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政黨爭鋒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無可救藥的朝野亂黨
 瀏覽54,163|回應294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Posted on 2007-03-0608:42郭至楨

民進黨不論是於在野時期或是從二OOO年政黨輪替之後,在過去這麼長的時間內,從未曾聽聞對於國營事業之正名問題上,有何實質的訴求或是積極性的作為,但是如今卻在二OO七年,這一路顛簸執政至今的最後一年的時間裡,突然卯起來大搞「正名運動」,尚不論其正當性有多充分,但光就其粗暴與草率的動作,便已令人深切感到那十足的政治操作意涵,真是令人難過與惋惜,那一件原本應該可供充分論述與適度修訂的正當性,最終便只能淪為政客為遂行政治目的的粗暴行徑。

正名運動一路狂燒,從國營事業燒向單純郵票的名稱,如今更向上竄燒到中正紀念堂的那一襲逶迤綿延的長廊圍牆。

說實在的,若要將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相信並不會引發太過於強烈的民意反彈。因為如能讓這麼一座兼具歷史發展與紀念的大型建築空間,成為承載台灣民主歷史發展與演繹過程中,最為重要的見證與文物保存處所,的確是會比僅止於一人化的偶像崇拜,還要來得有價值與歷史意義。

但是對於,「建築藝術」的解讀與價值的維護,卻是萬萬不能僅以是否符合「政治正確」,來做為存廢這建築物與否的單向思考推論。

否則若僅以政權之力量,便可做為興廢法典、建築、曆法等等深具人類生活歷史與宗教文化發展的史蹟產物之等等,說實在的這等政權便與歷史上之諸多無德且無能之暴政禍國有何異哉?

這便是台灣人民,曾經苦等五十年的本土政權,唉!真是令人情何以堪!

然而,民進黨政府或許無能、無德又無建樹;但是相較於在野的國民黨卻一樣也好不到哪裡去,依舊像個怎麼也扶不起的阿斗仔。

當行政院輕率的說要「拆圍牆」,台北市府便趕迭忙,且未經仔細思索的就趕緊祭出,「啟動古蹟審查機制,要將中正紀念堂列為『暫訂古蹟』」,以對抗民進黨政府的惡搞。

但是由於台北市政府的不專業與不用功,卻硬是被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以中正紀念堂存在僅數十年,怎麼會一覺醒來卻變古蹟,這等「濫用法令」的轉借力量,給硬生生的反指回去。

嚴格說來,台北市在過去由國民黨治理的八年內,說實在的並未見台北市政府曾經對台北市內既存且亟待保存與修復的古蹟做過什麼積極的保護作為,反倒是對於台北市原本相當值保存與再轉型發展的生活古蹟,傷害殆盡。

例如:建成圓環重新拆建的錯誤決策與離譜設計,最後只能淪為乏人問津的養蚊子場所,終究是難逃關閉與等待再次拆建一途。

若再放大來看,北縣樂生療養院的拆遷問題,不僅關係著漢生病友的生存與人權問題,院中的許多建築亦屬極待保存之古蹟等級建物,但是直至如今由國民黨執政的台北縣政府,並未對於樂生遷移與古蹟維護的適宜作出妥善的因應之道,同時也未見兩黨之中有何較具眼光的政治人物,願意為此人權與古蹟的雙重問題挺身喉舌,只因樂生療養院關係的是許多人的土地開發利益,不好阻擋,同時也不具備可供政治操作的有利價值,因此只有任其「自然發展」了。

因此,如今當台北市政府被冠以太過「政治化」的箭頭,說實在的國民黨也只有認了,因為國民黨的政治人物,長期對於台灣本土文化與事物的了解與關注,原本就是比較淡默與忽視的,如今有怎麼可能在一夕之間突然能夠扭轉情況呢?

這便是近六十年始終如一,未曾從「心」改變的國民黨,唉!始終是令人難以信服啊!

綜觀之,不論是小如民生法案,或是重要的地方建設,更不論是大到國家建設方略等等,如今在台灣這些檯面上的政治人物,所能思考與行動的依歸,首先都是只有個人的政治立場與政治利益,再則才是政黨的利益,至於是否還能有國家與人民的利益,恐怕都已是微乎其微且難上加難了!

