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四地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胡布通話:九二共識下 兩岸可復談
 瀏覽7,806|回應63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8.03.27 02:40 am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昨晚就台灣與西藏問題,和美國總統布希通電話,希望中美雙方繼續為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共同努力。

新華社報導,胡錦濤向布希說,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談判,是中共的一貫立場。中共期待兩岸共同努力、創造條件,在「一中」原則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胡錦濤的講話,相當程度回應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日前在外國記者會上,兩岸政策的談話。

胡錦濤讚賞布希和美國政府多次表示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反對台獨、反對入聯公投、反對台灣加入聯合國及其他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組織的明確立場。

談到西藏問題,胡錦濤向布希強調,中共政府對達賴的政策是明確、一貫,一直以極大耐心,保持同達賴方面的接觸。只要達賴真正放棄西藏獨立的主張,停止分裂祖國的活動,特別是停止目前在西藏等地煽動策劃暴力犯罪活動,和破壞北京奧運的活動,承認西藏和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共願意同他繼續進行接觸商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788672
 回應文章 頁/共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名家-失去統的想像就失去和平的可能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0-09-01 旺報 【本報訊】

     拜讀8月30日《聯合報》以「可以不統一,不能不和平」為題的社論,我們非常遺憾地表示,從該文的陳述可以再一次確認:《聯合報》今年元旦起的系列社論,在整個認知上出了嚴重問題。

     一廂情願論證難以苟同

     這篇社論認為兩岸不應處於「敵對關係」之中,而要確保能夠消除敵對關係的唯一方法,就是馬政府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此一政策的前提是「不獨」,在這前提下,「一中各表」就有運作的空間;而只要「正視此一各表的現實」,「不統、不武」就有可能實現。於是即使不談統一,甚至「反對統一」,都也可以維持兩岸的和平發展。《聯合報》認為以「不獨」為前提,就可以發展出「不談統一也可以維持和平」的推論,是極不現實,且可以說是危險的。

     對《聯合報》這種跳躍式、且是一廂情願的論證邏輯,我們實在難以苟同。我們想請問的是:兩岸這兩年的和平發展局面,其維繫的基礎究竟是甚麼?只是因為馬政府宣示了「不獨」的政策而已嗎?當然不是,否則兩岸就不需要一再宣示「九二共識」了。「九二共識」當然不只是「不獨」而已,「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的代名詞。

     依照當時「一中各表」的內容,以及國民黨的詮釋,這個「一中各表」也是有其前提的,這前提包括《國統綱領》裡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創造協商統一的有利條件」、「共商統一大業」,也包括《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裡的「因應國家統一前的狀況」。換句話說,「九二共識」之所以能在各說各話的狀況下發揮效果,靠的絕對不只是「不獨」而已,而是某種「國家終將統一」的宣示或想像,抽掉了這點,試問《聯合報》:兩岸可還有達成共識的可能?或者說,抽掉了統一的想像與目標,「維持現狀」就是「永久分裂」的同義詞。

     美中共識以統一為目標

     為什麼美國每次都要向大陸保證,不支持「台獨」以及「一中一台」、「兩個中國」?這不是很清楚告訴我們,美國和大陸的共識必須以接受兩岸以統一的想像與目標為基礎嗎?

     然而《聯合報》從今年元旦社論開始,就不停地試圖將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從這一「統的想像與目標」中移開。我們當然理解《聯合報》想要引導民進黨的用心,但我們之所以也要從年初就跟《聯合報》反覆討論這個問題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看到了《聯合報》想用「抽掉『統』的想像的目標」的海洛因,來解民進黨台獨論之鴉片煙癮的危險。說實在的,我們真的不解《聯合報》為什麼要以如此大的代價,來交換民進黨的放棄台獨呢?難道連《聯合報》也認為,給出了「統的想像空間」,就代表我們向中共「投降」了嗎?或者《聯合報》也接受了將「統」這個字妖魔化的作法?

