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有關媒體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聯合筆記》假如胡適也上叩應節目
 瀏覽335|回應0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林新輝】 2007.08.10 02:49 am 
 
假如胡適也經常上電視參加叩應節目,他有可能成為新文學運動的領袖嗎?

知識分子關懷政治,古今中外皆然。在東方,康有為、梁啟超率數千名舉人,聯名上書清光緒皇帝的「公車上書」,被認為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台的標誌,也被認為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開端。

在西方,社會思想大師韋伯,在德國新文化運動重鎮慕尼黑發表「政治作為一種志業」,透過歷史、道德價值層次的批判,提出對思想、道德與政治的關懷,更被喻為上一個世紀,知識分子關懷政治的思想典範。

台灣從威權時代開啟批判的學術風氣,解嚴後社會環境快速變遷,政論節目應運而生,提供了知識分子一條更便捷的途徑,於是吸引各領域的學者競相參加,有如過江之鯽。

學有專精的教授剖析時局,不僅談吐幽默,還能引經據典提出深刻的理論,成為感染群眾的「意見領袖」。弔詭的是,原本應採客觀立場的知識分子,往往卻因政論節目的政治立場而染上顏色。隨著藍綠惡鬥愈演愈烈,這幾年,「中立」的知識分子國內竟幾成稀有動物。這也是為什麼,當一些自命自由派的知識分子高呼「理性、中間選民」站起來時,卻有一些觀眾寧可轉台不看。

知識分子上節目論政最大的「負」作用,可能還不是他的「中立」原則模糊,而是這些知識分子──其中不乏大學知名教授,有成千上萬的學子等著他們給予思想啟蒙。試想,這些在叩應節目為泛藍、泛綠辯護的知識分子,卸完妝離開攝影棚,回到教室執教鞭,他們還能用什麼立場與身分跟學生談「理性與中間選民」?而學生又將如何評價他們?

尤其,其中不乏一天要趕好幾場叩應的教授,上節目至少要花掉半天,學生也會問:「老師還有時間作研究嗎?」

叩應節目造就了不少「明星」教授,也為教授帶來豐富的外快。然而,能引領風騷的「大師」,卻比以前變少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35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