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四地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聯合筆記》進退不得的台商
 瀏覽58,225|回應417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華英惠】 2007.11.17 03:30 am 
 
近來,中國大陸的幾件事吸引全球的注意。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赴東莞演講,創下「一字千金」的天價紀錄。大陸的玩具、食品屢成西方國家的目標,引發限制出口風潮,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的成長,其許多產品也成為全球的公敵,面對四面八方設下的貿易障礙。

大陸十月的貿易順差又創下新高,一至十月的順差並已超過去年全年總額。為抑制貿易順差的快速成長,北京當局自七月起針對二千八百多項商品採取出口退稅調整措施,由於主要是針對服裝、鞋帽等傳統產業項目,抑制出口的效果已在九月顯現,不少台商首當其衝。

受次級房貸影響,全球經濟波動,美國明年經濟將走下坡,唯中國仍將一枝獨秀,仍可望維持兩位數的高成長。但隨著經濟發展的轉型需要,中國大陸作為廉價勞工供應地的條件已不如以往,對環境保護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土地利用的成本也在急劇上升。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移往大陸的台灣傳統產業,若不能提升生產效能及技術水平,即將成為這一波中共產業政策調整下最大的受害者,且很快將遭到淘汰。

事實上,不僅台商如此,先前移往大陸的日本及南韓傳統產業,受到北京新政策的影響,漸感難以為繼,今年已出現大批撤出的現象。如何安排這些撤退的傳產找到新的出路,應該在國家層級作整體經濟戰略思考,而不是任由個別台商自生自滅。

目前,日韓政府及產業界都在作類似的戰略轉進調整,在台灣,經濟部門雖提出鼓勵台商回流措施,但實務面仍缺乏積極有效的作法。以電子產業為例,整個產業鍊都已外移大陸,孤鳥勢難單飛返台,即使回台也難以找到適合的投資項目;以致回流資金大量投入房地產,帶動房地產價格不合理飆漲。如此一來,非僅無助於產業發展,反造成島內民眾的荷包縮水,使社會兩極化愈發嚴重。

除了推責任、噴口水,請政府想辦法做點實在的事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508828
 回應文章 頁/共4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陸委會:設境外特區 爭取台商回流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台北報導】 2008.01.29 04:17 am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昨(28)日表示,設立境外經貿特區,允許特區外勞工資與基本工資脫鉤,以吸引台商回台投資的建議值得政府認真思考。只要規定特區內企業須僱用一定比例本國員工後,利用國內各地閒置的工業區闢建為境外經貿特區,將有助於提高本國就業與經濟。

不過,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認為,提升現有高雄境外航運特區與各個自由貿易港區的功能,供台商回流投資,可能比在閒置工業區另闢境外經貿特區更為務實。

洪奇昌說,粗估目前面臨生產線調整的大陸台商,約20%有回台投資的意願。目前彰濱、岡山本洲、宜蘭利澤三處工業區就有不少台商回流。

大陸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調整加工貿易政策,加上今年又有勞動合同法與新企業所得法實施等因素,整體投資環境已出現重大轉變,包括東莞台商協會榮譽會長郭山輝等台商,過去一段時間就多次公開呼籲政府,儘速成立境外經貿特區,在租稅與勞工政策上提供配套措施,讓台商有回台投資的機會。

為瞭解台商對回台投資的需求,洪奇昌日前從宜蘭利澤工業區、土城工業區,一路到高雄楠梓工業區,共走訪台灣九大工業區,拜訪各工業區有在大陸投資與已經回流的廠商。陳明通也利用立法院休會期間,密集走訪台商投資較為密集的東南亞六個國家,瞭解台商從大陸外移到東南亞後的現狀。

陳明通表示,若政府願意成立境外經貿特區,不少東南亞台商均表達回台投資的意願。雖然越南是大陸台商外移的首選,但目前越南因工資上漲趕不上通貨膨脹速度,加上工廠外不時有特定人士煽動工人罷工,因此台商移往越南後仍飽受罷工困擾。

越南某台商就向陳明通表示,只要政府成立境外特區,他就將工廠與越南員工一併帶回台灣,他甚至願意付給越南勞工比越南高一點的工資。

洪奇昌則指出,類似鴻海、華碩等大型台商,其大陸投資乃全球布局的一環,這類台商不易回台投資。現在主要是部分中小型大陸台商,因大陸投資環境出現變化,面臨生產線必須調整的問題,政府若要吸引台商回台,必須把握住目前這段關鍵時間點。

