高達18.21%;若再考慮稅收高估1,504 億之因素後,包括特別預算在內整體預算實際執行結果收支差短數將高達5,134 億元,占整體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歲出規模之比重高達25.75%。如果再加上7 月1 日起軍公教加薪的追加預算,則將再增加100 餘億元的差短。換句話說,2011 年度財政赤字問題之嚴重,已達中央政府支出4元當中,即有1 元必須依賴賒借支應。

歲出歲入失衡的結果,債務自然累積龐大。預計2011 年底未償還債務餘額將高達4 兆9,213 億餘元,雖然去年經濟大幅成長,分母墊高,但舉債仍漸逼近公債法規定,未償債務餘額不得超過三年平均國民生產毛額40%的舉債上限規定。不僅2012 年度預算籌編更為困難,2012 年政黨輪替後更將面臨無舉債空間可用,必須要求國會修法提高舉債上限的窘境。

《《債務累積 終成龐大怪獸》》

借多還少,債務累積
 
財政赤字持續擴大,未償還債務餘額不斷上升,顯示政府無法有效節制支出,甚至毫無節制。而減稅大放送、借多還少、以債養債及減稅浮濫更是債務累積龐大的主要原因:1. 減稅大放送在理論與實證上,減稅是否能促進經濟成長或提昇市場經濟效率,一直未有明確且肯定的答案。但近年來政府卻藉促進經濟、稅制改革之名,實施過度甚至氾濫的租稅減免措施,對財政穩健產生極大傷害。而降低遺產稅、贈與稅,由原先最高50%的稅率降至10%,更形同為富人減稅;而形同為財團減稅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由25%調降為17%,僅今年度預估稅收損失即高達1,151 億元。更讓租稅的公平性受到嚴重的質疑。

不斷減稅的結果,造成我國租稅負擔率偏低,2010年度賦稅負擔率(賦稅收入占G D P比率)甚至降為11.9%,相較高峰時期1990 年度的20%,減少將近8個百分點,與鄰近國家或經濟發展階段相近國家相較,如日本18.0%、南韓為21.0%。

2. 借多還少如圖所示,包括總預算及特別預算,近年來每年新增舉借超過4,000 億元,99 年度新增舉借更直逼5,000 億元大關,但每年還本預算僅660 億元,借多還少的情況下,累積債務當然迅速攀升。2010 年度新增債務達4,797 億元,但還本數僅達660 億元。2011 年度新增債務舉借亦達4,455 億元,但還本數僅達660 億元。依財政部預估,今年底累積債務將達4 兆9,213 億元,依2011 年度還本預算660 億元計算,預計需75 年,亦即依此還款速度,中央政府要到2086 年時才有可能全部清償債務完畢。但前提是不能再有新增債務舉借,但財政收支差短日益擴大,2012年度將同樣地繼續借多還少,債務完全沒有清償的可能。

3. 以債養債除了前述的借多還少,新增舉借遠大於年度還本外,中央政府每年預算皆「以債養債」,用新增舉借來作為債務還本的財源,更是債務持續快速累積的根本性問題。導致《公債法》雖然規定,至少必須按當年度稅課收入5%之數額編列強制還本預算,但債務還本財源卻又依賴舉債支應。「以債養債」的結果,不但實質上不符合《公債法》強制債務還本的規定,更嚴重的結果是無法實質減輕政府債務負擔。

例如在2011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總說明中,「參、總預算案籌編經過及主要內容」「四、融資財源」中:「100 年度歲入與歲出相抵,差短1,590 億元,…另債務還本編列660 億元。以上歲入歲出差短及債務還本合共尚須融資調度數為2,250 億元,全數以舉借債務支應」,可見中央政府債務還本的財源竟然是全數以舉債來支應。年年以債養債的結果,使整體債務負擔持續加重,債務只有持續增加,完全沒有減少的可能。

4. 特別預算浮濫由於財政赤字不斷擴大,且舉債已漸瀕臨舉債上限,政府大量改以特別預算編列以規避債限,同時帳面上掩蓋財政赤字實質惡化的財政困境。特別預算的編列不但幾乎已經變成經常性且常態性辦理的項目,徹底破壞預算制度的紀律規範。再者,特別預算的編列幾乎皆以舉債方式為主要經費來源,並透過特別條例來排除公債法舉債上限規範,卻完全無法指出未來將以何種財源為償債還款來源,不但讓公債法規範形同具文,更讓過度舉債,增加後代甚至當代年輕人的負擔,毫無世代正義可言。

