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馬英九第一堂財經課
 瀏覽55,069|回應524推薦6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拎杯
Chocola
大同
藍海翔
中華民族的端午節
MOGI

中國時報 2008.04.28 
本報訊
 
 只盼生活好▲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上任面臨高通膨、低成長與高負債的台灣,人民痛苦指數居高不下,執政團隊應多傾聽民眾的聲音,好好關愛民眾,提供民眾安樂的生活;圖為一名上班族行經101大樓前的LOVE雕塑。

     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台灣現在的經濟體質,你會想到什麼?「易碎品(fragile)」,許多人回答。儘管台灣是四小龍裡最低幅度的通膨,但通膨壓力已是近十多年僅見;在低成長、薪資停滯的環境裡,在國債八年增加二兆四千億的台灣,如何逃出高通膨、高負債、低成長的「兩高一低」之惡性循環,將是馬英九上任的第一堂財經課;至於社會失衡與租稅的失靈,更難短期見效根治。

     過去八年,台灣經濟的複合成長率平均只有四.○%,居四小龍之末,遠低於之前八年的五.三%。如果,台灣能維持過去水準,平均經濟成長率拉到前八年的五.三%或與新加坡的五.四五%比肩而行,國內生產毛額(GDP)可以增加一兆四千億元以上。這個數字,代表的是十多兆元的產值,而且是永遠流失的十多兆元。

     面對新政府的施政方向,外界已有許多期望,似乎,認為經濟的提振與好轉應是一蹴可及、水到渠成。但,事實上眼前挑戰更多,難怪,業者勸告新政府「要管理民眾的期待」。

     油電價一漲 物價將創12年新高

     「台灣到現在還沒有真正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威力,」大和總研全球顧問劉憶如說:「這一次,漲起來不是鬧著玩的!」

     五二○上任後僅僅十天,新政權就必須決定,六月油、電價格要漲多少。如果一次漲足,極有可能,今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逼近三%,創下十二年來新高。目前台灣銀行一年定存利率只有二.六五%,台灣很有可能再度變成負利率國家。這樣的通膨,更將幾乎把薪資漲幅吃掉。

     財經學者幾乎都有共識─面對全球性通膨台灣免疫力很小。這個月初,國際貨幣基金調高美國、歐洲與其他已開發國家消費者物價指數預測到二.六%,創下一九九五年以來新高。新政府唯一能做的決策是,一次漲足?或緩步微調?

     贊成一次漲足者,擔心緩漲反而造成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東華大學經濟系教授溫英幹舉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為例,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採取震撼療法,油電價一次漲足,把大家嚇了一跳,但預期心理馬上消失無蹤,物價很快平穩下來。哈佛大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羅葛符也認為,通膨最怕就是預期心理,「一旦預期形成,整個情況就很難扭轉。」

     最佳化衡量與拿捏 將是大考驗

     主張緩漲者,則認為政策還是需要考慮後座力。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認為,理論上一次漲足是對的,但誰也不知道震盪療法後,是不是得繼續再漲。另外,萬一之後的局勢價格是往下掉呢,公用費率是否要跟著下調。目前國際間普遍觀點,隨著美國、歐洲經濟放緩,將有助於壓抑通膨,尤其今年下半,當高成長新興市場開始感受經濟趨緩的痛苦,全球物價壓力會減緩。

     但,不容忽視的是:根據本報民調,有高達五三%的受訪者贊成政府持續凍結油價,認為應該交由市場機制決定則為廿九%。新政府如何在民眾的期望、專業與政治的考量、短期與長期效益之間,作出最佳化的衡量與拿捏,將是一大考驗。

     只是對新總統馬英九而言,如果高通膨惡夢未成真,是因全球經濟放緩而讓全球能源與糧食價格真能平穩下來,這也意味今著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能跌破四%,創下近四年最低水準。國際貨幣基金就不斷下修今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根據其最新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只有三.四%,創下七年前經濟負成長之後的歷史新低。

