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馬英九第一堂財經課
 瀏覽54,798|回應524推薦6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拎杯
Chocola
大同
藍海翔
中華民族的端午節
MOGI

中國時報 2008.04.28 
本報訊
 
 只盼生活好▲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上任面臨高通膨、低成長與高負債的台灣,人民痛苦指數居高不下,執政團隊應多傾聽民眾的聲音,好好關愛民眾,提供民眾安樂的生活;圖為一名上班族行經101大樓前的LOVE雕塑。

     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台灣現在的經濟體質,你會想到什麼?「易碎品(fragile)」,許多人回答。儘管台灣是四小龍裡最低幅度的通膨,但通膨壓力已是近十多年僅見;在低成長、薪資停滯的環境裡,在國債八年增加二兆四千億的台灣,如何逃出高通膨、高負債、低成長的「兩高一低」之惡性循環,將是馬英九上任的第一堂財經課;至於社會失衡與租稅的失靈,更難短期見效根治。

     過去八年,台灣經濟的複合成長率平均只有四.○%,居四小龍之末,遠低於之前八年的五.三%。如果,台灣能維持過去水準,平均經濟成長率拉到前八年的五.三%或與新加坡的五.四五%比肩而行,國內生產毛額(GDP)可以增加一兆四千億元以上。這個數字,代表的是十多兆元的產值,而且是永遠流失的十多兆元。

     面對新政府的施政方向,外界已有許多期望,似乎,認為經濟的提振與好轉應是一蹴可及、水到渠成。但,事實上眼前挑戰更多,難怪,業者勸告新政府「要管理民眾的期待」。

     油電價一漲 物價將創12年新高

     「台灣到現在還沒有真正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威力,」大和總研全球顧問劉憶如說:「這一次,漲起來不是鬧著玩的!」

     五二○上任後僅僅十天,新政權就必須決定,六月油、電價格要漲多少。如果一次漲足,極有可能,今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逼近三%,創下十二年來新高。目前台灣銀行一年定存利率只有二.六五%,台灣很有可能再度變成負利率國家。這樣的通膨,更將幾乎把薪資漲幅吃掉。

     財經學者幾乎都有共識─面對全球性通膨台灣免疫力很小。這個月初,國際貨幣基金調高美國、歐洲與其他已開發國家消費者物價指數預測到二.六%,創下一九九五年以來新高。新政府唯一能做的決策是,一次漲足?或緩步微調?

     贊成一次漲足者,擔心緩漲反而造成物價上漲的預期心理。東華大學經濟系教授溫英幹舉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為例,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採取震撼療法,油電價一次漲足,把大家嚇了一跳,但預期心理馬上消失無蹤,物價很快平穩下來。哈佛大學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羅葛符也認為,通膨最怕就是預期心理,「一旦預期形成,整個情況就很難扭轉。」

     最佳化衡量與拿捏 將是大考驗

     主張緩漲者,則認為政策還是需要考慮後座力。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認為,理論上一次漲足是對的,但誰也不知道震盪療法後,是不是得繼續再漲。另外,萬一之後的局勢價格是往下掉呢,公用費率是否要跟著下調。目前國際間普遍觀點,隨著美國、歐洲經濟放緩,將有助於壓抑通膨,尤其今年下半,當高成長新興市場開始感受經濟趨緩的痛苦,全球物價壓力會減緩。

     但,不容忽視的是:根據本報民調,有高達五三%的受訪者贊成政府持續凍結油價,認為應該交由市場機制決定則為廿九%。新政府如何在民眾的期望、專業與政治的考量、短期與長期效益之間,作出最佳化的衡量與拿捏,將是一大考驗。

     只是對新總統馬英九而言,如果高通膨惡夢未成真,是因全球經濟放緩而讓全球能源與糧食價格真能平穩下來,這也意味今著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能跌破四%,創下近四年最低水準。國際貨幣基金就不斷下修今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根據其最新預測,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只有三.四%,創下七年前經濟負成長之後的歷史新低。

     國庫沒錢是事實 須訂優先順序

     新政府計畫以擴大公共工程來支撐今年經濟成長率到五%,明年到六%。這樣的政策,看在某些人眼中卻直冒冷汗。國民黨立委李紀珠直言,可預見未來半年物價都會是問題,如果貿然推出大量公共建設,可能會進一步推升物價,甚至產生資源排擠的效果。「政策優先順序一定要調整」,她認為。

     洪德生則直言,他不知這些建設財源在那裏。他說,過去民進黨政府不是不知道要做公共建設,但國庫沒有錢是事實。過去七年,政府資本支出每年平均減五.二%,政府消費只增加○.六六%,比起國民黨執政時平均增加六.四六%,可以顯見政府財務有多麼拮据。