     民進黨當然無法接受任何「統的想像與目標」,於是他們不得不把兩岸引導到敵對關係上去;但《聯合報》可有任何論證的基礎,說可以不談「統的想像與目標」,就能確保兩岸和平呢?《聯合報》屢屢引用胡錦濤先生的講法,認為他「雖然尚未統一/仍是一個中國」這樣的表述,代表著中共某種程度接受了只要台灣不獨,大陸就可以和台灣保持和平發展的狀態。這種詮釋的方式,會不會太過一廂情願了呢?以《聯合報》和大陸接觸的經驗,應該不需要我們提醒,就能了解,當失去了「統的想像與目標」,中共還有沒有可能維持現行的政策?

     異己關係無法帶來和平

     我們還必須坦率指出,這如果只是《聯合報》的想法的話,其危險性還小,但當馬政府只打算以「中華民國在地化」的「轉型史觀」來紀念辛亥百年,當馬政府準備要將中小學的「國文課」改成「華文課」時,這種失去了「統的想像與目標之紐帶」的政策,將會為中華民國帶來什麼樣的危險?馬政府想要長久「維持現狀」的想法是昭然若揭的。我們可以理解,但更要提醒馬政府與《聯合報》,「敵對關係」的確無法維持兩岸和平,但是如果只是嘗試將「敵對關係」轉換成雖然不再敵對,但是本質上是相互分離的「異己關係」時,「異己關係」也同樣無法帶給兩岸長久的和平。

     我們誠願馬政府以及《聯合報》都再仔細想想,我們之所以要提出「一中三憲,兩岸統合」論的用心!事實上我們一直認為,在「統的想像與目標」中,台灣依然可以創造出讓兩岸雙贏的結果,但如果我們被失敗主義所籠罩,那就另當別論了。

     最後,請容我們再強調一遍,一旦失去了「統的想像與目標」,兩岸和平也勢必將成為空中樓閣,謀國者真是不能不慎啊!

     (作者張亞中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謝大寧為佛光大學文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黃光國為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國策顧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50938
馬第一任期內政治談判 北京不急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劉永祥/十九日電】 2010.08.21 03:06 am 
 
日前會見兩岸高層的華府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葛來儀指出,會談過程她得到的印象是,中國大陸希望儘早進行兩岸政治及軍事談判,但目前沒有急迫感,北京沒有時間表,沒有要在特定時間達成特定目標,「他們了解,在馬英九總統第一任的任期內,兩岸展開談判的可能性非常低」。

儘管如此,葛來儀仍指出,北京滿意目前兩岸關係的進展,認為時間是站在大陸那一邊,兩岸關係正朝他們期望的方向前進,最後會達成符合其「一個中國」的結局。

她透露,台灣方面擔心與大陸談判軍事互信機制後,美國可能減少、甚至停止對台軍售,因此希望先了解美國是否全力支持,並得到美國保證。

她強調,台灣其實不必擔憂,美國政府已表明,只要雙方都準備好,樂見兩岸談判軍事互信機制。

另外,台灣內部對於是否展開談判仍缺乏政治共識。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28440
馬英九與胡錦濤有可相互肯定之處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10.08.20 02:32 am 
 
台星宣布研簽經濟協議,總統府發表聲明強調:中國大陸尊重台灣推動與新加坡洽簽經濟協議,並未介入阻撓,這是務實且符合台灣利益的作法,「我們表示肯定」。

我們期望,兩岸當局的對話,能常見這類語言。在兩岸互動轉型階段,雙方若能經常相互肯定,相互鼓勵,對於「和平發展」的推進必有裨益。

兩年來,兩岸在競合關係上的變化,可以用「旋轉乾坤」四字形容,未來的歷史將記載,這兩年是關鍵的兩年,而馬英九與胡錦濤則是關鍵的兩個人物,他們都沒有辜負這一場難能可貴的機遇,值得肯定。

倘若早幾年,不會出現此種機遇。因為,那時兩岸互動經歷的挫折還不夠大,兩岸付出的代價還不夠重,因此兩岸的反省也不夠徹底;所以,早幾年不會出現這種機遇。但是,即使挫折夠大,代價夠重,倘若不是反省夠徹底,不是剛好碰上馬胡二人,這一場難能可貴的機遇也可能會被白白錯失。所以,馬胡二人確有許多可以相互肯定之處。當然,連戰的破冰也功不可沒。

