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有關媒體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黨政勢力退出媒體已成風中傳說
 瀏覽370|回應3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07.04.12 03:33 am
  
台視釋股案昨天決標。結果,鄭文燦及陳瑞隆介入的自由時報關係企業鴻邦建設未能得逞,卻由與賴國洲結盟的非凡國際得標。對廣大民眾而言,這個結果無非是「未陷虎口,卻膏狼吻」,台視仍難逃政治勢力的魔掌。

這次釋股大戰廝殺激烈,表面上是多家財團競標,實際上卻是兩股政治力量在幕後纏鬥:一是鄭文燦所代表的民進黨勢力,一則賴國洲為代表的李登輝勢力。這也正是整起事件最荒謬之處:台視之所以必須出售公股,是因為要落實「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政策承諾;孰料,政治力量卻伺機將黑手伸進媒體,釋股政策反而為「黨政進攻媒體」開了「巧門」。

鄭文燦在「富士宴」上為特定媒體說項,因而丟了新聞局長職位,其幕後真相其實尚未解開。陳瑞隆以經濟部長之尊同時參與邀宴,他奉誰之命,目的何在,行政院的調查報告始終支吾其詞。而當蘇揆以「自由時報並未參與投標」的說辭,意圖為鄭文燦開脫時,鴻邦建設在投標賽的出線,其實已等於直接駁斥了蘇貞昌的謊言。

即使在「富士宴」醜聞曝光後,民進黨政府意圖為自由時報/鴻邦建設護航的運作,仍然沒有絲毫停歇。在短短時間內,透過特定政治力量的運作穿梭,新光化纖董事長吳東昇將手中持有的一成許台視股票賣給鴻邦建設。這項交易,等於幫鴻邦在民股管道另闢渠道,即使昨天鴻邦在公股決標中失利,它其實已從巧門拿到台視經營權的入場券。政府護航「未遂」,但鴻邦卻可以說是「已遂」。試想,吳東昇身為前台聯不分區立委,要逼他背叛李登輝而將手中股票賣給敵對集團,那得多大的政治壓力或交換誘因,才能成交?

執政者之所以如此不惜身段介入媒體的釋股戰,除了政商關係的苟合,無非企圖藉此使自己的影響力滲進媒體,透過影響經營階層來掌控媒體的報導取向。這種操作,不僅與它標榜的「黨政軍退出媒體」完全背道而馳,甚至已達到妨害媒體事業自由經營的地步。而經過這次釋股的激烈火併,股東間新仇加上舊恨,台視經營豈不愈發難上軌道?

事實上,台視早已是一家民股過半的公司,政府卻不尊重民股意願,一直將高層人事權當成酬庸,甚至利用手中公股興風作浪,遂行政治鬥爭,將公司治理置之度外。且看,賴國洲原是以公股董事身分出任台視董事長,卻未恪守公私分際,不僅伺機與日商股東進行私下交易,更與國內財團洽談吃股,都嚴重損害公股代表的立場。但試問:台視連年虧損,賴國洲始終高坐董事長寶座,最後還成功吃下大量公私股權;對此,執政者要如何解釋自己的前恭後倨?而賴國洲又何以在如今釋出公股仍霸著台視不放?

台視釋股案高潮迭起,政治人物的錯亂身影,公股和民股的橫遭操弄,在在顯示「黨政軍退出媒體」已退化為虛構的幻象。更值得警惕的是,揭開「黨政退出」的假符咒之後,我們檢視台灣的新聞自由,看到的只是傷痕累累。T台一則錯失報導,民進黨立委即發起「關台行動聯盟」,廣告主協會也起而呼應;即連獨立的通訊傳播監督機構NCC行事不合主政者之意,立即陷入個別撤換、整體瓦解的險境。如此看來,媒體外部干預的威脅,恐怕比內部結構的扭曲嚴重千百倍;而其中最霸道的,就是生殺予奪不知適可而止的主政者。

賴國洲一夕之間從公股代表「變身」為民股,對台視是福是禍,殊難預料;關鍵端在,經另一扇「巧門」取得台視股權的鴻邦,將如何扮演民進黨的代理角色。雙方若挾怨以對,恐怕只會在公司內部複製政黨惡鬥的結果,所有民股將同遭其殃。台視的命運,反映的是台灣政治的汙濁,亦是反映台灣媒體的悲情;前後兩任主政者李登輝與陳水扁的這一場肉搏戰,說明了一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163571
 回應文章
牽猴仔:陳瑞隆把經濟部長做小了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07.04.15 04:26 am
  
台視釋股案決標,日資爭奪戰的內幕卻再爆醜聞。原來「富士宴」只是「續攤」,陳瑞隆其實早就在經濟部內幫自由時報出面邀日商「喬」過此事了。

堂堂經濟部長,竟然介入私人股權的買賣,實在是角色錯亂。何況,遊說的對象是國際知名的日資企業,陳瑞隆仍大剌剌為特定企業「牽猴仔」,且在遭到拒絕後,仍不知見壞就收。這項醜聞,不僅喪盡經濟部長的尊嚴,也丟盡台灣的顏面。

