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對外關係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尼國外交不穩? 黃志芳急換大使
 瀏覽5,438|回應42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盧德允/台北報導】 2007.06.12 03:17 am
  
繼哥斯大黎加與我斷交後,尼加拉瓜也岌岌可危。據透露,外交部長黃志芳為防止哥斯大黎加的骨牌效應發生,日前已緊急撤換了駐尼加拉瓜大使洪明達,盡全力增強與尼國左派政府的關係。

黃志芳撤換洪明達後,希望儘快選派有能力及負責的優秀官員前往固盤。

接近黃志芳的消息人士透露,黃志芳去年就從駐哥國大使館以外的管道,得知哥斯大黎加總統阿里亞斯積極和中國接觸,當時黃志芳曾訓令駐哥大使吳子丹和哥國政府攤牌。不過,吳子丹後來回給外交部一份洋洋灑灑的電報,辯論「攤牌之危險和不必要」。

今年五月哥國在世界衛生組織對台灣入會案投下反對票後,吳子丹見大勢不妙,以此為由申請退職,但黃志芳以陣前換將不宜,加上當時找不到適當接手人選的考量,續留吳子丹。但有了哥斯大黎加的前車之鑑,讓黃志芳痛下決心,趕緊撤換洪明達。

另一方面對剛建交的聖露西亞,外交部已內定由現任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副秘書長周台竹接任大使,將全力鞏固這個新建交國的關係,防止中共趁虛而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256930
 回應文章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尼開出不斷交價碼:勾銷外債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2007.06.24  郭篤為/巴拿馬廿三日電

    尼加拉瓜左派總統奧蒂嘉執政五個半月後,首度對海峽兩岸的外交承諾做出明確立場宣示。台灣承諾捐贈發電設備後,桑定陣線外長進一步要求台灣一筆勾銷尼加拉瓜積欠的外債,作為「暫時」維持外交關係的先決條件。

    左派「桑定國家解放陣線」總統、前游擊司令丹尼爾.奧蒂嘉廿一日晚回應媒體有關施政危機時指出:「台灣對十月援贈三萬千瓦小時發電設備做出積極回應,我們正就解決嚴重的能源問題協商中。」他隨後補充十月發電設備併聯之前,尼加拉瓜與台灣的外交關係不至於出現變化。

    援發電 十月前關係不變

    外長桑托斯廿二日上午也藉贈勳將離職的台灣大使洪明達時,公開讚揚他代為轉達尼加拉瓜要求台灣解除債務的努力。桑托斯在儀式後透露尼加拉瓜與台灣就免除債務協商「進展順利」,桑定政府期望台灣對尼方「稍微多一些」的要求能有「適當的諒解」。

    桑托斯沒有提及尼加拉瓜積欠台灣外債的詳細數額,但據二○○四年「世界銀行」資料,七年前尼國外債高達六十五億美元,每人平均背負一千三百美元的債務。三年前馬納瓜積欠台灣一億六千五百八十萬美元,這不包括經由「中美洲(整合體)開發銀行」貸出的專案款項。

    估欠台逾一點六億美元

    負責「桑定國家解放陣線」與中國共產黨聯繫的桑切斯外長被媒體問及,尼加拉瓜是否將繼哥斯大黎加之後與中國建交,他強調:「桑定政府一向與中國共產黨維持極佳的關係,但仍然沒有和中國進行政府對政府的接觸。」他隨即以半帶威脅的口吻說:「尼加拉瓜和台灣的外交關係沒有即時的威脅,但誰也不敢猜測往後會有甚麼變化。」

    人口接近五百萬的尼加拉瓜是拉丁美洲赤貧國家之一,三分之一人口在最低標準下掙扎,平均每天無預警不分區停電長達十小時。因此,解決尼加拉瓜供電危機是桑定政府當務之急,除了台灣之外,伊朗和委內瑞拉都承諾提供發電設備及燃油。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277824
台非高峰會 辦來自爽?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呂宗翰/大學生(日本東京)】 2007.06.18 03:38 am 
 