若謂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救了大陸,「一國兩制」救了大陸與香港,則胡錦濤未來在歷史上的主要記載,可能是他與連戰、馬英九以「和平發展」將兩岸帶向一個較可期待的競合關係。

胡錦濤以「和平發展」凌駕「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他未放棄和平統一),且在胡布熱線中承諾「一中各表」,並將「一個中國的原則」轉向「雖然尚未統一/仍是一個中國」、「現狀即是見之於台灣現行規定及文件的現狀」,且在「胡六點」中反覆呈現「以人為本」的觀點,又在ECFA中大量「讓利」,不阻撓台星協議,更透過其國防部發言人宣稱可討論撤飛彈……。這些動作顯示,胡錦濤沒有選擇武力壓迫的路徑,也沒有採取操弄台灣內亂的路徑,而是嘗試以與台灣人民對話的方法來引導兩岸「和平發展」。持平而論,這樣的機遇並非必然發生,而這樣的路徑亦非任何一位中共領導人所能操持,所以不能謂胡錦濤的個人胸懷與氣質不是關鍵因素。

兩岸走向「和平發展」,常被視作是因「北京認為在經濟上制得住台灣/台灣則認知在經濟上離不開大陸」所致。所以,也有人視兩岸當前只是因經濟壓力所形成的畸形結合;是否如此,這也將是最後評價胡錦濤兩岸路線的重要標尺。眾人皆曰:兩岸關係「大事小以仁」;這是說,北京大,即不能以權謀詐術取勝;而所謂的「仁」,是將兩岸關係視為一種道德實踐與文明憧憬。亦即,最後不是「誰吃掉誰」,而是看最後兩岸能夠在民族道德及人類文明上共同實現如何的境界。對於香港,鄧小平在道德及文明上的實踐是:大陸自知暫做不到香港如此自由民主,但大陸不會強求一國一制而毀了香港。如今,胡錦濤及其後繼者面對台灣,不能表現不如鄧小平。否則,反其道而行,非但不仁,尤屬不智。

因此,前述胡錦濤「和平發展」的種種作為,是值得肯定的。但其最後成敗,卻無可能僅取決於經濟懷柔,更絕無可能取決於權謀詐術,而要看能使兩岸關係在民族道德及人類文明上臻至何種境界。就此以論,胡錦濤迄至現今的表現固可肯定,但懸在他前面的考驗仍是艱巨重大無比。

馬英九在兩岸關係的表現,或可謂緣於他自己所說的「沉默的魄力」。雖曰「小事大以智」,其實,愈弱小,智謀權術的操弄空間愈小,李扁二人即是前車之鑑;因而,台灣的生存憑藉反而可能也是「小事大亦以仁」。如前所述,「仁」即是道德實踐及文明憧憬,而台灣的自由民主體制即是最有力的道德與文明。馬英九若能將自由民主的優勢有效表達,而台灣人民亦能共同協力發揮自由民主的美善,即可使對岸及世人受到感應,從而可確保兩岸關係朝「和平發展」的方向邁進,不會走回頭路。

「兩岸相事以仁」,仁就是「以人為本」,相互促進對於民族道德實踐與人類文明憧憬有共同的追求;讓兩岸不吝相互肯定,不吝相互鼓勵,朝向雙贏共生的方向穩步前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27259
蘇起:兩岸需要同情的相互理解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蘇起】 2010.08.14 02:45 am
  
最近平靜的台海激起一些小水花,黃海與南海則激盪出大水花。後者對台灣雖有影響,但前者的餘波更值得我們重視。

簡單的說,過去兩年兩岸關係的成就是因為雙方能夠「求同存異」。而這次在軍事議題上的意外摩擦及針對「九二共識」的討論,則是因為雙方在剛剛完成「求同」最新也是最大的成就後立即突出「差異」,在人事時地皆不宜的情況下碰觸到彼此內部的敏感地帶。