他認為,要吸引台商回流,首先須提供具吸引力的土地租金優惠,「006688」方案就非常成功。其次則是提供足夠的勞動力,包括:高階勞動力與基層作業員。他也贊成外勞工資應當與基本工資脫鉤,畢竟香港、新加坡也沒有規定外勞的最低工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699429
華爾街日報:中國台商轉向東南亞投資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央社╱紐約二十七日專電】 2008.01.28 09:47 am 
 
「華爾街日報」報導,愈來愈多在中國投資設廠的台灣廠商逐漸轉移到東南亞及其他地區投資,因為中國大陸工資上漲對他們的營運造成壓力。

報導指出,雖然目前轉移投資的情況仍有限,卻有相當的影響,因為台商是中國大陸主要的外資來源。台商主管表示,轉移投資的情況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增加,因為中國政府宣佈了一些新的措施,包括調漲工資及鼓勵外來投資的稅法優惠。

根據台灣貿易團體及政府相關機構的估計,中國大陸的企業當中,有五萬到七萬家是由台商出資或是直接經營。中國的商務部的資料顯示,由一九八九年到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之間,台灣業界在中國的直接投資總金額高達四百三十九億一千萬美元,台灣是中國第五大外來直接投資的來源。

報導指出,由於台灣政府對於業界赴中國投資有管制,許多公司會經由第三國在中國轉投資,因此真正的投資總金額應比官方數據高。

報導引述台灣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他指出,許多台商在中國的營運是代工生產,利潤大約只有百分之五,工資調漲造成營收的壓力。雖然許多企業希望擴大營運,在目前的情況下卻不願增加投資。

根據工總在去年十一月到十二月針對兩千家在中國投資的台商所做的問卷調查,只有百分之五十的企業在一年內有增資計劃。在前年同期所做的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企業計劃增資。

一些在中國投資的台商開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發展。鴻海集團在去年八月就宣佈了在越南的五十億美元投資計劃。仁寶電腦也準備在中國以外的地區再設立生產基地。

華爾街日報也引述一些經濟專家,他們認為,台商尋找新的投資地點尚不至於影響到中國的經濟。他們也質疑越南及其他東南亞國家能扮演多大的角色,因為多半的地區仍缺乏支援科技產品生產的基層設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696753
分析》有心鬆綁 現在就能做…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 邱金蘭】 2008.01.28 03:50 am
  
金管會研擬放寬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對大陸台商授信限額已一年多,至今沒下文,已有OBU因逾限被迫無法對台商撥款,政府若有心鬆綁兩岸政策,最單純的放寬OBU授信限額,為何不能馬上做?

民進黨政府在立委選戰大敗後,虛心檢討為何失掉民心,包括行政院也傳出將檢討多項兩岸政策,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更多次表明他對兩岸政策的開放立場。

選舉支票人人會開,問題在選後能不能落實,日前藍綠陣營總統候選人出席六大工商團體的經濟論壇時,就有工商界人士說,兩大陣營在兩岸政策上的開放,符合工商界的期待,但重點應該在後續是否落實。

民進黨政府執政八年,兩岸政策鬆綁被視為最大政治禁忌,即使是經發會、經續會有再多決議,都無法動搖。OBU對大陸台商授信限額,就是最簡單的例子。

從現在到3月總統大選前,是考驗執政的民進黨能否「落實」兩岸政策能力的最佳時刻。民進黨是現在的執政者,如果選前不鬆綁,選後等政權再度到手,真的會讓「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鬆綁兩岸政策嗎?恐怕外界更會打大大的問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696735
OBU放款逾限 台商借不到錢…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2008.01.28 03:50 am
  
本國銀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對大陸台商授信傳出逾限,已有銀行對台商授信契約額度超過法定上限,一旦撥款就違規,被迫須對台商暫停撥款,此舉已衝擊台商資金調度。部分急需資金的台商只好改做擔保授信,化解燃眉之急。

受大陸緊縮銀根、美國次貸風暴等因素影響,本國銀行OBU最近對大陸台商授信業務量暴增,導致部分OBU與台商簽訂的無擔保授信契約額度,已逾法定上限,必須暫停撥款。

根據兩岸金融業務往來許可辦法,OBU對大陸台授信餘額,不得逾海外分支機構及OBU上年度決算後資產淨額的30%,其中無擔保授信不得逾10%。

一家國銀OBU主管表示,最近核准的無擔保授信契約,都已經超過額度,現在無法撥款,一撥款就立即違規,如果客戶真的需要資金,只能請客戶從境內的外匯指定銀行(DBU)提供美金定存,做為抵押品,改做擔保授信。因無擔保的10%空間已到頂,距離有擔保授信的30%上限還有空間。

