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馬英九第一堂財經課
 瀏覽55,036|回應524推薦6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拎杯
Chocola
大同
藍海翔
中華民族的端午節
MOGI

中國時報 2008.04.28 
本報訊
 
 只盼生活好▲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上任面臨高通膨、低成長與高負債的台灣,人民痛苦指數居高不下,執政團隊應多傾聽民眾的聲音,好好關愛民眾,提供民眾安樂的生活;圖為一名上班族行經101大樓前的LOVE雕塑。

     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台灣現在的經濟體質,你會想到什麼?「易碎品(fragile)」,許多人回答。儘管台灣是四小龍裡最低幅度的通膨,但通膨壓力已是近十多年僅見;在低成長、薪資停滯的環境裡,在國債八年增加二兆四千億的台灣,如何逃出高通膨、高負債、低成長的「兩高一低」之惡性循環,將是馬英九上任的第一堂財經課;至於社會失衡與租稅的失靈,更難短期見效根治。

     過去八年,台灣經濟的複合成長率平均只有四.○%,居四小龍之末,遠低於之前八年的五.三%。如果,台灣能維持過去水準,平均經濟成長率拉到前八年的五.三%或與新加坡的五.四五%比肩而行,國內生產毛額(GDP)可以增加一兆四千億元以上。這個數字,代表的是十多兆元的產值,而且是永遠流失的十多兆元。

     面對新政府的施政方向,外界已有許多期望,似乎,認為經濟的提振與好轉應是一蹴可及、水到渠成。但,事實上眼前挑戰更多,難怪,業者勸告新政府「要管理民眾的期待」。

     油電價一漲 物價將創12年新高

     「台灣到現在還沒有真正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威力,」大和總研全球顧問劉憶如說:「這一次,漲起來不是鬧著玩的!」

     五二○上任後僅僅十天,新政權就必須決定,六月油、電價格要漲多少。如果一次漲足,極有可能,今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逼近三%,創下十二年來新高。目前台灣銀行一年定存利率只有二.六五%,台灣很有可能再度變成負利率國家。這樣的通膨,更將幾乎把薪資漲幅吃掉。

     財經學者幾乎都有共識─面對全球性通膨台灣免疫力很小。這個月初,國際貨幣基金調高美國、歐洲與其他已開發國家消費者物價指數預測到二.六%,創下一九九五年以來新高。新政府唯一能做的決策是,一次漲足?或緩步微調?

     贊成一次漲足者,擔心緩漲反而造成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東華大學經濟系教授溫英幹舉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為例,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採取震撼療法,油電價一次漲足,把大家嚇了一跳,但預期心理馬上消失無蹤,物價很快平穩下來。哈佛大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羅葛符也認為,通膨最怕就是預期心理,「一旦預期形成,整個情況就很難扭轉。」

     最佳化衡量與拿捏 將是大考驗

     主張緩漲者,則認為政策還是需要考慮後座力。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認為,理論上一次漲足是對的,但誰也不知道震盪療法後,是不是得繼續再漲。另外,萬一之後的局勢價格是往下掉呢,公用費率是否要跟著下調。目前國際間普遍觀點,隨著美國、歐洲經濟放緩,將有助於壓抑通膨,尤其今年下半,當高成長新興市場開始感受經濟趨緩的痛苦,全球物價壓力會減緩。

     但,不容忽視的是:根據本報民調,有高達五三%的受訪者贊成政府持續凍結油價,認為應該交由市場機制決定則為廿九%。新政府如何在民眾的期望、專業與政治的考量、短期與長期效益之間,作出最佳化的衡量與拿捏,將是一大考驗。

     只是對新總統馬英九而言,如果高通膨惡夢未成真,是因全球經濟放緩而讓全球能源與糧食價格真能平穩下來,這也意味今著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能跌破四%,創下近四年最低水準。國際貨幣基金就不斷下修今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根據其最新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只有三.四%,創下七年前經濟負成長之後的歷史新低。

     國庫沒錢是事實 須訂優先順序

     新政府計畫以擴大公共工程來支撐今年經濟成長率到五%,明年到六%。這樣的政策,看在某些人眼中卻直冒冷汗。國民黨立委李紀珠直言,可預見未來半年物價都會是問題,如果貿然推出大量公共建設,可能會進一步推升物價,甚至產生資源排擠的效果。「政策優先順序一定要調整」,她認為。

     洪德生則直言,他不知這些建設財源在那裏。他說,過去民進黨政府不是不知道要做公共建設,但國庫沒有錢是事實。過去七年,政府資本支出每年平均減五.二%,政府消費只增加○.六六%,比起國民黨執政時平均增加六.四六%,可以顯見政府財務有多麼拮据。

