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馬英九第一堂財經課
 瀏覽55,014|回應524推薦6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拎杯
Chocola
大同
藍海翔
中華民族的端午節
MOGI

中國時報 2008.04.28 
本報訊
 
 只盼生活好▲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上任面臨高通膨、低成長與高負債的台灣,人民痛苦指數居高不下,執政團隊應多傾聽民眾的聲音,好好關愛民眾,提供民眾安樂的生活;圖為一名上班族行經101大樓前的LOVE雕塑。

     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台灣現在的經濟體質,你會想到什麼?「易碎品(fragile)」,許多人回答。儘管台灣是四小龍裡最低幅度的通膨,但通膨壓力已是近十多年僅見;在低成長、薪資停滯的環境裡,在國債八年增加二兆四千億的台灣,如何逃出高通膨、高負債、低成長的「兩高一低」之惡性循環,將是馬英九上任的第一堂財經課;至於社會失衡與租稅的失靈,更難短期見效根治。

     過去八年,台灣經濟的複合成長率平均只有四.○%,居四小龍之末,遠低於之前八年的五.三%。如果,台灣能維持過去水準,平均經濟成長率拉到前八年的五.三%或與新加坡的五.四五%比肩而行,國內生產毛額(GDP)可以增加一兆四千億元以上。這個數字,代表的是十多兆元的產值,而且是永遠流失的十多兆元。

     面對新政府的施政方向,外界已有許多期望,似乎,認為經濟的提振與好轉應是一蹴可及、水到渠成。但,事實上眼前挑戰更多,難怪,業者勸告新政府「要管理民眾的期待」。

     油電價一漲 物價將創12年新高

     「台灣到現在還沒有真正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威力,」大和總研全球顧問劉憶如說:「這一次,漲起來不是鬧著玩的!」

     五二○上任後僅僅十天,新政權就必須決定,六月油、電價格要漲多少。如果一次漲足,極有可能,今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逼近三%,創下十二年來新高。目前台灣銀行一年定存利率只有二.六五%,台灣很有可能再度變成負利率國家。這樣的通膨,更將幾乎把薪資漲幅吃掉。

     財經學者幾乎都有共識─面對全球性通膨台灣免疫力很小。這個月初,國際貨幣基金調高美國、歐洲與其他已開發國家消費者物價指數預測到二.六%,創下一九九五年以來新高。新政府唯一能做的決策是,一次漲足?或緩步微調?

     贊成一次漲足者,擔心緩漲反而造成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東華大學經濟系教授溫英幹舉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為例,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採取震撼療法,油電價一次漲足,把大家嚇了一跳,但預期心理馬上消失無蹤,物價很快平穩下來。哈佛大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羅葛符也認為,通膨最怕就是預期心理,「一旦預期形成,整個情況就很難扭轉。」

     最佳化衡量與拿捏 將是大考驗

     主張緩漲者,則認為政策還是需要考慮後座力。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認為,理論上一次漲足是對的,但誰也不知道震盪療法後,是不是得繼續再漲。另外,萬一之後的局勢價格是往下掉呢,公用費率是否要跟著下調。目前國際間普遍觀點,隨著美國、歐洲經濟放緩,將有助於壓抑通膨,尤其今年下半,當高成長新興市場開始感受經濟趨緩的痛苦,全球物價壓力會減緩。

     但,不容忽視的是:根據本報民調,有高達五三%的受訪者贊成政府持續凍結油價,認為應該交由市場機制決定則為廿九%。新政府如何在民眾的期望、專業與政治的考量、短期與長期效益之間,作出最佳化的衡量與拿捏,將是一大考驗。

     只是對新總統馬英九而言,如果高通膨惡夢未成真,是因全球經濟放緩而讓全球能源與糧食價格真能平穩下來,這也意味今著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能跌破四%,創下近四年最低水準。國際貨幣基金就不斷下修今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根據其最新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只有三.四%,創下七年前經濟負成長之後的歷史新低。

     國庫沒錢是事實 須訂優先順序

     新政府計畫以擴大公共工程來支撐今年經濟成長率到五%,明年到六%。這樣的政策,看在某些人眼中卻直冒冷汗。國民黨立委李紀珠直言,可預見未來半年物價都會是問題,如果貿然推出大量公共建設,可能會進一步推升物價,甚至產生資源排擠的效果。「政策優先順序一定要調整」,她認為。

     洪德生則直言,他不知這些建設財源在那裏。他說,過去民進黨政府不是不知道要做公共建設,但國庫沒有錢是事實。過去七年,政府資本支出每年平均減五.二%,政府消費只增加○.六六%,比起國民黨執政時平均增加六.四六%,可以顯見政府財務有多麼拮据。

     洪德生說,政府如果凡事要自己做,可預見一定會受到財源的限制。政府不是不能以處理公有資產,籌措建設用資金,但可能都需要修改法規。如果是用BOT,這又考驗文官素質與政府的議約能力。「台灣法律規章、制度面這些非貿易財,能不能改革跟得上?」他問。