除了改做擔保授信,部分銀行為繼續提供台商服務,加入國際聯貸案,國際聯貸案對台商授信餘額,不必計入限額。不少國銀最近積極爭取這類國際聯貸案,但並不是所有的國銀都可以參與,必須與大陸方面的銀行熟識。

根據金管會掌握的資訊,的確有幾家國銀OBU對大陸台商無擔保授信,已達滿水位,原本去年上半年在外銀搶攻台商生意下,OBU業務略有流失,授信限額還有空間,沒想到,下半年後碰到大陸緊縮銀根等政策影響,台商回頭向國銀OBU融資。

不僅如此,最近美國次貸風暴下,不少大型國際銀行也受影響,在兩岸三地可以提供的授信條件,沒有國銀的OBU好,原本跟外銀往來的台商,都回來找OBU借。

一位國銀OBU主管表示,最近OBU生意實在太好做了,利率加碼幅度大增,「這是大好時機,現在不做,要待何時?」希望政府趕快放寬限額,化解對台商授信逾限問題。

金管會高層對此表示,金管會已提案建議放寬OBU授信限制,並洽相關單位意見中,對於銀行業者的反映,金管會將轉達相關單位。

金管會研議放寬的內容包括,將無擔保授信10%放寬到15%,並將OBU對大陸台商授信對象,從經許可赴大陸投資的台商,擴及大陸地區外商公司及陸資在第三地公司。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696732
聯合筆記》台商、台幹,來去投票
推薦1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badminton

【聯合報╱林松青】 2008.01.26 03:04 am 
 
民進黨搞出選舉割喉戰術後,在選務選制操作上,總給人不太順當的感覺,好像有意要為難特定選民,讓他們不能投票。譬如,就是不辦理通訊投票,使旅外台商、台幹行使公民權的難度很高;又如兩岸不直航,增加了交通成本,間接阻擾了大陸台商、台幹返鄉投票的機會。

剛結束的立委選舉,所安排投票日期就很怪。幾十年來,立委和地方縣市長選舉都安排在十二月第一或第二個星期六投票;今年卻挑一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投票。這個時間點,剛好是大學期末考前最後一個周末,很多學生必須參加考試,那有餘地回戶籍地投票?

四年前的總統大選和去年的高雄市長選舉,證明兩萬多票乃至千餘票,就能決定勝負。所以,幾十萬遍佈大陸、越南和海外各地的台商、台幹們,他們手中的選票當然極具關鍵性;若不能返鄉投票,不僅攸關國內政局,更牽繫他們自己和下一代台灣人的命運。

四年前,大批在海外打拚的台灣人如果踴躍投票,極有可能翻轉選舉結果。那麼,他們所抱怨的兩岸不能直航問題,可能已經解決;令他們備感困擾的「叛離台灣」的汙名,也可能得到洗刷。

今年大陸台商有積極返鄉投票行動了,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已經和兩岸三地多家航空公司協商,推出大陸飛台灣廿多條中轉航線返台投票的優惠機票,現在即接受訂位。這原是政府該做的事,因執政者故意視而不見,民間不得不自力救濟。

總統大選投票日在三月,二月有農曆春節,大陸和東南亞的台商、台幹們春節會先返鄉與家人團圓度假,到了三月未必能排得出假期返鄉,必須企業主決定放假,鼓勵台幹回鄉投票,他們才可能成行。政府在爭取台商、台幹回國參與選舉業務上,毫無優惠措施,對台商呼籲開放「返鄉投票包機」的期待更置若罔聞,令人遺憾。

台商、台幹們別氣餒,相招作夥,來去投票,別讓人看衰小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691194
政策急轉彎台商成夕陽產業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2008.01.24白德華/新聞分析

 早期大陸為鼓勵出口創匯,曾給予外銷廠商一八%出口退稅率;勞動合同法過去也早已頒布,但在外資需求孔急下,合同法基本頒而不施。然而,階段性目標達成後政策開始轉彎。今天的大陸就像昨日的台灣,台商已被視為「夕陽產業」,再度走上十字路口。