如果陳瑞隆介入,喬的是攸關國家或公眾利益的事,即使稍失分寸使日商略有微詞,一般民眾應該也能諒解。問題在,陳瑞隆的插手,主要在為特定財團關說,而他又公然在經濟部約見在台灣有重大投資的日商,擺明是要以部長之威來「震懾」對方。利用公權力赤裸裸捲入民間財團的商場戰爭,陳瑞隆不僅做錯事、選錯地方,也錯用了自己的職務。

陳瑞隆面對問題時表現的不誠實,更使他失格。面對社會質疑,他作出毫不知情的無辜狀;看著蘇揆被立委質問,他好整以暇冷眼旁觀;面對鄭文燦下台,他仍作事不關己狀。此事若果如他聲稱的是由於「自由時報請託」,他要如何解釋自己如此獨厚一家媒體?他又要如何解釋我駐日代表在日說項的「前戲」,與後來同鄭文燦共赴富士宴的「續攤」?他明知自己所言難以取信於人,卻又沒有說出真相的自由,那才是讓人為他感到悲哀之處。

我們無意高估陳瑞隆在此案中的角色,也知道那絕非事實。陳瑞隆在這場「喬日資」大戲中的角色,只是「上上級」的白手套而已。但讓人扼腕的正在於此:執政者為了替特定媒體護航,不惜派遣經濟部長去幫財團當推銷員;為了區區幾趴的股權,讓內閣一品大員斯文掃地,結果還一事無成。請問,政府這個算盤是怎麼打的?

民進黨重財團而輕閣員,並非始自今日。陳水扁執政七年,內閣各部會首長均創下破天荒的高折損率,執政者何嘗有過惋惜之情?然而,與其交好之財團名流,則長伴君側出入有風,相互嘉惠,而且予取予求。在這幅新的政治裙帶圖畫中,內閣部長哈腰服侍綠色財團權貴,已成官場習俗,不足為奇。且看,陳瑞隆兩度說項,皆未能說動日資於分毫,可見扁政府的紙老虎作風,早就被外商識破。而台灣經濟部長的尊榮和光環,亦早已蕩然無存了。

在陳瑞隆之前,有過糊裡糊塗的黃營杉,也有過「阿信部長」何美玥,再往前還有「誤闖政治叢林的小白兔」宗才怡;不難想見,近幾年台灣經濟部長的職能節節下墜,已落到與經濟發展脫線、乃至無關的地步。陳瑞隆以技術官僚出任部長,雖不被寄予厚望,但外界至少期待他可保持專業路線的穩健;孰料,他仍難逃政治的驅使,淪為綠色財團的馬前卒和「牽猴仔」。今後,外商進入經濟部,均不免想起這段「部長喬股權」的故事;台灣對外商的政治騷擾,這幅「經濟部長牽猴仔」的圖像已永難抹滅。

經濟部長角色的矮化,與台灣經濟的淪落,相互映照著彼此的悲涼。幾十年來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近幾年在「本土」論述下逐漸窄化,逐漸自我局限,乃至逐漸委頓。但這團「本土迷霧」,經過台視釋股案縱橫捭闔的風暴,輪廓已變得清晰。一眼可辨的是,政治與財團的利益勾結,雖然更換了主角,但手法依舊粗暴,而身影更形醜陋。陳瑞隆在此將他所剩無幾的尊嚴獻給了財團,蘇內閣則將它不知珍惜的經濟部長獻給了一場分贓惡鬥。

很久沒聽到讓人振奮的經濟政策了嗎?對不起,你的經濟部長正忙著幫財團「牽猴仔」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167990
在野黨之恥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黑白集】 2007.04.13 03:13 am
  
目前的情勢,是經濟部長陳瑞隆的考驗,也是國民黨與親民黨等在野黨的考驗。

陳瑞隆介入台視釋股案的「國際醜聞」,已經揭曉大半。他不但與鄭文燦出席「富士宴」,要日本富士電視台售股給自由時報;且已公開承認,他先後在經濟部長辦公室「約見」日商東芝及日本電氣駐台人員,要他們將手中股票售給自由時報。

這真是「國際醜聞」,我們的經濟部長竟然仗恃主管機關的權威,介入外商的「公司治理」,要外商將台視股票售給民進黨的政治轎夫。倘若不是富士電視台公開舉行記者會揭露醜聞,向扁政府及蘇內閣嗆聲,誰能想像我們經濟部長的醜態若此?

陳瑞隆迄未透露他何故介入本案。然而,倘若他是自作主張介入,完全失去了經濟部長的應有操持,豈能不引咎下台?換個角度來說,他若是承上命辦事,如今卻謊稱「沒有上級交代」,這更是公然欺騙國人,又豈能不引咎下台?誰能容忍我們的經濟部長是個政治騙子!

如今真相大白,鄭文燦在本案中只是政策的宣達者,但真正扮演對日商「施壓」的角色則是經濟部長陳瑞隆。鄭文燦下了台,較鄭文燦罪加一等的陳瑞隆豈能不下台?