     洪德生說,政府如果凡事要自己做,可預見一定會受到財源的限制。政府不是不能以處理公有資產,籌措建設用資金,但可能都需要修改法規。如果是用BOT,這又考驗文官素質與政府的議約能力。「台灣法律規章、制度面這些非貿易財,能不能改革跟得上?」他問。

     愛台十二項建設 必須務實把關

     曾在世界銀行工作的溫英幹認為,不論是用那一種財源籌措,公共建設最根本的問題是:建設能不能回收?要做的是不是好建設?根據世界銀行的評估標準,每一個公共建設,起碼要有財務效益,譬如:蓋馬路可以回本、經濟效益則如:增加稅收與就業、環境生態評估等問題。新總統提出的愛台十二項建設,都必須放回這些光譜下嚴格檢驗,不能貿然動工。

     外界寄望最殷切的兩岸開放,固然有短期刺激與提振效益,但絕非萬靈丹;終究,政府要面對許多內部長期與根本的經濟課題。而這些課題,都是嚴峻的挑戰。新政府,真的準備好了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837677
 回應文章 頁/共5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權貴回饋機制 蘇格蘭轉型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孫瑞穗/社會文化評論者(台北市)】
2014.10.20 02:13 am
 
城市選舉逼近尾聲,選戰語言越激烈。柯P平民身分和樸素性格,因接近大眾而民調居高熱絡。而那位承受父親盛名財富之累的連勝文,則一路背負「權貴身分」的道德指控,民調低迷不起。這些文革式的階級批鬥語言,老實說,離真正的城市專業和空間治理內容甚遠。

容我膽敢在恐怖又瘋狂的階級鬥爭和民粹氛圍中,講幾句看似白目卻頗具良心的專業建議。

讓我們看三十年前也面臨產業外移而經濟衰退的英國,尤其因獨立公投而成世界焦點的蘇格蘭,為什麼他們的城市沒有被經濟衰退打敗,而能成功升級轉型?

由於區域政府本土化意識和政策影響下,蘇格蘭首都愛丁堡一直都以保存在地多元族群和原住民文化風格著稱。這個集結在地民間社群而興起的藝術創意產業,正是當地貴族用心領養經營民間社團的成果,八○年代轉型之際才有辦法以「國際藝術節」面貌升級成為國際規模的文化節慶。今天全世界人所認識的蘇格蘭,不正是通過這類國際型慶典來親近土地嗎?換言之,工業革命後第一波成為資產階級的貴族,相當積極照顧地方並協助財務貧困地方升級,就是蘇格蘭沒有被全球化經濟打垮的重要關鍵。

再看二級城市格拉斯哥,當地一家做雨衣起家的公司Mckintosh,早年因大英國協關照區域輔導政策而被地方政府養大的財團,八○年代轉型後成為一家綜合創意家俱及視覺美學設計的文化企業。有意思的是,那些受政策輔導而變大的公司大方回饋社會。首先,他們為企業升級找來最優秀人才,成立最IN的視覺設計學校和時尚智庫,首創有地方特色的設計風格。以戰後形成德國現代主義風格的包浩斯工作坊模式,一面教授時尚知識,一面與社區結合做可上市的設計實踐,這樣的企業轉型使九○後格拉斯哥公司生產的設計作品,可跟歐陸並駕齊驅,翻身變成歐陸學子搶著去朝聖的所在。

看看蘇格蘭城市轉型升級過程中,地方貴族和財團付出了多少心力財力和回饋的熱誠。因為財源穩定的財團願意回饋城市建設,才使得城市基礎穩固,不怕全球化國際熱錢投機炒作。這種愛鄉愛國願意長期回饋的企業責任,才是權貴後代今日該做的事。

老實說,相較於資金運作超越民族國家所形成的新全球經濟體,台灣這些因政府優惠政策而養大的財團,所謂台商,在世界上跟第一世界跨國公司比起來根本只有鼻屎大,他們也還在世界市場的狂風暴雨中求生存。我們與其只做表面道德指責或鬥倒他們,不如明白指出財團該回饋社會的方向與內容。而且,未來城市治理中就該明白確立這樣的「回饋機制」,讓它成為可以運作的法令和治理體制的一部分。

不是卑微地乞求,而是要求被國家養大的財團為民間社會做出具體建設和福利,並信守長期承諾。開始思考這種事,才是民間社會從投票式民粹主義升級到深思熟慮民主的開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18195
數不完的黑心商人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黑白集】
2014.10.12 01:42 am
 
看看這些年,我們台灣人吃的都是些什麼?香港「金寶運」公司賣到台灣的,是飼料油和工業用油;越南企業出口來台的豬油,也證實為飼料油。但是,透過本土第一、第二大豬油廠「正義」及「強冠」的加工,這些飼料油被源源不絕地做成食品,也送進大小餐廳和你我家中的廚房。

連日來,民間、學校和不少縣市已發起抵制頂新旗下產品,這恐怕是消費者最後的自保力量。然而,環顧這三波假油事件,台灣黑心商人何其多,什麼噁心錢都敢賺的人總是前仆後繼,屢罰不絕。因此,有郭烈成那樣在屏東鄉下搞個地下工廠,就在餿水桶間煉起油來的;也有像頂新這樣總部設在一○一大樓,卻膽敢把飼料油摻進自家品牌賣給消費者吃。兩相比較,誰更可恨?