 第一波踏上廣東的台商多數是傳產企業,九成台商都是加工貿易型態,也因此,成為中共調整政策後第一波試金石。據了解,廣東出走的台商已逾千家,破產關門的港商製造業超過萬家。

 「這波調整之所以嚴峻,主因於所有政策都從今年起實施」,東莞前台協會長、「全國台企聯」會長張漢文說,現在出口加工貿易已不再被重視,也因此退稅率一降再降,今年起終於取消了外資企業再投資退稅的優惠。

 以全大陸七萬多家台資企業來說,大多數仍屬出口加工貿易。在出口退稅調整下,利潤驟減,加上「企業所得稅法」修改,台商匯出的稅後股利所得,再加徵一○%額外稅。「突如其來的改變,迫使出口導向的中小型台商,不調整經營策略,就得死!」

 然而逼使台商做出重大調整的壓力,不只是稅法的變動。加工出口生產的高標準新政、不動產政策的改變、「勞動合同法」新制、社會保障基金提撥到位的資金壓力、人民幣升值、工資上漲等等,不僅使得以外銷為主的製造業廠商,生產成本提高、承受匯兌損失,也造成近期以來珠三角地區的關廠潮。

 事實上,去年「十七大」後,中共修訂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在中共喊出「節能、環保」口號下,去年底開始,各種外商投資產業,被切割為幾類特殊產業:鼓勵類、限制類與禁止類。

 其中,限制類及禁止類多達三千多項,例如原列為「限制類」的高爾夫球場經營,如今成「禁止類」,這都讓原本從事相關產業的台商措手不及,終不得不自行吸收損失。

 不管怎說,○八年台商在大陸將很辛苦。除了調整營運策略,像富士康大量遷徙員工方式外,只能將廠遷移越南、新加坡等稅負較低的地區,否則就只能逼使自己產業升級,以應付中國經濟環境的變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685505
多項利空衝擊台商大舉內遷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2008.01.24白德華/上海報導

 今年初以來,大陸施行《勞動合同法》,取消出口退稅優惠,加上兩稅合一,導致台商微乎其微的利潤再耗損,台商面臨廿年來一波最嚴峻的關廠、破產或遷徙命運。其中,台資企業龍頭老大富士康(即鴻海)為節省成本,從深圳遷往大陸內地的員工多達五萬多人。

 大陸元月起,正式實施《勞動合同法》新制,讓不少台商成本猛增。新制實施後,大陸各地台商面對廣大的大陸職工福利不能再忽視,否則將受法律制裁。

 以上海、北京等大城來說,台資企業要繳足「四金」,即保險、醫療、養老及工基金,這項成本占到台企近四成總成本,如再加上合同法上記載的其他資遣、退休、工傷等福利,不少中小型台資傳產業根本毫無利潤可言,不如關廠。

 深圳富士康五萬員工遷徙

 在大陸各地擁有工業園區的富士康,搬遷趨勢相當明顯。深圳市寶安區勞動局一位負責人向《南方都市報》透露說,去年富士康科技集團(富士康大陸科技總部)從深圳遷往大陸內地的員工便多達五萬多人,除富士康外,其他台企向內陸遷徙的跡象非常明顯。

 據指出,儘管去年富士康從深圳遷往內陸員工人數眾多,但搬遷過程並未接到勞資糾紛的投訴。近年來職工投訴雇主事件頻傳,即使富士康本身,去年還接到大陸媒體指稱,郭台銘要求員工為過世的弟弟郭台成「守喪」的消息,但已被否認。

 富士康也證實了大量遷徙職工一事。一位資深經理說,去年確有五萬多人從深圳遷到昆山、武漢等地。目前富士康在大陸員工共六十八萬人,分布在深圳、山西、山東、武漢等全國的十三個廠區中。在大陸蟄伏近廿年的富士康,已成名副其實的「大陸企業」。

 隨著近年大陸為解決貿易順差、過低勞動成本的系列政策出台,富士康代表的「中國成本」優勢,也正遭遇挑戰。富士康主管經營的商務長李金明曾透露,富士康正把眼光投向大陸內需市場,這將成為富士康下一步業績增長的動力,也是富士康因應此波「危機」的主要策略。他認為,富士康近年在武漢、山西等內陸省市布局,其意即在此。