     愛台十二項建設 必須務實把關

     曾在世界銀行工作的溫英幹認為,不論是用那一種財源籌措,公共建設最根本的問題是:建設能不能回收?要做的是不是好建設?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標準,每一個公共建設,起碼要有財務效益,譬如:蓋馬路可以回本、經濟效益則如:增加稅收與就業、環境生態評估等問題。新總統提出的愛台十二項建設,都必須放回這些光譜下嚴格檢驗,不能貿然動工。

     外界寄望最殷切的兩岸開放,固然有短期刺激與提振效益,但絕非萬靈丹;終究,政府要面對許多內部長期與根本的經濟課題。而這些課題,都是嚴峻的挑戰。新政府,真的準備好了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37677
 回應文章 頁/共5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救經濟 馬總統實話實說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高希均/《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發行人】 2009.02.24 02:40 am
  
做了七個月的總統,馬總統及他的團隊心中一直不解:「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人民會有這麼多失望?為什麼我們這麼認真,具體的政績是比想像中差了很多?」

讓我綜合幾個大家熟知的原因:

一、這個執政團隊,清廉有餘,幹練不足。內部開會太多,對外溝通太少,橫的聯繫缺乏,縱的授權模糊。重大而又具爭議性的政策,常拖延時日。

二、由於清廉,沒有得到好處的人(包括一些民意代表、黨工、意見領袖、企業人士等)或消極地袖手旁觀,或暗中興風作浪,形成任何提出的公共政策,祇聽到批評聲浪。

三、出人意料地,全球經濟大環境加速惡化,完全打亂了馬團隊的施政布局。一面要倉促應對,一面要修改政見;另一面,前總統陳水扁留下的後遺症(從不適任的人事到不合理的行政命令及規定)無法立即清除。因此有人面告劉院長:「你們是在很認真地執行阿扁留下來的錯誤政策。」劉院長回答:「這不盡然,要給我們一些時間。」

四、馬總統的溫和及尊重性格,沒有能使總統府、兩院(行政院、立法院)及國民黨相當步伐一致地推動政策。說「各立門戶」是誇大,說「各有盤算」比較接近事實。選民投票時是要馬英九「全面負責」的。遠見民調一再顯示選民對國民黨立委十分失望,評價遠遠低於馬劉二位,但問及「誰該對立委表現負責」時,民調顯示:百分之廿八的民眾說立委自己,但有百分之十九認為是馬總統,黨主席為百分之十一,立法院長為百分之七。

五、馬總統身邊要增加幾個比較整合性強的、策略性強的幕僚。溫和謙讓的總統加上一批知書達禮的幕僚,造成了「意志」難以貫徹。總統府是權力中心,要有它應有的高度與規格、及「令出必行」的威嚴。總統的權力當然不能濫用,但不發揮到相當極致是辜負了選民期望。

在當前全民信心低落之際,馬總統應當利用晚間黃金時段要求電視台聯合播出,向全國人民做一次坦率而懇切的談話。筆者提供以下要點:

面對全球經濟衰退,沒有一個國家有特效藥,政府也無法長期做耶誕老人,提供白吃的午餐。政府能做該做的,經過研判後我們會儘量做,但是解決經濟危機——

一、需要時間,需要付出代價,需要說「不」。《紐約時報》的佛里曼指出:「美國政府必須讓通用汽車與克萊斯勒汽車破產…寶貴的納稅人錢應集中於鼓勵新興事業而不是紓困。」

二、需要企業配合:企業要有愛心—少解僱;企業要有信心—自己爭氣;企業要有雄心—做好各種準備,景氣轉好時,再大顯身手。

三、需要人民支持:民眾祇要能力所及,要多消費、多花費、多破費;甚至有一些良性「浪費」(如多買了一些看不完的書與唱片)。

四、更需要大陸經濟的助力:與大陸簽訂CECA(綜合性經濟性合作協定)是沒有特效藥中較具效力的一帖藥。馬總統必須指出:是民進黨八年執政的僵持,加速了台灣的邊緣化,由國際「政治孤兒」逐漸變成「經貿孤兒」。統獨論點可以南轅北轍,但有助於台灣經濟生路的政策應當要有高度共識,並且立即付之實施。陸委會賴主委的政績,即要看她在這政策推動上的貢獻。

在經濟衰退的大風浪中,台灣這葉扁舟不是沒有本錢,更不是沒有本領,祇要舵手果斷地決定航程,勇往直前,實話實說,告訴二千三百萬人民,大部分人會相信藍海會出現在前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300781
救經濟 馬政府不可陷入父子騎驢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樂為良/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2009.02.22 04:00 am 
 
經濟問題引發的亂象看起來是有點既無良策亦無退路。

在一個不確定的年代,無論政府提出什麼樣的振興政策都像是把腳踏車停在街的一邊,上了公車,回程時,發現單車在街的另一邊,你得過街去取;這時會有人說你,為什麼不把車停在街的這一邊?

有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當面臨經濟周期下滑時,沒有藥到病除的靈丹,沒有面面俱到的公共政策;唯一可以有的就是看清局勢,往正確的方向移動。

但民主政治的弔詭就是誰相信你方向正確?

