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兩岸四地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耗資60億 大陸「嫦娥一號」成功發射
 瀏覽2,139|回應8推薦1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龍女CHANG, HSIU-FEN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7.10.25 02:10 am  
 
昨晚六時零五分,搭載著中共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
(新華社)  
 
探月衛星嫦娥一號點火發射,兩千多公里外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在進行即時監控。
(新華社)
 
昨日晚間六點五分,大陸自主研發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為中共整個月球計畫揭開序幕。中共也成為繼俄羅斯、美國和日本之後,第四個對月球展開全面探索的國家。

「嫦娥一號」的設計壽命只有一年,報導稱,有專家建議如果一切順利,當到達一年的設計壽命期限時,衛星若還有剩餘燃料,不排除嘗試提高速度,讓衛星直接撞擊月球表面。

在大陸中央電視台現場轉播,中共領導現場觀看和大陸民眾關注下,大陸於昨天晚間六點五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成功送入太空。

火箭點火升空廿四分鐘後,衛星和火箭分離,之後進入離地表兩百零五公里的同步轉移軌道。嫦娥一號在地球軌道進行四次變軌,讓衛星不斷加速,預計十月卅一日進入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轉移軌道。十一月上旬,衛星到達月球引力圈後,將以三次近月制動,並在離地表上空兩百公里,繞月探測飛行。

此次大陸探月計畫耗資十四億人民幣(合台幣六十餘億),主要任務是拍攝三D立體月球地形圖、探測月球特殊元素分布、評估月壤厚度和氦—3的儲量及瞭解地球與月球間的空間環境。

探月計畫的步驟是「繞、落、回」。目前正進行第一步「繞月探測工程」。繞月探測工程測控系統副總設計師周建亮表示,工程一期主要實現繞月飛行。第二期將於2007年到2012年進行,主要是發射軟著路器和月球車,降落月球地表進行探測。第三期預計在2017年發射無人探測器進行採樣,並返回地球。最後,在2020年派人登上月球。

此外,「嫦娥一號」也將在離地球卅八萬公里以外的太空中,播放包含台灣歌謠「高山青」、鄧麗君演唱的「但願人長久」及羅大佑「東方之珠」在內的卅首歌曲。

雖然嫦娥一號一年後的命運未卜,但仍帶動了西昌當地的「奔月旅遊熱」。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西昌金英旅行社人員表示,昨天一共有一千多位遊客現場觀看「嫦娥一號」衛星升空,港、台人士也可報名,門票費用為八百元人民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472334
 回應文章
大陸為何要大費周章登陸月球背面?
推薦1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龍女CHANG, HSIU-FEN

大陸為何要大費周章登陸月球背面?

2019-01-19 14:12聯合報 記者林則宏╱即時報導

本月3日上午10時26分,大陸無人太空探測器「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並通過「鵲橋」中繼衛星傳回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月球背面影像圖。但大陸為何要大費周章登陸月球背面?

對此,日經中文網18日報導,以美國的阿波羅號為代表,此前人類航天器的著陸的地點均為月球正面。背面從地球無法看到,同時難以實現直接通信,因此著陸難度更大。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在地形和結構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在月球和地球的歷史研究和資源探測等方面被期待取得成果。

報導稱,月球正面被稱為「月海」的部分由玄武岩構成,背面則主要由被稱為斜長石的岩石構成。從目前掌握的知識,月球地殼的厚度也是背面厚於正面。

日本國立天文台助教荒木博志表示,按主流理論,月球和地球是在大約46億年前、由原始地球和火星大小的巨大行星相撞而形成的。一般認為相撞之後的月球覆蓋著黏稠的熔化岩漿,隨後不斷凝固。

不過,據稱凝固方式並不一致,背面較厚的地殼形成於比正面更加古老的時代。如果調查背面的情況,或許能弄清更遙遠時代的月球和地球。「月球與地球不同,約40億年前的狀況仍大量被保留著」。

此外,據稱,嫦娥四號還將與中繼衛星配合,從月球通過電波對宇宙進行觀測。頻率低的電波由於覆蓋地球的電離層等影響,從地面進行觀測時難以使用。但如果是月球的背面,則不會受到電離層和人工電波影響。這或將成為未來利用建在月球的射電望遠鏡來觀測宇宙誕生之初奧秘的第一步。

新華社旗下的《參考消息》19日也引述中國航太科工集團公司研究員楊宇光的說法指出,嫦娥四號的著陸位置在月球背面南緯45度左右。大陸國家航天局早前即曾表示,中國探月重點在月球南極,本周新公布的計畫又顯示,嫦娥六號、七號、八號都要在月球南極執行任務。可見中國的探月足跡正在一步步接近月球南極。

