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2008.02.13陳芳明
總統大選的節奏,在開春之後將越來越緊湊明快。從二月廿四日開始,謝馬陣營確定要迎接兩場辯論會與兩場政見會。幾個月來的隔空交鋒,似乎還不足表達雙方的治國理念,現在能夠面對面密集辯論,當可讓選民看清楚兩位候選人的性格與魄力。
從形勢來看,馬英九在藍營立委大勝之後,似乎是可以搭順風車。謝長廷則是要收拾綠營敗選後的殘局,在逆勢中如何求得勝選。藍營期待的是西瓜效應,綠營希望的是鐘擺效應。在民主社會,民心之向背恐怕必須等待開票時刻才能揭曉。真正能夠造成效應,完全要看候選人的表現。對於選民來說,總統級的辯論應屬重要關鍵。
謝長廷最大的包袱,無疑是來自陳水扁的八年執政。就行政資歷與選戰經驗來看,謝長廷當然比馬英九還完整,但是綠色執政的陰影,使謝長廷陷於苦戰。如何與陳水扁路線切割,如何打出自己的風格,正是謝長廷的最大考驗。然而,在卸除包袱之餘,他還必須給予本來台灣一個可以信賴的願景,這是在辯論會中必須提出明確的思考。
從參選以來,謝長廷的戰略主軸是「和解共生」與「誠信」這雙軌議題,需要在辯論會中具體轉化成為可以實踐的政見。當初和解共生的思惟揭示之後,曾經遭到綠營內部的質疑。必須經過立委選舉慘敗之後,謝長廷的和解主張才得到首肯。無論是對外的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或對內的經濟議題,謝長廷必須延伸和解共生的觀念提出可行方案。
馬英九的選戰策略則是集中在經濟議題,他的口號是「台灣向前行,台灣一定贏」。他的用心良苦是可以理解,完全是以瞻望未來的姿態,徹底擺脫國民黨的歷史包袱。更為確切地說,他有意與國民黨威權體制的記憶清楚切割。黨產議題在公投中既然沒有過關,將不可能成為辯論中的焦點。
從這幾個月來的表現,馬陣營採取的另一策略是「少犯錯,便是贏」。馬英九面對各種質疑時,便一律以冷處理來回應。從好處來看,他無須陷入口水戰;從壞處來看,他似乎在逃避問題。辯論會將使他有迎戰的機會。
因此,未來的兩場辯論對選民意向將產生巨大影響。可以預期的是,兩岸關係與經濟議題將是雙方的火力焦點。這畢竟是一九八○年以降,台灣社會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兩岸關係幾乎沒有一位領導者可以逃避。
總統級的辯論,將使兩位候選人的人格風格彰顯出來。未來國家領導者,必須攤開在陽光下接受檢驗。從政前的所作所為,從政後的政績業績,都不容有任何遮蔽。究竟選戰結果是西瓜效應,還是鐘擺效應,兩場辯論會之後便可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