但是差異是否存在?答案是當然存在,誰也不能否認。只是相關人士可能忘了,從「存異」走到「化異」必須有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在完全民主化的台灣還必須有一定的社會及政治基礎,絕不可能少數人說了算。回顧這兩年完成的直航、觀光、金融、智財等經濟類協議,從來都不只是少數人的功勞,而是累積了長時間的溝通,形成大多數人的共識以後才誕生的。

那麼「化異」的過程是否應該啟動?筆者認為當然應該,而且也必須。消極的說,台灣不可能永遠迴避兩岸在主權、國際空間、軍事議題上的重大歧異。即以軍事互信為例,美國政府在過去一年即已兩次表態鼓勵。而積極的說,如黃海與南海的大水花所顯示,這些非經濟議題正在加速衝擊台灣的周遭環境;面對它們、處理它們,反而可以讓台灣更好的掌握自己的未來。而在兩岸最新的經濟互利互惠的基礎上討論這些難題,雙方也必然可有較大的相互諒解空間。

不過正如經濟類協議的形塑過程一樣,「化異」必須有一個時間的流程,也必須透過大範圍的、公開或半公開的交流,不應該私相授受。台灣各個政治力量也都應該盡量務實參與。等成熟到一定程度再透過談判及既定的民主程序完成最後結論。如果成功,這將會是台灣民主經驗的最高境界,必將在世界史上大放異彩。

但是這次台海小水花提醒我們,如要「化異」順利進行,兩岸內部的深層的若干認知盲點必須盡快消除。我們必須承認,因為兩岸的隔閡具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背景(一世紀前的交通不便,半世紀多前的日本殖民,以及半世紀內的冷戰隔絕),所以今天雖已彼此認識,卻仍然不夠理解對方。

至今大陸對台灣的主要盲點有:理性上以為百年冰凍可用兩年化解,或認為「讓利」已足以爭取台灣民心,或覺得在台灣只需抓住少數人就可以談成任何爭議性高的政治議題。在感性上,大陸還必須從內心深處體會台灣人民對自己獨特存在的尊嚴,對自己創造經濟奇蹟及政治民主的驕傲,以及對自身惡劣環境的無奈及恐懼。

台灣對大陸的盲點在:理性上不承認中國大陸已經崛起為大國的事實,或者雖承認卻不夠理解它對東亞情勢造成的衝擊,或者只關切自己內部的需要而故意「寧硬勿軟」,卻忽視大陸內部同樣極其複雜的決策環境與巨大的各種挑戰。在感性上,台灣也要體會大陸與台灣一樣都有相當微妙的心理:昂首世界的尊嚴,三十年改革開放成就的驕傲,以及對內部問題可能失控的恐懼。

兩岸關係此刻正進入一個全新、具有更大挑戰的階段。如為兩岸繼續和平發展著想,雙方應該繼續「求同存異」,先交流後談判,同時試著拋棄一些舊思維、老習慣,改用同情的理解來看對方,用更大的耐心、智慧及務實態度來準備將來「求同化異」。(作者為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國安會前祕書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4117131
陸以正專欄-歐巴馬和胡錦濤較勁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9-28 中國時報 【陸以正】

 過去這一周,佔據國際新聞焦點的,無疑是歐巴馬和胡錦濤。這兩位世界超強領袖先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總辯論中,同一天發表演說;並分別與重量級國家元首單獨會晤。然後各自乘坐專機,飛到賓州的匹茨堡,出席G|二○(實為二五國)的高峰會(美聯社)。
 
     過去這一周,佔據國際新聞焦點的,無疑是歐巴馬和胡錦濤。這兩位世界超強領袖先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總辯論中,同一天發表演說;並分別與重量級國家元首單獨會晤。然後各自乘坐專機,飛到賓州的匹茨堡,出席G|二○(實為二五國)的高峰會。

