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四地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聯合筆記》進退不得的台商
 瀏覽58,205|回應417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華英惠】 2007.11.17 03:30 am 
 
近來,中國大陸的幾件事吸引全球的注意。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赴東莞演講,創下「一字千金」的天價紀錄。大陸的玩具、食品屢成西方國家的目標,引發限制出口風潮,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成長,其許多產品也成為全球的公敵,面對四面八方設下的貿易障礙。

大陸十月的貿易順差又創下新高,一至十月的順差並已超過去年全年總額。為抑制貿易順差的快速成長,北京當局自七月起針對二千八百多項商品採取出口退稅調整措施,由於主要是針對服裝、鞋帽等傳統產業項目,抑制出口的效果已在九月顯現,不少台商首當其衝。

受次級房貸影響,全球經濟波動,美國明年經濟將走下坡,唯中國仍將一枝獨秀,仍可望維持兩位數的高成長。但隨著經濟發展的轉型需要,中國大陸作為廉價勞工供應地的條件已不如以往,對環境保護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土地利用的成本也在急劇上升。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移往大陸的台灣傳統產業,若不能提升生產效能及技術水平,即將成為這一波中共產業政策調整下最大的受害者,且很快將遭到淘汰。

事實上,不僅台商如此,先前移往大陸的日本及南韓傳統產業,受到北京新政策的影響,漸感難以為繼,今年已出現大批撤出的現象。如何安排這些撤退的傳產找到新的出路,應該在國家層級作整體經濟戰略思考,而不是任由個別台商自生自滅。

目前,日韓政府及產業界都在作類似的戰略轉進調整,在台灣,經濟部門雖提出鼓勵台商回流措施,但實務面仍缺乏積極有效的作法。以電子產業為例,整個產業鍊都已外移大陸,孤鳥勢難單飛返台,即使回台也難以找到適合的投資項目;以致回流資金大量投入房地產,帶動房地產價格不合理飆漲。如此一來,非僅無助於產業發展,反造成島內民眾的荷包縮水,使社會兩極化愈發嚴重。

除了推責任、噴口水,請政府想辦法做點實在的事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508828
 回應文章 頁/共4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改善投資環境以利台商回流與全球布局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工商時報2007.12.09【工商社論】

 經濟部長陳瑞隆日昨指出,經濟部業已掌握八十九件大陸台商回流的投資規畫,單單高雄岡山本洲工業區的回流台商,即多達二十九家,其他包括利澤及彰濱工業區也有數量不等的大陸台商回流。對於台商相繼回流,我們認為對岸投資環境誘因轉弱固然是主因,國內投資環境逐漸改善也是促成因素之一。基於台商回流有助於增加就業機會、強化產業結構,對國內經濟裨益甚大,我們當然樂見其成,但必須指出,政府不應以台商已見回流自滿而不再加強改善投資環境,或者延後乃至擱置解除不必要對外經貿限制的規畫,以免妨礙廠商全球布局,挫折台灣產業提升全球競爭力的努力。

 依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資料顯示,由於大陸投資環境不再具備「致命吸引力」,前往對岸投資呈現停滯乃至明顯減退現象,反之,台商回流趨勢卻與日加強。今年前五月,據統計有六十三家台商回流,截至十月底,統計台商回流家數增加至九十一件。其中,從中國大陸回流家數四十三案,估計投資金額六十二億元,創造就業機會相當可觀。不管回流台灣廠商是徹底將大陸或海外工廠關閉,或是保留原有海外工廠,只是在台灣重設生產據點以分散風險,廠商重新投入台灣懷抱總是事實,也證實政府主管部門花費人力物力改善投資環境有了具體成果。

 分析中國大陸投資環境不再吃香的原因,不再提供或縮小減免稅優惠、原物料成本上揚、工資飆漲、人民幣升值、環保意識抬頭等生產條件的惡化,均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另外,最近為了貫徹宏觀調控,很多獎勵出口或生產的財經措施都終止適用,應也是台商回頭的部分原因。除了這些檯面上的因素外,我們也不排除一些非生產、營運的困難因素,也是逼使台商放棄大陸基地轉進台灣,或從此放棄經商的可能性。譬如,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即指出,向該會投訴的台商在大陸受害案件迄今已有一千二百件,向對岸海協會、國台辦及其下屬省縣市台辦投訴的案件也已超過五千件,這些因為投資糾紛或不愉快投資經驗的台商,當然很有可能放棄大陸生產基地,轉進台灣或乾脆退出企業經營行列。