2011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之舉債數額2,250 億元,加計特別預算舉債2,040 億元,總計明年要新增舉債4,290 億元。可見我國財政上近年來除了總預算之舉借債務外,特別預算債務之舉借金額更是龐大。

《《政府功能 因財政而受限》》
 
解決城鄉發展落差與貧富差距惡化等問題,是兩黨總統參選人都提出的政見,但現在可能都因政府財政能力而嚴重受限。 (攝影/林敬原)
 
財政的失衡將導致政府功能無法發揮,甚至形同政府失能。近來兩黨總統參選人不約而同提出城鄉發展落差與貧富差距惡化等問題,原本政府應發揮的城鄉平衡發展及縮小貧富差距等功能,皆因政府財政能力而嚴重受限。例如,5 都後政府希望各直轄市成為區域發展核心,而帶動周遭縣分共同發展,但因中央政府財政困窘,預算籌編困難,遲遲不願讓財政收支劃分法完成修法,而無法讓升格直轄市擁有更多的自主財源。

財政受限下,平衡城鄉發展的政策需要,當然受到限制。已經升格的5 都,因新增財源毫無著落,面臨有志難伸的困境。特別是原本財政相對困難的直轄市只能小本經營,以升格前的預算規模勉強籌編預算。

《《美債核心 財政分配不公》》

美債問題之所以釀成危機,除了起因於財政赤字擴大的問題外,參、眾兩院各占優勢的民主、共和兩黨,遲遲無法為如何縮減財政赤字達成共識。民主黨堅持維持各項社會福利支出,而以取消企業減稅的優惠措施來平衡財政。但共和黨則希望維持企業優惠的減稅措施,以刪減政府支出,降低政府規模來達到財政平衡。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堅持的關鍵所在,其實在於財政的分配面,即政府的支出誰受惠,政府的稅收由誰來負擔。

2012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到來,民主、共和兩黨競爭激烈,在兩黨各有其偏左、偏右的選民基礎下,雙方在債限問題上的攻防,無非是希望透過調整財政的分配調整,討好各自的選民,並削弱對方選民的支持基礎。

而我國對於財政分配的不公現像,卻較少受到公開的關注與討論。其實,來自政府財政資源的錯置、財政預算的僵固,造成分配面的不公,是財政問題的最根本核心。預算赤字擴大、財政困難,但政府卻持續對高所得者的遺產及贈與稅減稅、對軍公教加薪、為每年補貼高達七、八百億的18%優惠存款、為台北市花博補助巨額花費、發放八百億的消費券且全數財源來自舉借、為公共工程浮編預算、追加預算。這些不當的政府支出,讓財政的困窘之外,又受到國民對財政支出的公平性質疑。

相對的,下列這些財政需求,政府部門卻常以預算困難為由,遲遲無法付諸實施。為老農增加津貼、為弱勢者補助健保費,為貧困學童補助營養午餐,為貧弱者補助學費、為了讓國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為高等教育維持低學費的補助、為失業者解決經濟困境、為年長者提供經濟安全或是為其他符合社會公益目的而增加政府支出。

當前我國財政問題的根源,在於政府透過對國民課稅和舉債大量債務,掌握巨額的經濟資源,但不僅沒有解決國民所面對的經濟、社會乃至國家主權淪喪等危機,反而因稅制的不公製造貧富差距更加的擴大,因財政的困境使經濟弱勢者的生存權持續受到威脅,相對剝奪感當然更為加深,讓國民的尊嚴受到極大傷害。

《《以民為本 建構國家財政》》

在美債的金融危機逐漸消去後,應該在美國財政危機的啟發下,正視我國當前面臨的財政問題。而十分不幸的卻是美國也好、台灣也罷,政府的財政危機仍然無解。觀察2012 總統大選前,我國兩大政黨所直接或間接提出的財政主張,仍然無法讓人民有信心,兩黨連最基本的財務管理能力,都讓人民無法放心。而最基本的財務管理能力都無法讓人民有信心時,更遑論能在政府財政的層次,甚至在國家財政的層次,更難看到各政黨提出讓人民信服並有實現可能性的政策主張。