     表面看來,兩國似乎推誠相見,共謀解決全球面對的金融風暴與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實則有如美國電影裏常見的兩名壯漢,在啤酒館內「較手勁」。雖然面前各擺了一隻大玻璃杯,裝滿一公升啤酒,兩人也滿面笑容,但誰也不肯相讓,使圍觀群眾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次拚場,是廿二日由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召開,歷時一整天的氣候變化高峰會。胡錦濤提出中國的減碳計畫,承諾十五年內減縮到二○○五年的水準,並在二○二○年達到使用能源中,有一五%來自再生能源。數字具體,獲得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簡稱UNFCCC)各國激賞,胡贏了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是兩人在聯合國大會總辯論時的演講。廿三日台北時間晚九時,CNN全程轉播歐巴馬在聯大的演講,態度坦誠,胸襟豁達,令人折服。演講要點有四:(一)美國將以身作則大量裁減核武;(二)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談判,實現和平共存;(三)美國對保護環境因應氣候變化,責無旁貸;(四)發展經濟必須使全世界國家均蒙其利。歐巴馬可謂扳回一城。

     第三場是星期四晚,CNN又轉播討論裁減核武的安理會第一八八七次會議。聯合國六十五年歷史裏,由各國領袖親自出席的安理會高峰會議,這才是第五回。九月恰巧美國輪值主席,歐巴馬首次坐在圓桌形的主席位上,旁邊是潘基文;國務卿希拉蕊只能像跟班一樣地坐在她老闆身後。

     安理會其餘十四國都由元首親自代表,包括胡錦濤、俄總統梅德維傑夫、英首相布朗、和法總統薩科奇。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與舒茲也來旁聽這個歷史性的場合。歐巴馬口才便給,先天佔盡優勢。而胡錦濤講話時,只有秘書處譯員口譯,牛津口音聽來很不順耳;講演內容也都是北京對外宣揚的老套,無法和歐巴馬相比。這一場仍由美國領先,總共三場的成績是二比一。

     匹茨堡的G|二○峰會,除星期四晚的國宴外,實際只有星期五整天。會後發布的公報卻長達二十頁,超過一萬字。台北沒有一家報紙把它摘要譯出,有點可惜。這是篇針對全球金融風暴,分析造成原因,並詳盡列出對策的文獻。限於篇幅,只能舉要點如下:

     |設定政策與共同合作架構,恢復經濟成長(Strong, Sustainable and Balanced Growth);

     |確保金融管制機構對銀行與金融行業嚴加管理(rein in the excesses that led to crisis);

     |指定G|二○為今後國際經濟合作首要論壇(premier forum);

     |設立「金融安定局(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簡稱FSB),邀請主要新興經濟體參加;

     |調整國際貨幣基金(IMF)配額;將過去超額受配國家之配額,重行分配予新興國家;

     |撥款五千億美元,透過IMF「新貸款額(New Arrangements to Borrow,簡稱NAB)貸予需要救濟國家。

     G|二○高峰會這公報,牽涉範圍極廣。它要為世界貧苦人民爭取食物、燃料與補助金;要逐步取消以低效率的石油做為能源的補貼;要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要在明年完成杜哈談判(Doha Round)並在今年十一月在丹麥哥本哈根(Copenhagen)通過「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G|二○口氣之大,確實有取代安理會態勢。它預告明年六月將在加拿大,十一月將在南韓開會。以後才改為每年只開一次高峰會,二○一一年將在法國舉行。國際間有這樣一個新權威性機構出現,胡錦濤和歐巴馬也免得較勁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631691
歐巴馬願維持美中夥伴關係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北京12日電】 2009.01.13 08:33 pm 
 
中美雙方12日在北京高規格舉行紀念雙方建交30周年活動。前往參加活動的前美國總統卡特向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轉達了總統當選人歐巴馬的問候,及歐巴馬保證將維持過去30年美中發展的雙邊關係。

卡特也敦促歐巴馬設法與北京就全球問題加強合作。他說,中美關係已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他預測,今後數十年此種關係將繼續大大造福雙方。

他說,中美雙方已克服了偶爾發生的緊張,尋求在氣候變化、恐怖主義和金融危機等重大問題合作。

卡特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重要的是,美國新政府和諧地與中國合作,克服某些無可避免的歧見,以夥伴身分尋求最好的合作方式。」

