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經觀察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愛河需要的是真愛
 瀏覽769|回應0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2008.01.21葉欣誠、劉銘龍

 近日愛河整治的議題再度成為總統大選的焦點,前高雄市長許水德在愛河整治歷史座談會中強調,愛河整治是歷任市長接力的成果,非一人之功;綠營則辦了「愛愛河」活動,強調民眾感受才是重點。在這樣政治攻防的訊息中,「河川整治」的內涵又再度被模糊甚至虛無化。

 我們要問的是:愛河真的得到真愛了嗎?

 回歸河川治理的專業本質,答案是否定的。愛河承載眾多高雄人美好的記憶,早年等於高雄的代名詞。然而,經濟快速成長衍生的生活與工業污水讓愛河面目全非,一九六○年代的水質污染嚴重,令人掩鼻。於是,一九七七年起,高雄市政府開始整治愛河,一九八七年第一階段工程完工通水,愛河下游河段終於擺脫「黑龍江」的污名,水質從「重度污染」提昇至「中度污染」的程度至今。

 三十餘年來,藍綠相繼執政的高雄市政府,使用的都是一貫的整治策略,即先在愛河支流與主流中段設置閘門,除了阻止支流的污水流入愛河外,也攔腰截斷上游的污水和垃圾。為求愛河下游水質的快速改善,截流系統將家戶污水攔截後,集中跨海輸送到旗津的中洲污水廠處理後加壓海洋放流。閘門於晴天關閉防止漲潮的海水倒灌,也隔絕污水,大雨來臨時則打開,摻和雨水把污水放流入海,往往造成下游河段魚群死亡的憾事。

 換言之,民眾和觀光客所看到的愛河,是攔污閘門以下的愛河。河水大都是來自高雄港的海水,非愛河原水,容許海中的魚蝦在此悠遊;但攔污閘門以上的愛河,卻仍是既髒且臭的大排水溝,形成「閘門前海水、閘門後污水」的「一河兩治」怪象。這就是愛河不願面對的真相,如果「愛河整治」要成為高雄的驕傲,無疑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最近,當前首爾市長李明博當選總統,他展現大魄力整治的清溪川,也被國內立委及總統候選人拿來和愛河相提並論,並宣傳為值得大力肯定政績。從環境治理專業角度來看,如果現階段的清溪川與愛河整治經驗,可以被標舉為國內河川整治策略的標竿,真正的環境災難才正要開始。

 清溪川這條都市型河川,也曾因污染嚴重而不見天日,河道不但加了蓋,還在上方興建高架道路。李明博在市長任內拆高架路、撤覆蓋,把河川還給市民,並美化河岸營造景觀與遊憩價值,眼光與魄力都值得肯定。但整治後的清溪川河道比原來縮減一半以上,河床與河道幾乎完全水泥化,缺乏生態思考。而且,八成的清溪川水是耗費電力抽取自漢江,嚴格說來,清溪川只是一條燈光美、氣氛佳的人工水道,已無「河川」的生命本質。

 愛河的未來還大有機會,清溪川整治經驗不該成為愛河範本。近年高雄市府致力美化愛河河畔景觀,夜間光影的交錯,改變河畔陰霾舊面貌,讓人們有意願重新親近愛河。但以閘門攔污,截流污水集中處理,而大半河段仍嚴重污染,並未回應河川的生態化與親水水質的真正改善。

 回歸專業、以自然為師的生態法則,才是河川整治的指導方針。污水的去集中化處理、引入活水、營造河岸的自然風貌,拒絕水泥化、光影化、機械化「人工水道」的舊思惟,愛河才能獲得真愛。惟有謙卑思考人與河川關係,才能找回人們對河川的真愛,這也是整治河川、疼惜環境的新典範。(葉欣誠為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劉銘龍為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67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