報載,七、八月開始,政府將展開一連串對中國的外交反擊,其中重頭戲就是暫訂九月的「台非高峰會」,其中除了與非洲五位友邦元首會談之外,還有台灣與非洲五十三國代表的論壇。這實在令人心痛;不只是納稅人的血汗錢一去不回,高峰會的意義與成效令人存疑,我更難過我們優秀的駐非外交官們要把精力耗在這種沒有意義的活動上。

請問,這場高峰會意義何在?要宣揚國威、固樁還是拓展新的邦交國?這樣一場高峰會對台灣的國際關係或形象能有所改善?邦交不穩的會因此就跟台灣天長地久?跟中國建交的國家會因此就對台灣投懷送抱?邀請五十三國代表來台參加一個不知所云的國際會議只給人亂撒錢的印象,這種砸錢拚外交的思維實在令人感冒,也沒有讓人有成功反擊中國的感覺。

還有,為什麼五十三國都要有代表?是要表示我們很行,要請誰都請得到嗎?中國只要對各國政府使個眼色,五十三個國家能來幾個都很難說(遑論我們只有五個邦交國)。更荒謬的是,在最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還要邀請對方非政府組織、甚至反對黨的代表!如果對方不派正式代表,我們也不需要找人充數,做決策的人請有點骨氣。

萬一五十三國沒有全部與會,政府又可依此控訴中國對我外交空間的打壓。但當官員們口沫橫飛地批評中國、官民同仇敵愾的同時,又有多少人心疼我們在第一線的外交人員們必須違背自己的專業判斷與意志,花費時間與心血去執行不合理的政策?更令人難過的是,他們的辛苦不容易被看見,而不合理的決策正在磨損他們的鬥志還有投身外交的熱忱。

這種高峰會的結果實在令人存疑,難道這就是政府的心態:有沒有談出結果不要緊,辦了活動最重要?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267579
聯合筆記》看小國的務實與靈活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范凌嘉】 2007.06.18 03:38 am 
 
打破慣例,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會面的訊息,由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主動揭露,還釋出照片以昭公信。李光耀將馬蘇兩位政壇對手都定位為「老朋友」,還以新聞稿向中國示好,輕輕一個動作,充分展現小國外交的務實與靈活。

新加坡彈丸之地,卻位處戰略要衝,鄰邦虎視眈眈,但總能轉危為安。星國華人高達七成七,與兩岸都有「血濃於水」的深切關係,歷屆領導人都能充分利用「槓桿原理」,遊走台灣、中國之間,操作微妙平衡,以創造星國最大利益。

故總統蔣經國時代,李光耀與蔣經國交情深厚,私下時有往來;前總統李登輝時代,新加坡更成為首度邀李登輝出訪的國家,讓李登輝成為「來自台灣的總統」;政黨輪替後,李光耀成為首位訪台的國家領導人,給足陳總統面子。馬英九因此推崇李光耀「真正愛台灣」。

但事實可能正好相反。新加坡媒體自由度不高,輿論對「台灣的民主亂象」有諸多不屑,這多少反映了領導人的真實感受。但李光耀還是保持與台灣的良性互動,擴大經濟、軍事交流,以國家利益為最高考量,絲毫不受台灣的主客觀變化影響,十分務實。

為了因應中國對馬英九到訪不滿,李光耀新聞稿不忘強調「一個中國」、「反對台獨」,站穩基本立場,卸除中國力道。與此同時,他說台灣「有可能在一些適當國際組織有更大活動空間」,呼應馬的「活路模式」,做球給馬。蘇貞昌密訪,他以「老朋友」稱之,拉攏意味濃厚,靈活度讓人眼睛一亮。

李光耀的槓桿操作顧及兩個層次,不但在兩岸國共取得平衡,更在台灣朝野創造均衡,充分掌握國際現實主義的精髓。他拋開意識型態、力求務實靈活的外交策略,足為台灣借鏡。小國需要的是實質尊嚴與真正利益,而非一再受挫的集體悲情,烽火外交可以休矣!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267576
冷眼集》外交煙火一場空?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特稿】 2007.06.16 03:27 pm 
 