     國庫沒錢是事實 須訂優先順序

     新政府計畫以擴大公共工程來支撐今年經濟成長率到五%,明年到六%。這樣的政策,看在某些人眼中卻直冒冷汗。國民黨立委李紀珠直言,可預見未來半年物價都會是問題,如果貿然推出大量公共建設,可能會進一步推升物價,甚至產生資源排擠的效果。「政策優先順序一定要調整」,她認為。

     洪德生則直言,他不知這些建設財源在那裏。他說,過去民進黨政府不是不知道要做公共建設,但國庫沒有錢是事實。過去七年,政府資本支出每年平均減五.二%,政府消費只增加○.六六%,比起國民黨執政時平均增加六.四六%,可以顯見政府財務有多麼拮据。

     洪德生說,政府如果凡事要自己做,可預見一定會受到財源的限制。政府不是不能以處理公有資產,籌措建設用資金,但可能都需要修改法規。如果是用BOT,這又考驗文官素質與政府的議約能力。「台灣法律規章、制度面這些非貿易財,能不能改革跟得上?」他問。

     愛台十二項建設 必須務實把關

     曾在世界銀行工作的溫英幹認為,不論是用那一種財源籌措,公共建設最根本的問題是:建設能不能回收?要做的是不是好建設?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標準,每一個公共建設,起碼要有財務效益,譬如:蓋馬路可以回本、經濟效益則如:增加稅收與就業、環境生態評估等問題。新總統提出的愛台十二項建設,都必須放回這些光譜下嚴格檢驗,不能貿然動工。

     外界寄望最殷切的兩岸開放,固然有短期刺激與提振效益,但絕非萬靈丹;終究,政府要面對許多內部長期與根本的經濟課題。而這些課題,都是嚴峻的挑戰。新政府,真的準備好了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37677
 回應文章 頁/共5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高倡降稅,建設財源何在?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0-15 中國時報 【中時社論】

     在去年底、今年初總統大選時,馬蕭陣營提出了洋洋灑灑數百項政見。如果要問台灣民眾,他們對「馬上」最大的期待是什麼,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會回答「振興台灣經濟」。如果再繼續問,馬蕭政見中最具體的振興經濟方案為何,相信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會說,是「愛台十二建設」。愛台建設是因應民進黨執政八年消費與投資不足而做的擴大內需方案,涵蓋航空、網路、服務、旅遊,規模相當龐大。這麼大規模全方位的擴大內需案,最需要完整的期程與資金規畫。依馬蕭陣營自己估算,愛台建設共需經費四兆元,其中有相當比例要靠政府預算支應。

     財政部總司全國財政事務,是要為政府籌措財源,穩定財務結構的關鍵機構。照理說,面對赤字嚴重的舊政府包袱、面臨前所未有的數兆政府建設支出,財政部長的挑戰真是無比艱鉅。他應該要擴大稅基、穩定稅源、估算公債發行上限,為未來四年、八年、數十年的財務結構做永續性的規畫。這個關鍵時刻的財政部長如果能大開大闔地將台灣經濟帶出生機,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當口固本培元,那真是中華民國有史以來最了不起、最有貢獻的財政部長。

     無奈,財政部李部長的施政作為卻不是這樣。到現在為止,我們還看不到足以說服財務專家的愛台建設財源籌措期程與方案,卻四處做些與本職無關的、與穩定財政相反的作為。股票交易的主管機關是金管會證期局,但李部長卻對於其他部會主管業務是否「活絡」極為關心,在內閣全無共識之下向媒體放出證交稅減半的空氣,然後又把總統府拖下水,請其市府老長官出面裁定降稅。而後,在總統府拋出遺贈稅降至一○%的氣球之後,財政部沒有一個人對此表示意見,甚至連稅收損失的可能估算都不敢提。十月十三日,李部長又再提調高所得稅扣除額的建議,完全不顧租稅的通盤性,只是為將來的遺贈稅調降埋伏筆。

     要知道,四處亂喊降稅不但從來不是財政部的職責,更是有害馬蕭愛台十二建設的違法施政。依據預算法廿三條,政府經常收支應保持平衡;請問動輒三百億、五百億的即興式降稅減稅,如何能保持預算收支平衡?預算法卅四條規定,重大公共建設應提財源籌措說明,始得編列概算;當財政部隨興降稅幾百億時,其愛台建設概算說明哪裡有做修改?預算法九十一條指出,立法委員提案大幅減少歲入則須指明彌補資金來源;但立委盧秀燕提案證交稅全免時,財政部為什麼全不吭聲?一位視預算法為無物的財政部長,人民對經濟焉能有信心?行政院放任財經首長錯亂本職,外界呼籲內閣改組的呼聲焉能止歇?