數年前筆者譯過一本叫《變動法則》的書,作者莫迪斯以兩個概念交叉驗證,對不確定的年代提出因應之道,一是S形曲線的成長模式,另一是季節性的周期。

S形曲線的理論,指的是人和組織的發展猶如波浪起伏,而不是一條上衝或下墜的直線。生命的發展是由一個接一個連續性的波狀組成。當諸事不順時,還有下個波幅會將我們拉抬。

此外,作者又輔以四季的周期,解釋企業的生命演進。企業興旺(春末夏初)時,銷售暢旺,諸事順利,反而最無創意。這時人人墨守成規、企圖維持榮景,忽視了外在世界正在悄悄轉變,許多企業由盛轉衰,不正都是長期安於現狀造成的?

莫迪斯建議要在高峰期擴大研發,為新商機鋪路。而當企業處於衰退(秋末初冬)時,他建議身陷冬季的企業進行內部整頓,開除呆人並且重新訓練員工,重拾當年的創業精神。冬天雖苦、士氣低落,但亦最具創造與創新的潛能,冬末將是春天前的黎明,而非步入死亡。

目前政府團隊被惡意的政客、酸葡萄的學者以及媒體夾殺得灰頭土臉。不過馬政府本身路線的不夠堅定,時以社會觀瞻為考量,不停的朝令夕改,不也要負起部分責任?反對者本來就是要你難堪,對之委曲求全,只是親痛仇快。為了克服當前不確定的金融海嘯,與其舉棋不定,不如排除雜音,認定方向、才能征服不確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297288
更多散彈就打得到鳥?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9.02.22 04:00 am 
 
主計處日前預測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為負2.97%,這當然是嚴重的不景氣;然而政府到目前為止的對策似乎還是只有九個月來慣用的那兩個:撒錢與開高層會議。劉院長更直接說「請給我們子彈」打贏金融海嘯。但子彈不是沒成本的,而且更多子彈並不是抵抗金融海嘯的好辦法。

政府一直沒真正思考不景氣的原因和對策。馬政府最初說經濟不好乃是民進黨留下爛攤子,只要換黨執政就會馬上好。後來又認為股市是關鍵,而耗費大量資金甚至政府官員的誠信去護盤;失敗後,又改口股價是受國際影響而無法護盤。眼看股市和經濟不好,馬總統和高層官員又說台灣經濟基本面很好,只是信心出問題。這卻等於否定了自己原先對民進黨執政的批評。現在主計處的預測總算讓政府知道問題原來在出口;於是政府說要擴大內需以補出口之下降,因此劉院長開口要更多錢。但這並不是好辦法。

當出口只萎縮一點點時,擴大內需確可替代出口來維持經濟成長和就業;但出口萎縮甚多時,內需就無力強予替代。在簡單的凱因斯理論和總體經濟學教科書裡,假設一個家只生產一種產品,因此人民或外國少買時,只要政府多買就可把生產和就業救回來。然而任何有點水準的經濟學家或官員都知道,出口品和公共投資要用的東西很不相同。當我國DRAM出口大量減少時,政府花幾千億做公共建設也多買不了幾顆DRAM,因此根本幫不了DRAM產業。而DRAM的生產設備和員工,也絕大部分不可能改行去生產政府要買的鋼筋水泥或當貼磁磚的師傅。所以出口大幅萎縮時,大幅擴大國內支出不僅救不了出口產業,過多的公共投資還可能因為執行和監督能力不足,而造成偷工減料和其他弊端。

了解這個道理,就知道我國現在的不景氣是無法用大幅擴大公共投資來解決。政府不該再執迷追求經濟成長率,應更用心力於避免不景氣帶來的災難。其實總所得下降3%,若是由全民平均負擔,並不是多大的問題。不景氣之所以可怕,是因為有些人的工作和所得不是減少3%,而是完全失業甚至活不下去,有些企業生意也會萎縮較多而要倒閉,經濟也可能因而無法順利運轉。政府若明白這個事實,就知道政府面對嚴重不景氣的要務不是儘量拉高經濟成長率,而是支援難活下去的失業者,讓經濟能順利運轉,並幫助有未來前途的產業度過難關。

政府若把握這些要務來對付不景氣,所需的經費將遠低於散彈打鳥式的盲目擴大公共支出。例如,857億的消費券即使照政府的估計而提高0.6%的經濟成長率,其能減少的失業人口也不會超過3萬人;但若把這筆錢直接發給或雇用50萬失業者,每人卻可分到19萬元,將其中大部分用於基本消費,活過一年不成問題。所以政府應該更用心思考用錢的方法及效益。

而由於主計處日前估計的今年國民生產毛額比編預算時依據的估計值低了12%,因此稅收至少將因而短收2,000億元。而不景氣又可能使稅收占所得的比例下降一個百分點以上,也就是少收約1,300億元。這短收再加上目前預算已有的赤字,將使財政赤字超過7,000億元,接近GDP的6%。相對地,2001年我國出口萎縮18%,和今年預測的萎縮20%相差不多,但當年政府赤字僅占GDP的3.8%。所以馬政府若不刪減支出反而要擴大舉債和支出,問題恐怕會比當時還嚴重。