楊宇光表示,在月球南極執行任務主要有兩方面優點。從科學角度上講,這裡地質構造比較古老,有利於研究月球歷史和形成原因。不過,這一位置的工程層面意義其實更重要。

月球南極存在永久光照區和永久陰影區。永久光照區對解決科考站的熱控問題和能源供應問題十分有利,便於將來建站。永久陰影區可能存在大量水冰,開採這些資源也可能為更多活動提供便利。

楊宇光稱,月球南極和月球背面重疊的區域也被認為建站條件更好,儘管距離稍遠,但這裡的永久光照區和永久陰影區要比月球正面更理想。因此從航太發展本身來說,開發月球南極將極大推動航太工程技術的進步,進而對中國航太事業整體進步帶來極大促進。

「嫦娥四號」所拍攝的著月球背面圖像。(取自《新華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921628
嫦娥4號探月球背面 完成360度環拍
推薦1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龍女CHANG, HSIU-FEN

嫦娥4號探月球背面 完成360度環拍

2019-01-12 09:39聯合報 記者林庭瑤╱即時報導

圖為大陸「嫦娥四號」探測器三日拍攝的畫面,顯示月球車「玉兔二號」與著陸器分離,在月背表面行駛。 (歐新社)
中國國家航天局昨天通報探月任務進展,嫦娥四號着陸器、玉兔二號巡視器和「鵲橋」中繼衞星狀態穩定,著陸器、玉兔二號順利完成互拍,著陸器上配置的地形地貌相機還完成360度環拍,當天傳回世界首張月球背面全景圖。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致賀電,指出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中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將全面拉開序幕。

月球背面全景圖由著陸器頭頂相機旋轉四周拍攝80多張照片再拼接而成,圖中可見着陸器與中繼衞星聯繫的數傳天線、展開的太陽能帆板和氣瓶,以及遠處的玉兔二號。更重要的是,展示月背更多的地形地貌,並可以為玉兔二號的探測指明路徑。

嫦娥四號3日著陸馮.卡門撞擊坑,國家天文台副台長、嫦娥四號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李春來昨說,降落的地點在海拔負5935公尺,正好在一堆小撞擊坑的中間,那些坑直徑都有20公尺左右,「還是很驚險的。」全景圖完整呈現嫦娥四號的著陸區環境,顯示周圍碎石比較少,說明暴露年齡比較古老。

新華社報導,嫦娥四號任務各項工作按計畫實施,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着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五戰五捷」。

月球背面全景圖由著陸器頭頂相機旋轉四周拍攝80多張照片再拼接而成。(新華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917926
飛了110小時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進入環月軌道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飛了110小時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進入環月軌道

2018-12-12 20:52聯合報 記者汪莉絹╱即時報導

大陸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傍晚發布消息稱,12月12日16時45分,嫦娥四號探測器經過約110小時奔月飛行,到達月球附近,成功實施近月制動,順利進入近月點約100公里的環月軌道飛行。

中新網報導稱,近月制動是月球探測器飛行過程一次關鍵的軌道控制。12日16時39分,大陸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佳木斯深空站發出指令,嫦娥四號探測器在距月面 129 公里處成功實施7500N發動機點火,約5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即時遙測資料監視判斷,嫦娥四號探測器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接下來,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在環月軌道運行一段時間,調整環月軌道高度和傾角,開展與中繼星的中繼鏈路在軌測試和導航敏感器在軌測試,確保探測器最終能進入預定的著陸區,擇機實施月球背面軟著陸。

嫦娥四號探測器於12月8日凌晨發射升空,預計展開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探測任務。

嫦娥四號發射升空資料照片。(取自中新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901944
嫦娥四號升空 首創月球「背面」著陸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嫦娥四號升空 首創月球「背面」著陸

2018-12-08 23:51聯合報 文/賴錦宏

(中新社)

大陸昨天凌晨成功發射火箭將「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太空,「嫦娥四號」將在半個月後登陸人類探測器從未抵達過的月球背面。環球時報報導,由於月球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等,加上被地球潮汐鎖定,地球強大的引力讓月球總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人類在地球上只能憑肉眼看見月球的正面。

據專家稱,月球背面隕石坑的數量比月球正面要多。另外還有幾處巨大的「痤瘡」,暗斑中的物質與正面的普通物質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這種現象似乎說明月球背面由於毫無遮攔的暴露在太空裡,因此遭遇了大量天體的直接撞擊。經年累月,月球就像盾牌,為地球擋住了隕石。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900245
世界首顆運行地月L2點衛星 陸「鵲橋」發射成功
推薦1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龍女CHANG, HSIU-FEN