因此,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朝野兩黨的國會議員,竟然可以為了自身的政治立場與利益,公然的讓國家的總預算案與相關重大民生法案在會期中一再延宕,終至無法過關,嚴重損及人民的權益。

一國元首更可以任意且隨性的放口大談「台灣獨立」與「制定新憲」,將其文字翻來覆去的隨意操弄,為的只是著眼於選舉的操作與自己政治權力的維護,而全然無視於台灣國家安全與經濟穩定之平衡發展。

而最大在野黨的黨主席,不僅拿這般無能的執政黨毫無辦法,竟然更將自己搞成弊案纏身,致黨內分崩離析,尚未見團結影像,卻只見血光殺戮之災。

只是,二OO八將至,天可見憐,面對這樣無德且無能的朝、野亂黨橫行,台灣人民又該當如何是好呢?

引用:http://editorland.chinatimes.com/kuo/archive/2007/03/06/3264.html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2111487
 回應文章 頁/共3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做餅吧,等分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14.12.25 02:22 am
 
民進黨最近召開執政縣市長聯合治理會議,十三位綠營縣市長一字排開,宣示啟動「區域聯合治理」,並將團結力量向中央爭取資源,顯得氣勢洶洶。「聯合治理」的構想是正確的,有助於提升縣市的合作發展綜效;但各地聯合向中央討資源則恐怕無濟於事。就如賴清德說的「中央已經沒錢」,不要奢想中央對地方會有什麼幫助。

這次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囊括十三縣市,形成了「地方包圍中央」之勢。如此劇烈的藍綠版圖翻轉,其實也讓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台灣的政治互動問題,揚棄一貫的朝野對峙或地方中央各自為政。此處至少有兩個思考的突破口:一,地方與中央的關係,不應該再是「中央做餅、地方分餅」的單向模式,地方也必須自己造餅生財;二,縣市和縣市之間,應該從「爭取分餅」的競爭關係,轉型為「自己做餅」的競爭與合作。

在台灣,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係,一向被定位為「領導」與「從屬」的角色,中央的領導者負責政策的規劃與資源的分派,地方的從屬者則接受指令及資源的配補。在這種關係下,久而久之,地方縣市在財政、行政及建設上便養成了「依賴」中央的習慣,逐漸失去自主性及積極性。相對的,中央也經常利用資源分配為籌碼,要求地方聽命與順服;這不僅容易產生分配不公的流弊,更往往導致陽奉陰違、乃至互相對抗的局面。

這樣的中央與地方關係,及至馬政府一舉將「二都」擴增為「六都」,局面便顯得更難維持。在財政面,六個「超級巨嬰」一張口,即吸掉了國家大半的奶水,其餘縣市所能獲得的資源便愈發顯得寒傖,造成貧縣愈貧、富市愈富的兩極化。在政治面,六都首長的發言權隨著幅員及人口的擴大而增加,向中央索求或抗衡的力量也大大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對地方的主宰能量已大不如前。國民黨先前在六都之中還擁有四都,馬政府即已有鞭長莫及之感;如今,藍軍僅剩新北一都,情勢將愈發不堪。

在民進黨的想法,集合「十三加一」的力量圍攻中央,必將勢如破竹,二○一六大選猶如探囊取物。然而,現實的變化,可能與綠營的盤算不盡相同。理由是:第一,由於民進黨的大勝,民眾必會用更嚴格的標準來檢驗綠營的表現,綠營執政縣市政府的民粹、敷衍及和稀泥將被攤在太陽底下,難以遁形。這點,從食安風暴及高雄氣爆等事件已可看出端倪。第二,朝野對政治安定和經濟發展負有共同的責任,若民進黨在國會一味杯葛,在地方也僅有伸手討錢一招,而無法自謀生路開闢財源,這只會把台灣帶向衰敗與沉淪。亦即,綠營首長要拿出積極作為,證明自己有興利及建設的能力。第三,驕兵必敗,馬英九、陳水扁已有前車之鑑,必須記取。民進黨最近發動「釋扁」,更在立法院大肆運作要為富人減稅,都讓民眾反感。

簡言之,這次選舉既賦予台灣政治追求「超越藍綠」的命題,而民進黨在地方的大勝又使其取得「準執政黨」的地位,則民進黨就應該跳出往日窠臼,拿出準執政黨的表現和作為;至少,從執政的十三個縣市為起點,拿出魄力、創意與作為,讓民眾一開眼界。