因此我們奉勸政府別再盲目花錢救成長率,請精簡開支而集中力量幫助人民度過難關,並保留更多的舉債空間和財政實力,應付可能更久的不景氣,以及爭取復甦時可能出現的機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297280
財政力度不足 人民希望何在?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2-21 工商時報 【薛孟杰/新聞分析】

 ●在綠委杯葛下,行政院長劉兆玄在層層包圍中,高喊:道幾次歉,都可以,但是老百姓要的是希望。圖/黃國書
 
     行政院長劉兆玄昨日在立法院一片吵嚷中,步上立院發言台,為經濟衰退及失業率攀升向全民道歉,儘管劉揆強調,「人民需要的是希望,而不是道歉!」但從劉內閣所提的施政報告來看,不免讓人疑惑,人民需要的希望在哪裡?

     綜合國內外經濟預測機構的報告,台灣今年的經濟表現恐將進入前所未見的黑暗期,面對未來,民眾都有惴惴難安之感。

     於此同時,行政院研考會卻發布馬總統上任9個月的民調,依據這份官方民調,馬總統及劉揆施政滿意度皆逾4成,劉兆玄施政滿意度較3月前上升3.7%,不滿意度下跌12%。

     令人感歎,今夕何夕,研考會還在玩這種為首長擦脂抹粉的工作,真是不識民意到了極點!

     全球經濟情勢動盪,各國政府都為不景氣所苦。台灣對外五大出口市場同步衰退,民眾並非不瞭解這波不景氣肇始於國際因素,但行政團隊如何因應,是不是能展現魄力與決心,帶領國人走過低谷,迎向再起,這是民眾所關切的重點。

     但是,我們所看到的多是口惠,馬政府自去年5月上任後,就急急先推出583億元的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公共工程預算,在先有預算卻無計畫的情形下,各地方政府所提出的中小型公共工程計畫,許多根本缺乏經濟效益。但即使如此,至去年底也僅執行6成,行政團聚的執行力備受質疑。

     隨著經濟指標的惡化,政院不斷舉債加碼擴大內需計畫,但卻換來首長們「預算多到用不完」的突搥發言,不僅外界質疑內閣究竟有無繃緊神經,也讓飽受失業、減薪之苦的民眾心都寒了,完全感受不到希望。

     劉揆昨日在立院答詢時表示,內閣表現已越來越好,但從民進黨立委反唇相譏劉揆定是被小人包圍,就算國民黨立委也忍不住提醒劉揆,對擴大公共投資的績效預估可能太樂觀,顯示朝野立委都看得出來「苦日子還有得熬」,行政院並沒有樂觀的理由。

     期盼行政團隊看清所處經濟環境,在此艱困之際,不要再玩粉飾太平的把戲。對於過去做成的錯誤決策,該負責的人也應勇敢挑起應有責任。行政團隊若能提高政策執行率,將危機化為轉機,或許就是為自己歷史留名的機會,也是台灣再起的機會。但若仍僅是口頭呼籲民眾共體時艱,不僅徒令各界反感,同時也只會讓解決問題的契機流失,恐怕也更難挽回人民對政府的信心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296256
社論-挽救廠商競爭力是壓倒一切的任務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2-21 工商時報 【本報訊】

     現在台灣經濟正陷在空前的低谷,讓人們錯愕莫名。與此相呼應的是,春節前後新台幣匯率直直落,短時間就貶回五、六年前的低位,也令人有「曾幾何時」之慨嘆。究竟孰令致之?

     國際金融海嘯,是顯而易見的「禍端」,因它使台灣的外銷訂單嚴重流失,直接挫低了台灣GDP和台幣匯率。然而,我們進一步挖根刨底,卻發現了另一個與金融海嘯有別的因素,正在作祟,就是廠商出口接單「回挫彈性」太大,其衰退速度遠大於整體經濟的負向變動率,彷如「自由落體」。這顯示廠商對外競爭力已嚴重流失,必需速謀補救,否則不久將會動搖國本。這絕非危言聳聽。

     台灣廠商競爭力流失的証據,不用鋪天蓋地去全球找,光和大陸對比,就很清楚。如近一年多以來,新台幣匯率基本上走貶,人民幣匯率走升,但兩者出口表現卻逆反了匯率現象。即幣值相對弱的台灣,2008年全年出口只增長3.6%。而幣值相對強的大陸,全年出口卻增長了17.2%。年末12月兩岸出口俱衰退,但台灣衰退了41.9%,大陸則衰退2.8%。今年1月,台灣衰退44.1%,大陸衰退17.5%,對比依然懸殊。

     更值得探究的是,目前作為台灣最大出口地的中國大陸,受金融海嘯之傷較歐美日為輕,倒是台灣對大陸(含香港)之出口,今年1月衰退幅度,竟高達58.6%,大過整體出口衰退率。顯而易見地,中國大陸的買主,對台灣下單的減縮程度太大了。這放在兩岸間已達成三通直航的格局下來看,顯得非常突兀。而這也再度証明,金融海嘯只是局部原因。另一部份原因,就是台灣廠商核心競爭力的退化,它比金融海嘯更難纏。