世界首顆運行地月L2點衛星 陸「鵲橋」發射成功

2018-05-21 13:01聯合報 記者戴瑞芬╱即時報導

嫦娥四號的中繼星「鵲橋」今日凌晨發射升空。這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簡稱地月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2018年底預定發射的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的中繼通信。圖/擷自新華網

大陸探月工程今(21)日5時28分長征四號火箭成功將嫦娥四號的中繼星「鵲橋」發射升空。這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簡稱地月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2018年底預定發射的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的中繼通信。

新華社報導,長征四號火箭飛行25分鐘後「星箭分離」,將「鵲橋」直接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40萬公里的預定地月轉移軌道,衛星太陽翼和中繼通信天線相繼展開正常。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表示,由於月球有一面總是背對著地球,當嫦娥四號進行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任務時,將受月球自身遮擋,無法直接與地球進行測控通信和資料傳輸,而「鵲橋」則相當於架設在嫦娥四號與地球間的通信中繼站。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鵲橋」號中繼星專案經理張立華說,「鵲橋」攜帶了由荷蘭研製的低頻射電探測儀,未來將開展在軌科學探測試驗。

嫦娥四號的中繼星「鵲橋」今日凌晨發射升空。這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簡稱地月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2018年底預定發射的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的中繼通信。圖/擷自新華網

嫦娥四號的中繼星「鵲橋」今日凌晨發射升空。這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簡稱地月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2018年底預定發射的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的中繼通信。圖/擷自新華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799343
嫦五發射器 將彈跳式返回地球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16 03:08:53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北京15日電

被譽為「嫦娥(衛星)之父」的嫦娥系列衛星各型號總指揮、總設計顧問葉培建昨天在演講時透露,「嫦娥五號」人造衛星計畫2017年在海南發射升空。「嫦娥五號」是最新探測器,將用新研製的「長征五號」火箭發射,且採創新的彈跳式返回地球。

現代金報報導,身兼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葉培建昨天是在寧波市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第57期科普大講堂上,講述中國發展嫦娥系列衛星的故事,並透露上述訊息。

談到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的「嫦娥一號」,葉培建說,大家好奇到底花了多少錢,當時財政部門給了人民幣20億元,「嫦娥一號」用了14億元,相當於北京修建兩公里地鐵。

對2010年10月1日成功奔月的「嫦娥二號」,葉培建表示,「嫦娥二號」在太空已經旅行4年多了,現在距離地球1億公里左右,但它身體狀況一直良好,預計2020年左右會回到地球附近。

葉培建談到,由「嫦娥三號」攜帶於2013年12月在月表成功著陸的月球車「玉兔」,「可能是一根導線被小石頭傷到了,導致電池電壓從原來的5伏特降到了4.5 伏特以下。我們想了很多辦法,但還是不能恢復」。

不過,他說,「玉兔」仍能按時被喚醒,只是不能走路,且已遠超出設計壽命。

對於「嫦娥四號」,葉培建表示,「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衛星,由於「嫦娥三號」完成了落月後再動起來的任務,這給「嫦娥四號」的去向帶來了難題。因此,四號的發射時間不會太早。

葉培建又指,「嫦娥五號」預計2017年在海南文昌發射,這也是全新的發射基地。「嫦娥五號」是最新探測器,將用新研製的「長征五號」火箭發射,且採創新的彈跳式返回地球。

葉培建說,「無人探測是主流,但中國人是一定要去月球的。」探月工程也歡迎民間資本進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315120
解讀嫦娥:台灣仍應七分政治三分軍事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07.10.30 03:54 am 
 
十月二十四日晨,藍綠陣營在博愛特區分別發起入聯聖火及返聯鐵馬活動;是日傍晚,中共發射「嫦娥一號」繞月衛星成功。當台灣仍陷於連國家認同都無共識的困境,中共的國際勢位又見升高了一個台階。

中共成功發射「嫦娥一號」繞月球衛星,但不似當年將「兩彈一星」喻為軍事躍進的具體指標,如今面對國際質疑其太空軍事化意圖,卻反而不斷強調和平用途。若謂「嫦娥一號」沒有軍事目的,那是欺世的外交語言。「嫦娥一號」對月探測,實係中共未來建立太空站的前奏,續曲則是太空指揮中心及太空武器的部署。

值得關注的不是「嫦娥」的軍事意圖,而是中共國際戰略與兩岸戰略的變化。中共不再「耀武揚威」,改而強調探勘月球能源的「軟實力」;但這不表示中共不重視軍事發展,近二十年兩位數增加的軍事預算,顯見其持續發展軍力,只不過轉向檯面下低調進行。例如,今年初中共成功試射反衛星導彈,成為美、俄之外,第三個具備此一能力的國家,並在去年底以來陸續公布殲十戰機、○九四及○九三型核動力潛艦、東風廿一型中程導彈等新型武器,凸顯中共也在大幅擴張「硬實力」。