 「四金」、兩稅合一吃光利潤

 由於今年起大陸實施「兩稅合一」,台企營業所得稅從一七%增長到二五%;出口退稅台商匯出的稅後股利所得,另再加徵一○%額外稅率,此外,還取消外資企業再投資退稅的優惠,都令台商利潤大倒退。

 上海聯泰管理諮詢公司董事長王泰允說,由於不少內陸城市對「四金」要求較鬆,有的城市僅要求「一金」,所以不少台企近期紛紛往內陸遷徙。王泰允說,今年以來,遷往內陸的台企不少,但更多是往越南方面遷徙。「像昆山不少廠最近開始出售,只是很多人不知怎麼賣就是了」王泰允說,這是二十年來台商面臨最嚴峻的環境。

 據了解,由於中國經濟崛起,美國及世貿組織也頻頻對中國提出傾銷案,富士康也因此在越南及廣西設立工業區,以更有彈性應對反傾銷方案面對的風險。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685504
躍進大陸的四大迷思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Cheers 2008/01/10 
 因為看過太多志得意滿上路,最後鍛羽而歸的例子,長期橫跨兩岸提供企業人力資源諮詢的顧問林娟,最近與自由作家藍麗娟合著《大陸工作一卡通:搶佔世界職場的教戰手冊》一書。關於台灣人前進大陸容易陷落的盲點,林娟有不少深刻的觀察。  
 
【文/盧智芳;攝影/劉國泰】

你也想到大陸一試身手嗎?但抬腳跨步前請注意:「西進」絕不等於「冒進」!

因為看過太多志得意滿上路,最後鍛羽而歸的例子,長期橫跨兩岸提供企業人力資源諮詢的顧問林娟,最近與自由作家藍麗娟合著《大陸工作一卡通:搶佔世界職場的教戰手冊》一書,由《天下》雜誌出版。關於台灣人前進大陸容易陷落的盲點,林娟有不少深刻的觀察。

1.「西進」到底是誰的選擇?

林娟認為,目前最有籌碼的族群,莫過於「年約33?39歲的中階主管」。他們登陸後可以跳升高階主管,在壓縮式的成長下,升遷速度將比毫無中國經驗的同儕更快。

為什麼40歲以下、具備5?10年管理經驗的五、六年級生最有利?這要回到目前大陸對人才的需求。總字輩主管當然最具優勢,但這類職缺相對少。至於30歲以下的幹部,大陸本地人才已足以勝任。事實上,在這個層級,很多企業甚至寧願用更高的薪水聘請當地菁英而捨台幹,因為他們較能掌握本土市場。

對七年級生或新鮮人,林娟並不建議直接跨海尋找工作。一方面要適應文化、一方面要與大陸應屆畢業生競爭,絕對是場硬仗。大陸的主流就業人口以高校畢業生為主,20歲出頭即進入職場,比起來,很多台灣年輕人念完研究所、當完兵都已26、27歲了,不管年齡、歷練,當下就出現落差。

最近104人力銀行針對684家兩岸布局企業進行的最新調查,也相當程度呼應了這個現象:高達45%的受調企業在基層人力中完全不用台灣人,而目前以財會、業務跟生管類工作雇用台灣基層人力的比重較高,但在未來5年內也將明顯縮減。除非是培訓後直升主管的儲備幹部,可以考慮作為生涯跳板。

2.「本地雇用」還是「外派」好?

「外派」與「本地雇用」(local hire)是目前最常見的西進模式。甚至有愈來愈多台灣人主動以「本地雇用」身分爭取工作機會。

本地雇用的台灣人與大陸員工比較,兩者薪資報酬差距有多大?林娟指出,大陸對勞動者的保障主要在所謂「六金」(或稱五險一金)上。包括生育保險、公傷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與住房公積金,此外還享有交通津貼與年節返鄉假,但這些都不適用於台灣人。此外,由於外國人必須領有就業工作證才能在大陸工作,以「本地雇用」受雇的台灣人不僅一樣要申請就業工作證,也要以外籍身份繳稅。

大陸的個人所得稅採每月申報,外籍人士包括台灣人,只要居住或工作滿連續1年(1次離境不超過30天,或多次離境但累積日數不超過90天),都「視為」大陸公民,要申報境內、境外所得。此外,在大陸擁有不動產或設籍的也一樣。比起大陸員工,台灣人「本地雇用」的福利、稅賦條件並不理想。

若跟外派比較,距離更大。因此現階段來說,以企業內外派西進,仍然是對台灣人最有保障的管道。

3.機會新大陸還是職場叢林?