     財政部在提議降證交稅時曾說,降稅更能刺激交易,稅收可能會更多。這樣的論點是財政學中的拉弗(Laffer)曲線論。諾貝爾獎得主托賓(J.Tobin)指出,這種說法只有邏輯上的空泛可能性,但實際後果卻要經過縝密的精算,「清醒的經濟學家都會嘲笑之」。未經精算而不負責任的降稅發言,一般人說說也就罷了,由財政部向外一再放話,卻是個不能小覷的危機。內閣財經閣員本應各司其職;有人做中長期施政評估、有人協調產業發展、有人把關政府財務結構。如果財經政策少掉了應有的制衡與評估角色,那麼將來台灣的財務黑洞就很有可能像冰島一樣,落入「國家破產」的下場。李部長在市府任內是位優秀的事務官,但是財政部長所需要的格局、視野、專業、能力,畢竟與地方政府大大不同。人事行政局長拋出個點子「依民調發年終獎金」,外界只是當笑話看,不致構成長期的傷害。但是財政部長完全不抵擋利益團體的降稅之議,甚至像散財童子一般亂拋減稅話題,那麼我們敢斷言,明後年台灣的財政就會出大問題,陰影揮之不去。今天,李部長說減稅可以使若干人「受惠」;明天,台灣人民就會看到財經閣員如何讓全民財政負擔「受害」。

     我們不想理會府院黨人事鬥爭的改組內閣之議;但是部分財經閣員再不調整,恐怕那不是劉內閣危機,而是台灣的危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64547
丁予嘉觀點》消費抵稅 錢動起來 信心就回來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國票證董事長】 2008.10.15 08:34 am 
 
破天荒!全球央行同步降息!

過去一周全球股市接連暴跌,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都不斷創下2000年以來低點,幾年辛苦累積的報酬,一瞬間化為烏有。全球投資人只想握有現金,能賣的股票、基金都一一變現,罕見的全球股市大崩跌,在這幾天幾乎成了常態。

各國政府所能做的幾乎全派上用場,美國建立7000億美元的基金、英國政府500億英鎊金援8家銀行、荷比盧三小國聯手救援FORTIS銀行…,但投資人不但視而不見,甚至視為經濟衰退的指標。各國政府做得越用力,市場賣得越用力。

10月8日,各國央行同步降息2碼,及時挽救了部分市場信心,避免全球金融市場出現毀滅性的崩盤。只是我們不禁要問,到底發生什麼事?

其實問題很簡單,就是信心不足而已,市場並不缺錢,但是銀行間彼此不信任,誰都不願意把錢借出去。所以央行一次又一次的放出強力貨幣,讓市場上有需求的人,都可以拿到現金,這就像是一群人在沙漠中,只有一瓶水(或許有人藏了幾瓶在身上),大家會瘋狂的去搶;但是如果可以無限供應充足的水,我想沒有人會想抱著一堆水瓶在沙漠裡走。

在各國政府強力支援下,我認為這波由美國二房危機開始的金融市場崩跌,應該是短暫的被止住了,但經濟擴張的速度也受到明顯的影響,未來幾季的苦日子是可以看得見的。就像生病吃藥,治標而不治本,唯有靠免疫力戰勝病毒,我們現在正處於剛吃完藥,在待藥效發揮的階段。

教科書中所提到的貨幣政策效果,需要6-9個月才可逐漸發酵,政府不應該「等」,而是利用低利率的機會,調整過去過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質,加緊擴大內需工程進度,鼓勵民間消費,提升整體內需需求,讓島內的錢可以不斷的滾動,藉由滾動創造出更多的錢,鼓勵民間消費至為重要!