這真是一件非同小可的「國際醜聞」。蘇貞昌竟也諉稱,他對鄭文燦及陳瑞隆幹的好事全不知情;但是,退一萬步說,即使為了「棄車保帥」,蘇貞昌在此時亦應命令陳瑞隆下台。

陳瑞隆若不知引咎辭職,是政務官之恥;但若國民黨及親民黨不能全力把鬧出如此「國際醜聞」的陳瑞隆轟下台,更是在野黨之恥,民主制衡之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165496
從台視釋股看民進黨的新黨國資本主義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2007.04.12中時社論

台視公司的公股釋出昨日終於拍板定案。非凡國際以二十四.一元擊敗鴻邦建設的二十二.六八元得標。財政部是台視的公股管理主管機關,據報載將釋出二董一監席次給非凡。非凡得標後取得官股二十五.七七%的股權,外界預期其將與賴國洲合作。賴先生若在非凡之外也取得富士、東芝、NEC與日立四家各四.八%的股權,取得經營權已經十拿九穩。即便財政部或行政院再使出什麼小動作阻撓,恐怕也只有短期效果。等到下一回董監改選,整個台視的經營權必將歸最大股東所有,政府勢必將全面退出。然而這樣的結果值得欣慰嗎?台視釋股代表台灣往黨政軍退出媒體跨進了一步嗎?坦白說,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其實,不論昨日價格標是開給鴻邦或非凡,結果都只是「大綠或小綠」的差別,政治勢力都是明目張膽地介入媒體。如所周知,鴻邦與自由時報一掛,而非凡則與李登輝女婿一掛;這兩個板塊雖有朝野在位之差,但都是親綠色政治版圖之一環,也都是黨政軍退出媒體所應排除之對象。但是兩組政治勢力不但不思媒體環境之改善,卻是積極以傀儡財團做投標掩護,必欲逞其染指媒體之黨派私慾,令所有媒體改造團體與傳播學者痛心。

這兩三年來,台灣的媒體環境每下愈況,當然都與政治勢力的黑手有關。在電視叩應節目風行之後,許多電視台都分別以特定之政治光譜觀眾為假想收視戶,自行調整言論方向,以吸引特定群眾,於是論調日益偏狹。這樣的操作當然不符合媒體公正、客觀、批判之應有屬性,但無論如何,各家電視台畢竟也還是在事後自行「選擇」政治立場,而不是由政治團體事前直接擁有媒體。但是這一次的台視釋股案,卻顯示民進黨蘇內閣政治勢力的介入,企圖在事前就掌握經營權;這樣的「掌控」心態,較諸媒體自行選擇立場,更是惡劣百倍千倍。

新聞報導指出,行政院先是對日本業者施壓,要求賣股票給特定御用媒體;然後再將台視原任董事長賴國洲解任,意圖清理後院;接著則對新光化纖吳東昇施壓售股;最後再小題大作,揮鍘斬去兩位NCC委員,意圖使該單位成為藍綠鬥爭的戰場,而不便對台視釋股案表示意見。此外,民進黨與台聯更私下逼迫親綠政黨推薦的NCC委員去職。如此一系列斧鑿斑斑的政治勢力介入,其目的就是要在目前已然偏頗的媒體環境中,再培植一塊正綠旗的淨土,心態可議可誅、手段無理無恥。若不是富士電視台特派員跳出來指責,造成輿論大嘩,台視股權恐怕早就被自由時報集團拿走。這樣胡作非為的內閣,難道僅僅是鄭文燦一人行為「欠妥」?為什麼那一群執政者打手級的所謂「資深媒體人」,都不敢置一辭評論?

從台視釋股案,我們也可以看出民進黨新興「黨國資本主義」的雛形。十六年前,自由派學者若干人著有《解構黨國資本主義》一書,對當時執政的國民黨不當涉入諸多營利事業多所批評。當時,自由派學者抨擊國民黨黨營事業有三項特質,曰與政府共同出資、曰最愛金融保險特許事業、曰最愛傳播事業。如今,民進黨執政七年,對於這三種批評則照單全收。民進黨一方面將國營事業行庫對鍾愛綠軍的生意人釋股或與之合作經營(如彰銀、華南、國票、開發),另一方面則意圖將媒體納入黨營黨產的禁臠(如民視、台視)。現在,國民黨依約將其擁有之媒體售讓,但民進黨卻說那是「不當」交易,千方百計嚇阻買家,意欲阻撓,想讓國民黨始終脫不掉黨產的包袱。但另一方面,民進黨卻汲汲聚斂,意圖自己篡奪黨國資本主義的盟主地位。這是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手段?什麼樣的民主理念?什麼樣的核心價值?

一樁台視釋股案,我們看到民進黨與蘇內閣的黑暗與墮落。雖然花落非凡而非該黨屬意的鴻邦,使民進黨功敗垂成,但是就媒體環境而言,其實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李登輝說民進黨政府與共產黨沒什麼兩樣;沒錯,就黨國資本主義而言,民進黨不但超越了國民黨,而且正向共產黨迅速靠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16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