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2008.04.04中時社論
台灣郵政轉存一百億元給陽信銀行,國民黨立委強烈質疑這樁由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主導的紓困案涉嫌圖利綠營大金主陳勝宏。儘管金管會表示一切全為了穩定金融,但面對外界質疑,交通部與台灣郵政說法漏洞百出,更加深外界的疑慮。問題是,當郵儲金變成救火隊,上千萬的存款大眾還敢把錢存在郵局嗎?
去年七、八月間,陽信與萬泰銀行分別發生異常提領,陽信因董事長陳勝宏與立委薛凌夫婦涉嫌掏空陽信而遭起訴,引發存款戶恐慌;萬泰當時正與外資協商,外傳發生財務危機,亦流失大批存款。由於這兩家銀行都不屬於金融重建基金(RTC)列管範圍,金管會緊急向行政院報告,由邱義仁召開跨部會會議,協調台銀、土銀與台灣郵政資金轉存,以避免引發系統性風暴。
據金管會主委胡勝正在立法院的答詢,陽信銀行發生擠兌,曾向金管會報告,由於台灣郵政並非金管會直接管轄的機構,金管會不能直接指揮台灣郵政,此案是由行政院政策指示,金管會本於職權介入。
面對立委們質疑郵儲金撥款程序「先斬後奏」有瑕疵,究竟是誰下的命令?交通部次長何煖軒與台郵總經理吳民佑更扯,竟然說「忘了」。如果不是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祕密,為何會「忘了」。事後證實,台灣郵政是在邱義仁的指示下,在陽信發生擠兌時轉存一百億元,萬泰銀行也是如此。
依慣例,銀行發生流動性問題,通常先向同業拆款,如果只是短期的缺口,同業拆款是按日計息,頂多二、三天就可以熬過去;如果同業不願意提供額度,那只好向央行求援,但是央行提供轉融通是有條件的,發生危機的銀行必須提供足夠的擔保品,同時接受較高的懲罰性利率,如果拿不出合格的擔保品,肯定是要吃閉門羹。這次台灣郵政大手筆轉存一百億元到陽信這樣發生擠兌危機的銀行,的確不尋常。
平心而論,消防隊救火時,不會考慮屋子裡的人是藍是綠,金融機構出現流動性問題,財金部門都應優先處理,不應有藍綠之分。但是,郵儲金扮救火隊,不僅名不正,言不順,亦不合常規。首先,銀行最終的融通者是中央銀行,如果連央行都要求轉融通必須有足夠擔保品,為何台郵卻無條件提供百億元轉存款?難道台灣郵政想取代央行角色,變成銀行最後的融通者?
其次,台郵聲稱這項轉存款符合內部的轉存標準,不過,台郵並未對外公布其轉存的標準為何,同時還把陽信的信用評等搞錯,顯示其資金運用與轉存的程序非常粗糙,面對各方的質疑,最後竟把監督小組給裁撤了。上述種種一手遮天的作法,都難以說服社會大眾。
第三,台郵過去雖多次支援金管會,在接管問題銀行時以轉存款協助度過危機,由於RTC有全額保障,郵儲金的轉存不會有風險,但是這一次不同,陽信與萬泰都不屬於RTC列管,萬一發生問題,郵儲金必須自行承擔風險。
此外,這次引發軒然大波,主要是陽信銀行發生負責人涉嫌掏空的弊案,經檢察官起訴,以往,金管會或財政部面對金融機構負責人涉誠信問題,通常要求該負責人自行請辭,例如前開發金董事長劉泰英,而前國票董事長林華德甚至尚未被起訴,就被解職。這次,金管會面對陳勝宏因涉嫌掏空陽信被起訴,沒有任何處置,卻急於協調行庫與台郵轉存百億資金,明顯是雙重標準,難免落人口實。
由於金融重建基金已在九十四年七月十日屆滿,之後即回歸存保機制,金管會接管了七家問題銀行之後,目前只剩下一家待處理。未來任何銀行發生流動性危機,究竟該如何處理?金管會官員坦承,不屬於RTC列管的銀行,的確沒有建立標準作業程序。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套跨部會的機制,同時對央行與金管會之間的權責,也應有明確的劃分。
此外,總額高達四兆多元的郵儲金,是全台最大金主,這些資金來自二千多萬存款戶,從這次「金援」陽信與萬泰銀行過程,可以發現其資金運用與轉存有許多漏洞且缺乏監督,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應儘速成立有外部董事的監督委員會。畢竟以郵儲金扮演救火隊,千萬存款戶是無法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