我認為政府要跳脫舊思維,搞些新政策出來,搞些大家想不到的點子,例如,為鼓勵消費,政府可以提出國內消費的金額在一定比例之內,可以抵稅。這樣一定可以增加消費,營業稅收也能補足一些所得稅的損失,這個政策不須永久實施,可以限定在一定時間,主要是消費動起來,錢動起來,信心回來了,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64162
重建互信-重現經濟活力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0.15 03:11 am 
 
1920年代德國政治學者卡爾斯密(Carl Schmitt)曾經說過,「所謂主權,就是面對緊急狀況能夠拿出主張」。雖然有人質疑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的動機,但是也不能不承認他確實拿得出主張。從3月份的貝爾斯登案件,到雷曼兄弟、美林證券、AIG保險公司,都可以看到美國政府努力的鑿痕。一周前美國行政當局更提出空前未有的金融紓困方案,耗資超過7,000億美元。該案雖然一波三折,在參眾兩院間來回協商,但終於取得各方妥協的內容,由國會通過,布希總統簽署生效執行。

許多美國人,包括金融觀察家對美國政府的努力並不領情,認為是開資本主義的倒車,圖利華爾街「肥貓」。其實歸根究柢,美國的紓困倒不是顧忌有些機構「太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而是對金融界的傳染效果戒慎恐懼,因為巨星之火,更可燎原。最重要的是金融機構危機不時引爆,造成金融體系間的不信任,爭相緊縮信用,最後受害的是倚賴金融中介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

當經濟社會正常運作的時候,實在不勞政府的介入,市場自然能夠調整產生自癒的效果。但是一旦市場信心動搖,金融體系中的參與者欠缺互信,甚至市場法則失靈,就是凸顯政府在經濟體系中價值的時候。

也許是全球化的影響,也許是國際資金快速的移動,前些日子台灣也發生類似美國的危機。先是許多金融機構投資誤踩詭「雷」,投資人在連動債上負傷累累;接著政府在證交稅上舉棋不定,機關發言屢屢失去準頭,造成社會上信心動搖,加上毒奶事件,使人處處懷疑金融的「三聚氰胺」是否存在於金融商品或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雖然央行採取大幅調降存款準備率的措施,金融體系中突然增加2,000億元資金,但台灣金融市場的問題並不是整體的資金短缺,看看全體銀行轉存央行近4兆元的資金即可了解。簡單的說,銀行體系的問題在於個別銀行在特定時段的資金調度能力受到壓縮,從而影響對企業授信的能量。

歐美銀行體系欠缺互信的疑慮,颳到台灣。銀行不信任客戶,開始吝於放款;客戶不信任銀行,開始轉移存款;銀行與銀行間產生猜疑,同業拆借變得消極,雖然還不到歐洲所憂心的「急凍」,但已經使銀行間在資金充裕的情形下產生流動性緊縮的諷刺現象。

在不確定性日漸升高的時代,人們將資產移往自認安全的地方,毋寧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於是愛爾蘭於10月初片面宣布全面保障存款後,歐盟各國一片緊張,英國存款迅速移轉引發首相出面指責;德國則不聲不響在高峰會後逕自採取百分之百存保措施,以資對抗,怕的是在歐洲金融界中發生M型現象──錢多的快淹死、錢不足的快渴死。