     微妙的是,中國大陸方面,最近也在議論台灣的競爭力問題。如中國海關總署在今年初發表新版監測報告,分析列舉兩岸貿易趨緩的原因,除國際金融危機、大陸宏觀調控外,還明白點出了「台灣產品競爭力弱化」這一項,值得吾人省思。

     台灣的企業家們,最近已紛紛公開指陳業界競爭力的問題。如台灣水泥董事長辜成允直接指出:「台商真正競爭者是大陸廠商」。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則再次呼籲工商界「提升核心競爭力」。這樣的聲音,實不勝枚舉,幾乎日日可聽聞。可惜,政府當局正在忙著「短線操作」,救出口、救金融、救財政。凡事以急於見效的「救」字馬首是瞻。

     在這種情境下,屬於「長線」、「挖潛」性質的提振競爭力事項,很令人遺憾地被擺到了第二位,甚至,明顯被其他若干急務所排擠。後者如新台幣匯率政策,表面上以大貶搶救出口,實際上,超貶部份形同變相價格補貼,無助核心競爭力,而且額外抬高進口成本,阻擋了廠商輸入先進設備、技術的意願。這將衝擊到廠商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其後果,一年半載就會顯現。

     鑑於競爭情勢的緊急,我們強烈建議,政府當局應把廠商競爭力,列入「救」的行列。不但要迅速採取大動作,而且,其他的經濟政策,也要盡量將提升廠商競爭力列入施政目標,使它成為「壓倒一切」的任務。

     而目前可以立即著力的是,將積極運作中的兩岸經貿開放政策,作為提升廠商競爭力的「推進器」。如台北市進出口公會理事長許勝雄,日前在本報專訪中所言,要把開放陸資的政策,聯結到「建設台灣成為兩岸研發中心」。這是有實益的取向之一。

     除外,兩岸金融開放、兩岸產業合作,乃至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之簽署,也要突出「提升台灣廠商競爭力」的要求。務必使這一系列的交流合作,集中推動台灣成為兩岸,乃至全球格局的「創新中心」、「新價值鏈核心」。這是從根扭轉台灣出口弱化趨勢、突破台灣經濟瓶頸的不二法門。政府當局要起而行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296245
全球化退潮‧區域化漲潮:台灣何去何從?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09.02.21 03:59 am 
 
正當九○年代風起雲湧的「全球化」蔚為普世顯學之際,國際金融海嘯倏然爆發,竟使「保護主義」及「經濟民族主義」又蠢蠢欲動。這是不是對「全球化」的質疑或反動?

台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國家經貿命脈正是寄託在「國際化」或「全球化」之上。爾今「全球化」的思維與操作受到質疑,台灣在創鉅痛深之餘,更面臨何去何從的問題。

在歷史長河中,經濟思想與操作的主流,往往呈現鐘擺現象。一端擺向自由放任,另一端擺向管制與責任。就資本主義言,從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至十八、十九世紀的「經濟帝國主義」,皆是為經濟強權及開放市場背書的經濟理論;至二十世紀末,因通訊及交通的精進,及產業技術漸趨平等化,使得企業進入微利時代,「全球化」遂成為在客觀上打破企業經營障礙,及在主觀上解放企業所受政治束縛的新理論。

然而,正如二十世紀初社會主義企圖扳回資本主義的鐘擺,或三○年代凱因斯修正了自由經濟的鐘擺;現今「全球化」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導致「保護主義」、「看得見的手」及「經濟民族主義」儼然成為新顯學,鐘擺回頭,毋寧亦是順理成章。

其實,「全球化」一如所有的自由經濟理論,其中雖有合理及進步的因素,但也包裝了經濟強權的擴張動機。由於「全球化」利弊互見,各國雖不能否定「全球化」,卻也對「全球化」多所補綴;最顯著的作為,就是方興未艾的「區域經濟組織」如歐盟與東協加N,及蔚為風潮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亦即以「區域化」來平衡「全球化」。如今,「全球化」因金融海嘯而受質疑,但智者皆不願再陷三○年代相互毀滅的「經貿壁壘」、「保護主義」;於是,「區域經濟組織」極可能是國際經濟鐘擺的落點,做為未來療傷止痛時期的中途之家。對於許多國家而言,這次「全球化」的傷害愈重,「區域經濟組織」及FTA的運作將愈重要。

無論是「全球化」或「區域經濟」,最重要的效應是在擴展經濟活動的規模或舞台。當「全球化」面臨抵制,而「區域經濟組織」可能更趨堅實之際,台灣若是面對一個一個形同經濟壁壘的「區域經濟組織」或FTA,卻無明智的布局,恐將四出碰壁,不知如何自處。我們可能面臨的風險是:會不會由「國際政治孤兒」更進一步惡化成「國際經濟孤兒」?