具體的資歷、能力固然重要,但很多人「陣亡」的理由,不盡然是「不夠努力」,反而是只顧著在「機會新大陸」衝鋒陷陣,小看了它「職場叢林」的另一面。

要是不了解大陸社會文化中的各種「眉角」,很容易誤踩地雷。林娟自己就有過幾次「助人反揹黑鍋」的經驗。例如有一次她出於善意,轉介客戶給大陸同事,卻遭同事誣告串聯廠商拿走獎金。從此林娟遇事必簽合約,而且一定小心保留雙方往來的電子郵件。

為了在13億人口中出人頭地,大陸年輕人普遍學習力強,自我利益至上。幾個大陸籍主管聯合「圍剿」台灣幹部的血淋淋例子屢見不鮮,台灣人則經常在「不跟你一般見識」的心態下,請調台灣或辭職走人,放棄耕耘的成果,殊為可惜。

所以想真正施展抱負,務必要先懂得大陸各種人情世故的「潛規則」。林娟歸納出3個“Do”、6個“Don't”:

(○)相交在於誠。

(○)尊重包容文化差異。

(○)凡事多觀察,謹言慎行。

(×)避談貪污與檯面下議題。

(×)避談歷史與政治議題。

(×)切勿心軟,勿輕信他人。

(×)凡事低調、不張揚。

(×)不特別強調台灣人身分。

(×)不在當地人面前講台語。

許多工作外的因素都足以帶來精神負擔,毋寧也是種看不見的生活品質耗損。這種「隱形成本」應該計算在內。

其實不論去不去,沒有一條路是「不歸路」,很多人再三踟躕,無非是害怕不若預期成功,或是擔心有一天再回到台灣,已經沒有屬於自己的舞台。

4.出發點是鍍金還是加壓?

對此,每年有一半時間在大陸各地奔波的精英人力資源總經理劉匡華,倒是有個很好的提醒。他說,台灣人最普遍的迷思,就是分不清楚「差異」的意義。以為兩岸同文同種,「沒有差異」,到了當地卻又自認高人一等,把期望值擺得太高。大陸現在各行各業都呈現過度競爭,開始就預設「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太天真,也不實際。

「把去大陸當成到非洲,」劉匡華用了一個誇張但貼切的譬喻說。該做的功課、該放的身段、該擔的風險,到大陸一點都不能打折扣。自認沒有條件到異鄉奮鬥的人,就不該認為自己可以在大陸立足。

劉匡華認為,不管在哪裡,只要做出成績,一定有人向你招手。只是與其想著利用「中國經驗」為自己鍍金,倒不如視為一種「加壓」的過程,先拿出超越目前100%的能量再啟程。

畢竟,在台灣職場上遇到的挑戰,到了對岸只會放大,不會縮小。當然要先知己知彼,再三思而後行!

【2008年1月Cheers雜誌 人際、行銷、管理的大顯學 贏在博感情】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682436
企業廣角鏡》台商回流的迷思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葉匡時】 2008.01.23 03:25 am
  
最近有關「台商回流」的討論甚囂塵上。台商回流之所以會成為熱門話題,與大陸這一兩年經營成本大幅上漲有關。許多台商因為無法負擔在大陸的經營成本,於是有不如歸去的想法。但,這個想法實現的可能有多大呢?

讓我們先弄清楚所謂台商回流,究竟是什麼樣的台商回流?回流來做什麼?回流的台商大致可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因為大陸經營成本提高,競爭力不夠的台商。如果這些回流的台商是因為大陸的土地、勞工、租稅、環保等成本升高,而無法繼續經營,但是回到台灣卻還有競爭能力,那是不是表示台灣的土地、勞工、租稅、環保等成本比大陸還低呢?

這可能嗎?許多想回來的台商,要求政府能大幅放寬引進外勞的規範,表示這些台商的經營模式還停留在勞力密集、低附加價值的產業。如果連中國大陸都已經積極地淘汰這些產業,難道台灣還需要引進嗎?

當初這些台商就是因為台灣的人力、土地、環保等成本提高,經營無以為繼,而西進大陸。大陸給了他們多年生存的空間,他們卻還是無法脫離原有低成本、低附加價值的經營模式,難道他們回台灣就能提高附加價值嗎?