9月的台灣亦復如此;七大行庫一月之間存款激增1,400億元,桑榆有得,東隅必然有失,中小銀行經營縱然健全,存款仍有流失,此種現象在10月初仍然延續。銀行為維護本身的流動性,自然緊縮放款,已核定的額度也暫停動撥。大企業資金充裕不受影響,占台灣企業數九成八的中小企業則開始感受壓力,正常的營運資金需求明顯遭到縮減,另一場類似歐美的風暴一觸即發。所幸主管機關迅即依存款保險條例第7條提高保額至新台幣300萬元安定人心;緊接著次日行政院劉院長在立法院質詢時承諾全額保證,隨即金管會亦出面表示該項保證包括台、外幣、NCD,甚至是同業拆放,對整體金融體系的安定,即刻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銀行放款能力與意願頓時恢復,對中小企業而言不啻久旱甘霖。這種緊急措施會不會產生道德危害?當然會。因此這種非常手段必須「限時」,在短期內重建金融體系的互信,正常運作後恢復常態;主管機關更應注意有無銀行以偏離市場的利率吸收存款,減少道德風險。甚至應該趁此時機要求強化資本適時推動併購,提升台灣金融機構的經營效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64094
馬總統應上前線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0-14 工商時報 【工商小社論】

     行政院端出三項救市措施,台股週一勉強守住5000點大關,但未見提振信心及其他積極作為,股民難免憂心5000點關卡失陷。在全民對政府信心瀕臨崩盤時刻,馬總統實應出面領航,帶領人民衝破困局。

     全球股市狂瀉一週,G7財長會議和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市場經濟體的G20會議週末接連在華府召開,急商挽救金融危機和股市對策,各國領袖莫不急如星火,積極奔走,取得一致行動,幾盡「使用所有可得工具」,力挽民眾信心。

     全球股市崩盤,讓經濟有惡化之勢,財金首長國慶假期加班危機總動員,惟僅端出三項救市措施,是保留實力,抑或苦無對策,不禁令人替內閣捏把冷汗。IMF以「格外的警覺、協調和大膽行動」呼籲G7國家落實挽救金融計畫,顯示情勢險峻,無法倖免的台灣,決策者必須捐棄率由舊章,積極介入市場,大膽行動重建信心,才能因應百年金融浩劫。

     愈是存亡危急之秋,愈能考驗政治領袖的睿智與領導力,馬總統不能一味空洞式喊話,因循默守憲政成規,以宅男自居,如此無助穩定國內金融信心。狂風暴雨來襲,身為政治領航員的馬總統應站出來大刀闊斧作為,唯有動用所有資源,統合財政、貨幣、金管、經濟等政策工具,帶領全民救市、救景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63051
話題》救急不救窮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何佩儒】 2008.10.14 02:53 am 
 
醫生對著病人柔聲說著:「別擔心,你的病不嚴重。」回過頭來,卻請護士安排開刀房,台股目前就像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有點咳嗽,喉嚨也有點痛,但醫生一下就是重藥,投資人反而慌了起來。

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都說了,台股周一的交易量不錯。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也說,台灣沒有次貸問題,只有信心問題。

既然是信心問題,上周財經閣員還信誓旦旦不會縮小漲跌幅,周日晚間就宣布縮小跌幅限制五天,甚至看到今天股市還在跌,又「不排除跌幅限縮3.5%繼續實施的可能性」。政府自己都沒信心,股民當然更害怕。

俗話說:「救急不救窮。」病人只剩一口氣,不能見死不救,盡力幫他一把;對於長期的貧窮問題,就不是今天給個100元,明天再給個100元,永無止盡的給,而是從根本的脫貧解決問題。

美國的紓困案,都有議員不願用所有納稅人的錢,填補那些華爾街高薪階層捅出來的大洞,投下反對票;台灣政府拿著納稅人的錢,也不知道在紓那門子的困。應該代表民意的立委,還跟著推波助瀾,要求政府用力紓困,簡直是不問青紅皂白的亂救。

如果台灣的金融體系是健全的,產業是健康的,只是在全球經濟體大震盪中,受到餘震衝擊,此時政府要穩住陣腳,不要亂開藥方,沒有必要的措施,不用跟著大家起舞,民心才會跟著安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62862
經濟風暴:站穩腳跟,沉著應戰!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08.10.13 01:55 am 
 
今天,台股將面臨五千點重要心理關卡保衛戰,為避免股市非理性暴跌,政府昨晚提出了多項安定措施,干預力度堪稱歷來之最。值此險峻情勢,政府必須拿出強力的對策,而且一定要讓每個人都看得到,由此建立信心。但是,股市不是只有今天開盤,還有無數個明天;只要市場交易,經濟運作,這就是一場長期戰役,不能只做眼下的打算。

