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有關媒體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化解台灣媒體的層層危機
 瀏覽333|回應0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韓國商業電視台SBS於2007年5月召開首爾數位論壇,韓國產業、文化、廣電等部會首長、國會議員、Google執行長Schmidt等國外媒體專家與Samsung高階主管,對全球媒體趨勢及韓國產業為建言,本人亦就傳統媒體對應新媒體如何反守為攻以發展新媒體發表演講。席間感受韓國產官學界為韓國未來數位媒體產業成為全球頂尖的心志與格局,十分震撼與感佩。

反觀台灣,這幾年廣電媒體產業逐漸衰弱步入危機,台韓兩地境況不同,實令人憂心。這些危機包括:其一,全體廣告支出逐年下降,由608億(2003年)降為470億(2006年),無線及有線電視廣告收入均大幅下降,無線電視由87億(2003年)降為41億(2006年),有線電視降幅更大,由246億(2003年)降為149億(2006);其二、本國戲劇、動畫製作團隊紛紛移往中國,連李安最近的電影亦以中國為出品地;其三,中國央視利用本國市場與外國業者交換而在國外各地播出,CCTV-4及CCTV-9中英文頻道在歐美日各大城市傳播大陸新聞及文化資訊;孔夫子學校興起中文熱。以此發展趨勢,台灣廣電媒體就華人大眾文化主導權、詮釋權恐將易主,媒體產業亦將萎縮,台灣過去六十年來所建立的華文文化優勢亦將流失。

數位內容將成轉機
台灣媒體產業的危機亦是轉機,尤其考量:其一、全球新媒體數位產業即將興起,UGC(使用者創造內容)為主流,新媒體產業以社群、科技、創意及自由公民社會為基礎,台灣具有新媒體發展的技術與社會結構優勢。其二、行動媒體產業將成為最多使用者的媒體(現為25億人,2011年達40億人),台灣手機使用者將為媒體內容使用者、製作者與傳布者,此新平台符合台灣公民社會結構優勢。其三、台灣音樂及偶像產業中國尚難於短期內為取代。台灣未來仍有廣電及數位新媒體的優勢與致勝版圖可期。

政府為發展數位內容產業已推出「加強數位內容產業發展推動方案」及計劃數位內容發展條例草案,五年內國發基金將投資200億元於數位內容、軟體及文創產業,期望於2011年使相關產業產值達6000億元。除了數位產業面外,廣電文化媒體產業卻未見政府大力支持及長遠規劃,此將使台灣文化失防,大眾文化失衡,徒有科技產業而未見文化力。完整的媒體產業計劃才可使台灣民眾感受文化尊榮與自信,參考英、日、韓的發展策略,下列三項對策是必要的:

一、仿南港軟體園區,設立「國際媒體園區」,匯集本外國電視及新媒體業者以形成群聚產業,目前政府規劃中的「南港高鐵沿線再開發案」將是國際媒體園區理想的落腳地點,可連結已完成的南港軟體園區及2008年完成的國際展覽中心,進行產業垂直整合。

二、仿韓國文化振興院,設立國家數位內容及媒體策略發展中心。匯流及數位化是媒體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台灣產官學界應發揮資訊及科技產業優勢,協助媒體產業轉型。建構國家數位媒體中心得兼具幾大功能:研發與創新(結合科技及內容生產業者)、市場與行銷、推廣與教育。

建立海外傳播產業
三、仿BBC,協助公廣集團發展國際及國內媒體傳播產業。政府應協助公廣集團成為發展影視媒體產業火車頭,讓製作團隊在台可發展、深耕。再者近年來各國競相投入國際傳播,以進行國內的國際化社會教育,且表彰各國文化及政經國力,最著名的當然是BBC(即BBC World),其國際傳播每年經費140億元台幣,於二百多個國家落地,收視人口達2億7000萬人。台灣初步應考量提升公視製播宏觀(海外僑胞)經費及效能,並研議編列預算製播24小時英語國際頻道,並仿BBC World建立海外傳播產業(播放、合代製、銷售、頻道經營)。

台灣只有投資未來才有未來,台灣只有以十年計劃振興媒體產業,才有領航全球及華人社會文化圈、媒體產業的機會。

作者為公視基金會及華視(公廣集團)董事長  陳春山

蘋果日報  96 08 02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34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