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2007/04/26
法國總統大選首輪投票結束,兩大左右陣營候選人薩科奇和賀雅爾出線,進入第二輪繼續對決,等於宣告了席哈克時代的終結,法國正式跨進了一個由戰後出生的年輕領袖主導的世代。
【文/蔡百蕙】
十二位候選人平分媒體報導時段
法國總統大選首輪投票結束,兩大左右陣營候選人薩科奇和賀雅爾出線,進入第二輪繼續對決,等於宣告了席哈克時代的終結,法國正式跨進了一個由戰後出生的年輕領袖主導的世代。
日前結束的法國總統首輪選舉,是法國第五共和自一九五八年成立以來,最競爭、最難預測的一場選舉,確定了將由執政的「人民運動聯盟」候選人薩科奇和左派「社會黨」的候選人賀雅爾進入五月初的第二輪選舉,進行一場一對一的對決。
有很多因素使得這次法國大選格外特別。首先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在席哈克擔任法國總統十二年之後,法國社會充滿渴望改變、追求突破的氣氛,目前法國偏高的失業率和國家負債,和席哈克當初接手時沒什麼不同,也就不難理解這樣的社會氛圍。
於是這次的首輪選舉投票率創下歷史新高的八五%,比二○○二年高出一○%,許多人在投票日頂著大太陽排隊幾個小時就為了投票,一位稍早在倫敦註冊但最近搬回巴黎的法國博士生貝兒,為了不想錯過這次的法國總統選舉,還得在投票日當天一早,從巴黎趕到倫敦的法國大使館,接著在使館外再排近兩個小時的隊投票,她說:「因為我受夠席哈克了,法國需要改變,而我相信賀雅爾」。
對於法國選民罕見地以高投票率支持這次的大選,中間派「民主聯盟」候選人貝胡表示:「民主是這次最大的贏家,因為法國人民終於願意重新參與政治。」
電子投票機方便海外投票
許多法國媒體也為這次的高投票率感到振奮,其實,觀察這次的法式民主經驗,除了歷史性的高投票率之外,還有幾項法式民主特色,也很值得注意並參考。
從今年開始,法國選舉辦法規定,兩輪的選舉過程中,廣播和電視台對每個候選人的報導時間必須相同。對於多達十二位總統候選人的選舉,這個新規定顯然讓電子媒體備受考驗,因為對所有候選人一視同仁的報導,討好不了觀眾,當然更討好不了廣告主,但它卻真的在法國發生了。
雖然平面媒體不在此限,以至於競選過程中受忽略的小黨候選人,感到不公,仍可見抗議不斷。但是反觀台灣,總統候選人雖然從來沒有達到十二人之多,也很難想像有一天打開電視,各大電視台能夠對各個總統候選人,就報導時間上做到一視同仁。
法國也從這次選舉開始引進電子投票機,為了方便偏遠政區和海外民眾投票,估計有一百五十萬法國選民透過電子投票機投票,克服了民主參與的技術性困難。
此外,讓人不能忽略的還有法式民主的多元性,在兩大左右政黨外,不乏小黨談論較極端的反移民或反全球化政策。在歐洲,馬克思主義最盛行的地方也在法國。選舉期間還發生「貝胡現象」,在法國選民厭倦由左右兩派把持的政治之後,給了中間派貝胡竄起的空間,一度威脅到賀雅爾,貝胡的聲勢後來後繼無力,政治分析多歸因於他失敗之因在於個人領袖魅力不足。
一場國內外都重視的選舉
在民主發展的成就外,法國特殊的國際角色,也讓這場法國大選不論對國內或國外,都至關重要。
在歐洲,法國是歐元區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十家歐洲前五十大公司的所在地,足以相當程度地左右歐盟經濟發展,卻同時是歐盟經濟成長最緩慢的國家(僅次於葡萄牙),GDP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標準,失業率在過去二十五年來都超過八%,居高不下。
此外,法國也是土耳其能否順利加入歐盟的關鍵。許多歐盟國家包括英國等,都視土耳其的加入為歐盟擴大的重要里程碑,認為一旦以回教徒為主的土耳其加入歐盟,搭起溝通歐洲和中東的橋樑,就西方國家對伊斯蘭世界表示友好的象徵意義上極為重要。然而,薩科奇已擺明了拒絕土耳其加入,和賀雅爾歡迎土耳其的態度截然不同,加上兩人對歐憲也看法分歧,最後究竟是誰當選,將相當程度影響歐盟未來的發展。
國際上,席哈克向來支持多元的國際體系,反對美國強權獨大,藉著法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角色,得以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反對聯合國通過出兵的決議,席哈克的反戰態度,也讓他因此達到個人國內聲望高峰的六%,他同黨的候選人薩科奇卻是明顯地親美,於是首輪選舉結果才揭曉,紐約時報就立刻指出,美法兩國關係可望改善了。
這次法國總統選舉後,法國勢必要變,而且將由戰後出生的年輕世代來領導這場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