聲請破產的雷曼兄弟推倒了金融市場的骨牌,金融體系變賣資產、調集現金的去槓桿化壓力四面八方湧至,危機不斷升級,更不斷變身,從流動性危機演變成信貸危機,再轉化成經濟危機,猶如鋪天蓋地而來的海嘯。美股指標道瓊工業指數上周創下其編製以來單周最大跌幅,擴散效應遍及全球各大經濟體,政府干預動作之多之巨皆屬空前,危急之勢亦非僅崩盤足以形容;儘管台灣未處風暴核心,但絕不能等閒視之,政府維持市場穩定的政策與決心,或均有其必要,亦應予支持與肯定。

不過,以現有措施而言,政府金融緊急救援方案的目標是放在金融體系及股市,但由問題的根源而言,仍應以金融體系為優先,尤其是銀行;因為風暴的起源是金融體系的去槓桿化,股市崩跌原是在反映這個過程,但持續性下跌的後座力強大,又會回過頭來侵害金融體系,因而要中止這個惡性循環,得要從金融體系多著力;股市也是金融體系的一環,股市的回穩對金融體系的回穩有幫助,但若金融體系其他環節失靈,股市也不可能獨善其身;這也是世界各國救援對策的核心。

在此原則下,「一文錢能卡死一個英雄漢」的流動性,無疑更是重中之重。中央銀行近期連下三道猛藥——降低存款準備率、降息及擴大公開市場操作等,就是為此而來,手筆也還有再加大空間;但最重要的是,流動性的滿足天天都是關鍵,政府稍有遲疑就會引發猜忌,給予炒手興亂之機,令脆弱的市場出現強烈的反應,充裕流動性是絕對不能打折扣的事。提高存款保障是流動性的輔助措施,但政府已一舉給足到全額,再無加碼空間,但要提醒金管會務必加強監理,不要讓惡質金融機構趁火打劫,將損失嫁禍全民。

至於其他救市措施,諸如延長國安基金護盤、禁止借券融券放空至年底、縮小股價跌停板幅度至百分之三點五等,或是緩和台股非理性下跌走勢的暫時性必要行動;但政府必須早為綢繆的是,任何干預市場的舉措都會有相對的負面效應,例如今天的買盤會是明天的賣盤,跌停幅度縮小會影響持股人的變現能力等;且過於頻繁的救市不只可能使邊際效應遞減,增加退場時的痛苦,甚至因投鼠忌器而難以收手。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曾說,以往金融危機的重要啟示之一,就是不要為解決一個問題而製造了新的問題;如今,為當下解圍,製造問題難免,但必須讓新問題是可被控制的。

再說,現下的金融危機似是長夜漫漫,但不論是一個月、一季還是一年,這場危機終會過去,爭一時更爭永久的經濟仍將繼續回到常軌運行;畢竟,全球逾六十五億人口還是要吃要喝要消費,經濟需求會降低但不會消失,金融體系會重建但不會消滅。因此,在緊急應變之餘,不能忘記風暴過後的善後及復元,這是一場長期戰,千萬別一舉耗盡所有。

那麼,這場長期戰將會多久?國際貨幣基金(IMF)已預估,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僅有百分之三,已符合IMF定義的經濟衰退;這意謂,世界經濟還要再衰退一年,仰賴外需的台灣經濟可能也是如此。但台灣還面臨了一個特有的不確定因素,因為美國金融風暴將改變全球經濟結構,可能迫使亞洲開放境內市場,但也可能導致保護主義抬頭,皆對台灣不利,政府不可掉以輕心。此外,強化內需是自救之道,但政府的對策仍嫌保守,最起碼應考慮重編明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畢竟反景氣循環的預算與強勁成長的預算結構是不同的。

政府救市要把救命丹和營養品分清楚,流動性及金融穩定是當前要務,其他就可酌情增減。這是一場長期戰,應保留一點實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61794
還未吃飽已拉肚子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0-12 工商時報 【工商小社論】