     洪德生說,政府如果凡事要自己做,可預見一定會受到財源的限制。政府不是不能以處理公有資產,籌措建設用資金,但可能都需要修改法規。如果是用BOT,這又考驗文官素質與政府的議約能力。「台灣法律規章、制度面這些非貿易財,能不能改革跟得上?」他問。

     愛台十二項建設 必須務實把關

     曾在世界銀行工作的溫英幹認為,不論是用那一種財源籌措,公共建設最根本的問題是:建設能不能回收?要做的是不是好建設?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標準,每一個公共建設,起碼要有財務效益,譬如:蓋馬路可以回本、經濟效益則如:增加稅收與就業、環境生態評估等問題。新總統提出的愛台十二項建設,都必須放回這些光譜下嚴格檢驗,不能貿然動工。

     外界寄望最殷切的兩岸開放,固然有短期刺激與提振效益,但絕非萬靈丹;終究,政府要面對許多內部長期與根本的經濟課題。而這些課題,都是嚴峻的挑戰。新政府,真的準備好了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37677
 回應文章 頁/共5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施政應避免「未見其利,先見其弊」─檢討政府搶救汽車產業之缺失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1-08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民國九十八年一開張,財政部與立法院即送給汽機車業者與有意購買汽機車民眾一個大紅包,凡是今年十二月底前購買全新2000C.C.以下小客車、小貨車或客貨兩用車並完成登記者,均可減徵三萬元貨物稅,購買新機車亦可比照減徵三千元貨物稅,為期一年。坦然言,政府動輒以犧牲稅收與財政做為振興經濟手段,我們不能苟同,何況搶救的對象是特定產業。但因全球面臨世紀僅見金融海嘯摧殘,世界各國經濟情勢都異常險峻,政府處於非常時期採取非常手段,大灑銀子搶救特定產業,只能視為必要之惡,唯有期待朝野的犧牲有代價。

     我們之所以認為政府出面搶救特定產業,或者採取行政手段干預市場運作為「惡」,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經濟體系中,有限的資源如果要得到最有效的配置與利用,一切應該委諸供需法則,任何人為的介入,譬如政府用行政力量干預或操縱,往往會讓供需失去平衡,扭曲資源的使用效率,不但造成浪費,更可能對社會大眾不公。以此次搶救的對象為汽車產業為例,必有其他產業如水泥製造、交通運輸業者會不平,乃至抱怨政府厚彼薄此。因此,為了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及維護社會公義,世界各國一向都嚴格遵循市場機制與自由經濟。

     然而,這一波的全球性經濟衰退,不但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形容世紀僅見,更多的經濟學者對這一兩年的世界前途更空前悲觀,各國除了忙著採取減息等寬鬆貨幣政策外,對產業乃至特定產業如金融業、汽車業伸出援手,甚至對特定業者如美國的AIG注資等,明白、嚴重地違反行政力量不干預市場運作的慣例,理由是如果此時政府置之不理,很可能某一特定產業會徹底崩潰,造成系統性危機乃至拖垮整個經濟體系。因此,不但海嘯源頭的美國一再追加預算對產業紓困,歐洲、日本乃至中國大陸,幾乎全球所有經濟體現在都只忙著一件事,就是搶救產業、搶救經濟。一向高度依賴出口的我國,面對出口負成長四成、國民財富嚴重縮水,以及整個經濟動能幾乎完全停滯的威脅,追隨其他經濟先進國家,動用政府預算救特定產業,尤其甚具產業關聯效果的汽車產業,當然是必要之惡。

     但對政府繼出手搶救DRAM、房地產業後搶救汽車產業之舉,我們卻對施政決策的粗糙、躁進,一再闖下「未見其利,先見其弊」大禍失望。因為,去年底,政府要減收貨物稅補貼汽車消費者的傳聞,在法案尚未形成之前,即已傳遍大街小巷,很多原本有意購車過年的消費者,為了享受減稅之利硬生生撤回訂單,對原本買氣即空前低迷的汽車業者形成「雪上加霜」。今年初,雖然一開年即初審過關,但因修正案草案並不允許可回溯生效,因此,原本有意在農曆年前利用年終獎金購車的消費者又開始觀望,部分訂單又遭撤回,讓不少業者抱怨受到二度傷害。必須指出,相對一輛2000C.C.以下小客車、小貨車或客貨兩用車售價大概三、五十萬元,三萬元的購車減稅優惠不可說不大,尤其因為經濟衰退民眾普遍變窮之當前時刻,消費者對購車優惠是否兌現的要求特別敏感。我們憂慮,如果貨物稅條例修正案不能如願在立院休會前完成三讀,汽車業者的春節前銷售旺季可能泡湯;更甚者,如果因朝野對抗而全案胎死腹中,其後果對汽車業者的殺傷力,可能比完全沒有減稅購車規畫還慘重。