台灣是個小而淺的經濟體,若被各國的FTA及區域經濟組織排斥又包圍,台灣將在國際經濟上失去角色及腹地與市場。這就是十餘年來懸吊在台灣頭頂的「邊緣化」危機,如今這個危機已因「全球化」的思潮受挫,「保護主義」及「經濟的民族主義」蠢蠢欲動,及區域經濟組織的經濟壁壘一座座築起,而更形緊迫與嚴峻。畢竟,「全球化」思潮所鍾的世貿組織(WTO)已因多哈回合談判破裂而功能大失,「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不易實現,但區域經濟組織及FTA卻是運作較佳的體制。台灣若陷於「全球化」退潮、「區域化」漲潮的包夾中,恐將命運難測。

最近朝野常常論及東協加N及兩岸CECA,即是有關此一議題的討論。十餘年來,台灣曾在主觀條件較佳、客觀因素較寬鬆的情勢下,錯失了「亞太營運中心」之類的機遇;如今在各國的區域經濟組織及FTA即將對台灣形成排斥及包圍的危機中,台灣卻仍如鍋裡的青蛙,對快速加熱的水溫毫無警覺。

兩岸簽定CECA,誠然有困難,有風險;台灣想要透過CECA與東協加N掛勾,也未必能全如我願。但是,如果沒有CECA,如果不試試有否參與東協加N的機會,如果不回頭試試與新加坡或美國的FTA,台灣會不會邊緣化?台灣會不會淪為經濟的國際孤兒?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295991
社論-漫漫長夜 準備好了嗎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2-20 中國時報 【本報訊】

     雖然早知道數字不會好看,但當看到台灣經濟去年第四季大幅衰退八.三六%,今年經濟將一路負成長到第四季才能轉正,全年衰退二.九七%的數字時,仍不得不震撼於這波海嘯的恐怖與嚴重。面對這波最嚴重且長期的經濟衰退,政府是該有更積極而全面的作為了。

     這波台灣史上「最衰」的經濟情勢,成因很明顯:全球金融海嘯造成需求一夕消失,以出口帶動經濟的台灣,立即掉入深淵。出口大減,企業營收獲利大降、失業上升,無薪假遍及各企業,結果,另一個影響經濟最鉅的民間消費也銳減。而前景看空、訂單茫茫,民間投資當然也全面縮手。

     看看數據吧!台灣一月出口衰退四四.一%,扣除春節因素後仍衰退三四.九%。預估今年全年出口要衰退二成之多。民間消費即使有八百億元的消費券力拉,今年成長率只有○.八二%。民間投資預估全年衰退二八%,第一季更是一口氣掉了四成之多。

     此時不論是降息的貨幣政策,希望拉抬投資;或是貶值的匯率政策,想推出口一把;或甚至如消費券等增加民間消費等作法,能達到的效果都非常有限。因為,需求不見了,貶值也喚不回出口;前景暗淡,零利率也難拉回投資;信心沒了,消費券結束後,民間消費也只能持續低檔徘徊。

     也就是說,除了政府公部門,幾乎所有的經濟成長引擎全部熄火,經濟怎麼可能會好?因此,政府的責任,將數倍於過去。雖然各項政策的效果可能都杯水車薪,但政府不能無作為,而是更要全面、審慎的去作。在景氣谷底時作對的事,才能讓台灣及早反彈走出衰退。

     降息,固然在此時喚不回民間投資,但至少讓廣大的房貸戶喘口氣,加上各項讓房貸戶寬延展期的政策,至少避免房貸市場成為另一個重災區。否則,房貸違約率大增,不僅讓自住者流離失所、產生社會問題,大量呆帳湧入銀行,更是一個大地雷。

     貶值,無法創造國外需求,但至少讓出口這個最重要的引擎,不會在需求銳減的同時,還要接受匯率較競爭對手國「不具競爭力」的殘酷環境。看一月的出口值中,各項科技產品的衰退幅度,如兩兆雙星的液晶螢幕衰退七成多等,DRAM則幾乎整個產業都快掛了。

     在經濟引擎全面熄火之際,政府最能控制且發揮直接效益的,就是擴大內需、增加政府採購與公共建設,這都應積極、加速推動;而開放與自由化,也應持續而更大幅度的推動。

     在面臨前所未有、既深且長的經濟衰退期,政府不僅要在經濟政策面努力支撐經濟,將經濟推向良性循環面,更重要─而且遠比經濟政策更重要的是:要有「全面性的社會關照」,絕對不能讓台灣社會,在這波經濟蕭條打擊下,陷入紛亂。

     我們已經看到不少國家在金融海嘯衝擊下引發動亂。從經濟相對較落後的拉脫維亞、南美智利,到歐洲的希臘、冰島,都出現抗議活動;甚至七大工業國英、法,都出現罷工抗議潮。美國全球情報總監布萊爾日前才警告說,全球經濟危機引發的經濟動亂,已超過恐怖主義,成為美國面臨最大的安全威脅。

     台灣人溫厚理性,法治有一定基礎;社會上的家庭結構仍強,可在景氣低迷、失業升高之際,容納家族成員,支持其基本生活,因而能吸收掉一定程度的動亂因子;經濟上台灣人的儲蓄率亦高,對抗不景氣有一定的資本。這些都是台灣在這波全球蕭條中,保持社會安定重要的資本。