最低層次的是對政府的財務要有管理的能力,而第二層次的政府財政面對的是如何充裕財政,以支援政府各項施政。而最高層次的是如何建立國家財政。國家財政以國民經濟為基石,是國民主權的象徵,是社會脈動的體現,更是守護人民生計與福祉的堡壘。對外,「財政」必須能確保國家主權完整,維護國民尊嚴。對內,「財政」要能深化產業發展根基,建立人本、永續的國民經濟發展基礎。同時,「財政」要以健全社會安全防護網,維護經濟弱勢者之生活尊嚴為天職。建構以國民為本的國家財政,實現分配正義,則是國家發展願景的一大課題。

在面對當前因全球化與中國崛起下的兩岸關係,包括ECFA 所帶來的國家主權流失、國家安全備受威脅、失業問題嚴重、所得分配惡化、城鄉差距擴大以及人口老化、少子女化等政治、經濟、社會危機,作為一個民主化國家的政府,應該積極、負責任的採取因應對策。

而如何建構能支援政府施政的國家財政,以發揮政府功能、使國家的經濟資源有效運用,並落實社會分配正義更是國家財政的重要目標。兩黨都有義務在2012 大選前對人民清楚地交代各自的國家財政願景主張。至於「開源節流」、「零基預算」、「財政紀律」等各種的口號就免了!

【當期更多內容請見《玉山周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700592
政府應面對經濟而非股市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11.08.24 03:03 am 
 
一個好的醫生要決定採取治療方法時,須先弄清楚症狀與病因。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導因於過度信用擴張,引起全世界流動性危機,各國唯有採取量化寬鬆政策(QE)、存款全額保障等,方能拯救岌岌可危的金融機構與市場。現今全球景氣走疲,則是導因於歐美債務問題與政府預算刪減,二次衰退的機率正在上升中。因此,全球面對這次衰退風險須有長期抗戰的準備,如同罹患重症的慢性病,既須依症狀治療,也要調養體質。

歐元區第二季經濟幾乎零成長,連一向穩健的德國也僅有0.1%;美國上季還在QE2執行期間,但經濟成長率顯著低於分析師預期,國際組織紛紛下修歐美經濟預估,未來一年內將徘徊在接近衰退的邊緣。台灣經濟成長仍屬貿易驅動模式,最終出口地主要是歐元區與美國,美元貶值、歐美經濟衰退對台灣經濟發展有實質的衝擊。因此,不只主計處調降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到4.81%,外資機構也紛紛調降台灣今、明年的經濟成長率。

今年多個股市曾攀高點,是全球資金氾濫與低利率所致,由於未有實質面支持,一有風吹草動,股價立即下跌(例如標準普爾調降美國主權債信評等、大摩調降各國經濟成長),但跌深後股市也尋求反彈,8月以來台股走勢即是如此。投資人當然希望政府護盤,短期撐住他們的財富,即使是安慰劑也行。然而,現在市場居然出現跟著政府護盤股操作的投資建議,每天緊盯公股金融機構證券部門或子公司受託買進的個股,讓政府護盤有如報明牌。

8月以來,主要國家面對股市暴跌,多僅是信心喊話,或啟動冷卻機制在盤中跌幅達一定比率時暫停交易,或基於金融體系穩定性考慮而禁止金融股放空等;鮮少有那國像台灣一樣,因行政院擁有純公股銀行、已上市的泛公股金融機構、四大基金(勞退、勞保、退撫與郵儲金)等上兆元資金的動用權,而被期待出面護盤,且政府官員也樂於運用這種期待,讓政府護盤若有似無,讓民眾在不切實際的期待中殺進殺出。

面對歐美經濟衰退,短期股價波動在所難免,行政院也不可能長期護盤,台灣須有長期抗戰的準備與對策,其首要之務即是從護盤概念中抽離,內閣財經團隊應將時間花在思考更根本、實在、整體的議題。國際經濟不景氣、金融不穩定等,其實就是在檢驗執政黨的施政效果,正確的經濟政見能落實,才能增強人民對政府及經濟的信心。

因此,行政院應妥善扮演「良醫」角色,從最近國際經濟與金融的困境,針對下列問題給人民答案:首先是,若歐美發生二次衰退或接近衰退,台灣如何因應?美國媒體調查39位知名經濟學家看法,認為發生二次衰退的機率已比前次調查提高二倍,顯示二次衰退的可能性愈來愈高,政府必須儘速研擬對策。再者,馬總統上次競選總統時提出的經濟政見與執政後宣布的政策,包括愛台十二建設、六大新興產業、ECFA、高科技籌資平台等,執行成效如何?是否足以抵擋全球二次衰退的衝擊?