從過去的經驗看,民進黨執政縣市較能致力於本土在地文化的耕耘,服務民眾的績效和熱忱也更佳;然而,在經濟發展及國際接軌上卻常流於民粹,屢屢以環保的大帽子阻擋建設,或將資源揮霍在較易討好的社福、觀光等事務,缺乏根本的長遠發展規劃。相對的,國民黨執政縣市則往往過度向工商業傾斜,好大喜功,輕忽民意、輕忽環保,以致引發民怨,或因草率建設而貽害地方。這點,我們認為朝野兩黨地方首長都有必要翻轉腦袋,改變作法。

目前全台負債最高的前五名,依次是高雄、台北、新北、台南與台中五都。可見,都會越是升格,首長越是恃大而驕,越容易揮霍舉債,也因此就愈容易債留子孫。然而,已經百孔千瘡的國家財政,如何禁得起各縣市的盲目揮霍?當中央能提供的大餅越來越薄,各縣市也到了必須設法自己造餅的時候了;否則,台灣只能坐吃山空,哪一黨執政又何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57312
新人新政 首重公平正義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午後熱評】
2014.12.25 02:29 pm
 
22位新任縣市首長今天走馬上任。上月底,沈默的多數人用選票教訓國民黨,給民進黨更多的掌聲與機會,此刻開始,未來四年的每一天,不論哪一黨,首長們一言一行,將重新接受人民檢驗,失敗與成功沒有絕對,重要的是誰傾聽人民的心聲,為人民謀福興利,這才是民主選舉的重要意義。

國民黨此次執政縣市慘敗,撇開大環境因素不談,輸在未能體察「公平正義」的民意趨勢。

貪汙、舞弊就是圖利少數人,當基隆市、升格前的桃園縣、彰化縣及險些翻盤的南投縣貪瀆弊案頻傳時,中央就應明快處置;又如同台中市BRT和捷運,中央早評估經濟效益有限,台中市政府還想靠此挽回頹勢;苗栗大埔案事涉土地正義,中央放任地方恣意妄為,重挫國民黨整體形象;更不用說國民黨在選前一度考慮恢復年終慰問金,進退失據,適得其反。

值得注意的是,如同國民黨在國會多數情況雷同,國民黨曾握有15席縣市長,掌握半數以上的執政人口,擁有執政優勢及行政資源,卻未能善加利用,反呈現各顯神通的分崩離析狀態,歷次民調國民黨執政縣市排末段班,也未見中央系統性的因應。

國民黨的敗選,應驗把縣市首長當個人仕途跳板的政治思維,早被人民唾棄;然而民進黨在地方治理向來扎根牢固,利用六個執政縣市的合作經驗,推動分區的聯合治理,整合縣市的行政權,導入生活圈概念,喚醒民眾對地方治理的新視野,果然在選戰中收到成效。

不過,民進黨不應漠視「財政紀律」,如此不但難以解決地方財政債務,更無力於兌現選舉政見。

受制於國家財政困窘,地方政府債務逐年激增,民進黨日前召開的縣市聯合會議,提出「團結力量向中央爭取資源」想法,若不是對國家與地方財政缺乏認知,就是想靠朝野對抗分食利益。

施政求表現,無可厚非,但政見兌現靠穩定且豐沛的財源,當地方政府無力舉債之際,民進黨應體認此次選舉的「公平正義」呼聲,結合立法院黨團及民氣,拿掉違反公平正義的財政支出,不應昧於短期選票利益,真正為民興利,才能不負選民所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57310
藍綠黃金交叉 民進黨勝選密碼「777」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記者林政忠】
2014.12.09 03:11 am
 

九合一大選,民進黨大勝十三席縣市長,黨主席蔡英文主持選後首場中常會,擴大邀集黨籍縣市長候選人,展現「地方包圍中央」、直攻2016的氣勢。蔡英文宣示,「如果因為勝利而忘記背後應承擔的責任,人民給予我們的支持,隨時可能被收回」。
本報資料照片
九合一大戰,民進黨出現勝選密碼,三個「七」:七個藍營執政縣市變天、民進黨執政縣市加台北市選舉人數超過七成、得票率大勝國民黨七個百分點。

觀察近十年重大選舉,國民黨多數保持領先優勢,但近期二○一○和二○一四選舉,民進黨已出現兩次「黃金交叉」,直攻二○一六。民進黨超車成功,地方包圍中央;國民黨則趴到谷底,得票率史上新低。