再看看那些中間黑心商的嘴臉。這次之所以能查出正義油品混摻劣油,是前波偵辦餿水油的意外發現:「鑫好」負責人吳容合是正義公司離職處長,也同時供應劣油給強冠,他從Line上發出的一則訊息,讓檢察官鎖定他偵辦,終而揪出頂新集團涉及混用飼料油。

不僅如此,政府目前掌握了廿二家飼料油進口商的名單,而鑫好的供貨商晉鴻和久豐都自香港進口飼料油,他們卻不在農委會的名單上。亦即,這些廠商或許謊報進口貨物項目,甚至可能勾結國外報關機構出具不實貨品證明;如此一來,政府對於飼料油流向的追蹤,黑數可能要較原先的估計大上許多。

台灣一年三波假油風暴,意味這個產業劣根甚深,上下游摻假混劣成習;因此,地下工廠、人頭公司、海外供應商乃至國內品牌大廠,才會共同形成這個大醬缸的生態鏈。近年「愛台灣」的口號高入雲霄,仔細檢視,內容卻不忍卒睹。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11914
開放 是台灣唯一的出路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14.07.19 01:58 am
 
兩岸服貿協議被「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硬生生擋住,寸步難行;而後者又在反對黨杯葛之下難有進展,「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同樣卡在立法院動彈不得,就在這個時刻,大陸與南韓的FTA協商加快進行,預計年底即可通過實施;主談貨貿的大陸官員表示,屆時台灣在對岸市場的領先優勢將轉為落後劣勢,「對台灣來說很可惜!」

為什麼可惜,其實國人心知肚明。半世紀以來台灣靠貿易立國;而國際貿易除了本身實力,最講究的就是市場通路;能否順暢進出以及公平競爭,攸關經濟的生死存亡。

自從戮力推動貿易自由化、WTO於杜哈談判泥足深陷以來,區域整合、雙邊FTA成為貿易大國爭奪優惠特權、排除異己的登龍捷徑,不得其門而入者便處處受到排擠而被邊緣化。台灣正是其中的顯例;由於國際政治處境特殊,在主要貿易市場都飽受冷眼,占有率乃節節下降,與南韓等競爭對手的地位此消彼長,前景日益黯淡。

大陸市場原本是我們還擁有相對優勢的空間,這是同文同種以及台商數十年艱苦耕耘的成果。然而一旦南韓又藉FTA而享受到免關稅、去除非貿易障礙的優惠待遇,台灣連這最後一塊得以一爭雄長的空間一旦失去,當然親痛仇快,令人扼腕歎息。

不過,還有一個更令人沉痛的理由。數十年前,台灣經濟曾一度飛躍而前,締造經濟奇蹟;我們所倚仗的,就是開風氣之先,在所有落後國家中率先推出優質廉價勞工發展加工出口業成為迷你世界工廠。

但20餘年前,由於工資已相對高昂,拱手將此機會讓給更貧窮的國家,經濟動力亦隨之一落千丈。幸好中國大陸繼起成為超大的世界工廠,為台灣中上游產業提供出路,台灣乃得以藉此苟延殘喘,暫時逃避尋找經濟新方向的嚴酷挑戰。

隨著對岸的世界工廠淡出,這借來的時光終將用盡,我們不得不正視此一新挑戰。由於台灣資源短缺、幅員狹小,非賴貿易難以大展鴻圖,於此雙邊FTA當道的大環境中,不排除障礙、廣結善緣,台灣毫無機會可言。盱衡當前政治處境,與對岸簽定FTA乃是搬開絆腳石的第一步;幸而馬政府六年來緩和兩岸氣氛,關係穩步改善,乃有機會積極協商貨貿協議;在「318學運」之前,甚至還見到完成協商的曙光。一旦兩岸建立自由貿易區,則台灣與其他貿易對手簽實質上的FTA或進行區域整合,即水到渠成。

當服貿協議因學運而受阻,許多官員紛紛警告,服貿不過,貨貿協商即會中斷。我們力排眾議,認為對岸深識大體,不會因噎廢食,貨貿應能順利繼續協商,可先繞過受阻的服貿,全力推進貨貿。最近主談貨貿的對岸商務部副部長高燕果然明確表示,貨貿協商從未因服貿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風波而停頓。因此,如果不再見到無謂的阻攔,兩岸貨貿協議大有可能在中韓FTA之前簽定。