     台灣不像美國,布希政府搶救汽車業法案在國會受挫後,行政部門可以撥用既有的紓困預算伸出援手,讓業者暫緩一口氣。一方面無法掌握法案在立院命運,修正案內又欠缺回溯生效設計,另一方面又要在法案出爐前大聲宣揚「可能的政績」,殊不知因而將業者推入進退失據困境,豈是廉能政府所應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99011
帳面虧損才正常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1-06 工商時報 【工商小社論】

     一般而言,進行交易一定追求盈餘,即使賭博也要追求盈餘,除非是官商勾結,利用賭博之名表面上輸錢,實際上進行賄賂。但若是國安基金的身份進行交易,帳面虧損才是正常,大贏特贏反而不正常。因為,國安基金不是營利事業,帳面虧損是因為要「托市」,虧損的結果有其正當性。

     財政部長李述德日昨在立院備詢表示,去年九月國安基金進場護盤三個月,投入金額近新台幣600億元,迄今「帳面虧20、30億元」。坦然說,相對台股一年下跌了逾46%,國安基金進場三個月,只虧損5%,其實表示國安基金不夠投入、不夠盡職。

     因為,國安基金的設立背景,就是「為因應國內、外重大事件,以維持資本市場及其他金融市場穩定,確保國家安定」,所以,當國內外重大事件爆發而有動盪國內股市、匯市之虞時,國安基金就必須出面,但不是出面當老大,而是出面扮演「墊底」的角色,犧牲小我,讓大多數的交易參與者心安,讓國內的股匯市安定下來。

     盡職的國安基金必須像Simon & Garfunkel唱的一首歌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惡水上的大橋),把自己躺下來像一座橋,讓朋友踩上去安然跨過惡水。如果只是虛晃一招、沾沾醬油、敷衍了事,乃至意圖賺錢,就不是正常的、盡職的國安基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94033
開紅盤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1.05 02:42 am 
 
2009年台股今天開紅盤;無論過去這一年多麼的慘烈,也無論今後這一年多麼的不確定,市場依然期待新年伊始開出紅市,博個好采頭。今天,也有多項措施回復金融海嘯前的常軌,期待政府由此重啟停擺的制度化改革,激發台股最需要的市場活力。

對投資人而言,2008是傷心的一年。以台股而言,全年下跌46%,市值腰斬到11.7兆元,以全年有交易的302萬股民計算,平均每人損失達324萬元,將近是去年平均每人GDP(國內生產毛額)的六倍,可見損失之巨。也因此,新一年的再出發,顯得至為重要;除了投資人必須做好功課、堅守投資紀律,政府更有責任提供一個不存偏見、透明化、高效率、多選擇的市場,讓交易公平進行,讓台股得以合理的重新定價。

然而,對市場而言,去年卻是停步的一年,其不僅顯現在發行面、交易面及商品面的數字變化,更重要的是在政策面。一方面是5月政黨二次輪替,人去政息;二方面是新制尚未開展,就遇上9月金融海嘯,不只制度改革被迫暫停,甚至採行多項反市場作法;例如每日跌幅限制減半、全面禁止放空、限縮融券借券額度及進行總量管制等。以當時情勢之危急,政府的非常舉措是不得不然;但今日之空是明日之多,干預過久反而破壞市場自我療癒功能,導致量能停滯,降低台股流動性。政府應收手而未收手,讓對投資人的保護卻成了傷害。

今天起,這些非常時期的作法終於回復常規,甚至被多數投資分析師視為有利台股開紅盤的因素之一,因為成交量能得以擴充,台股也才有衝關的條件。然而,這只是把市場改革的準線調回到金融海嘯發生前,政府還必須儘速啟動當時即已規劃的制度革新,例如款券同步交割、放寬鉅額交易、平衡多空力量等;甚且,值此後金融海嘯的休養生息、全球資金重新布局時期,政府更要認真省思台股長期發展之道。

長期以來,政府關注的股市績效指標,在市場面是「指數」的漲跌,在發行面是「上市櫃公司」的家數,所有的改革思維亦以此為軸心。因此,怕股價跌,動輒請出政策護盤的尚方寶劍,甚至犧牲交易公平及變現性;為增加發行公司家數,就以放寬上市門檻衝量,卻未充分說明相應的監理配套,甚且因退場機制僵化而「只生不養」,令市場不時出現地雷。因此,政府近年幾乎年年都有資本市場改革強化措施,卻是進展有限。