 除了上述的消極原因外,台灣投資環境改善的積極因素當然也存在。最具體,也是最有成效的政策,當屬政府二○○一年推出的「○○六六八八」方案,也就是在工業局開發的工業區內承租土地或標準廠房者,前兩年免收租金,第三、四年租金六折,第五、六年租金打八折優惠,以協助廠商降低土地方面的投資成本。依據經濟部說法,由於廠商回流及國內投資熱絡,五百億元的第二期工業區土地優惠承租出現供不應求現象,可能在年底前全部出清,經濟部已經透露不排除擴增額度或推出第三期優惠土地承租方案的可能性,以鼓勵台商回流。當然,除了價廉物美的廠房土地供應之外,專案、專人辦理,以及一般行政效率的提升,乃至國內整體投資環境的改善,我們都認為有助於促成台商的回流。

 雖然台商出現回流,但數量及金額畢竟有限,對高達四七%的海外生產比例影響有限,更遑論明顯提升國內就業情況。但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如果政府能夠繼續加強改善國內投資環境,不只台商會回流,久違的僑外資來台投資應該也會回流,將有助於增強台灣經濟動能,活絡景氣發展。

 但必須指出,大陸投資環境因為經濟高成長而變差及台商陸續回流,並不意味著禁止、限制前往大陸進行經貿活動即是正確的決策,我們認為,在全球化及區域化競爭風潮下,廠商乃至台灣產業要具有世界性競爭力,允許廠商依據產品、產業特質與需要,自由在包括中國大陸在內全球各地進行投資,基本上是一個趨勢,也是不能更易、打折扣的國際潮流。除了國家安全的考慮之外,政府允宜開放企業資金、技術、人員的海內外流通,讓企業依據自身需要,進行全球布局,自世界各地擷取長處彌補自己短處,如此才能強化競爭力,打贏全球化戰爭。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554390
兩岸台商出走潮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社論】 2007.12.08 03:05 am 
 
昨日本報社論提到中國大陸明年元旦起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可能是壓垮許多台商的最後一根稻草。無論從台商協會的調查,或是台商一波接一波轉赴越南投資,都顯示台商遷徙潮可能再起;尤其是以出口導向的傳統勞力密集型產業,這些台商乃是被包括土地、工資上漲、超待遇勞動條件、內外資企所稅合併、出口退稅取消或下降,及人民幣的升值壓力等等因素所逼走。

不僅傳統產業如此,現在就連許多電子業的擴廠,也陸續轉移至越南。先是鴻海集團的50億美元的工業城計畫;復有仁寶集團將帶50家協力廠商在越南建構NB的供應鏈,預計2009年第一季量產,2014年產能達到2,500萬台,相當於目前中國大陸昆山廠的年產量;接下來,還會有華碩集團等更多的投資案。

事實上,目前在中國大陸許多賺錢的企業,主要的利基在於接單產能調度處理,而這些企業絕大部分在美國或台灣均有接單管理部門;至於真正在中國大陸單純從事製造的外發廠或協力廠,基本上已賺不到什麼錢。依據東莞、深圳、廣州、珠海等台商的非正式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出口型外商,正準備或已熄燈;照理說,這個時間點喊出台商回流,的確有些契機,然而實際狀況卻是,大部分廠商轉赴越南。

當台商下游產業聚落在中國大陸時,台灣的中上游產業為了接近客戶,無不希望赴中國大陸投資;但由於規模及經濟安全因素,基本上政府並不允許煉油或鋼鐵廠赴中國大陸投資,再加上中國大陸有計畫地培育本身重化工業,因此,造就了目前台灣生產中上游原料,中國大陸台商生產下游產品的分工模式。但當台商下游產業轉而聚集於越南時,故事便不會是這樣,而是台灣中上游產業也會連帶放棄加碼台灣投資而轉赴越南與中國大陸外移台商會師;若真如此,所謂台商回流潮,進而創造就業的期待,恐成空夢。

台灣中上游產業外移越南,除了可接近客戶外,在東協加一的架構下,原料銷售還可直入中國大陸,一舉兩得。這也正是台塑集團在中國大陸寧波「大乙烯計畫」受挫後,急著轉赴越南的主因;這同樣也是近來不斷傳言,台塑鋼鐵在環評不順的壓力下,可能轉赴越南的背景。更糟的是,台塑鋼鐵若真出走,會不會成為壓垮台灣產業群聚的最後一根稻草,引發後續國光石化、機械業、金屬製品及汽車零件甚至組裝,一併移往越南?