相對而言,民進黨政府也在今年國慶,辦了一場沒有大閱官的閱兵,並秀出雄風三型和天弓三型等新一代武器,原先要露臉的雄二E巡弋飛彈,則因美國關切臨時喊卡;不數日更傳出準備發展核武的消息。這一連串動作被不少國際媒體解讀為民進黨為推動台獨,向中共展示姿態;但是,未料胡錦濤非但未作針對性的回應,反而丟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橄欖枝,頓時在國際上形成中共追求和平,台灣卻炫示武力的對比。陳水扁似在向國際宣示,他已有憑藉武力推動台獨的決心。

此一對照,相當突兀。似乎呈現出中共「揚和抑武」的姿態;但台灣卻有升高衝突、「揚武抑和」的意味。如今,在台灣「國防表演」及中共「嫦娥奔月」後,似應冷靜思考:台灣究竟應採「台獨政略/軍力恐怖均衡」的戰略架構,或採「非台獨政略/軍力輔佐」的戰略架構?

欲台獨,必須加強軍力,此點不必置疑;倘採「非台獨」的政略,軍事即可居輔佐角色,這也是情理中事。若欲採「台獨政略/軍力恐怖均衡」的架構,或有兩種模式可採:一是冷戰時期美國以升高「恐怖平衡」成本,拖垮蘇聯的「軍備競賽」模式;另一則是北韓以「核訛詐」換取國際援助與美國承認的模式。但台灣綜合國力相對日下,連教改經費都吃緊,哪來與中共軍備競賽的足夠國力?若採北韓戰爭邊緣的「核訛詐」模式,則美國連雄二飛彈都不准露臉,豈會同意台灣發展核武?

何況,由於國家認同分裂,台灣軍隊充滿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的低迷氛圍;且政客又不斷縮短役期,亦反映民間反戰、避戰心理。在這樣的社會因素下,台灣實在已無挑起軍事解決的條件;而近年政客內鬥對士氣民心造成的莫大傷害,更儼然已成國防上的不治之症,恐已復原無日。

台灣沒有可能與中共進行「軍備競賽」,台灣若走持有核武的偏鋒亦顯非明智之舉。台灣的兩岸政策,仍應回歸「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比例與架構。以正確的「政略」為主,以必要軍備的「軍略」為輔。明白地說,倘採台獨政略,即必須走向軍備競賽之途,否則即是「鬧台獨/不敢台獨」的假台獨,對台灣極為不利;相對而言,若採「非台獨」的「政略」,固然仍須加強必要軍備,卻可避免走上軍備競賽的自殺之途。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仍是台灣在處理兩岸關係時的最佳戰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479801
新聞眼》氦3逾百萬噸 老共探月新目標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林琮盛】 2007.10.25 04:27 am 
 
冷戰時期的軍事競爭,讓美蘇兩國的戰略和技術層次,從地球本土投射到外太空。1969年到1972年四年間,美國共進行了六次登月計畫,之後就不再進行登月行動。卅五年後,中國大陸燃起登月的企圖,但其意義已不再只是單純的太空軍事競爭,由於地球能源的衰耗,探測月球能源,成為中國大陸「探月計畫」的重要目標。

根據科學探測,月球共有一百多種礦物,許多對地球而言是稀有物質。其中,氦-3是最安全、最乾淨的能源。然而,地球的氦-3儲存量只有十幾噸,只夠美國半年用電量所需。但美國威斯康新大學核熔合科技研究所估計,月球的氦-3量超過百萬噸,足夠人類使用上千年,價值高達四十億美金。

這是卅多年前,美國登月行動所無法預料到的「價值」。因此2004年初,美國總統布希就宣示,希望能在2020年在月球建立一個永久基地,目的有兩項:太空軍事化,及搶佔能源。不只美國,連俄羅斯也想「參一腳」。06年一月,俄羅斯能源太空公司總裁塞瓦斯蒂亞諾夫就透露,開採月球能源,將是俄羅斯太空探索項目的主要目標。他甚至宣示,俄羅斯計畫在2015年在月球建立基地,並於2020年開採氦-3。可以想見,美俄在月球「能源爭奪戰」上,將更加白熱化。

中國大陸當然不想落人後。除了向世人彰顯中共太空技術的提升外,元素探索是另一重要目的。嫦娥一號衛星副總設計孫輝先就提到,「此次探月,中國將獲得更多的元素探測能力」。因此,中共登月的企圖,不只是告訴美俄老大哥,「我有能力跟你們較量」。更重要地,如何在能源短缺的未來,還可以餵飽這隻不斷長大的巨龍,才是中共高層更關心的議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47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