陳水扁重視外交,不容否認,但經常是把「外交」當「內銷」,過去的經驗,「外交」的作用,多是藉由外交挫敗,以擴大兩岸間的敵我意識,來增加內部認同,執政者的外交手腕愈失敗,反得到支持者愈多掌聲,這是「扁式外交」的基礎。

在最後任期內,陳水扁看來仍未忽略所謂「拚外交」的必要,且頗有在哪裡跌倒,就要在哪裡爬起來的味道,所以早早為「烽火外交的9月」預作準備,只是正當一群人為此人仰馬翻的同時,接下來恐怕仍擺脫不了「烽火」升高成「戰火」,「戰火」旋即又化成「煙火」的命運,在大拜拜式的外交秀之後,一切還是在既有的原點上打轉。

更無奈的是,民、國兩黨2008年總統參選人都已經產生,謝長廷、馬英九的外交思維,意義顯然超越了陳水扁究竟還有什麼壓箱寶的絕招。以台灣名義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乃至之後還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陳水扁喊得大聲,但到頭來皆是「高層熱、基層冷;政府熱、民間冷」,多數人的印象中,僅是「知道有這麼一回事」罷了。

總統卸任前夕,不論國內或國際,各方的關注焦點,已漸漸挪移到謝長廷、馬英九兩人身上。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來台,先是拜會了陳水扁,但重頭戲應該是在今天的「馬薄會」,「謝薄會」、謝、馬的外交思維和主張,未來會把台灣帶向什麼地方,能不能找出活路,比陳水扁還能把台灣變成什麼花樣,更加引起美方關切。面對陳水扁遺留下來,斷垣殘壁的外交戰場,未來無論是謝長廷或是馬英九當選,恐怕都會相當頭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266824
扁令外交反擊 9月重頭戲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台北報導】 2007.06.16 03:27 pm 
 
我國與中美洲哥斯大黎加斷交,堪稱陳水扁總統任內至今,最大的外交挫敗。目前政府各涉外單位除高度戒備,嚴防骨牌效應外,已在陳總統指示下,預計從7、8月底,發動一連串外交反擊戰,其中暫訂9月9日在台灣舉行的「台非(非洲國家)高峰會」,更被視為扁政府最後任期的外交重頭戲。

據了解,總統府、外交部等單位,已針對「台非高峰會」進行多次幕僚作業,在陳總統明確且強烈的要求下,其規格、陣仗將比照中國去年舉辦的「中非論壇」,除邀請台灣在非洲的5邦交國元首與會外,非洲共53個(不包括非洲最後一個待獨立國家西撒哈拉)國家,至少都要有一名代表來台。陳總統這項空前的「指令」,已讓負責邀約的外交部非洲司人仰馬翻。

據指出,中國大陸去年舉辦的「中非論壇」,對我方政府高層產生很大的刺激,早有要跟對方較勁的念頭,尤其我國非洲5邦交國也都與會,讓我方相當不是滋味,因此便有意透過這次擴大舉辦「台非高峰會」扳回一城。

根據府方設定的目標,為期兩天的「台非高峰會」將分兩部分,一是陳總統與非洲5國友邦元首的元首峰會,二是困難度極高的「台灣與非洲53國代表論壇」。有關「論壇」內容,我方身為主辦國,卻首次不自訂討論議題內容,而是請受邀者自己提出「想談的議題」。據涉外官員表示,要邀集53國代表很不容易,由他們自己提出議題,談他們想談的,可能比較容易製造「誘因」。

再者,最棘手的部分,就是如何讓53國都派代表來訪。據了解,涉外高層為求達到目標,將分三步驟進行。第一順位為力邀各國政府現任官員;第二順位為邀請各國國會議員;最後,如果都無法成行,則各國具代表性的非政府組織成員,也可邀請。

據了解,我方涉外單位深知,要邀集53國代表難度頗高,尤其不少與中國具有邦交的非洲國家,受中國長期影響,對台灣存在相當的敵意,要邀請到這些國家的官員、國會議員很困難。但為了達成陳總統的指示,據了解,我方甚至已透過管道,和對台灣有敵意的非洲國家當中的反對派,乃至連流亡政府代表都進行接觸,無論如何就是要達成非洲53國皆有「代表」來台的終極目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266820
這種駐外人員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廖文正

