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08.05.17 02:29 pm
黃碧端
記者王忠明/攝影
今年初雲門舞集一場大火,燒出藝文團體長期以來經營的困境。準總統馬英九又標舉增列文化預算、成立文化觀光部等議題,讓即將接掌文建會主委的黃碧端,面臨不少挑戰。
馬英九當選前曾公布文化政策白皮書,承諾文化預算要從現行的1.3%提升到4%,讓「嗷嗷待哺」的藝文界引頸期待這張未兌現的支票,同時一年內要整合成立文化觀光部,卻有不少反對聲浪。
對此,黃碧端說,她相信馬英九是文化立國的總統,除了期待將餅作大,未來資源運用將會排除政治的干擾,她也認為文化觀光合則兩利,可互相加值,會全力協調整合。以下是訪談內容。
台灣是小島 不該區別你我他
問:你曾提到上任後首要之務是消除選舉傷疤,會朝哪些方向著手?
答:文化氣氛常會跟著政治氣氛走,當政治人物去區隔南北、省籍、族群等彼此的差異,就產生了原來沒有的隔閡。現在不管是什麼事,「不同陣營就反對你」,這是一種不幸。台灣只是一個小島,更不應該區別你我,其實台灣民眾已經可以理性的去看待共同的遠景。
不過,今年執行的是去年的預算,現在還不到年中,剩下的資源不多,因此要很務實的說,下半年希望有寬裕的資源去作事,這是沒有的!但是古人說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不要因為穿的衣服顏色不同、或是因為屬於哪一個劇種而有區別心。
我認為,文化不為任何主張意識形態的政治傾向服務,所以應排除政治的干擾,只有10塊錢也要好好分。
文化觀光 合則兩利
問:許多藝文界人士對馬總統提出的「文化觀光部」,有許多雜音,認為這是不同領域,你認為文化觀光部能提升文化事務嗎?
答:確實文化界有不同聲音,但我認為「合則兩利,何樂不為」。就世界趨勢來看,能替觀光增值最大的是文化,反過來,能替文化增值最大的則是觀光。
許多文化大國都能吸引大批觀光人潮,而且這些仰慕異國文化的人,回國之後就是一個行動櫥窗,把旅途中眼見的珍貴文化資產對他人宣揚,這是花了很多宣傳經費都作不到的事。
像是每年都有大批觀光客造訪的法國,文化部是第一大部,文化也因為觀光興盛得到更多資源,有人說,法國的藝文團體「只要會動就能獲得補助」,這也是文化資產提升觀光,觀光又替國家挹注財力的好例子。另外在西班牙,稱為「文化體育部」,也沒有人因此認為文化失去了主體性。
現在中央債台高築,健保也是無底洞,文化與觀光互補性太高,放棄了才可惜。我也認為,文建會不管以後是叫「文化觀光部」、「文化部」、「文化XX部」,都應該對運作困難的文化團體,給予更大的協助與空間。
實質協助多一些 煙火活動少一點
問:藝文團體近年常提到文化預算少、經營困難,你曾在兩廳院服務過,你覺得藝文界人士今昔之間遇到的處境有何異同?
答:當時「台灣錢淹腳目」,雖然政府文化預算不足,藝文團體也沒有獲得很好的補助,但是看到小劇場、雲門舞集、新潮電影、新媒體等忽然冒出來,這些團體都是自發性的運作、不靠政府的扶植。
台灣一直有很旺盛的創作活力,但是這幾年經濟低迷、政府扶植能力萎縮,感覺過往蓬勃的氣象也較為蕭條,我覺得這是因為沒有前景,如果看的見未來才會勇往直前,不然就會退縮。
我希望在文化經費不是很多的情況下,資源應該充分運用在文化工作上頭,像是這幾年二二八紀念活動,錢大把的花出去,一下子就過去,因此未來會少一些「放煙火」的活動,多一些實質上的協助。雖然今年經費拮据是一定的,沒辦法期待520後,會立刻有很大的變化,但是我會堅持作事的大方向。
讓孩子愛閱讀 比補習更重要
問:文化素養很大的一部份來自閱讀的累積,但是很多孩子閱讀時間少,大部分時間花在補習上。你自己從小不補習,喜歡讀書、也是知名作家,是誰的啟蒙?
答:補習是把知識變成功利,為特定目標反覆的記知識、甚至只是答案,對小孩求知的天性不利,特別是成長階段,原本是求知慾強,卻被框住,等到長大之後、成年又有家累等更多煩惱,就難以重新培養。
我自己小時候喜歡讀書也是很偶然,家中有不少長輩的書籍隨手拿來讀,加上天性上可能對文字也比較敏感。我想,最明智的父母,在孩子開始認字的時候,就應該讓他學著也從文字探索世界,父母只要買幾本書在孩子隨手可得的地方,慢慢的累積他接觸書本的習慣。
有些孩子到高中畢業,句子都寫錯、短文也寫不出來,甚至有數理題目的計算、畫圖能力、卻看不懂題目的敘述,我想這就是錯過早期閱讀的開始,其實作父母純粹從功利的角度,即使是為了考試順利,也應該有文字的累積,讓孩子培養閱讀能力會是一生最有用的資產。
我有一位老師薩孟武,他從紅樓夢看家庭結構、從三國演義看政治制度、從西遊記看社會百態,一個人能認識的人幾十、幾百,但是從書裡能理解的人情幾千、幾萬,所以從閱讀可以建立孩子廣闊的世界觀,也能累積對文化的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