再從產業結構而言,台灣出口集中於資通訊業的失衡狀況,政府一直沒有妥善因應;最近又出現全球個人電腦(PC)龍頭HP有意分割PC部門的新變數,若由韓國三星取得,對台灣相關廠商影響重大;同時,在後PC時代的雲端發展,台灣的產業政策方向又在那裡?台灣過去引以為傲的雙D產業(記憶體與面板)正面臨關鍵轉型,2009年政府已錯失整合台灣DRAM產業的機會,難道還要再來一次嗎?眼下正處於經濟紛亂時刻,政府不要被股市的短期波動分了心,專心對治當前經濟才是正辦。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698336
名家觀點/政府債務管理 要作好內部控制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王怡心】 2011.08.17 03:07 am 
 
最近歐美債務危機,明顯影響國際金融市場,促使各國政府機構有必要檢視國家舉債情形與債務管理,以免發生類似美國和歐洲的政府債務問題。我國中央政府債務基金成立後,由強制還本配合舉新還舊財務運作,逐漸達到債務還本平滑化及代際負擔公平目標。

健全的債務管理制度,必須能依據財政收支狀況的變化,採取不同的財務運作措施。由於公債發行年期可能長達20至30年期,政府必須以長期觀點衡量利率變動狀況,並注意公債買回制度對調整債務結構的影響。

依據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公共債務管理指導方針》, 政府債務管理目標為中長期舉債成本最低情形下,充分滿足政府財政融通以及債務償還需求。至於我國公債是否能建立以「中長期」成本,而非僅以短期債息負擔,是長期健全政府債務管理的關鍵。因此,有效債務管理需要作好內部控制,讓政府各單位能各司其職作好規劃、執行和監控工作,以提升財務運作效能,健全政府財政。

為使國家整體運作更有效能,以合理促使提升施政效能、遵循法令規定、保障資產安全及提供可靠資訊等四項目標之達成,行政院頒行「健全財務秩序與強化內部控制實施方案」等規定。行政院要求各機關檢討並改善現有的各項內部控制缺失,以維持有效管控機制,提升財務效能及有效運用資源。此外,加強機關內部管理、表單標準化及行政流程簡化,以提升行政效能。

世界先進國家所採用的內部控制架構,大多數採用美國COSO內部控制整合性架構,具有五個內部控制組成要素: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作業、資訊與溝通,以及監督。

控制環境是塑造組織文化、影響員工控制意識,是所有其他內部控制組成因素的基礎。風險評估是公司辨認會影響目標不能達成內、外在因素,其評估結果可協助公司設計必要控制作業。控制作業是幫助管理階層確保其指令是否已被執行政策及程序。資訊是資訊系統的辨認、衡量、處理及報導,包括財務和非財務資訊。所謂監督是評估內部控制品質過程,有效的監督可設計為持續性或特定時點評估程式。

運用COSO到國家債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堅強的控制環境為第一個項目,首先要求負責的主管和人員對債務管理要有正確的道德觀、足夠能力和清楚權責。風險評估方面,要有機制能辨識影響債務管理的事件和推估其發生可能性,包括作業風險和舞弊風險。控制作業是要控管人員須依據管理者核准過的政策和程序來落實行動方案。在資訊與溝通方面,蒐集與風險評估和執行作業相關資訊,可使管理者辨識潛在問題和執行行動方案,尤其是債務管理要注意相關預算編列與帳務處理的計畫名稱和會計科目的一致性,才有助資料勾稽。一套有效的監控系統,監督用於債務管理過程中,控管執行績效、找出缺失和追蹤改善行動。

內部控制除用於債務管理外,也可適用於政府各單位。為提高政府施政品質和整體競爭力,最高行政機關有需要思考公部門整合性風險稽核策略的運用。藉此,減少各單位的重覆或衝突工作,也可以提高行政效率,政府才能作好防弊與興利的工作。要增強組成內部風險防範能力,最好從制度上根本杜絕共同舞弊的發生機會。

政府機構可考慮建立與執行整合性風險管理導向的內部控制與稽核制度,以加強員工和主管的教育訓練來提高風險管理的素質;然後,再不斷地增強其法律觀念,重視職業道德觀念,做到依法辦事,培養政府施政團隊精神。(作者是台北大學副校長、中華民國內部稽核協會副理事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694171
頁/共5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