     颱風天照樣加班開會,財金部會危機總動員,沒耽誤到處理問題的黃金時間,但是施政滿意度始終無法提升。很大的問題在於,官員固然力求表現,但決策過程反覆,嚴重傷害決策品質,也喪失人民的信任感。

     決策的過程令人不敢恭維,在這一個月來的金融危機裡處處可見,簡直是政策出洋相的絕佳舞台。剛剛通過初審的證交稅減半徵收,就令人印象深刻。一開始,財部敲定的降稅內容,先遭到行政院否認,再由立法院加碼大放送,弄到後來,沒幾個人弄懂是怎麼一回事,振興股市、體恤股民的美意,反而被抱怨聲給掩沒。

     連動債的處理,也有同樣的情況─現在銀行總行又可以不設申訴窗口了。更早之前,銀行業配合政策進場護盤,規定每日要提報內容的聲明,也是一天之內翻盤。別以為這是政策翻轉的最短時間紀錄,還有新出爐的決策,十小時內就可以面目全非,擺在眼前的存款保險保額調高案,還沒幾個人曉得,保額提高到300萬元,馬上又變成了全額保障。

     這些事情,幾乎天天上演,在民眾身邊頻繁發生。面對問題,決策官員急著找答案,固然勇於任事,但菜端出來之前,還是先確定一下到底煮熟了沒有,就算再餓,總不能讓大家吃了猛拉肚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60953
財政危機浮現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0-11 工商時報 【工商小社論】

     今年九月的稅收統計為2,168億元,比上年同月增加317億元,成長17.1%,累計1至9月共1兆4,2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743億元,成長5.5%。在此不景氣年代,如此的成績還算馬馬虎虎,但面對景氣明顯冷卻,多項稅收可能劇減,財政危機終於要正式浮上檯面。

     因為全球物價高漲、景氣衰退,國內的消費成長率明顯趨緩,甚至有可能負成長。諸多商品中,銷售減退最顯著的是汽車,掛牌數劇減三成,而且還在惡化中。影響所及,9月貨物稅只有86.84億元,是10年來新低。另一項眾所周知的不景氣商品就是房屋。房市的萎靡不振直接反應在土增稅急速萎縮上,9月僅有37.45億元,為4年10個月來的最低。如果景氣不能翻轉,事實上翻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今後的汽車與房地產銷售不可能樂觀,貨物稅與土增稅將嚴重短徵。

     因為股市劇跌,成交量明顯減退,證交稅減少可觀,如果減半徵收法案通過,今年短徵數可能逾200億元。除非股市反轉,成交量也隨之放大,證交稅才不至於短徵。

     最大的威脅還在後頭。如果景氣繼續低迷,內外銷乃至一切所得項目將萎縮,相關稅收如營業稅、營所稅、綜所稅也將立即反應,財政危機恐怕惡夢成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59964
話題》5219,再見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王茂臻】 2008.10.11 01:55 am 
 
全球股市昨天大跌,下周一台股將面臨5,000點保衛戰。對照上半年投資人盼望台股由四位數漲至五位數,現在卻得擔心台股從5字頭變4字頭。隨著台股「5,219」(我愛英九)防線失守,民眾不禁要問,政府還有什麼壓箱寶能抵抗全球金融海嘯?

新政府上任來,因政見跳票與陸客來台不如預期等衝擊,台股下跌幅度在全球名列前茅,政府未預見金融風暴山雨欲來,處理結構債問題拖拖拉拉,終至台股內外交迫,頻頻破底。

股市是經濟領先指標,要救股市須先救經濟,但政府倒果為因,將救股市列為第一優先。投資股市忌炒短線,政府卻炒短線救股市,註定事倍功半。

主管機關降證交稅、國安基金護盤、禁放空等猛藥接連出手,要為政府施政滿意度爭一口氣,卻忽略全球金融風暴尚未到頂,各國政府正要比誰的氣長,台灣政府卻因為護盤而喘不過氣。政策若失焦,就難抓到對抗金融風暴的要害。

