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劉恬伶/大學生(台北市)】 2007.11.01 04:17 am
記得國中的時候,社會老師告訴我們,台灣四大族群都是台灣人,不管過去有多少仇恨衝突,我們都應該放下,彼此諒解。
但是,近幾年來,我看到的,卻不是像課本寫的那樣。執政黨處心積慮找出所謂二二八元凶,無疑是在藉著陳年往事,以挑起族群間的仇恨,期待能獲得「本土」群眾的支持;一系列的「去中國化」,機場、郵局紛紛改名,姑且不論改名後服務效率是否有提高,用公帑支付改名配套措施所需費用,就是一種浪費;陳總統在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過世父親骨灰罈上的文字大作文章,要求對方說明自己的故鄉在哪裡,除了有失尊重死者的厚道,更將身為一個國家領導人的格局拉低。
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過單純,課本上寫的是不是錯的?或者,課本沒有錯,是檯面上政治人物為自身利益,而作出了錯誤的示範?
我的爺爺生前是個警察,死後便葬在警察公墓裡。而爺爺的「鄰居」,有隴西,有江蘇。小的時候,爸爸告訴我,要以尊敬爺爺的心去尊敬這些人,因為不論他們來自哪裡,都曾經為台灣這塊土地維持治安、付出心力。
按照課本上的定義,我是客家人,而在我的好朋友中,有閩南人,外省人,還有原住民與新住民,彼此的友情不因為我們分屬不同的族群而受到影響。政治人物為騙取選票分化族群的行為,總讓我們嗤之以鼻。
我想課本上告訴我們的並沒有錯,也許當今掌權者讓我們無法期待他們能有什麼作為,可是我們可以期許自己,以一個「新台灣人」的身分去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