其實,只要貨貿一通過實施,台灣就會走上自由開放的不歸路,半世紀來許多弱勢產業所倚賴的保護傘將全數去除,這是在自由開放的市場中必須服膺的遊戲規則。但以台灣人民的機敏勤奮、愈挫愈勇,以及過去浸淫於全球貿易所培養的眼光、身手,我們從來未因開放而被擊敗,反而因為面對競爭而去腐生新、更上層樓;所以我們不懼開放,所擔心的,乃是開放腳步太過遲緩。

這倒可以操之在我,我們不必痴痴等待他國同意與我簽定FTA,可主動宣布單方面向全球開放,這不但無需坐待外力,只要全民一心,叱咤立辦。而且,如本社論之前所闡述,這正是不鎖入中國懷抱的不二法門。眼前政府力推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正是頭一步;由點突破,建立民眾信心,再繼續擴大戰果,台灣必能早日脫胎換骨,走上陽關大道。

台灣人民品德高尚、熱情善良;台灣本身位處太平洋島鏈樞紐、中國大陸進出口的門戶;中華文化復為連繫數十億華人的重要紐帶;產業鏈完整又足以承上啟下;企業家機敏幹練、鬥志昂揚;這樣的台灣,一旦打破枷鎖自由馳騁,怎會淪為池中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42646
設主權基金 別讓退休基金被坑殺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李沃牆/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金門金城)】
2014.07.19 01:58 am
 
不久前才發生政府基金代操經理人坑殺退休基金,如今又爆發股市炒手涉結合上櫃公司董事長炒股,造成退休基金慘賠六千多萬元。炒股舞弊事件接二連三,法律似無法遏止這種行徑;但人民的血汗錢豈可一再被坑殺?

財政部長張盛和曾建議成立「台灣主權基金」,但至今卻只聞樓梯響。筆者以為,在管理人員專業不足、委外操作弊案頻傳下,成立主權基金除可規避不當的炒作,亦可提高投資績效,不失為一石二鳥之計。

進一步言之,主權基金是一種由政府擁有、控制與支配,追求風險調整後的報酬最大化目標,並且由獨立於央行和財政部的專業投資機構管理的財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是東南亞最早採用主權財富基金對外投資的公司,而挪威的「政府養老退休基金全球基金」則是國際間公認治理最完善的主權財富基金。

歸納挪威退休基金成功之道,有幾項值得台灣未來規畫主權基金時參考。

首先,基金宗旨除了為人民謀福利外,基本策略亦相當清楚。包括,對外投資沒有政治戰略目的、不會取得對投資標的企業的控制權。另外也明文規定,不得投資違反人道、嚴重侵犯人權、重大貪汙或嚴重損害環境之標的,也絕不操縱單一公司的股票市場價格、對單一公司總股本的最高持股為百分之三。

再者是建立商業化、專業化與獨立化的運作原則,即基金內部組織架構、治理模式與管理團隊,比照國際級的私人投資公司,避免仿襲政府行政機關的架構。網羅國際一流金融人才,包括首席投資官、基金經理人都是外聘的專業人員。其投資組合比例和投資報酬都定期公開揭露,資產流向也全列在網站上,透明度遠超過其他主權財富金。另一項特色是成立「倫理諮評委員會」,成員領域廣泛超然,除了經濟學家外,尚有哲學家、人權律師、產品安全專家、國際法專家。

坦言之,現階段成立台灣主權基金,必然會面對不少難題。一、每個基金都有不同的法源基礎、特定的服務族群、不同的費率規定及不同的主管部門,未來要如何整合是一大困難。二、未來修法及立法必然相當耗時。三、如何尋找專業人才、成立獨立機構或公司進行投資管理,做到不集權,而能完全透明化、去政治化相當不易。

成立台灣主權基金是極為可行的方案,國外成功的經驗可資借鏡。未來能否成功,端賴政府是否用心規劃,逐一排除困難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42431
重大財經決策需要「壓力測試」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14.07.18 02:39 am
 
在「證券交易所得稅」等無效的施政之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和「自由經濟示範區」又相繼在立法院被擱置;國家當前重大財經政策幾乎已面臨龍困淺灘、寸步難行的境地。後兩項重大政策停滯不前的原因,執政者都怪罪在野黨的意識形態作祟,低估了政策對台灣的整體效益、誇大了兩岸風險。

不管這種究責是對或錯,但在藍綠激烈競爭下,在野黨「逢中必反」已成為政府治理下的「必要條件」時,任何重大政策設計就不能不考慮這項「限制條件」。

在重大財經政策形成之前,執政當局應探究在野陣營可能提出的挑戰、可能對民眾進行的「煽動」,以適當的「配套」來杜絕被「見縫插針」的機會,讓政策可以在最嚴苛的檢驗下通過,並順利推動。這是在當前嚴峻的國家情勢下,一個負責任的執政者面對此種特殊政治環境的正辦;捨此不圖,在每次在野黨杯葛之下,除了對嗆卻無力突破、讓政務空轉,還是要承擔經濟惡化、選舉不利的後果,執政者不可不慎思。