一個因金融海嘯爆發而暫時被遺忘的事實是,去年台股未通過富時指數(FTSE)公司的升等審核,不只停留在「先進新興市場」等級,長年相互競爭的南韓卻已獲晉級為「已開發國家」;此外,另一指數編製公司摩根士丹利(MSCI)也預告將南韓列入評估升等名單,台灣則落空。這意味,在同等競逐下,台股獲得的全球性資金配置份額要比韓股少得多,既說明了台灣資本市場的不長進,也凸顯了台股擴大規模的發展限制。

另一個事實是,台股的本益比近三年出現下滑跡象;2006年尚有近19倍,去年跌破10倍,表現最佳的3月也只有15倍,意味儘管企業非常努力的提升獲利,但投資人願意給予的溢價下降,相對低於美國、香港,而與韓國、新加坡在伯仲之間。這至少代表了三層信心的下降,包括對上市公司監理品質的信心、對市場流動性等交易效率的信心、對台灣經濟的前景信心;無論何者,都值得當政者警惕,也是提升台股首應努力的方向。

台股開紅盤,要的不只是一日紅市,也是台股改革升級的開紅盤。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91656
為「台商經貿特區」構想進一言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1-04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為吸引台商返台並增加台灣經濟發展動能,行政院日前舉行跨部會協商,就設立台商經貿特區構想交換意見,尤其就吸引台商返台的實際誘因,包括適用範圍、提供租稅優惠、擴大外勞聘用比例等進行磋商,期望儘快拍板定案、修訂法規並付諸實施。

     對於台商經貿特區的構想,我們認為,即使名稱不盡相同,但類似劃定特定區域,用以吸引台商、國內企業乃至外商來台設立營運總部,特別提供租稅優惠以加強研發及提升產品與產業價值,達到增進台灣經濟整體目標的政策規畫,其實最近數年間一再被提及,包括國民黨執政與最近八年的民進黨執政期間。雖然名稱也許是亞太營運中心、亞太運籌總部,或只是營運總部等,但目的都是一樣,就是要藉著提供各種誘因,吸引台商、外商來台,擴大產值、提升商品與產業水準,提高與增進台灣經濟規模與格局。對於換湯不換藥出現的台商經貿特區,我們認為,因為現在國民黨完成執政,不管在行政部門或立法部門,馬政府都擁有相對優勢,促使政策規畫落實的機會很大,值得朝野關注並提出建言。

     首先,我們認為政策目標應該不要局限於因應金融海嘯或僅限制適用大陸台商,如此擴大適用對象與層級,才能真正發揮推動台灣經濟往上提升的長遠目標。部份財經官員在介紹此項法案背景時,可能因為最近大多數的施政都是在對抗金融海嘯與經濟大衰退,以致刻意援引來做為設立台商經貿特區的動機。我們則認為,從推動進口替代工業到發展出口產業,台灣一路走來篳路藍縷,近幾年雖然託福資訊高科技產業而能維持經濟發展水平於不墜,但眾所周知,台灣的產業發展其實面臨瓶頸,表面上熱熱鬧鬧,其實很多只是高單價的的代工品、加工品。因為缺乏核心價值,業者只好汲汲營營為降低生產成本而離鄉背井、四海為家。如果要對抗隨時可能再發生的各種產業風暴,抑或要匯聚可以為台灣這塊地方生產高價值產品的企業家,提供一個具備世界競爭力水準的營運特區,毋寧是可以長治久安的方案,唯有讓企業家可以安身立命,台灣在世界產業地圖上的身價才不會下跌或消失。

     再者,基於上述理想的落實,為與其他的競爭者角逐,政府提供的租稅、勞力誘因必須世界級,必須所向無敵。環視全球或者亞洲地區,存有上述意圖而在政策上端出無法抗拒誘因者不少,包括新加坡、東南亞新興經濟體及中國大陸等。事實上,對岸1992經改時的深圳、廈門經濟特區做法,即與台商經貿特區構想存在諸多類似之處。如果台商經貿特區要擊敗可能的競爭者,超大幅度超優惠的租稅、勞力供應政策,即是「必要之惡」。須知,在世界經貿競爭舞台上,公平、人權等概念,雖然崇高卻往往是負擔乃至累贅。落實如此的觀點,我們認為,馬政府若果真有意建設一個可長可久的經貿基地,租稅優惠即必須不計血本,財政或租稅公平只能在特區外地區講究;同樣,外勞的雇用,也必須以競爭力為唯一考慮,與基本工資脫勾,並大幅提高聘僱外勞比例或完全不設限,也沒什麼不可以。