在卡特主政期間,中美於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中方邀請卡特、前國務卿季辛吉、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史考克羅等到北京參加紀念活動。國家主席胡錦濤12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親自接待。

新華社報導,胡錦濤積極評價中美關係30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和長足進展,對兩國政府和各界有識之士為增進兩國人民友誼、促進中美關係改善和發展做出的努力和貢獻,表示高度讚賞。

卡特告訴胡錦濤,他行前曾於7日拜會總統當選人歐巴馬,說明此次訪華的目的。他說,歐巴馬請他向胡主席轉達他的問候,並承諾繼續維持雙方過去30年來互相尊重的夥伴關係。

參加紀念活動的中國前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表示,中美兩個大國的關係保持穩定發展,有利於亞太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中國前國務委員唐家璇總結指出,中美要始終著眼大局、立足長遠。唐家璇並強調,雙方要按照中美3個聯合公報的原則,處理好台灣、西藏等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
 
任命聽證會》希拉蕊證詞 加強中美合作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13日電】 2009.01.14 03:39 am 
 
美國國務卿提名人希拉蕊‧柯林頓在提名聽證書面證詞中,完全沒有提到台灣,但表明希望與中國維持正面和合作關係。

希拉蕊在證詞中說,面臨當前改變中的全球大環境,中國是個關鍵的重要角色。她說,美國想和中國維持正面、合作關係,讓雙方在許多議題上強化聯繫,並坦誠表達不同意見。

她說,這種關係並非單向的,要看中國未來就其海內外的角色做出何種選擇而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209644
中美建交30年 台灣問題最重要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央社╱中央社記者張銘坤北京特稿】 2008.12.31 10:40 pm 
 
1979年中美建交,也是中美斷交。建交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斷交的是中華民國。儘管中美建交已經滿30年,台灣問題懸而未決,仍然是中國對美國關係的頭等大事。

中國和美國兩個大國,有著多層次的關係,近年來較引人注目的是經貿關係,美國是中國的第2大貿易夥伴,今年前11月中美雙邊貿易總值超過3千億美元。

中國對美國長期大量的貿易順差,造成雙方貿易摩擦不斷,迄今雙方不時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打官司」相互指控。

中美經貿吵吵鬧鬧,卻深度相互依賴。到今年10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達到6529億美元,中國是美國國債第一大持有者。

美國不只是向中國「借錢」,在處理全球事務上也要向中國「借力」。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後,中國和美國在反恐上合作。處理核武不擴散問題上,尤其是朝鮮半島核問題,更是依賴中國對北韓的影響力。

其他美國需要中國合作的焦點問題還包括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及時下最難處理的金融危機等一系列全球性的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張立平表示,美國每次剛換新總統,中美關係都會出現低谷,不過很快的美國新總統就會認識到中美關係重要性,又回到前任總統對中國政策的軌道。

她表示,應對一些全球性挑戰,包括氣候暖化、環境保護、能源危機、打擊海盜、核武不擴散等,美國都需要中國的合作,中美應對全球挑戰的共同利益,自然會消解中美雙邊關係不穩定的因素。

中國和美國都是大國,兩個大國之間要處理的大事一大堆,但是中國領導人面對美國時,始終在談這些國際大事之前,一定要先講一講台灣問題,無法免俗。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在上海與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簽署「上海公報」,中美雙方卻一直拖到1979年才簽建交公報,即是卡在中國提出的建交三原則,包括美國和台灣當局斷交、終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從台灣撤出美國軍隊。

  時至今日,11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秘魯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會與美國總統布希的對話中,胡錦濤一再強調,「台灣問題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

先前胡錦濤與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通電話時,也鄭重向歐巴馬要求「妥善處理中美兩國間的敏感問題,特別是台灣問題」。

  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表示,從1979年中美建交前提,一直到今天,中美關係的大波折都是圍繞台灣問題,台灣問題出問題,中美關係就不穩。