五月中旬因赴德國參加國際研討會需要,前往駐芝加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尋求協助。走進駐芝加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其富麗堂皇比德國辦事處要舒適氣派上百倍,但除了櫃台人員外,空無一人。原本很是優閒的櫃台人員看到我向前說明原委時,竟突然地忙碌了起來,並宣稱本辦事處基於機密因素,不能提供該項服務。

對照起德國辦事處,在不到三分之一的簡陋接待室,僅有一位服務人員卻很有效率地處理每天數十位國內外旅客,台灣的辦事處卻空有豪華格局,沒有公務人員是公僕的自覺,對旅外留學生簡單協助都無法處理。

台灣現在外交處境極為艱困之際,除了該大力譴責「三光策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更應大力整頓駐外人員,他們在外代表台灣門面,其心態卻尚停留在十幾年前公務人員的怠惰傲慢上,又怎能期待我們能有張漂亮的外交成績單?

(作者為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班學生)

自由時報  96 06 16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265177
扁再訪中美洲氛圍詭異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陳總統今年八月將再度出訪中美洲的消息曝光後,外交部門備感壓力,一方面擔心中國會趁機再挖走台灣的邦交國讓阿扁難堪,另一方面又擔心美國是否會藉機報復阿扁今年三月宣示的「四要一沒有」,進而不允許專機過境美國本土,讓阿扁雪上加霜。這兩個問題如果成真,會比日前的哥斯大黎加斷交對阿扁的打擊更大,不但會影響他的威信,連帶也會加速他的跛腳,因此外交部門將如何因應,特別值得重視。一些跡象顯示,整個外交決策當局和研議部門在哥斯大黎加斷交之後,陣腳大亂,不利於為八月的總統出訪佈局,理由如下。

陣前換將恐切斷人脈
首先,就最高決策層次而言,哥斯大黎加斷交之後,外交部長黃志芳準備下台以示負起政治責任,但陳總統可能基於肯定黃志芳的任勞任怨,以及將功(聖露西亞建交)抵罪(哥斯大黎加斷交)的心理,表示此為「非戰之罪」。針對陳總統的這項表示,朝野產生兩極化的反應,一部分認為中國的打壓不分藍綠,不論誰執政,中國的三光政策都不會改變,另一部分則不以為然,認為這是政府推卸責任之詞,把千錯萬錯推給中國,就可置身事外。然而最妙的是,不論在朝在野都存在著風涼派,企圖揣測最高當局是否有意打悲情牌,讓斷交事件轉換成統獨議題的推手,進而影響立委和總統選舉,同時也揣測在明年大選前斷交的底線為何,才能斷得恰到好處,以免導致悲情牌變成失望牌。在此情況下,單有建交雖能振奮人心,但還必須夾雜著斷交的悲情,才能成就政治的最高藝術,已構成一種難以言喻又無法證實的外交氛圍。

其次,就外交高層而言,「非戰之罪」意謂著再有能耐也鬥不過有如天助的敵人,它雖是褒貶互見,因為一方面表示其努力受到肯定,另一方面則透露出失敗的必然性,但對外交高層而言,其實是更深層的重創,意謂著再努力往前衝也回天乏術。更糟的是,有關悲情牌的傳言,可能正困擾著外交高層,猶豫到底該盡力到什麼程度才是兼顧內政與外交的最佳組合。因此才會發生在距離八月只剩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一方面在名義上企圖鞏固邦誼,另一方面在實質上卻又陣前換將、不顧經營已久的政商人脈可能同時切斷。問題是,如果不適任者比比皆是,為何不早為之?這種情況使得代罪羔羊之說甚囂塵上,不如歸去遂蔚為風潮。

最後,就外交政策研議部門而言,面對潮水般湧來的外界批評聲浪,已經發生脫線的情況,特別是在有關邦交國數目的議題上,有些論者以為數字不重要,與全球化的社會建立實質關係比起撒大錢給小國建交更有意義。這種論點其實是為外交部門解套,如果能凝聚成各方共識,外交部門就可以有新的作為,不必拘泥於傳統外交形式,也不必再為邦交國少幾個而提心吊膽。然而,外交部門不但不領情還加以駁斥,主張小國雖小,但可以為台灣在聯合國發聲(姑不論有用與否),隱含數字重於成本效益的思維。這意味著外交資源的分配將不會有重大調整,同時也顯示外交部門尚難從島國外交的迷思中突破。