     最後,我們認為,經過金融海嘯這次大變局後,世界的產業結構及版圖勢必大幅更張,台灣若不能推出改頭換面的大經貿發展政策因應世局,將很難避免被淘汰出局的下場。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在回應媒體詢問時強調,大三通後,兩岸分工將出現新局面、新關係,為創造國際分工的各種可能性,有必要規劃台商經貿特區,把有價值的活動留在台灣。這樣的視野,坦然言,頗具前瞻性,難能可貴;但我們必須再指出,經過這世紀僅見金融與經濟大挫敗後,全球的產業發展與競爭,可能進入一個更嚴苛、更孤立、更尖銳的局面,台灣如果不能適時拿出決心與魄力,擺脫一切迂腐思維的羈絆,如何繼續存立世界?更別提脫穎而出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89571
窮到只剩下錢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1-04 工商時報 【工商小社論】

     三挺政策喊的朗朗上口。有別於國外作法,不是直接讓政府直接注資,這可能是對間接金融形式的信賴與尊重,更大的可能是,多數政府單位,還是想當不沾鍋,寧可把銀行推到第一線上去。

     央行把錢弄的寬鬆無比,金管會緊盯著銀行衝放款,財政部也要公股行庫做表率,可說到底,這些都是貨幣政策的範圍:極多的錢與極低的利率,透過財金部會施壓銀行,讓企業少一些資金成本的壓力或負擔。

     可是,拉企業一把,難道可以簡化成「錢的問題」?透過撒錢的方式,或許可以讓企業喘口氣,但無法處理競爭力不足、結構性的問題。「撒錢」也不能成為習慣,否則沒完沒了。舉個例說,高鐵爭取到銀行團降息後,又開所有企業之先,希望協調利息掛帳3年,3年之後呢?想必還會有更多的條件提出來,看樣子,由政府接手是早晚的事;科技業者爭取紓困也是獅子大開口,幾百億、幾百億的要,至於經營面的問題,完全不希望政府插手。

     銀行在不景氣下力挺企業,絕對可以預見,不久以後的逾放數據將會很難看,弄到後來,最差的情況,就是銀行硬生生把呆帳給吞下去,危及經營的健全。

     處理經濟危機時,不能要只是財金部會在前面擋,其他部會在哪裡?真的窮到只剩下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89563
話題》讓馬兒喝水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王茂臻】 2009.01.04 03:01 am 
 
央行總裁彭淮南日前以諺語「可牽馬到河邊,但馬不一定會喝水」,暗示貨幣政策有其限制,央行不可能獨力挽救台灣面臨的經濟衰退危機。

央行統計顯示,去年9月以來國人從海外匯回的資金高達6,000億元,主計處卻預測今年民間投資將衰退2.87%,等於錢回來了,卻不一定反映到投資需求,是另類的「馬到河邊,卻不喝水」。

過去八年,外界批評政府自外兩岸商機,未能搭上中國經濟起飛的特快車,在台資金與企業大量外逃,也是「馬在河邊,卻不喝水」的另一範例。

去年改朝換代,新上任的馬政府全面解除兩岸經貿障礙,陸客來台與兩岸直航效益並未顯現,加上金融海嘯橫掃,台灣經濟不進反退,去年台股重挫46%,經濟蕭條更甚過去八年。

景氣低迷之際,有大量民間資金回流台灣,代表民間仍看好台灣經濟潛力,資金回台伺機而動,彭淮南透露此資訊,也代表對政府拿出良方的期待,希望將資金轉為民間投資動能,醞釀下一波台灣經濟起飛契機。

台灣有一流的國民與企業,加上豐沛的民間資金加持,台灣今年理應比去年更好,關鍵在政府要拿出一流的施政品質,引導回到河邊的馬兒喝水。

明天台股將要新年開紅盤,全球主要股市在2009年首個交易日多以大漲作收,投資人希望台灣也能跟進,今年台股不要重蹈去年開高走低的覆轍。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89301
提餿主意的請閉嘴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1.04 02:12 am 
 
去年最受關注的國內經濟議題,應該是股價的大幅下跌;我們也和大家一樣希望今年股市不要再這麼淒慘。然而有這種期望,並不表示政府可以不擇手段來拉抬股價。過去半年政府拉抬股價的政策,應是馬政府最大的敗筆之一,不僅造成了政府基金的虧損,暴露了決策的反覆和無能,而且官員還說了不少謊言。然而近來有一些政策的發展與一些重要人士的談話,卻暗示過去錯誤的股市政策可能還會繼續下去,實在令人擔心。

去年馬政府股市政策的基本錯誤是不該護盤而護盤。劉院長11月接受訪問時說,邱副院長告訴他,東亞金融風暴時政府護盤能夠成功,是因為美國上揚,我們可搭順風車而成功把股價拉上去;而現在美股自己就是風暴的核心,所以我們用老招式護盤,更可能會陪葬。這個看法相當正確,馬政府上台之後若能依照這個看法而不亂為股市護盤,就可以避免很多錯誤及損失。可惜劉院長提到這個看法時,政府已不當護盤好幾個月,而股價跌幅還大於外國。劉院長和邱副院長這個正確的看法,竟變成像是為政策的失敗找藉口,實在可惜。