第二類是在大陸經營成功,賺了很多錢,再回台灣投資,例如,旺旺集團這幾年在台灣投資飯店、媒體等。

從活絡經濟的角度來看,當然應該歡迎這一類的台商回流。但嚴格來說,這應該稱為「台資回流」而非「台商回流」。政府應該思考的是,那些在大陸很成功的台商,他們所賺的錢,究竟有多少回來台灣投資?很顯然,應該不是很多,否則,這幾年民間消費力不會衰退,民進黨這次立委選舉也不會輸到「哭著回去找媽媽」。對於這一類台商,政府應該反省的是,為什麼沒有更多的台資回流?

第三類也是在大陸經營成功的台商,但是他們沒有忘本,持續加強台灣作為經營總部的實力,包括人才培育、管理系統、研發能力等,使得他們能夠躋身國際級的企業;台達電、鴻海、捷安特等都可以歸為這一類的「台商回流」。

其實,這些台商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出走過,應該不算是台商回流。這些企業之所以能夠成為國際級企業,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掌握了大陸市場開放的機會,讓自己從一家台灣級企業轉型為國際級企業。對於這一類的企業,政府應該思考的是,台灣應該營造什麼樣的經營環境,才能發展出更多這一類的企業。

如果政府現在所著眼的「台商回流」都是第一類的企業,我想許多「愛台灣」的人只能仰天而嘆,什麼時候台灣企業才能脫離低成本、低附加價值的經營模式?

(作者是中山大學EMBA執行長;e-mail: kuangyeh@gmail.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682430
投資實務》創業板對台商的利弊分析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經濟日報╱劉芳榮(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 2008.01.23 03:24 am
  
大陸創業板與一般人印象中的「創業板」不同,國際間的創業板是不設最低獲利門檻限制,大陸創業板卻仍要求企業在上市前兩年,要有超過人民幣1,000萬元的累積利潤,大陸的創業板是類似台灣的上櫃市場(不是興櫃),也就是把主板門檻放低,讓更多小企業儘快上市。

在大陸創業板掛牌與在目前上海或深圳主板(包含中小企業板)上市,不論是募集資金、股價、股票流通等幾乎相同,甚至一開始大陸創業板的本益比,還有可能超越主板,這也是常有人將大陸的主板與創業板間的關係,比喻成台灣上市與上櫃間的相同關係。

對台商來說,大陸創業板的誕生是件利弊參半的事,在大陸貨幣政策持續緊縮下,調升利息是無法避免的事,高額貸款利息所衍生出的財務費用,未來勢必會加速侵蝕台商獲利,如再加上人民幣升值的雙重壓力,台商想要同時解決利率與匯率兩大問題,在大陸上市、募集人民幣資金,便成為必須的決定。

只要台商在大陸獲利穩定,沒有土地、同業競爭或關聯交易等問題,要透過創業板上市將是切實可行的決定;再加上創業板將會擺脫過去主板上市的審查思路,種種限制條件都會放寬,上市速度也會加快,對台商是一大利多的政策。

台商在大陸的競爭對手,特別是大陸的民營企業,一樣可以從創業板獲得資金,迅速壯大自己實力,如此一來,對台商就禍福難料,創業板會像台灣在資本市場推出上櫃一樣,不僅改寫台灣產業版圖,還會造就出一批因持有創業板股票蘊育而生的新貴階級。可以預見,大陸民營企業將會因創業板資金的挹注,在不同領域中取得更強的競爭力,無疑將壓縮台商在大陸的發展空間。

創業板還有兩方面與主板有明顯差異,一是創業板將放寬主板保薦人只能保薦一家企業上市的限制,改為保薦人可同時保薦若干家企業同時申請上創業板,這會大幅緩解台商目前在主板上市所遭遇的保薦人難題。

保薦人難找,好的保薦人在同時只能保薦一家企業的限制下,更是鳳毛麟角,創業板放寬保薦人的保薦額度限制,是與主板很大不同之處。

創業板與主板的另一個差異,在於審查重點不同,主板在乎的許多細節,如土地是否為自有、關聯交易,或是股東持股限制出售的時間等,都會較主板放寬標準,只要基本的法律財務面沒問題,創業板更關注行業的特色,也就是創業板對行業的關注會遠超過主板,許多新商業模式、新技術或是符合當前官方極力扶持的能源、環保等行業,都會在創業板受到比主板更寬鬆的對待標準。 (本文發自上海,網址www.myChinaBusiness.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682423
頁/共4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