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 2011.06.09 02:59 am
5月31日下午,副總統蕭萬長明確宣示,將履行四年前與馬英九總統之間「只輔贊一任」的君子協議,所以不再搭配參與2012年的總統大選。聲明一出,過去對蕭副總統是否仍將搭檔競選的許多揣測與謠言,立刻煙消雲散。馬英九總統隨後也發表聲明表示不捨,但表示仍會尊重蕭副總統的意願。
記者會中的蕭副總統,一如多年來大家所習慣看到的他:態度敦厚,言詞誠懇,以及不時露出的招牌笑容。相對於一些政界人士的言而無信,戀棧職位時擺出的百般姿態,或者覬覦某些職位時的言不由衷,蕭副總統的聲明光風霽月,就如空谷跫音。即使幾乎所有事情都與國民黨唱反調的綠營人物,也罕見的沒有對蕭副總統發出任何譏評。
蕭副總統於1972年從外交體系轉進經貿體系後,40年的生涯幾乎都在台灣的經濟發展與拓展經貿空間的工作上。他最為人稱道的幾件事包括:台灣與美國斷交後,爭取美國給予台灣「永久最惠國待遇」;爭取台灣加入亞太經合會議(APEC),以及促使台灣重新加入關稅貿易總協定(GATT)成為觀察員;後者最終使台灣在2002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第144個會員。如今,APEC與WTO也是台灣所能參與的最重要的兩個國際組織。
1988年,由於政府開放美國火雞肉進口,引發抗議風潮;3月21日時,數千名雞農群聚國貿局,蕭副總統時任國貿局局長,在接見群眾時慘遭蛋洗。他在渾身蛋汁淋身的時候,仍然維持一貫的笑容。這個鏡頭在許多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微笑老蕭」一詞不脛而走,至今仍是他的招牌稱謂。
2000年參與總統大選落敗後,他雖卸下公職,但仍不改對台灣前途的關懷。他看到大陸經濟崛起的機會與威脅,率先提出「兩岸共同市場」的構想,並倡議兩岸建立「更緊密的經濟運作架構」。兩者都著眼於海峽兩岸的合作,但又不涉及主權爭議,這些在當年都是極具前瞻性及戰略意義的想法,後者更是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濫觴。他也曾提出台灣成為「自由貿易島」的大膽設想,此事雖實行不易,但饒具戰略意義。
台灣經濟在2003年因SARS出現嚴重衰退,各界信心低迷,陳水扁總統力邀時任國民黨副主席、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的蕭萬長出任「總統經濟顧問小組」召集人。彼時藍綠雙方已開始惡鬥,國民黨內部對此事強烈反對;但他一心以台灣的發展為念,不計毀譽,慨允出任顧問小組召集人,並竭誠提供建言。
2008年他當選為副總統,這是他一生事業的高峰。隨後金融海嘯爆發,引發全球經濟大衰退,台灣也受到重大衝擊。蕭副總統推動成立「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針對當時情勢與產業發展提供許多建議。他有很多對經濟發展的想法與對策,但他畢竟只是備位,沒有實際的行政權力,因此只能透過諮詢小組會議間接表達他的想法。至於這些想法是否會被採用,或者採用到什麼程度,已非他所能置喙。
即使已決定不再搭配競選,蕭副總統仍然在近期參與的活動中展現他對台灣前途的關切。他反覆強調台灣參與區域經濟的重要性,疾呼台灣繼續開放與自由化的道路,讓外界的人才能為台灣所用,更要設法留住自己的人才。台灣是蕭副總統一生最大的關懷,而他的努力及他對台灣的貢獻,早已超越許多幫助開創台灣經濟奇蹟的財經前輩。
所有的絢爛都將歸於平淡。「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蕭副總統將會淡出政壇,但他山高水長之風,將會留在大家記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