馬英九總統昨天在國慶演說中坦言,新政府上任後的施政與民眾期待有落差,民眾因馬英九上台對台股懷抱的「本夢比」,終將回歸「本益比」的理性看待。

台股跌破「我愛英九」防線,民眾檢視新政府施政將回歸基本面。新政府號稱武功高強,亂世時更要顯身手,有沒有真本事,就看如何帶領民眾度過此波世紀金融海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59885
道瓊破九千 台灣當自強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8.10.11 02:50 am 
 
儘管美國國會上周通過了7,000億美元紓困案,但美國投資人也不是盲目的樂觀者,美股連續第7個交易日下跌,周四道瓊大跌678點或7.33%至8579,五年來首度跌破9,000點關卡。看來美國投資人很清楚,這些紓困費用可必須由美國人日後繳稅來償還;更何況,美國「國債鐘」(National Debt Clock)於本月正式破表,突破10兆美元,未來再加上紓困經費,很快地就要上看11兆美元。

雖說美國引起金融海嘯是咎由自取,但美股的下跌,對全球股市卻真是個壞消息;因為到目前為止,全球股市包括台灣股市的走勢,都沒有不同於美股的趨勢,甚至時間點都大致相似,僅有幅度大小的差異。原本,美股道瓊在2004年至2006年大漲前,一直在10,000至11,000點間徘徊整理,因此照理說,這是道瓊堅實的防線;但由於雷曼及AIG的破產及被接管,不僅破了11,000點關卡,現連9,000點都破了,是否會回測2002或2003年7,000多點的低點,很快就會揭曉。

說來諷刺,日前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了2008-2009競爭力報告,美國全球競爭力排名再度蟬聯第一;說美國經濟應付危機能力超強,但他如快要倒國的冰島,外資大幅落跑的愛爾蘭,甚至此波受傷最重的亞洲國家韓國,都還名列前茅,說是總體經濟穩定度高,這不是笑話嗎?

台灣的排名,從去年的第14名,退步到第17名;其中,名次退步主要的原因,在WEF評比的12支柱中,「醫療與基本教育」由第6退至20,而「高等教育與訓練」則由第4退居第13。除了上述兩項教育相關指標支柱排名變動較大外,其他的指標支柱排名則大致維持與去年相當的位置。

其中,國內金融市場成熟度排名第58,仍然是所有指標支柱中最差的項目,其中,特別是銀行健全度在所有排名134個國家中,排名117,幾乎是墊底的位置;而資金流動限制也排到第78位。這樣的排名或印象,不知道對於我們想要成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夢,能不能夠清醒一些。不過,說來也很弔詭,前兩年台灣銀行健全度排名就是這麼差,推斷是因為受到雙卡風暴所累;而今年其他國家在次貸風暴中受創嚴重,台灣應可因為受害相對較輕而名次提升,結果並非如此。顯見,要嘛WEF評比方法出了什麼問題,要嘛就是台灣的銀行真的給人印象很差,差到不管怎樣就直接以刻板印象給分。

不過,在國內金融市場成熟度指標支柱中,仍有排名能擠進全球前十名的指標,「由當地股票市場獲得融資」排名全球第九,也就是說,相對於間接金融銀行業的差勁,台灣直接金融的股市功能,可是名列全球優等生。同時,也顯示台灣股市對於台灣企業籌資的重要性,以此觀之,台灣股市若受傷與其他國家相仿,對於台灣企業的融資也將造成更大的傷害。

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會建議政府積極介入與護盤,甚至我們也不建議,台股得跟隨其他國家針對股市作出奇奇怪怪限制流動性的規範;說老實話,台灣若欲成亞洲金融中心,股市的籌資功能是唯一的希望,在此風雨飄搖的時候,雖說是危機卻也是轉機,對於亞洲高科技籌資中心,近年來韓國刻意運用匯率及利率操作手段而引起的金融動盪,然後再以人為的規定限制東限制西,看來已不適格;倘若台灣股市能夠摒除救股即救國的想法,堅持股市基本的運作原則、功能及流動性,才有資格談是否成為亞洲企業籌資中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59857
頁/共5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