令人擔心的是,即使在劉院長講了上述護盤難以成功的看法之後,政府各種護盤的政策仍未轉向或停止,例如國發基金仍要借錢來買企業股票;財金部會仍急著降低遺贈稅及其他稅負以吸引資金回流;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則主張要設立資本市場基金,撥用證交稅峟伅l政儲金來買股票。這些積極護股價的餿主意不只違背劉院長前述看法,它們所依據的道理也多不正確。

很多人可能直覺地以為,政府該像維持一般物價的穩定一樣,也努力維持股價的穩定。例如在政府提出撥用外匯準備來成立主權基金的構想時,某位現任總統府財經顧問的學者即曾主張,政府可在外資賣股時買進,而在外資要買時賣出,以安定股價。這種主張就像古代維持糧價穩定的平準法。然而政府要穩定糧價是保護農民和平民,以免穀賤傷農而穀貴傷民。我們配合外資買賣而買賣以穩定股價,難道是要保護外資?

股價比一般價格更具投機性,也更該由投資者自負盈虧。如果政府可撥證交稅為股價護盤,難道也該撥土地增值稅、地價稅和房屋稅為不動產護盤?或該撥營業稅和所得稅來安定企業存貨的價格和勞工的薪資?

政府只有一種情況可能必須干預股價,就是股價非理性的下跌已嚴重威脅到金融的安定。這種情況先進國家的對策也常只是暫停交易讓投資者冷靜下來。只有像東亞金融風暴時香港受到國際投機者攻擊的情況,政府才會直接大舉進場買股。我國股價下跌半年,股價指數已腰斬,此時股價再跌,對金融的威脅已不像剛開始下跌時那麼大,那麼讓人措手不及,因此政府更無大幅介入的必要。

包括證交所董事長在內,有些人主張政府介入買股的理由,則是現在買可以賺,甚至可以賺幾倍。但若必定賺錢,人民為何不自己買?民間為何不會自己成立基金募資來買?民間有的是資金和投資人才,為何要由負債累累而沒有人才的政府,違法挪用外匯準備和郵政儲金,或者向人民募資成立基金來買股?事實上很少人敢說股價不會再下跌,這些企業也都不會倒。所以投資股票的風險還是很大,政府絕不可隨便舉債甚至動用人民的外匯準備及郵政儲金來為股市護盤。

政府倒有一種辦法可以保證賺錢:若股價再跌或有企業要倒,政府就再投入更多錢;若政府負債太多就借更多錢甚至印鈔票來還;則遲早股價和物價會漲上來,而讓原來買的股票表面上看是賺錢的。這是政府買股和人民買股最大的不同,也是人民不願買股時,政府高層會有政府買股必可賺錢之信念的潛在原因。但用另一次泡沫或通貨膨脹來讓政府買的股票可以獲利,國家和一般人民卻要因此而受害,絕非正常的政府所該為。我們不希望政府走上這條路,所以反對政府亂介入股市,更反對政府用任何名義舉債或挪用外匯準備及郵政儲金來介入股市,請提餿主意的人閉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89262
攜手拚經濟 共度難關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1-03 中國時報 【社論】

    「咱台灣人真骨力、肯打拚、不認輸,咱大家相挺,繼續打拚,一定會得到最後的成功!」馬英九總統在元旦祝詞中,堅定地向全民喊話。揮別混亂、不忍回顧的二○○八,面對嶄新的一年,就像所有出席升旗典禮的工商大老們一樣,兩岸關係和緩,明顯感受到舉國氣氛較前幾年更為開朗,但是金融海嘯衝擊全球經濟,心情卻非常複雜。

    絕大多數人無法想像,經歷二次政黨輪替後的台灣,處境竟如此艱鉅,原來期待「馬上會更好」,結果卻是「馬上不太好」。過去八年浪擲時間,馬政府在就任後半年多,急如星火地加速推動各項政策,尤其在兩岸關係上,從大三通到上半年即可能商定的兩岸金融相關協議,都是工商企業界呼籲十多年而未達成的重大成果,然而,「商機來了,時機卻壞了」。

    完全在預期外的全球金融風暴,讓國際景氣全面下滑,復甦無力。台灣無可避免地捲入這波海嘯之中,舉凡國際間碰上的問題,無一不成為馬政府最大的挑戰。馬英九公開向全體公務員喊話,希望所有捧公家飯碗的人,都能如觀世音菩薩般「聞聲救苦」,把人民的辛酸當成自己的辛酸,「一定要記住對人民的幫助如果不能及時,就等於沒有幫助。」愈是蕭條年代,愈能彰顯公務員抱的是鐵飯碗這句話,也因此公務員很難真正體會民眾心中的惴惴不安。以失業問題為例,劉內閣早在二、三個月前,就預告全球接下來將碰上百年難遇的大失業潮,政府必須及早防範,全面動員搶救失業;緊接著就推出許多大幅增加就業、乃至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計畫。但是,臨時上工計畫依舊空缺甚多,企業主依舊抱怨銀行根本沒挺企業,不唯裁員減薪持續擴大,連無薪假都像無法遏止的漣漪,一波接著一波,何以至此?

