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許又方/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花蓮市)】 2007.03.18 03:38 am
扭開電視新聞,筆者發現台灣的媒體朋友們似乎愈來愈愛談「錢」。去年林青霞父喪,媒體關注的是她身著價格多少的名牌服飾;郭台銘與「嘉」人傳出情事,新聞鎖定的也多是他如何「砸」錢的消息。至於王建民的「身價」,更是不斷受到主播關注,直到洋基公布不怎麼令人滿意的數字後,媒體仍舊一古腦評論它太低、不合理。筆者實在不解,究竟是台灣人太愛錢,抑或媒體朋友們太浮華?
一位朋友開玩笑說,這年頭要受新聞關注,只有二途:要嘛窮到被鬼捉;要嘛,富到令人流涎。這是實話,聽來卻令人備覺淒涼。媒體反映社會百態,報導富人的動向並無不是;但台灣的電視新聞似乎愈來愈把有錢人的無聊事當成焦點。若用「短視」、「趨利」來形容台灣的電視新聞,恐怕是再適當不過了。
以王建民為例,任何對美國職業運動稍有常識的人都明白,以建仔曾經受傷的歷史、不是很高的三振率,以及平均被安打率過高的表現,雖然去年榮登勝投王,已經具備巨星的架式;但看在現實利益大於一切的美國職棒經理人眼中,他仍是「有待觀察」的對象,洋基在制度保護下不願付出高額薪水是可以理解的。
更何況,當初洋基與建仔簽約時已十分夠誠意,過去五年對建仔的技術養成也有功勞,媒體一味指責球團「虧待」建仔,卻無法深入分析個中曲折,眼中只有「金錢」的表現,可謂把自身的膚淺暴露無遺。
觀眾想知道的是什麼?恐怕不是誰有多少錢、住什麼房、開什麼車吧?筆者以為,新聞媒體有一個神聖的天職,那就是,將陽光從攝影鏡頭折射到社會陰暗的角落,發掘不公、糾舉不義,不分富貴貧賤為民喉舌。一味宣揚有錢人如何如何的無聊行徑,很容易將偏頗的價值觀傳遞給我們的下一代,實不可不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