或許有人會認為,台灣只需要生產下游潔淨的高附加價值產品,不需要中上游的高耗能產業;但實際的產業運作卻無法如此,沒有一個國家是可以只要發展汽車業或機械業,而不要鋼鐵業的。而與鋼鐵業關聯效果最大的機械業與金屬製品業,正是台灣目前製造廠商家數最多,及僱用高達近50萬名員工的產業;在沒有鋼鐵業的支撐下,未來十年機械業別說想要達到年產值1.8兆元的目標,能否留下機械業的生產基地恐怕都成問題。

同時,把鋼鐵業往外推,然後再進口鋼鐵成品使用,這種以鄰為壑的環保心態,對全球而言,一點也不環保;全球鋼產一點也沒減少,反而浪費運輸資源,造成台灣就業、台商企業及全球環保三輸的局面。

說來弔詭,面對中國大陸強大的磁吸力量,都沒能使台灣產業空洞化;但在中國大陸台商開始出走時,結果台灣不僅未想利用群聚力量引導台商回流,反而想把近十幾年來支撐經濟發展的根也往外推,豈不怪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552384
專家直言》回台灣 並非首選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 2007.12.07 03:39 am 
 
大陸明年起實施新稅制及勞動動合同法,台商經營陷入困境,經濟部積極爭取台商回流。漢邦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史芳銘昨(7)日指出,關廠的大陸台商,回台投資並不是首選,有不少台商轉向大陸中部、西部或北部,或是轉向越南謀生。

經濟部國貿局昨日舉辦「探討大陸出口政策變動衍生關稅稅務問題」研討會,史芳銘指出,大陸調降出口退稅率,造成台商經營成本高漲,尤其勞動合同法實施,確實造成一定比率的台商面臨關廠,但關廠的台商多屬勞力密集傳統產業,如果不轉型升級,回台還是無法生存。

史芳銘的會計師事務所最近接獲不少大陸台商詢問關廠清算事宜,是否關廠視每家廠商情況而定,在大陸享有二免三減半設廠時間未滿十年的廠商關廠,清算時,過去享有租稅優惠是要退回的。

廠商是否選擇關廠,各有不同考慮,不見得會立即關廠,許多業者多半不再對大陸擴大投資規模,而轉進大陸中西部或越南等勞動成本較低的地方投資。

投資處調查,台商較憂心大陸明年起實施的新稅制,明年分配盈餘要課稅,許多廠商趕在今年底以盈餘轉增資方式因應。大陸明年起實施的勞動合同衝擊很大,對中小企業台商衝擊更大,他們多評估前往大陸中西部、北部或越南投資,台灣並非首選投資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550336
台灣開窄門 台商難回流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 林安妮】 2007.12.07 03:39 am 
 
大陸兩稅合一新政策將在明年元旦實施,儘管實施細則尚未公布,不少台商已率先避險,將原本的境外免稅天堂控股公司轉移到香港、新加坡,或是啟動盈餘轉增資,甚至是帳上有過多盈餘的企業,也開始將盈餘匯出海外。

前兩種台商常見的避險做法,在最近半年來,造成投審會業務量大增,投審會偶爾還得加開委員會議,才能消化暴增的盈餘轉增資案。有趣的是,避險第三招似乎沒人愛用,從統計數據顯示,把錢匯回台灣的少之又少。

金管會統計,今年第三季上市櫃公司投資大陸的匯回金額約549億元,僅占全部匯出金額7,004億元的7.84%,顯示台商匯錢回台灣的意願不高。

事實上,並非台商沒有匯出大陸帳上盈餘,而是台灣不是台商心中的資金回流首選。試想,大陸新稅法制定的股利匯出預提稅率,可能高達20%,年底前再不趕緊匯出,日後恐怕面臨巨額的稅務損失,敏感的台商豈會沒有任何動作?

大陸投資環境逐漸不利台商立足,也漸漸擠壓出一部分台商。偏偏台灣還沒開啟「接收戰」,以更多的開放、更輕的稅制及更多的優惠迎接台商回台。少了台商的貢獻,不難解釋,何以民眾感受不到台灣實質的經濟成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550332
台商錢進大陸 今年逾3,000億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 2007.12.07 03:39 am 
 
因應大陸明年實施兩稅合一,赴大陸投資申請盈餘轉增資案暴增數倍。經濟部估計,今年全年台商赴大陸投資金額可能直逼100億美元,等於一年就有高達3,000多億元的資金流向大陸。

官員指出,大陸明年起實施兩稅合一,許多廠商為規避未分配盈餘遭扣稅,趕在今年底以盈餘轉增資案方式,繼續擴大對大陸投資規模者不在少數,鴻海除本次投審會委員會審核通過的七件盈餘轉增資案外,還有近十件盈餘轉增資案等著排隊審查。