    對公務員而言,費盡腦袋,想透了計畫,是他們的工作,但是,再周全的計畫、再漂亮的政策,沒有落實到每一個需要這個計畫或政策的人身上,所有的計畫和政策就都是空談。對要一份穩定工作的人來說,他只要工作不要政府計畫;對所有期待景氣復甦的企業主而言,他們不但需要計畫,還要行得通的政策,不但要行得通的政策,還要能和政府配合得天衣無縫的時機。台灣的命運被扁政府拖垮八年,所有的商機都因為時機變化,受到嚴重影響,而且,沒有人知道影響還會拖延多久?

    這個難關,靠總統的元旦喊話過不了,靠公務員的勤奮努力同樣過不了,只靠兩岸大三通還是過不了;當難題來臨時,除了舉國同心,別無他法。三通非做不可、擴大內需更要積極推動,行政院政策出門,得要立法院苦民所苦,加速議決才可能將政策落實為預算,將預算下撥到地方,所謂的「愛台十二建設」,才不至於淪為口號,才能成為帶動台灣經濟重起飛的火車頭。

    經濟議題攸關全民,不分藍綠,馬政府就職半年多,儘管不至於如過去八年之惡鬥,但朝野溝通不良是不爭的事實。不要說馬總統不曾在府內、府外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會談,即使劉內閣亦未曾聽聞有找一、二民進黨立委商談重大政策或預算,而這些事其實都是過去李登輝執政時代、陳水扁執政時代的行政院長常做的事。馬英九是全民總統,劉揆也該是全民的行政院長,朝野溝通最方便的場域,一是立法院,二就是行政院,總統聲言要以最誠懇的態度,持續和民間與在野黨溝通,但是,朝野溝通只有態度,沒有行動,就永遠只有鴻溝而難通,政府作為就很難發揮舉國之力的能量。

    二○○八年是混亂的一年,混亂終究過去了;二○○九可能是艱困的一年,而最艱困的風暴還在地平線的那一端,朝野公職拿的都是納稅人俸祿,政治歧見即使化解不了,都必須以人民為念,以人民的利益和需求為優先,攜手拚經濟,共度難關!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88353
等待星火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1.02 03:20 am 
 
經過半年的折騰,以及來自四面八方的恐怖預言的恫嚇,全球各國的經濟已如驚弓之鳥,悚慄瑟縮,苦等漫漫長夜過去。2008年終於過去,曙光可會伴同新的一年到來?

在恐慌中,各種末日預言最能大行其道;諸如全球經濟將陷入有史以來最可怖的大蕭條,遠過於1929年襲擊美國的歷史紀錄;或如通貨緊縮將席捲全球,這個早已絕跡,為禍十百倍於通貨膨脹,而且一旦纏身即難以擺脫的惡魔,將自墳墓中爬出,祟厲全人類;乃至這一場經濟衰退將如前個世紀的日本一般,使全球經濟陷入「失落的十年」,久久難以逃脫。

這些危言聳聽之辭,儘管我們已再三痛斥,但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深陷經濟衰退,失業率快速飆升的陰影之中,不僅市井百姓,連號稱權威學者、專家之輩,也隨聲附和。但正是這樣的恫嚇,令原本受困於嚴重的信用危機之中的消費者,更摀緊了荷包,分文不敢隨意動用;已經被訂單流失、銷路大減嚇破膽的經營者,更進一步縮減開支、取消投資擴產計畫、減產裁員;飽受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不定時炸彈襲擊、壞帳暴增的金融機構,對放款風險聞之喪膽,對每個來借款的企業都疑慮重重。因此,正是這些恫嚇,讓信心更加粉碎,危機益趨深重,全球經濟也更失生機、一蹶難起。

不過,危言聳聽也有其積極作用。已經十分嚴峻的情勢經過如此渲染誇大,每個政府都不敢掉以輕心;不僅紛紛起凱因斯於地下,要將70年前為對治經濟蕭條而創造的理論與武器和盤端出,甚至投用至其極限以一舉殲滅強敵。於是數以千億美元計的各種紓困方案接踵推出;不計其數的資金灌注市場;做為資金價格的利率乃一降再降,至於低無可低的零利率水準;各種舉債從事的公共建設方案天文數字的金額四處出籠。

