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7
【梁東屏(作者為泰國世界日報資深記者)】
提到日本在二次大戰時的暴行,大家立刻會想到的,恐怕是發生在中國的「南京大屠殺」。 然而實際上,日本軍隊在南洋一帶也曾經犯下許多令人髮指的暴行,馬來亞的余朗朗屠殺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1942年 馬來半島肅清屠殺
日本軍隊當年在馬來半島曾經進行「肅清」,時間是1942年2月至7月,那次的肅清行動從新加坡始延伸進入馬來亞(現今的馬來半島),五個月之間,估計有五至十萬華人遭到殺害。遇害的原因包括了同情中國及英國者、對中國提供抒困捐款者、反日華僑志願軍成員、身上有刺青的私會黨(大多有反日傾向)成員,甚至於只是在不對的時間出現在不對的地點者。
吉隆坡馬來亞大學歷史及國際關係教授阿札。阿羅斯(Azhar Mad Aros)就指出,日軍進行肅清屠殺的根源,是因為海外華僑自從日軍於1931年侵佔滿州之後,就積極對祖國輸捐,到中日發生第二次戰爭時,更是達到頂點,「因此,在日軍真正抵達東南亞之前,『肅清』計畫早已成形,基本上就是日軍的一種報復行為」。
今年已經76歲的蕭茂言(Siow Meow Yan)在余朗朗事件發生時年僅四歲。余朗朗是離吉隆坡大約71公里處的一個小農村,正好位在雪蘭峨州、彭亨州和森美蘭的戰略交界點,村旁又有一處叢林,是抗日游擊軍理想的藏身處,因此也成了日軍「肅清」的主要目標。
只不過日軍隊當地的地理型態不熟悉,所以掃蕩的成效不彰,左近的余朗朗村就成了轉嫁洩憤的對象。
蕭茂言說,當時大約有一百多名日軍開進村子,「我的父母把我們孩子裝進平時擔蔬菜的籃子裡,跑進附近的林子裡躲藏」。
余朗朗村 僅35人存活
三天之後,蕭茂言一家和其他幾家同時躲避的村民出了林子,結果發現村子裡都是開始腐爛的屍體,村旁的河水都被死者的血液染紅了。當時,全村共有1474人遇難,僅有35人存活。是當時馬來亞單日遭殺害最多的紀錄之一。這類的屠殺事件,在當時的馬來亞華人村莊多有發生。
一直到1960、70年間,由於地產開發在不同的地方掘出大量屍骨,這些日軍屠殺的事件才逐漸重見天日。
余朗朗村的屠殺事件也是一樣,是礦工在開採時挖到大批屍骨,當時並不以為意,而且將這些屍骨棄置一旁。但已是新聞記者的蕭茂言對事件作了進一步探索並報導出來,引起一位華人大亨注意,於1979年捐款興建紀念碑並將所有屍骨火化、集中埋葬。這段歷史才不致湮滅。
在那個年代,日軍「肅清」的目標很清楚的是華人,馬來半島的其他種族基本上都沒事,有些甚至還為日軍通風報信,也造成華人與其他種族間的敵意。
時至今日,對於前述的日軍暴行,並無任何官方的關注及紀念,很可能也是顧及種族之間的和諧,而刻意將之遺忘。
【2014-04-17/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