這種在重大決策之前,考量在野黨可能提出的挑戰,然後預擬適當的「配套」,以防止重大政策被嚴厲挑戰、無法獲得社會大眾支持的作法,其實就類似金融機構目前要面對金管會要求的「壓力測試」。

金融機構面對的,是發生系統性金融變局之下,個別金融機構是否可以承受倒帳的能力。對重大財經政策而言,其「壓力測試」就是反對者從不同角度,包括兩岸角度,對該政策提出的各種質疑或挑戰,都能夠獲得適當的處理或回應。

這種「壓力測試」如果要完整進行,除了政府內部已經建置的層層控管之外,還要加入社會上不同利益團體的意見和質疑,才可能考慮周全,而在政策正式推出之後,就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當民眾看到政府的規劃周全、無懈可擊之下,就算部分人士還是有意識形態,但已無著力之處,反對力道大為減輕,這才是當前政治環境之下,有為的執政者較理想的施政態度。

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為例,國際上服務市場的貿易開放型態,已經非常多元;除非是針對高度開放的經濟體,可以用「完全開放」的模式和對手進行諮商,否則就可以用「限制性開放」的模式和對方周旋。這次受到民眾詬病的,是大陸對我國的開放者許多屬「限制性開放」,或還有地方管制的眉眉角角;我方卻對其「完全開放」,於是最後的結果極可能是我方吃不到對方的開放果實,對方卻長驅直入掠奪我方市場。無論這種質疑是否為真,政府若在簽署前進行完整的「壓力測試」,就可以了解民眾此方面的質疑,及早提出諮商對策加以因應。若壓力測試時發現民眾關切「受損害時的救濟」,也可以早日提出更周全的「損害救濟」措施,舒緩日後的反服貿壓力。

「自由經濟示範區」也是一樣:如果事前有壓力測試,了解民眾對「農產加值」有小門可以讓大陸進口到台灣,可能損害台灣農業利益時,其實可以及早提出配套措施,例如規定利用此種緩衝機制的示範區企業,必須在三年內購買至少等值的台灣農產品,在示範區內製造出口;如此,就可以緩解民眾對台灣農業將有受害風險的質疑。另外,由於民眾質疑「國際醫療」將剝奪國人的看病權益,在「壓力測試」中了解這種質疑時,政府可以提出「總量管制」之規範來紓解民眾的疑慮,例如實施初期(如五年內)示範區內的國內醫師醫療總時數不得超過我國總醫療時數的1%,99%的醫療服務將不會受到影響,民眾自然可以釋懷。

世界不斷向前,時間不會等待台灣;有智慧的執政者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碰到反對聲音就用回嗆來因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141612
不戰、不和、不守,台灣何趨何從?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14.05.18 02:41 am
 
清末的鴉片戰爭應是壓垮大清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當英法聯軍的艨艟巨艦進逼廣東,兵臨城下,兩廣總督葉名琛無所作為,而被譏為「不戰、不和、不守、不降、不死、不走」的「六不總督」,對兵敗如山倒的大清帝國覆亡,無可卸責。

台灣經濟度過數十年風光歲月,十餘年來則每下愈況,最近幾年竟淪落到「保2」、「保1」的慘況,令人不勝唏噓,不免與國勢日衰、窮途末路的大清帝國聯想在一起。

目前的景況孰令致之?頗值深思。促成的因素千絲萬縷,但舉其犖犖大者,約為兩端:其一是20餘年來仰賴對大陸世界工廠輸出中上游原材料、零組件以支撐經濟成長動能的模式,隨著對岸世界工廠轉型而橫遭破壞。其二則是,一如鴉片戰爭的英法聯軍,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挾橫掃全球主要市場的減免關稅優勢,攻城掠地,蠶食鯨吞台灣僅有的生存空間。如果這兩大患都無法有效對治,反而抱持兩廣總督不戰、不和、不守的愚蠢策略,我們也只能坐視這個曾締造經濟奇蹟的小巨人黯然走入歷史。

要突破台灣的困境,為今之計,只有全力走向開放一途。透過形同FTA的兩岸貨貿協議,台灣成千上萬能征善戰的企業家可以獲得過去不敢夢想的戰場,在大陸公權力的護衛之下,開創萬世功業。

同時,台灣竭盡全力而無法與主要貿易對手簽署FTA,最大的阻力來自對岸;當兩岸完成某種形式的FTA,台灣即大有可能,在歐洲、北美、東協重獲與南韓公平競爭的機會,在大陸市場之外,另闢新局。

然而,在野黨深有疑慮,認為兩岸FTA之簽定,會將台灣鎖入中國的懷抱之中,而有失經濟自主之虞。當然,一旦後續與其他國家的FTA包括RCEP、TPP等協商順利,此困境即可完全打破,但此事曠日費時,可能長達數年的往返交涉,必然緩不濟急。