他說:「這個問題(台灣問題)對大陸很重要,牽涉到政權合法性,是要命的事情」。

他認為,中美之間對於台灣問題要「精心維護」,台灣問題不出大事,擱置起來,中美之間就沒有什麼大矛盾。台灣問題能控制住,整個中美關係前景是好的,其他如經貿問題、人權問題等,相較下都是可控制、可解決的問題。

中國對台灣問題向美國一提再提,他說:「就是怕美國變」。隨著兩岸關係穩定,大陸力量愈來愈強大,美國干預台灣能力下降,台灣問題最後是有可能脫離中美關係。

經過了30年,與美國斷交的台灣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悲憤。30年之後的台灣,也不再視大陸為仇敵,台灣和大陸「大三通」來來往往。

中美締結戰略夥伴關係,兩岸高唱和平主調,呈現出相對穩定的現階段中美台三角關係。不過,台灣問題的複雜性不可小覷,因此未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可以預期台灣問題會繼續影響著中美關係,如影隨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83438
布胡會》胡錦濤:一中絕不改變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2008.11.23 02:52 am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秘魯時間廿一日,在利馬會見美國總統布希;新華社報導,胡錦濤向布希強調,台灣問題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始終是中美關係最重要、最敏感問題,一個中國原則絕不能改變。

布胡雙方就中美關係和共同關心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等重大問題,深入交換意見。

白宮發言人黛娜‧波瑞諾說,布希重申,美國遵照台灣關係法和美國與中國先後達成的三項公報,對台灣採取「一個中國」的政策。布希也鼓勵中國繼續與達賴喇嘛對話,並表達他長久以來對宗教自由的承諾。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在兩國領導人會談後表示,雙方積極評價中美關係的現時發展,他並引述布希的話說:「希望下屆政府明白中美關係及台灣問題的重要性。」

劉建超說,胡錦濤就雙方關係過去幾年的進展,向布希表達感謝,亦希望美方妥善處理好台灣問題等敏感議題,推動中美合作關係健康發展。此外,胡錦濤也邀請布希卸任後訪問中國,以發揮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力。

這是布希總統任內,最後一次與胡錦濤會晤,胡錦濤以後交手的對象,將是新總統歐巴馬。胡錦濤特別對布希強調,回顧這些年中美關係的發展歷程,最重要的經驗是,要堅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出發,牢牢把握兩國建設性合作關係的大方向,增進互信、加強合作,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特別是台灣問題。

胡錦濤:台灣參與WHA 三通後就可做
 
【經濟日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利馬二十一日電】 2008.11.23 02:52 am
  
中華台北參加亞太經合會(APEC)的領袖代表連戰,21日在利馬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時,曾向胡提出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一事,胡錦濤也回應說,兩岸三通之後就可以積極去做。

據與會人士透露,連戰深信兩岸應該先經濟後政治,因此先不觸及政治話題,但在與胡錦濤的閉門會談中,連戰確曾主動提及台灣參與WHO的議題,強調台灣參與WHO對兩岸人民的醫療健康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幫助。

據轉述,胡錦濤對連戰提出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問題並沒有排斥,反而善意地回應道,他與連戰2005年在北京達成的五項願景中,就曾提到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的議題。胡錦濤明確地說:「(台灣參與WHA)三通之後,就可以積極來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114351
「竭盡所能」護台 將隨布希而終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1-03 中國時報 【劉屏/華盛頓二日電】

     根據來自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陣營的說法,布希總統的名言「竭盡所能協助台灣自衛」將在明年元月廿日終止,也就是說,與布希「及身而絕」。至於下任總統,不論是共和黨的麥肯或民主黨的歐巴馬,都不會再講這個話。

     布希上任之初,二○○一年四月廿五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訪問,被問及美國是否有義務捍衛台灣,布希答道,「是的,我們有」;接著被問及美國是否動用軍事力量捍衛台灣,布希答道「竭盡所能協助台灣自衛Whatever it took to help Taiwan defend herself」。

