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賴素鈴/台北報導】 2007.04.22 03:40 am
戰地記者彼得阿奈特應邀在國際名家論壇以「美國,從西貢戰場到巴格達戰場」為題演講,現場並播放紀錄片「戰爭現場」。
記者盧振昇/攝影
戰地記者彼得阿奈特應邀在國際名家論壇以「美國,從西貢戰場到巴格達戰場」為題演講,現場並播放紀錄片「戰爭現場」。
記者盧振昇/攝影
「十年前我獨家專訪賓拉丹時,誰會相信他對美國的宣戰是真的?」美國知名戰地記者彼得‧阿奈特(Peter Arnett)指出:「如今在巴格達他是最有影響力的人,絕不能低估。更何況,這場戰爭從頭就不應該開始!」
曾歷任美聯社、CNN、NBC等重要媒體記者,現年七十三歲的阿奈特,四十五年戰地記者生涯中,曾經採訪廿多個戰爭,已成為當代新聞史上的傳奇人物之一。昨晚他應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邀請,以「美國,從西貢戰場到巴格達戰場」為題演講,果然高潮迭起。
阿奈特自知幸運。儘管戰地記者殉職時有所聞,他至今毫髮無傷。「雖然我幾乎一個月有三周在戰地,但我從未想過讓我太太變成寡婦、子女成為孤兒。」阿奈特說:「我的樂觀就是我的護身符。」
一九六二年至七五年間長期深入報導越戰,阿奈特對戰地報導上了癮。他在越南第一次喝椰汁,也確知他會以新聞為終生志業。他娶了美麗知性的越南女子妮娜為妻,一子一女都在越南長大。
越戰報導讓阿奈特年僅卅二歲就獲得普立茲獎,提及備受爭議的和尚自焚報導,阿奈特說,曾有同行問他為何當時不出手救人?他回答,那非意外而是政治聲明,「身為記者,我不能介入歷史。」
阿奈特一生見過的大人物如林。蔣經國、鄧小平、巴基斯坦女總理不在話下,獨家專訪海珊、賓拉丹最令人津津樂道,也讓人格外好奇。
海珊受訪時不斷眨眼,一分鐘至少四十下;賓拉丹則是眼睛貶也不眨,完全面無表情。同樣都要接受非常嚴格的安全檢查,見海珊前還要全身消毒,不過海珊像好萊塢舊片男主角的時髦打扮,頗令阿奈特意外;賓拉丹當時則匿居在阿富汗山區的山洞,蓋達組織不許他們使用自備攝影設備,因為擔心追蹤裝置,阿奈特通過層層關卡之後,還等一小時才見到帶著自動步槍的賓拉丹。
阿奈特印象深刻於第一次波灣戰爭,所有國際媒體撤離巴格達,只有他堅持留守,當時他與CNN同事尼克,有番「不能背叛新聞」與「無法捨棄家人」的爭辯;眾人都離開之後,尼克在十天後帶著女友和衛星通訊設備回來與阿奈特同在。「我的血液中留著冒險的因子,我願意為我的志業冒險。」阿奈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