悲情牌籠罩外交高層
綜合以上所述,在外交高層籠罩於悲情牌氛圍、陣前換將人脈盡失、與外交政策思維和資源分配不變的情況下,陳總統八月份的中美洲之行所能帶給外界的驚奇,恐將不亞於2006年終統風波之後的興揚之旅。

作者為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主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政治學博士

張子揚

蘋果日報  96 06 16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265160
外交先檢討「內館」人事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2007.06.14蔡百銓/北縣三重(大學講師)

繼哥斯大黎加斷交後,尼加拉瓜邦交也亮起紅燈。外交部資深官員日前透露,「外交部將在近期內全盤檢討外館人事」。錯了,外交應該檢討的是「內館人事」,不是「外館人事」。獅子率領羊群,仍可衝鋒陷陣;綿羊率領獅群,全軍覆沒!

外交困境其實是可以預期的。早在四、五年前,有位外交退休官員警告,中共撒下銀元,台灣二十幾個邦交國可以一夕變天。驗證哥國斷交,此言不虛。

外交是內政延伸,外交主官必須具備國際視野,否則只會搞笑。年初外交部慶賀豬年,印製三隻小豬賀年卡,遭到國內回教徒提醒才緊急撤銷。去年邱義仁異想天開,想要安排陳總統訪問黎巴嫩,突破中共圍堵。他安排黃志芳密訪黎巴嫩真主黨,殊不知真主黨背後是什葉派伊朗支持的,而伊朗背後則有中共撐腰。結果黃志芳肖像掛在真主黨網站,台灣惹來美國與以色列關切。

外交主官除了國際視野之外,還要提出外交政策,豈可隨著感覺走?扁政府在國內揚言「割喉割到斷」,對外則是「烽火外交」。反觀中共開口「和諧世界」,閉口「和諧外交」,謊話講一百遍也會變成真理。因此外交部不只是要檢討「外館人事」,總統府最需要檢討的應是「內館人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260944
打破外交政策四大迷思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近來各界對於台灣與哥斯大黎加斷交的反應,主要批評多集中在邦交國數字的維持是否重要?元首出訪、過境和強化以「台灣」名義參與重要國際組織有無必要?外交施政標的與資源的使用應否進行檢討調整?以及改善兩岸關係,北京就會給予台灣更大國際空間等四大迷思上。

不能矮化台灣主權
平心而論,在現今國內藍綠陣營對立的僵局下,外交政策應屬較無涉黨派歧異的議題。不論支持「中華民國」這個國號與否,或是急於擁抱「台灣正名」的國家正常化運動,藍綠陣營對於兩千三百萬人民所隸屬的「這個國家」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之事實係無庸置疑的,各黨派主要領導人對於「台灣前途必須經由民主程序得到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同意」這項前提也都支持。

尤有甚者,不論我們在國際上使用台灣、中華民國或是其他彈性名稱,中國的打壓未曾停歇,也無藍綠之分,政黨輪替之前是如此,兩千年後更是無所不用其極。
從「世界貿易組織」企圖矮化我會員資格、到「世界衛生組織」祕密限制我方「有意義參與」、乃至最近在「國際動物衛生組織」與「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運作變更我稱謂之舉,目的皆在形塑「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之事實。如果假設「改善兩岸關係,北京就能給予台灣更大國際空間」,那也必須植基於不能矮化台灣獨立主權國格以及民選領袖和政府代表性的基礎上。

國內民意對於「邦交國數字」的迷思容或有所指正,但即使是人口不到兩萬人的加勒比海島國聖露西亞,在聯合國以及多數國際組織都是「一國一票、票票等值」,發展程度遠較它們先進的台灣,卻還是國際政治的孤兒,實在沒有立場質疑這些小國毫無國際影響力。在重要國際組織維持台灣的聲音被持續聽見,甚至在某些申請案上替台灣仗義執言,難道不是避免台灣被國際組織徹底邊緣化最起碼的作為?