     錯誤表白讓扁一再衝撞底線

     布希這幾句話被視為打破了行之有年的「模糊策略」,引起諸多爭議,民主、共和兩黨都有強烈意見。今年大選,據瞭解,兩黨策士分別討論對華政策時,都表示「我們的候選人不會講同樣的話」,理由之一是「不能讓台灣有錯覺」。他們之中有人明確指出,正是因為布希這幾句話,令陳水扁有恃無恐,所以一再衝撞底線,弄得兩岸之間、美台之間擾攘不安。因此無論誰當選,都絕不能重蹈覆轍。

     兩個陣營也都各自認為,今天兩岸情勢和緩,需要動用到美國武力的機率很低,兩黨對此都感到寬慰。

     日前華府近郊一場有關「兩位候選人的中國政策」辯論,美國記者第一個問題就是「七年前,布希總統的回答震驚了外交界。請問歐巴馬總統會如何回應?請問麥肯總統會如何回應?」

     代表歐巴馬陣營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國系系主任藍普頓、代表麥肯陣營的薛瑞福都表示,下任總統要「盡力使兩岸避免走到這個危險的地步」。藍普頓說,中共不能威脅台灣,台灣也不能挑釁;如果美國明白表示會為台灣出兵,「那是美國開具空白支票,由美國子弟的鮮血兌現」。

     兩候選人傾向續採模糊策略

     薛瑞福則強調,美國必須有所回應,「這是法律規範」,因為根據台灣關係法,莫說中共動武,即使是經濟抵制、禁運,美國都視之為威脅,因此「嚴重關切」。也正因為如此,薛瑞福強調美國要強化台灣的國防,包括出售F-16C/D戰機。

     民主黨陣營曾抨擊麥肯會延續布希的「竭盡所能」。不過共和黨策士回應說,麥肯將依據法令行事,至於到底作麼做,「不會超越台灣關係法」的規定。

     七年前,布希講了「竭盡所能」等語後,時任國務卿鮑爾立刻打了電話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說「總統剛剛剛意外地改變了我們的對台政策」。這位主席不是別人,正是今天歐巴馬的競選搭檔。拜登後來多次說道,布希自己也知道失言,所以一直努力想拉回來。至於民主黨的台海政策,拜登一向公開主張「繼續採行刻意模糊的策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85952
中美在外交經濟上是否有默契?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0-09 中國時報 【本報訊】

     美國政府決定出售新一批武器給台灣,中國大陸方面非常憤怒,外交部發言人說要美國立即停止出售。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但這卻引發中國應不應該在美國金融危機中與美方合作的討論。

     美國政府準備將七千億至九千億美元注入金融界,以抵消壞賬。美國政府當然沒有這麼多錢,也不能加印美鈔充數,說穿了還是要借債,借外債救內債。有人認為千萬不要幫美國這個忙,因為美國政府把借來的錢再借給它的金融機構,這些機構便會拿這些錢去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炒作,其結果是外國拿很好流動的現錢,換來了美國爛賬的輸入。試問這上算嗎?尤其是美國政府對中國如此缺乏善意,在如此需要中國合作之時,仍然以軍售台灣打了中國一棍,中國還應幫它嗎?

     當然也有人認為外交是外交,經濟是經濟,救美國經濟等於救世界經濟,也就是使中國免受美國金融業垮掉後連帶所受的影響,中國此時正應表現出與國際合作的誠意,等於是又一個亞洲經濟風潮之中流砥柱的表現。

     中國有一萬八千億美元外匯,其中所持美國公債就有五千二百億,僅次於日本所持有的五千九百億,再買個三、四千億幫助美國也還是可以的。事實上,中國政府似乎也不願坐視美國經濟垮掉,這對中國不利,七月分時,美國的金融危機雖然還沒有爆炸,但金融經濟圈中早已知道這是早晚的事,然而就在七月,中國還是增購了一百五十億美元的美國公債,這是什麼原因?是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向中方要求的?還是中方不畏風險要討好,而讓美國在北京奧運上支持中國?

     中國外交部及國防部乃至人民大會外委會都對美國這次軍售台灣作出強硬反應,之後還肯幫美國解決問題嗎?這就要看中美之間在這些問題上是否有幕後的諒解?如光看表面,顯然是關係產生摩擦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3057942
頁/共7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