為了在此關鍵時刻防護台灣經濟獨立自主,不陷入對岸的掌握,只有一個出路,就是仿效新加坡、香港的長期做法,單方面向全球各國開放;只要主政者下定決心,在最短期間之內即可實現,唯一的阻礙在內而不在外。

半世紀來國人在保護主義的大傘之下與世隔絕,只有與加工出口相關的若干壁壘在最低限度之內去除;於是依賴保護方能苟延殘喘的產業、業者比比皆是。因此,只要論及開放,這些可能直接受到衝擊者必煽動其同情者奮力反抗,成為台灣走向開放的最大障礙。猶有甚者,一意爭取政權或擴大影響力的在野黨,見獵心喜,借力使力,全力擴大衝突對立以火中取栗,反而使得在眼前大環境之下最佳的自保之計備受阻撓。

進度一再延宕的貨貿協議乃是為台灣打開出路的積極手段,在反服貿協議之後已注定必須先待「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之後方有可能通過。但這一項50萬人走上街頭爭來的條例,卻在在野黨的強力杯葛之下,遲遲未見進展。在野黨堅決不戰,台灣企業對外征戰的出路則完全斷絕。

「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目的正是固守台灣經濟自主,向全球各國開放,藉以粉碎被中國鎖入懷抱的疑慮。同時,在一個完全封閉的小區域內進行大幅開放的實驗,風險得以完全控管,而利弊得失則毫無保留地公諸全民之前,乃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自保之策。但「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送入立院已三個月,同樣在在野黨的強力杯葛之下難有寸進。目前傳出在區區五項開放項目中,與農業加值、教育創新有關的項目已全部列入在野黨刪除的名單之中。

情勢危急有如面對英法聯軍進逼的台灣經濟,所面對的卻是數量、權勢百千倍於「六不總督」的反對者;不戰、不和、不守的台灣,可會有不同的命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95741
改善貧富差距 提高所得才治本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李沃牆/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金門金城)】
2014.05.05 02:46 am
 
報載有家長花大錢送小孩到貧國體驗貧窮,學習濟弱扶傾的精神,並期能夠見苦惜福。持異議者認為,台灣就有很多貧窮及弱勢家庭需要關懷,何須大費周章。

坦然言,貧富差距一直是人類經濟史上的老問題,伴隨資本主義的盛行,全球各國幾乎無可避免。姑不論是已開發的先進國家或新興市場的開發中國家,都苦無有效的良方可施。眾所周知,中國大陸近三十年來的高速經濟成長,其經濟規模不僅超日趕美,躋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其貧富差距也擴大一倍,躍升成為全球第一。

台灣貧富差距不若中國大陸嚴重,也低於亞洲許多國家,但最近的報稅資料卻顯示,最富的百分之五及最窮的百分之五所得差距,由二○○八年的六十五倍增加至二○一一年的九十六倍。

立法院財委會於上周初審通過「財政健全方案」,其中以課徵「富人稅」最受矚目。平情而論,大部分國家課「富人稅」用意是希望給人苦民所苦的觀感,並安撫其仇富的心理,但對實質稅收並無顯著的改善,亦無須過度期待。如西班牙曾實施「財富稅」、法國實施「團結稅」,結果是,富人的資本外逃超過政府所得稅收。

值得注意的是,巴黎經濟學院教授皮凱提在其出版的《廿一世紀資本論》一書中指出:當一國的財富增長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成長趨勢時,會導致不平等,也可能破壞了民主和社會正義。有鑑於此,他提出了全球性對資本徵稅,包括土地、自然資源、房屋、辦公樓、工廠、機器設備、軟件和專利等真實資產,以及股票和債券等代表這些資產財務利益的憑證。他認為:資本等同於財富,對資本徵稅就是對富人課稅。但要成功,必須全球每一個避稅天堂都同樣徵稅,資訊共享才可能成功。

揆諸台灣都會區房價於近二、三十年來不斷飆漲,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已高達十五倍,房貸負擔率超過百分之四十,也堪稱台灣的另一項「經濟奇蹟」;然而卻成為受薪階級無法承受之重,不僅是擴大貧富差距的元凶之一,也是最近年輕世代對居住不正義、世代不正義發出怒吼的導火線。

政府從過去至今,也端出不少打房政策,從土增稅、奢侈稅、實價登錄、豪宅稅、囤房稅到擬實施的實價課稅,卻未能打到真正高資產的富人,反而加速社會M型化,也加深民眾的不信任及失望。而大部分國家認為有效的利率政策,更是一刀雙刃,央行亦不敢輕舉妄動;美國的次貸風暴及日本房市的泡沬化殷鑑不遠。筆者以為,除了在健全稅制上應致力降低實施難度及提高執行成效外,政府最重要的事,應是如何振興經濟、提高薪資所得,才能有助於貧富差距的改善,並讓國家經濟與社會往正途發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84021
美日TPP談判的弦外之音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14.04.26 03:55 am
 