強化超國家影響力
哥斯大黎加事件突顯的是該國領導人寧捨台哥六十年邦誼轉而投靠中國的個人考量,外交部需要轉型的是維持現行邦交國的「方式」,無損繼續拓展邦交的「目標」。

其次,「元首外交」、「過境外交」真是浪費民脂民膏,只成就個人榮耀卻更陷台灣外交處境於國際死角嗎?僅以非洲為例,自兩千年以來,中國國家主席、副國家主席、人大委員長、總理和外長等「五巨頭」造訪非洲總次數超過二十五次,足跡幾乎踏遍每一國,台灣正、副總統、行政院長和外長加起來還不到十次,其他地區台灣更難望項背。如果台灣民選的元首、副元首以及代表民選政府的行政院長、各部會首長都不能多多走出去進行「正常國家」的交往或是在非邦交國過境,台灣如何能夠站穩「正常國家」的基本地位?

最後,轉移更多外交資源到國際非政府組織藉以強化台灣在「超國家」層次的國際影響力,本即外交部全體同仁戮力不懈的工作。爭取國人在國際間更多旅行自由與援助絕不會因為其他預算的編列而受到排擠。但即使是台灣在諸如援助阿富汗、伊拉克戰後重建、南海海嘯災後復建,甚至爭取參與「國際民主社區」(community of democracies)的努力,也都受限於國際壓力,只能默默的做,並不表示台灣的參與不夠。

作者為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劉世忠

蘋果日報  96 06 13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258750
外派去養老不斷交才怪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2007.06.13林修卉/特稿

自台哥斷交後,台灣邦交國開始趁火打劫,要求台灣加碼,若不從則以斷交威脅。但最糟的是,外交體系一直是個「論資排輩」的單位,只要「蹲」得夠久,年齡夠「老」,總有一天輪到被外派出去當館長,完全不看能力與資格,邦交國不跟台灣斷交才怪。

其實外交部長黃志芳早在去年就接獲,哥國總統阿里亞斯積極和中國接觸的訊息,當時黃志芳立即要求駐哥大使吳子丹和哥國政府攤牌,但吳子丹認為無此必要。

直到今年五月哥國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台灣入會案,投下反對票後,吳子丹驚覺大勢不妙,以此為由申請退職。但黃志芳認為,邦交危急時刻不宜換將,且正逢空窗期找不到接手人選,不敢妄動,決定續留吳子丹。近黃人士坦言,吳子丹在前外交部長田弘茂時代擔任次長,早到退休年齡,只是輪到他被外派的時機到了,就這樣被派到哥國。但吳子丹不會講西班牙語,與人溝通需要透過第三者翻譯,確實難以打入哥國社會。

二○○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塞內加爾無預警與台灣斷交,據了解,主因在於駐塞國大使黃允哲未能掌握情況,也不夠稱職。直到塞國緊急約見,並稱有信要交給總統陳水扁,任何有警覺性的大使,當場都會問什麼事,但黃允哲卻在車上偷看信件,才知道台塞斷交了。當時行政院長謝長廷在行政院會上怒斥外交部在記者會前五分鐘才通知他,要求把原因交代清楚,並進行懲處。但事後黃允哲也未受到懲處,趕辦政務人員退職,領取高額退職金匆匆走人。

面對中國的外交打壓,台灣一百多個外館,也有表現優異的駐外使節。駐馬拉威大使莊釧凱深入打進馬國政府高層,得以保持密切良好關係,非他人所能取代,甚至這回還成功安排前行政院長蘇貞昌訪問,台馬關係再邁向一步。雖然莊釧凱已年過六十五,但黃志芳以「特任」模式,請託莊釧凱繼續為國效命。

現在不是台灣外交的承平時期,為了突破困境,外交部必須打破傳統館長的任命方式,因此未來外交部外派的標準,將論能力、不論輩分,只要戰鬥力夠,都會被分派到外館打仗,協助國家渡過這個空前嚴峻的外交變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258652
頁/共5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