     但這不代表台灣社會就一定能安度危機。如果失業率持續飆漲、社會上無收入、基本生活都匱乏者大增,結果必然是:治安大壞,一般民眾連基本安全、安定的生活都難以維持,社會結構即可能崩解;然後是外資與外人撤離、投資消失,經濟更陷入困境。

     這種「最壞的結果」,在台灣發生的機率也許不高,但我們仍提醒政府,應特別防患於未然。也因此,架構更完善的社會安全網,以穩定社會,讓全民安度海嘯,是政府刻不容緩的課題。這部分也許需要相當龐大的財政支持,但絕對有必要。也因此,政府更該審慎使用資源,切勿散彈亂發、浪費資源。

     這波衰退,主計處預估會有連續五季負成長,創下史上最長的經濟黑暗期,顯然,這是一個漫漫長夜,全民只能咬牙共度黑夜。但,政府相關主事者,準備好了嗎?能否帶領、呵護著全民共同平安的度過這個長夜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294394
全套政策 強力執行 解經濟倒懸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王作榮/前監察院長(台北市)】 2009.02.20 03:17 am 
 
我常自嘆「舊業已隨歲月盡」。一九五○至七○年代,我的卅年黃金歲月全部奉獻給了台灣的現代化與經濟發展,當時台灣發生任何經濟問題,我立即站出來指出發生的原因、結果與對策;現在則是「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不過,主計處發表「國內經濟情勢展望」,我仍不免有「烈士暮年,壯心未已」的情懷,寫出一點淺見,供社會大眾參考。

首先,我要向主計處全體同仁道賀,他們的「展望」已達國際水準,與二、三十年前完全不同,我們國家仍在進步中。除了主計處所提出的各點外,我也表達一些淺見。依我的看法,台灣經濟目前的困境,有兩個主要的原因混雜在一起造成,並不是單純的所謂金融海嘯。

一、短期性的經濟循環。此次金融海嘯,一如一九三○年代發生在美國的經濟大恐慌,是資本主義經濟長期供求失調所累積造成,再由金融與大企業腐化及相關社會因素作為引子而爆發。這是資本主義經濟固有的本質,隔段時間就要發生一次,強度與時間長短不一定。這次台灣被波及,乃極其自然的事。

二、長期性的經濟結構問題。台灣過去幾十年,產業及經濟發展都走輕便短小的路:紡織、成衣、玩具、家電、小型機械,漸至石化、汽車裝配、電子代工、電子資訊及相關產業,而以出口外銷為導向。包括商業、銀行業等服務業有進步,但長期處於相對的落後狀態,這就是台灣經濟奇蹟與繁榮的來源。

大陸經濟崛起走的也是這條路,雙方必會在國際市場相碰,而由於大陸規模大、成本低、進步快,競爭之下台灣居下風,不調整經濟結構,出口必逐漸減少終至衰退。

三、還有其他個別不正派經營、投機及挖空企業的財團,與投資者及消費者陷在經濟困境的心理反應,則都是造成現狀的因素之一,但對大勢影響不是很嚴重。

解決第一個問題,應以財政政策中公共投資政策為主,但應有計畫、有節制,不可亂撒錢,破壞健全財政的基礎,埋下日後通貨膨脹或停滯性通貨膨脹的種子,且損害社會公平,加重財富分配的集中。

解決第二個問題的辦法是採取香港模式,也是我一再提到的台灣應與大陸東南沿海地區或更遠地區形成塊狀經濟區,「打不過你就加入你」,民間做得很好,政府尚待加強努力。

至於第三,一些雜項問題等到前兩個問題解決或解決中,會減弱、消失,或對整體經濟不會造成嚴重傷害。

對於政府現在採取的政策,我只提出一些看法供決策當局參考:(一)降低利率、台幣貶值、減免稅對於解決當前問題的成效究竟有多大,尚待評估。但都是兩面刃,應謹防過度使用的副作用。(二)任何撒錢的政策都要注意接受者的責任與義務。(三)任何援助個別企業,都要伴之以整頓與懲罰,記住午餐不能白吃,白吃後患無窮。(四)建議政府召集年輕專家學者與政府官員精細會商提出一整套解救目前危機的政策,強有力的執行,不可隨興提政策、作決定。政策強有力的執行最重要,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最高執行者就是蔣經國。

最後,我還要提出,台灣經濟有一定的健全基礎,人民教育水準高,一定可以度過難關,何況我們還有以百萬計的台商賺「陸匯」匯回台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293950
六三三解構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黑白集】 2009.02.20 03:17 am 
 
去年四月底,馬總統在美國商會的聚會中說,「六三三要達成很困難」;八月,他接受墨西哥太陽報訪問又說,六三三將「延後實現」。

當時,輿論的反應十分強烈。有人指他跳票,有人則認為總統不可領頭悲觀,要有「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拚勁。

去年四月金融風暴尚無太大聲息,去年八月美國二次房貸雖已爆發,但當時的社會氣氛皆是:不認輸,不認命,馬總統尤其不能帶頭認輸認命!