美國總統歐巴馬昨天結束了日本的訪問,轉往韓國。在東京的二天停留中,除了美方公開承諾釣魚台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的適用範圍,送上大禮外,並未如外界預期,促成美日雙方完成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的最後一哩,似乎讓TPP的未來蒙上陰影。不過,在美方送上政治大禮後,日本必然要有所回應,最終在TPP議題上妥協,恐怕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台灣還是必須加速準備,以為因應。

TPP雖然有12國參與,但美、日兩國無論從經濟規模、貿易量及影響力等而言,都是最關鍵的成員。美日間若能達成共識,必定有助於TPP在今年達陣;反之若美日間的矛盾無解,則其他國家也會觀望,連歐巴馬政府要取得國會的談判授權法,都可能產生變數。另方面,日本安倍政府的經濟政策主軸之一,就是日本向全世界的「再度開放」,在日本與中國大陸關係持續緊張下,美國的站台力挺,也是日本需要的援手。簡單的說,雙方都有釋出最大善意、完成TPP談判的壓力。

在一般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中,關稅自由化大致分為立即降為零(一般商品)、分階段降為零(敏感商品)、分階段降低關稅(高度敏感商品)及完全排除降稅四種類型。TPP號稱高度自由化的協定,不得有排除項目,因此選項只剩前面三類,而且僅有少數商品能擠進高度敏感商品的清單;至於那些商品能放到清單中,除了主觀期待,也需要考量對手國的整體利益接受度。

例如在關稅談判,日本最關切者為農產品關稅問題。目前日本農產品平均關稅稅率是非農產品的五倍,談判難度原本就高,日本更極力爭取稻米、小麥、砂糖、乳製品、牛肉及豬肉等農產品,列為只需降稅、但不能零關稅的高度敏感商品。但這些商品恰恰正是美國的重要出口利益所在,因而成為攻防重點。

目前看來美國已接受日方的立場,問題在於日本願意降多少關稅。例如日本現行牛肉關稅為38.5%,美方期待能降到個位數,日本則只想降至15%至20%。又如更敏感的豬肉,目前日本對低價豬肉(每公斤進口價64日圓及以下者)的關稅採從量課徵,每公斤高達482日圓,日本考慮調降四分之一或更少,但美國要求大幅調降,都是這次卡關之處。

不過,美方接受日本立場,實已展現出美國的讓步與妥協。儘管歐巴馬政府必然要面對國內農業團體及國會的質疑,但也展現出急於完成TPP的迫切感,加上美方公開替釣魚台背書的政治承諾,因而這次兩國領袖雖然未能共創歷史,但日本的迴旋空間已然不多;再者,按目前的進度觀察,美日雙方對於像智慧財產權等其他爭議,可能已達成初步共識。此外,歐巴馬這次亞洲行,還會訪問馬來西亞這個對TPP若干議題有意見的成員,因此目前看來TPP接近「著陸區」的機率越來越高。

TPP露出曙光,對台灣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TPP完成,下一步開放新成員加入的時間表將開始計時;憂的是加入的碼表也開始往前跑,但國內準備工作似乎還沒到位,例如美國再三強調的豬肉瘦肉精問題,至今仍是鐵板一塊。更令人憂心的是,在兩岸服貿協議引發太陽花學運後,其與TPP的關聯性,以及社會對政府的不滿、不信任,使得加入TPP對台灣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也開始受到挑戰與質疑,讓準備工作雪上加霜,甚至連政府內部也出現退縮保守。

我們要呼籲政府,正是因為兩岸服貿的爭議,更凸顯出TPP的重要性,也正是因為過去程序受到責難,更需要藉由加入TPP來證明、回應民意。所以,加入TPP的重要性反而比學運前更重要,更需要以「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的氣魄向前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81491
麻煩,請講白話文!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黑白集】
2014.04.11 03:45 am
 
經長張家祝到清大、交大和學生談服貿,效果顯然不如預期。張家祝的談話,屢屢遭師生不禮貌地打斷,許多學生也覺得未被他說服。

時至今日,政府還在用石器時代的方式進行政令宣導,注定要吃敗仗。年輕人是活在網路和影音的世代,而「經濟部服貿宣導列車進校園」表面上看似主動出擊,卻迫使校方必須動員學生來聽。何況,企圖用官方的長篇大論來說服年輕世代,想也知道沒用,辦一萬場也沒用。

去年六月至今,行政院辦了上百場產業座談和服貿公聽會,最後卻敗在網路反服貿懶人包手下,兵敗如山倒。原因很簡單:官員不會溝通,連白話文都不會說。且看政府最近一個月談論服貿協議的句型,字裡行間總離不開密碼:ECFA、FTA、TPP、RCEP、TIFA、ASTEP等;這些,恐怕連非財經閣員都未必理解,一般民眾如何消受?