經濟部指出,今年1至11月赴大陸金額已超過80億美元,創下歷年新高,估計至12月底申請赴大陸投資金額可能逼破100億美元。主因是規避大陸新稅制。

經濟部統計,政府自開放赴大陸投資後,近20年來累計赴大陸投資金額還不到700億美元,但今年金額就逼近百億美元,資金流出規模前所未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550331
台商投資大陸 金額今年逾100億美元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陳秀蘭/台北報導】 2007.12.03 04:08 am 
 
經濟部官員昨(2)日指出,因應大陸明年起實施兩稅合一,赴大陸投資申請,盈餘轉增資案暴增數倍,估計今年全年台商赴大陸投資金額可能直逼100億美元,等於一年有高達3,000多億元的資金流向大陸。

經濟部統計,今年1至10月赴大陸投資金額高達76.6億美元,創下歷年新高,但由於大陸明年實施兩稅合一,許多廠商憂心盈餘匯回台灣後匯出不易,改以盈餘轉增資方式,繼續擴大對大陸投資規模。

官員透露,這一兩個月投審會接獲的台商赴大陸投資申請案,採取盈餘轉增資案件明顯暴增,隨著大陸明年起實施兩稅合一,趕在年終前提出盈餘轉增案者不在少數。

經濟部內部初估,11月和12月是申請熱潮,申請盈餘轉增資案件將達到高峰,最近投審會受理申請件數至少暴增二至三成以上,趕在年底前排隊通過審查案件,也讓投審會官員天天加班,幾乎核到手軟。

官員指出,自政府開放赴大陸投資後,近20年來累計赴大陸投資金額還不到700億美元,但今年一年的金額就逼近百億美元,資金流出規模之大前所未見。

官員坦言,大陸明年起新稅制實施,增加台商投資成本,面對繼續投資仍享有大陸投資優惠,加上大陸內需市場起來,相較台商將海外盈餘匯回台灣,雖享有免稅,但匯出不容易,造成台商寧願以盈餘轉增資方式繼續擴充大陸規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540790
冷眼集》不扯後腿 台商路更寬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仝澤蓉/特稿】 2007.11.18 03:31 pm 
 
從一群想家的老兵返鄉探親開始,兩岸凍結了40年的關係逐漸破冰,傳統產業帶起出走潮,高科技業前仆後繼,保險業也登陸,接下來就是銀行證券業,下一個20年,台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會更密切。

從1991年開放投資大陸開始,兩岸經貿從平行競爭轉變成上下垂直分工,互補關係取代競爭關係,過去幾年,台灣對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每年貿易逆差140億元,因為有了中國這個廣大的市場,得以轉為順差140億元,換言之每年從中國大陸賺進280億元,台灣對中國的依賴與日俱增,這幾年若不是還有中國大陸這塊市場,台灣的經濟發展會更糟。

正當台商赴大陸投資絡繹於途的當頭,為避免過度向大陸傾斜,及掏空台灣的疑慮,前總統李登輝祭出「戒急用忍」政策急凍降溫,當時在國內也引發很大爭議,直到今日仍有不少人認為,「戒急用忍」政策阻斷了不少台灣企業茁壯成國際級企業的機會,更未把握住對我方較有利的談判地位,實屬失策。

時至今日,中國扮演的世界工廠角色,嚴重壓縮到其他國家的生存空間,在國際社會強大壓力下,人民幣被迫升值,更嚴苛的環保要求必須遵守,更優惠的勞動條件也馬上要實施,擺在眼前的挑戰還有明年起實施稅制改革,以製造業為主的台商,優勢已不再。

面對中國貿易條件的變化,台商的未來將更艱辛,全球化腳步勢必得加速,產業要分散,不再一味到中國投資,除了移往勞動成本更低廉、租稅條件更友善的國家外,台商必須產業升級轉型,做出他們原本做不來的東西,迎向全球化同時,才有生存下去的本錢。

即使未來台商將不再如以往大幅度向中國傾斜,由於金融與經濟互為一體,面對中國逐漸開放的金融環境,台商不會也不能缺席。不論直接或是間接,中資進入台灣也將成為趨勢。在WTO的規範下,勢必得更開放。過去20年由「民間主動、政府被動」發展出來的兩岸經貿關係,將進入全新的局面。

未來5-10年,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速的國家,資金要往那裡跑,企業自己會做判斷,政府越擋只會受傷越深,還不如順應潮流,掌握台灣優勢。

無可避免的經濟需求將帶動政治交涉,不論2008年誰當選總統,都得重啟兩岸協商對話,這是台灣人民的選擇。與其選擇逃避,還不如積極培養交涉人才,不管是透過民間協商或是政府出面,在不損及台灣利益的前提下,協助台商迎向下一個挑戰更嚴峻的20年。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512849
頁/共4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