熟悉凱因斯理論與貨幣學派理論者均深知:大量乃至無限擴張貨幣供給、增加信用,其效果是被動的、緩慢的、會延後不知多長時間才發生十分強大但不能確知有多大的威力。因此,有如向冷灶裡不斷投入薪柴,充滿每個角落乃至堆積如山,只待一個小小的星火,熱度達到一定水準,就會忽然點燃、轟然而起、熊熊直上九霄。

但當消費者積穀防飢、消費意願大減;經營者滿眼漆黑、投資縮手、生產大減;金融機構雨天收傘、怯於貸放;再多的薪柴也無濟於事,唯賴市場之外的政府用力劃著火柴、投入柴堆,點燃第一個星火。因此每個國家的政府都抱著超大的火柴盒努力地劃著火柴向四面八方的柴堆拋去;一根不著,再來一根、百根、萬根。

在次貸風暴引發金融海嘯之前,全球金融體質是十分健康的,事實上是活力過度旺盛;因此一直到去年上半年,各國經濟一片好景,世界貿易蒸蒸日上,由而帶動能源價格直沖雲霄、糧食價格倍數暴漲以至引發十餘國發生暴動。這一切都來自為數高達50億的開發中國家人民忽然覺醒、力爭上游,將活力猛然注入剩下那十餘億的先進國家人口。由於兩者相去過於懸殊,這個20年前開展的過程方才起步,後勢方盛;若非次貸風暴暫時干擾,油、糧價猛漲的腳步絲毫不會減緩。

這樣強勁的體質,再大的金融風暴也無能傷損。金融海嘯所產生的作用,只是戳破了金融機構魯莽創新的種種瞞天過海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所營造的騙局,抹去了過度槓桿操作所創造的泡沫,掃除了扭曲經濟正規發展的歧路;但由於來勢太猛、波及太廣,讓做為經濟的循環系統的金融體系忽然癱瘓、令市場中的各個成員一時喪膽,唯待信心恢復、經濟加溫,這個偶發的危機才會全然化解。

堆滿全球各個角落的薪柴,以及各國政府竭盡所能地煽風點火,正是努力為經濟加溫、為市場重建信心。一旦星火從某個角落,或許是美國的股市點燃起來,無窮無盡的資金、滿坑滿谷的各色擴張需求方案,就會如星火燎原一般地延燒每個角落。

環顧當前一片死寂的世界經濟,體質健全而活力充沛,除了欠缺信心,擁有一切引燃一場熊熊烈火直沖九霄的條件。當我們還在為經濟成長率、失業率、股價不見起色而發愁的時候,可曾想到,一旦所有的薪柴轟然燃起,一切機會當頭砸下,我們可準備好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85525
話題》救苦無方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林淑媛】 2009.01.02 02:26 am 
 
2009開年第一天,攝氏10度的低溫伴著景氣寒冬,著實讓人冷得發顫。元旦國旗尚未升杆飄揚,工商大老餓著肚子向馬總統喊苦,總統要企業不裁員,企業卻抱怨銀行不挺企業,抽銀根、接不到訂單,林林總總說來盡是委屈。

這波金融海嘯帶來的經濟傷害非同小可,DRAM、面板兩大兆元產業倒地求救,傳產、電子也好不了,同陷困境,可說是百業一片蕭條。

行政院提的「三挺政策」,隨經濟往下探底,逐漸面臨挑戰。企業訂單減少,營收銳減,要銀行挺企業,也挺得艱險,銀行抽銀根的個案時有耳聞,歸根究柢,還是景氣壞了營收,體質再健全,接單沒了,銀行也得緊縮放款自保。

企業大老在開年首日當面向馬總統抱怨銀行不挺,公股雖然不敢吭聲,民營銀行卻是有氣難忍,曾任財長的元大金控董事長顏慶章更是炮火四射,一句「政府不要逼銀行挺爛企業」,說得理直氣也壯,畢竟銀行也是企業,賠錢生意沒人會想做。競選期間「馬上好」的口號響亮,不料上任半年卻是面臨經濟大海嘯,所有經濟指標像掉入黑洞般直線下墜;被裁員的民眾苦、苦撐的企業苦,拚經濟怎麼也拚不過全球大衰退的行政團隊,也苦。

2009年第一天,政府宣示要做的就是救苦。但一個深不見底的經濟大蕭條,政府不僅要有菩薩心腸,也要有方有略,不是只帶大家撐過苦日子,更要讓大夥過得幸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85342
頁/共5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