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志豪/台北報導】 2007.08.07 03:54 am
網路世界讓兒童及青少年誤觸陷阱的案例時有所聞,根據調查指出,近三年雖然家長關注對孩童上網情形有增加,但青少年對於陌生人、網站內容或網上聊天內容的警覺卻愈來愈低。
愛鄰協會白絲帶工作站召集人、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黃葳威日前完成的「二○○七年台灣青少兒網路使用調查報告」發現,「網路與電腦」已成為國小學童在家使用比率最高的電子設備,遠超過電視遊樂器、MP3,而上網最常用來玩線上遊戲、其次是下載軟體、即時通、上聊天室等。
黃葳威表示,電腦網路分級制從二○○五年十月上路,不過僅有百分之廿一的學童知道,家中有裝設防堵軟體程式的僅占百分之卅六(百分之四十八表示不知道),百分之卅的受訪者認為網路陌生人所說的話可信。
她說,比較連續三年的調查,顯示近兩年學生認為不該在網路上給別人自己的個人資料、網路上的陌生人常和他們描述的身分不一樣,而且父母也比較注意學童的上網行為。但是學童對於聊天室、即時通等陌生人的交談對話內容警覺性,卻越來越低。
她指出,網路視訊或聊天室等對許多喜好上網的兒童和青少年都是陷阱重重,曾發生遭拍攝裸照,甚至性侵害的案例。愛鄰協會白絲帶工作站為幫助兒童和青少年認識網路陷阱,製作「看不見的時候」宣導網路安全,從八月底到十月初陸續在各地播放並招募志工,一起投入網路安全輔導的工作行列。
台北市社會局及白絲帶工作站也提供老師、家長「六大心法」幫助學童遠離網路危機,包括關心孩子上網與交友、當心網路性暗示、誠心分享溝通、留心網友變損友、小心陌生來信,以及放心在公開聊天室聊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