然而,現在恐怕少有人再對「六三三」存有幻想,擺在眼前的事實是:主計處將明年經濟成長下修至負二‧九七%,去年十二月的失業率亦達五‧○三%;又因台幣貶值與經濟負成長,平均國民所得將由去年的一萬七千五百七十六美元,跌至今年的一萬五千九百五十七美元。

何況,這些尚未必是最壞的數字。朝野如今應有的警覺是:當初建構「六三三」願景的主客觀條件皆已解構,國人應以新的心態及新的策略去面對當前的困境。我們可以不認輸、不認命,但不可不認清國家的現實處境,亦不可不認清世局的凶險。

有人說:「正因全世界皆陷入嚴重的困局,所以困局一定能找到解決方法。」但是,也正因全世界皆陷困局,任何一個國家均很難單獨脫困。尤其,台灣是一個高度依賴出口、內需規模不足的經濟體;想要脫困,必是更加不易。

面對此一困境,馬政府應全盤調整以「六三三」為主軸的政策架構;不要再聽到口口聲聲「實現馬總統政見」的說法,而應改以「台灣政經體質的更新再造」為主題!

擱下六三三,始可能有腳踏實地的表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293909
名家觀點》春天的第二把火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管中閔】 2009.02.18 02:54 am 
 
這波由金融風暴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來得又急又猛。台灣雖不在金融風暴的中心,但由於貿易依存度高,當出口對象的需求萎縮時,台灣經濟無可避免的受到了重大衝擊。科學園區一向是台灣產業產值與出口的龍頭,而它在這段時間的衰退,與其連帶引發的裁員和無薪假,正是台灣當前經濟困境的縮寫。

政府在經濟困難時必然承受了龐大的壓力:失業民眾期待救助,艱困企業則寄望紓困。在諸多振興經濟的作為中,最叫座的莫過於「消費券」。消費券趕在過年前發放,尤得民心。即使不是身歷其境,我們也可想見那幅盛況:持券民眾載欣載奔,商家鑼鼓喧天,夾道歡迎消費大軍。許多行業都表示,消費券的確增加了不少商機;陰霾已久的台灣天空,至此似乎出現了一絲藍天。

於是有人開始小心的探問:可不可以(或可不可能)再發一次消費券?在回答這問題前,我們有必要先釐清消費券可能(與不可能)發揮的作用。

當台灣出口產業因國外需求劇降而衰退時,我們在經濟需求上的「缺口」其實並不止此。首先,民間投資會因出口衰退、經濟前景不明而大幅減少;而產業裁員減薪又進一步影響到民間消費。

所以對貿易(出口)依存度高的國家如台灣者,國外需求的減少會進而影響國內需求,從而使得景氣進一步惡化。我們既不能控制國外需求,所以若想避免衰退加深,只能設法增加國內需求,以彌補需求上的「缺口」。這是擴大內需政策的基本思維。

消費券作為擴大內需政策中的一小部分,它無法促進民間投資,所扮演的僅是推動民間消費的角色。從規模上來看,消費券共發放800餘億元,約為我國一年民間消費的1%,但不到我國一年國內總產值的0.7%。以這樣的規模,當然不可能扭轉景氣趨勢。所以消費券只是火種,希望誘發出因經濟情勢不明而被推遲的或被暫時壓縮的消費之火,從而縮小部分的需求缺口。

換言之,消費券最多只有短期的、局部的作用,但不會是治療衰退的解藥。消費券在經濟活動上所產生的一些熱度,可以稍微舒緩經濟的衰退程度,使部分苦苦掙扎的民眾得以度過蕭條的寒冬。因此,消費券雖不是解藥,但有助於我們「以拖待變」,等待復甦的春天。

如今消費券的兌換已逾三成,消費券產生的熱度很快就會消退,消費券的階段性任務(舒緩衰退)也將告終。然而消費券只是短期手段,可一不可再。除了必須考慮政府的財政負擔與應有的財政紀律外,由政府花錢創造消費畢竟不是真正的經濟活動。政府不是市場,不應也無法取代市場的功能。

我們知道,即使經濟蕭條時市場仍有一定的需求,消化掉的存貨最終也必須回補。市場需求與存貨可能縮小,但不會為零,所以衰退也就有其極限。

世界各國現已傾全力投入大量資金以求振興經濟;大家的作法無他,都在增加需求。當這些政策付諸實行,效果逐漸顯現,國內外需求也勢必慢慢回溫,那時就是復甦的時機。

但我們不能確知復甦之前的過渡期還有多長。所以即使不再發消費券,我們仍應設法延續來自消費券的熱度,維持市場上對消費的信心。一種可能作法是由政府協助或主辦各種大型的特價商品展(例如家電用品展,運動器材與商品展等),以特展形式匯集買氣,以特價刺激買氣。這種特展應該從北到南,各種類別分別推出,展期也可稍長,以發揮類似消費券的作用:催出被推遲的或被暫時壓縮的消費;再次讓有能力消費的人,藉由消費發揮舒緩衰退的作用。

如果消費券是春天的第一把火,這些特展可以是春天的第二把(或許多把)火,一路燒向夏天。那麼隨著各國(包括台灣自己)經濟逐漸恢復活力,也許我們到秋天時就可以看到遠方那片復甦的金光。

(作者是中研院院士、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289124
頁/共5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