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 2008.01.28 03:09 am
上周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多個指標市場跌幅創下歷年之最;投資人信心飽受蹂躪之際,法國第二大銀行興業銀行再來一擊,公布銀行業史上最大一宗越權交易弊案,使該行面臨高達49億歐元(約新台幣2,330億元)的鉅額虧損。投資天王索羅斯並說,全球正面臨60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但是,危機到頭了嗎?剖開激發這波金融動盪的核心,就怕最壞的狀況還在後頭。
先來看看法國興業銀行事件。這樁目前看來疑雲重重的假造交易醜聞,有關交易員作案的細節、動機,在資訊有限下,外界尚難窺究竟。但從公開報導可知,法國興業銀行19日即已發現問題,卻遲至22日才發表聲明,且早一天於21日起不計代價的對越權交易部位進行平倉,間接或直接地造成歐洲股市全面大跌,進而引發全球性股災;不明就裡的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緊急宣布降息3碼(0.75個百分點),企圖讓市場止血。
法國興業銀行延遲揭露重大訊息,是否違反當地監理規定,當由法國政府決定;就算違反,想必其處分所帶來的損失,也絕對遠遠不及即時揭露可能導致無法平倉的災難。延遲揭露或是興業保命的必要之惡;然而,市場何辜,要為興業銀行自身的問題承受這般巨大的衝擊。而且,當天興業的交易相對人是處於資訊不對稱的情況,顯然違反市場公平交易原則。因此,市場若不追究興業的作為,等於是告訴大家可以有樣學樣;長此以往,維持市場運作的公平交易基石終將傾塌。
但問題就出在這裡了。應當追究興業銀行風險控管缺失、隱匿重大訊息等責任的法國當局,卻顯然是在知情之下默許興業的作為。這就是金融監理上所謂的道德風險;當金融機構的規模逐漸壯大,對市場的破壞力也跟著走高,加以監理者與市場穩定的利益共生,都讓監理行動投鼠忌器,連帶也讓金融機構愈加漠視監理規範,經營風險自是愈來愈高。試想,如果法國興業銀行無法即時處理掉近500億歐元的歐股期指部位,不只損失擴大,市場動盪更可能加劇,是任一政府都不想見到的,法國監理當局的無為,也就不難理解。只是,理解不代表認同,監理機構的最重要職能就是要獨立、中立,而非與被監理者沆瀸一氣。
事實上,從去年7月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擴大以來,各國中央銀行就一直積極扮演著救火隊的角色,以無限量供應資金、降息、放寬融通條件等方式,為市場注入充沛的流動性,以防止市場因流動性急速枯竭而休克,卻也同時拯救了那些本該玩火自焚的金融機構。正是這樣的政策思維,養大了金融機構的膽子,卻也同時埋下金融震盪的種子;如果,這也是當前各大經濟體貨幣政策、監理機構面對市場危機時的唯一反應,那麼,市場震盪不會因政府救市而停歇,甚至還會震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問題來。
另一個隱藏在這波金融危機核心的現象,是金融機構的經營本質正在快速轉變中。在傳統的銀行理論中,銀行的主要功能是金融中介,透過專業、創新與通路,為資金供需的雙方提供服務,收益主要是來自利差、手續費、承銷費等,而非純交易性的投資收益,因而與產業循環的連動性高。現今情況改變,隨著金融監管鬆綁,銀行業從商業銀行向投資銀行靠攏,交易驅動型(相對於實體需求)的金融資產急劇增加,全球所得結構也從勞動所得向資本收入移動;以操作績效計薪的經理人受到過度的激勵,不只勇於承擔風險,更勇於突破禁忌,也埋下一個又一個的金融風暴引信。
在唯利是圖的金融資本主義之下,金融創新更積極了,市場效率也更優於過往,還激發更多的菁英投入,有助於整體產業的提升;但不可否認的,原應將客戶利益擺在最前面的金融機構,卻因為自己在市場裡的參與愈來愈深,不僅可能與客戶有利害衝突,也更容易成為市場動盪之源。這樣的發展或將因這波金融動盪而稍事收歛,卻是不易回頭,金融監管、市場規範必須儘速改弦易轍,且跨境、整合監理將是基本配備;尤其,各大金融集團的股東結構正因次貸風暴而重組,全球金融產業的風貌也將重塑,未來會發生什麼事,還真的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