官員在談判場合與外國人交手,不得不使用英文;但對內溝通,為何不能換成民眾感到親近的中文簡稱,並列舉易懂的事例,讓大家一聽即知。馬政府的菁英主義癖好尤其嚴重,大家以英文密碼交談為樂,卻不管民眾有聽沒有懂。

據聞,更早期的溝通,政府把工作外包給民間團體承攬,於是請來學者專家下鄉開講。結果,講者一開口,竟是從亞當斯密《國富論》的盤古開天闢地談起。這樣的座談,會有溝通效果才怪。

政策溝通重在「解惑」,若在那裡自說自話細說從頭,難怪學生不耐煩。其實,更好的辦法,是在「自由廣場」開辦「你問我答」論壇,即問即答,歡迎踢館,同時直播並放上網站。若一天能解答五十個問題,一個月下來,也足夠釐清多數人的困惑了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77059
財政健全方案 跨出改革第一步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14.02.25 02:43 am
 
行政院長江宜樺上周表示將提出財政健全方案,財政部隨即於昨日宣布方案內容,其精神是對少數富人增稅,回饋給弱勢薪水階級,並搭配減少各項支出的配套措施,嚴控政府財政惡化,此方案有助於健全政府財政,跨出改革的一大步。

財政健全方案三大主軸是:控管債務,不讓債務破表;調整政府支出結構,檢討歲出優先順序及九大年金保險法定支出;多元籌措收入,包括釋股及資產活化,稅制改革將優先鎖定在調升銀行及保險業營業稅率至5%,兩稅合一制擬調降股利所得的抵稅率至50%,並調增富人所得稅率最高達45%等,希望能增加收入1,100億元,節省支出450億元,達到每年將舉債金額壓制在1,200億元內等目標。

配套措施部分,新增稅收將用來提高薪資特別扣除額以及身障特別扣除額;此外,為鼓勵企業為員工加薪,擬將研發投資抵減年限,從目前的「限當年抵扣」,延長為三年。

綜觀整個方案,對財政的改善確實有些助益,尤其對「不讓債務破表」發揮救急的效果;方法上也參考1980年美國雷根政府推動稅改的政治藝術,「取之於少數,用之於多數」,來爭取社會大眾的支持,財政部的方案值得肯定。因為這次主要是針對高所得者加稅,就稅制公平而言是一大進步,但是在民主深化的台灣,受益者未必挺身幫政府辯護,而受衝擊者必然透過各種管道強力反對,加稅部分顯然會遭遇相當大的阻力,財政部仍須加強政策說帖的說服力。

例如,所得稅的兩稅合一要修正的理由之一是因應「國際潮流」,則我國為何不參考大多數國家不課徵金融營業稅的作法?當初實施兩稅合一是為了避免重複課稅,則調降扣抵率的合理性為何?調增富人所得稅率最高達45%可說是一大突破,但何不也在最低稅負制降低免稅額?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稅制不公的關鍵在於不動產稅制,為何不優先從財產稅改革做起?

其次,財政部也宜考慮調整優先順序。眾所周知,財政健全方案之所以迫切,是因為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舉債都已逼近上限,而債務累積是連年赤字,也就是入不敷出所致。從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來看,我國政府規模其實不大,根本問題在於租稅負擔率(稅收占GDP比重)較其他國家低。因此,財政改革的重點應該是優先檢討政府的收入結構,包括租稅和社會保險的保費都應切實檢討。但值得商榷的是,稅改卻是財政健全方案中的最後選項;而且不動產稅制的改革比消費稅制和所得稅制更迫切,卻列為中期方案。

當然,支出面的檢討也不可輕忽。尤其是各種社會年金保險,連基本的財務自給自足都沒有做好,前人繳得少、退得早、領得多,乃至於假身分的問題,成為財政的無底洞。未來應該排除由一般稅收支應,朝向由保費自給自足來分別解決。

同樣重要的是,財政健全方案應該擴及至地方政府。不動產稅制不公,尤其不動產持有稅和交易利得稅的稅基偏低,凸顯地方政府在財政努力上的怠惰問題,有必要透過財政收支劃分制度的改進,在補助款和統籌分配款方面和地方政府開源節流的表現掛鉤,才能減輕中央政府的財政負擔。

更重要的是,有必要將財政紀律擴張至各級政府、政府所有部門(包括行政、民意機關)及朝野政黨。財政收支劃分法、預算法和公共債務法對增加支出或減少收入雖然規定必須籌妥財源,但從未落實,更無具體罰則,故對選舉時大開福利支票、立法部門調降稅費討好選民等敗壞財政的歪風束手無策。地方政府競相升格為直轄市,竟然需要以增加舉債、鬆弛財政紀律來達成,顯示各級政府大而無當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未來應該加強財政紀律的制裁手段,讓各級政府、朝野政黨和行政立法部門都受到嚴格規範,財政健全方案才有落實的可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059137
頁/共53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