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1 中國時報 【吳典蓉】
民進黨立委余天在選舉造勢場合譏諷胡志強夫婦的身體狀況,引起公憤;胡志強的回應是,「我們是朋友,政治是一時,友誼才是永遠」。
這個回答很老派,因為,這幾年的台灣政壇可說是,同黨內雖有同志卻不見得有朋友。畢竟,作朋友的前提雖然是志同道合,但是作為政黨同志卻更必須服膺剛性的意識形態;到這樣的地步,就少了友誼的自由意涵。
將朋友的自由意義表達最清楚的,大概就是英國作家佛斯特。他在批評英國政府對納粹的姑息時曾說出,「如果我要在背叛國家與背叛朋友之間作選擇的話,我希自己有膽量背叛這樣的國家。」
也只有在「有同志無朋友」的背景下才能解釋,依照文明的規範,即使對敵人身體不便都不應嘲笑,但站在政黨同志的角度,就算余天過去和胡志強有再深的交情,都比不上他口不擇言為同志助選的「誠意」。
台灣過去二十年來有一番政治價值大翻轉。最明顯的後果是,許多朋友之間隱隱出現裂痕,很多人友誼再也無法回到從前。我幾年前有一次和一位好友因政治事務激辯,在吵到不可收拾前同時放下電話,那時的感覺就直如置身於深淵邊緣。
當朋友和同志兩者無法得兼,其實還有更健康的方法。最好的典範就是胡適和他的地質學家好友丁文江;丁文江曾於中國戰亂的一九三四年時為文主張應實施「新式獨裁」,由完全以國家利害為利害的獨裁首領,來號召有從政資格的人,做為現實政治的改進方向。
一生反獨裁的胡適當然不同意這種主張的。他的方式是在自己主編的《獨立評論》轉載丁文江的文章,同時也於該期再寫一文反駁,讓對立的意見同時完整出現,這是實踐了自由主義對各種言論公平的態度。就我個人這幾年觀看論辯的感受,這樣公平的形式及態度,和實質的內容辯論一樣重要。
事實上,胡適與丁文江當年的辯論,從今天的眼光來看,並未過時。中國目前某種程度正是處於新式獨裁,而且隨著中國成為經濟大國,這樣的新式獨裁已經成為許多新興國家的典範,可惜的是,面對內部民主化的要求,中國接下來該怎麼走,即使能找出當代的胡適,也沒有當年辯論的平台及風範。
對台灣當下更有意義的是,是否該讓政治壟斷一切,立場不同就當不了朋友?胡適的態度同樣是風範,「在君(丁文江)主張他所謂新式的獨裁,我是反對的。但這種激烈的爭論,從不妨礙我們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