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2008.01.30【工商社論】
行政院內閣人事在陳水扁總統退回張俊雄院長的內閣總辭案後,張揆秉持內閣團隊同進同出,人事以補實空缺為主的原則,在任命相關的新人事後,正式進入為期三個多月的看守內閣時期。而在此看守期間,政務的推動除了具有延績性,例行性的工作自應賡續執行善盡「看守」的職責之外,對於具爭議性或全新的政策則以暫時擱置留待未來的新總統策定啟動為宜。
不過,有原則就有例外。內閣在看守期間於應為與不應為之間,還是有些可為之事而不應全然是消極無所做為。本報昨天的社論已經例舉有關兩岸經貿互動解禁的課題是看守內閣可以著力之處,除此之外,我們認為在三月總統大選前,推動通過行政院組織法的修正案,以落實政府組織再造精簡的政策目標,同樣值得包括陳總統、張院長和新立法院正面積極回應。
關於在總統大選前通過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的主張,乃是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於上周在與陳總統見面時提出的。他的主要理由是認為行政院組織改造講了二十年,但在討論修法時,一些要被裁撤的部會就展開關說施壓,使得法案遲遲無法通過。因此,他強調應在三月總統大選前推動完成行政院組織法的修法。否則,不論是他或馬英九當選,屆時再看這個議題,心情就會不一樣。畢竟執政後,若可任命愈多部會,就愈有權力,新總統將很難抗拒這樣的權力誘惑與推動精簡部會的壓力。
對於謝長廷的此一倡議,謝系立委管碧玲則特別指出,現在朝野都應把握難得的「壓力政治」契機,既然總統大選前朝野都背負社會大眾要求推動改革的期待,等於也就是出現促成行政院組織精簡的有利契機。不過,即使同屬綠營,其他立委的反應並不一致,或者認為此時推動裁併部會,將得罪一缸子人,並不利於謝的選情;甚至直指此時提出政院組織再造,由於相關的只是少數人,對選舉加分的效果不大,因此當成政見無妨,並不適合現在就改。
綜觀謝長廷對此議題的拋出與論述,由於連綠營本身內部對此議題並未形成一致共識,後續也未見陳總統與張揆的任何回應,藍營更是完全未做回應,因此搞不好最後只淪落得像謝長廷所拋出的另一個由CEO組閣的議題一般,只是個搏取新聞版面的「空包彈」。同時,在綠營有限的討論回應中,不論贊成與否,主要的出發點也都是以從對選舉是否有加分效果為考量依據。綠營有這樣的考量,雖然是政治的現實使然,但是國家長遠利益本應優於政黨選舉利益。事實上,我國這些年來就是因為朝野政治人物於討論決定公共決策時,只計較政黨或個人私利,不惜激化成藍綠焦土對抗,而全然罔顧國家長遠發展和全民共通利益,才會導致國家政務陷於空轉,出現政經情勢不進反退的困局。懲前毖後,我們認為朝野陣營有必要撇開近年來只問政黨私利的慣性思維,正視有關政府組織再造的議題,共創雙贏或三贏的利基。
所有主事者都知道,要推動改革,尤其是體制內改革,真是說來容易做來難。其中主要的癥結自然是要面對被改革對象也就是既得利益者的反彈抗拒,從而要推動改革,就必須講究手法,提供誘因,並掌握有利的時機予以因勢利導。準此,我們認為在今年三月總統大選前,的確是推動行政院組織法修法多年不過的最佳時機。一方面,包括馬謝兩位總統候選人,在其政見主張中都對如何精簡政府組織提升國家效率有所著墨。而兩人都尚未在其位,也較無現實利害糾葛的干擾。二方面在二月新立院開議後,不論是擁有絕對多數席位的國民黨要回應選民對改革的期求,或淪為絕對少數的民進黨要洗心革面力求表現,推動政院修法的確是可以展現新立院新氣象的適切課題。三方面就看守期間的張揆或跛鴨的陳總統而言,此時此際最應在意的是留下歷史評價。而剛好兩人任內迄今的作為,可說乏善可陳甚至是貶多於褒,如果能推動促成政府組織再造方案,至少也可為自身留下可堪肯定的政績。因此我們期待陳總統和張揆莫再遲疑,儘速向立院重新提案,也希望兩位總統參選人與新立院有正面回應,一起促成足以產生三贏的政府組織再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