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有關媒體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2.8分政府 國際電視台賣地瓜?
 瀏覽528|回應1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龔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2007.08.11 02:29 am 
 
行政院新聞局長謝志偉宣布,政府將設立一座向國際發聲的電視台,以「台灣」為名,希望建立台灣的「國際形象」,增加台灣的「國際影響力」。

若干年前,台灣的形象和影響力似乎還不錯。譬如,台灣退出聯合國,和美、日及歐洲各大國斷交,但各國都在台設立辦事處,保持暢通的關係,因為他們要和我們做生意,我們有東西賣給他們,也有錢買他們的東西。外人仍對投資台灣有興趣,高雄港的吞吐量仍列世界各大港的前三名。美國商會、歐洲商會也未年年發表白皮書批評台灣政府的舉措失當。台灣以「中華—台北」的奧會模式,能適當參加國際活動。和大陸也能「和平共處」,不會受到對方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連陳水扁總統出訪,都能順利過境美國,不致在空中「迷航」。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國際形象」壞了,「國際影響力」差了,需要民進黨來拯救了。

民進黨要是真的在乎這些,那就該想想,其中原因在哪裡?過去沒有國際電視台,為什麼形象、影響力還算不差?由此反證,挽回形象和影響力與有否國際電視台無關。

「家有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引鳳,先要種桐。民進黨政府連一顆桐籽都沒有,卻想用敲鑼打鼓的方法招引鳳凰,恐怕只會把鳳凰嚇跑。

台灣的電視台,像大學一樣,太多太濫了。不知為什麼現有電視台不能向國際發聲?公共電視的設備與技術,也負不起這項責任?如果民進黨政府只在乎「台灣」這兩個字,那麼「台灣電視公司」不就是正選嗎?

看看當前台灣有多少「動人」故事:一家數口一碗麵;成千上萬學童付不起為數不多的營養午餐費;無以為生的父母帶著孩子一起燒炭自殺;公家機關招考數十名職員卻有數千人報考;只要小學程度的藍領工作卻有大批學士、碩士爭取。

物價飛騰、民眾叫苦聲中,行政院長張俊雄的夫人建議公眾:麵粉貴了,可以吃地瓜。一個吃地瓜的台灣,用不著設一個國際電視台,別人自會替我們「宣揚」的。君不見,陳水扁總統及其家人貪腐案,民進黨既無國際電視台公開張揚,而且還遮著、捂著,美國時代雜誌不是照樣把它列為二○○六年全球十大醜聞的第五名?

當此民窮國困之際,民進黨一周一利多,已送出公帑數千億。相較之下,設一國際電視台預算「只有」將近卅億元,不會成為壓垮納稅人腰背的最後一根稻草。只是我們擔心,根據公家做事「慣例」,預算之後多有「追加預算」,卅億真夠嗎?再者,設台以後,每年維持費用是多少,錢從哪兒來,新聞局能不能一併告訴納稅人?

謝志偉說,這項設台決議,是邀集「電視台主管、企業界及相關學者專家」開會得到的結論。這些人究竟是誰,他們的發言內容是什麼,希望都能讓社會大眾知道,以證明他們夠資格討論這件事,建議也都是合適而且負責任的。

今年大學指考放榜,每科二點八分的學生都可上大學。對此輿論大譁,認為大學應有退場機制。也有人從學生的立場著眼:當他們知道考二點八分都有學校讀,平時還要用功幹什麼?同樣的道理,若是一個政府的政績只有二點八分,退場機制一時又奈何它不得,還要「繼續留校」,它要努力幹嗎?

當然,學校即使不退場,二點八分的學生如能奮發圖強,也可補救。副總統呂秀蓮日昨接受陳文茜訪問,她認為民進黨和國民黨「公投入聯」的提案,為了國家主權的問題,應該協商併為一案。她引用一句名言:「政客只想到自己當選,政治家則想到子孫後代。」這話出自一個來自總統府的人,來自民進黨中常會的人,來自哈佛校園的人,來自「三一九」槍擊案當事者的人,我深受感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355427
 回應文章
設國際頻道,捨本逐末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2007.08.12◎管中祥、羅世宏

新聞局近日對外表示,政府計劃明年設立「台灣國際頻道」,為台灣向國際傳播第一手資訊。不過,根據媒體報導,新聞局在研議「台灣國際頻道」三種可能經營模式時,幾乎完全跳過由公廣集團接手的模式,直接跳到獨立電視台模式。

我們認為,雖然這項政策仍在研議階段,但相關思維與作法恐有捨本逐末之嫌。首先,這是兩年前新聞局規劃以二三二億補助公廣集團設立「境外衛星英語電視頻道」的翻版。這個境外衛星英語電視頻道的設置計畫,當時是預算達九十二億元的「公共電視與文化創意、數位電視發展兩年計畫」的一部分,但立法院後來只通過四十四億經費,並立即凍結其中一半,因經費刪減而減列原計畫項目之後,這項設立「境外衛星英語電視頻道」的規劃也胎死腹中。

立法院當時刪除「境外衛星英語電視頻道」的這筆預算是有道理的。以西歐國家及日韓發展經驗為例,公共電視是各國文化創意的展示櫥窗,也是帶動各國影視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反觀台灣,新聞局每年只編列九億元給公共電視,卻打算花更多錢另設國際頻道,顯然是資源錯置、捨本逐末之舉。

這次設立國際頻道的構想捲土重來,但其定位和走向卻令人擔心。新聞局這次在「台灣國際頻道」規劃草案遠程目標載明:制訂台灣國際電視頻道設置條例,由政府每年編列預算出資成立財團法人,指揮體系則由行政院,國安會層級組成指導委員會,作為上位指導機關。開什麼玩笑?如此界定政府與海外國際頻道的關係,未來這個「獨立建台」的台灣國際頻道,將受制於行政院國安會層級的「指導」。

政府出資對外提供以政治文宣為目的廣播服務並非不可以,但要受到嚴格的規範和監督。除了廣播服務之外,各國推出國際頻道,不外為了商業和政治目的。另如都有政府經費支持中國央視集團第九頻道,或MBC Channel集團下的設於杜拜的廿四小時新聞頻道al-Arabiya,但也都不是獨立的電視台,而是有電視集團做為後盾。即便是韓國阿里郎電視台,也非真的是獨立電視台,而是公私聯營模式,背後有觀光部、公營韓國放送協會、私營首爾電視公司等單位。

以新聞局對國際頻道獨立建台的想像而論,恐怕無論商業或政治目的都會落空,而且對國內的傳播影視產業發展毫無幫助。

綜合上述,我們認為,另設台灣國際頻道並非現階段善用國家資源發展廣電事業的最佳作法。新聞局不如儘速修訂公共廣播電視法,公廣集團自去年七月起陸續納入華視、客家、原民、宏觀等頻道以來,亟需一部合身的公共廣播電視法,明訂充足與穩定的經費來源,儘速實現政府過去對壯大公廣集團所許下的諸多承諾。此外,政府各權責部門優先振興台灣影視產業疲弱不堪的製作與發行能量,並且根本性的改善新聞頻道氾濫造成的種種媒體亂象,遠比設立以英語和華語播出的國際頻道更為迫切。

我們建議,由公廣集團主導是最能兼顧國際頻道獨立性、本土文化價值和公共性的選項,也最沒有政媒不分、黨同伐異的後遺症或副作用。況且,由僑委會編列預算,自今年一月起納入公廣集團的宏觀衛星電視已經存在多年,不需再疊床架屋了。

(管中祥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羅世宏為媒體改造學社召集人,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35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