民進黨大勝十三席縣市長,全台從番薯頭到番薯尾幾乎被「綠化」。民進黨執政縣市一路從高屏溪挺進到基隆河,基隆市、新竹市、桃園市、台中市、彰化縣、嘉義市、澎湖縣等七個國民黨原執政縣市,轉眼「藍天變綠地」。

傳統「北藍南綠」的楚河漢界已經模糊化,若以濁水溪為地理分野,選後趨勢變成「南台灣越來越綠,北台灣越來越不藍」。

根據中選會統計,全台合格選舉人數約一千八百五十多萬人,未來民進黨十三席執政縣市若聯合台北市長柯文哲,選舉人數合計高達一千三百多萬人,占全國七成多,民進黨躍升為「準執政黨」。

帳面上的輸贏更明顯,民進黨得票率為百分之四十七點五五、國民黨百分之四十點七,藍綠差距大約七個百分點。

民進黨此次僅提名十七席縣市長候選人,獲得五百八十三萬多票,但國民黨提滿廿二縣市長候選人,總得票數為四百九十九萬票,民進黨大勝國民黨約八十四萬票。

不過,民進黨雖在百里侯席次大有斬獲,地方議員席次僅九個縣市由民進黨居多數,鄉鎮市長和村里長席次皆不如國民黨;長久下去,地方選舉可能形成「綠頭藍尾巴」等頭重腳輕情形。

九合一像打順風球,讓民進黨勝選水位高於真正實力,許多縣市得票率比選前民調高出五至十個百分點。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說,「反馬」情緒造成民進黨選情水漲船高,就像衝浪一樣,民進黨剛好站在浪頭上,但在衝浪板上如果手舞足蹈,一不小心就會掉進水裡。

「七七七」雖是民進黨的勝選密碼,但地方能否包圍中央,就要靠十三席縣市長端出政績。選後首場中常會,蔡英文嚴正說,「如果因為勝利而忘記背後應承擔的責任,人民給予我們的支持,隨時可能被收回」。


圖/聯合報提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51547
聯合筆記/台灣要什麼?不要什麼?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黃昭勇】
2014.12.06 02:46 am
 
選舉結束了,潰敗的國民黨與執政團隊終於「聽到」民意,贏得莫名其妙的在野黨也不敢太高興,拿出準執政高度談未來,藍綠似乎有和解的契機。但,政府,打算跟人民和解了嗎?

今年五月,中國大陸已開始在討論第十三個五年計畫,這是二○一六到二○二○年的中國國家發展目標;新加坡在二○一○年就完成十年計畫的研擬,韓國端出亞洲新經濟戰略…等等。鄰近國家,不論中程、遠程,都有一個大方向要前進。

台灣,其實也有一個四年計畫,這是延續一九五三年國家經建計畫的做法,制定出二○一三到二○一六年的台灣第十六期中程計畫。只不過,計畫中的活力經濟、公義社會等沒有成真,民眾對執政者失去耐性,也讓許多政策沒了討論空間。

選前,民眾最不滿的,包括加入區域經貿組織的速度與態度、能源政策走向、貧富差距問題、高房價解方、跟北京往來的底線等等。

選後,這一切,不是回到原點,而是根本找不到起點。

七折八扣的證所稅大戶條款,立委諸公們打算放寬門檻,把課稅對象從一千個大戶,縮小到一百個超級大戶。

因為執政團隊承擔敗選責任,財政部似乎沒為政策辯護的打算。但,這是回應民眾有關改善貧富差距的政策之一,廢掉大戶條款,會是民眾的期待嗎?

去年,國際油價狂飆,讓台電與中油啟動油電雙漲,釀成民怨。選後,油價大跌,中油以浮動公式回應,九五無鉛汽油跌回每公升卅元以下,立委們又把目光釘上台電,要求降電價。

因為主管的經濟部長都換人了,台電壓力可想而知。但,電的問題不只是油價,還有核能電廠取捨。核四封存,馬上就變成一堆三千多億的廢物,這筆虧損還沒打平,又要降電費,台電還有逐步捨棄核電,轉向多能源與新能發展的機會嗎?

這次的選舉結果,各方解讀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民眾的自主意識更高了。

選前放建設利多那些傳統的政策買票,已經影響不了選民,大投資與大建設喊愈多的縣市,執政黨輸愈慘。由此可見,選民要的是符合公平正義與台灣長遠發展的實質政策。

從大戶條款與要求台電降電價來看,即將要改選的立委們,還在走傳統政策買票的老路,這管用嗎?

建議各級政府與民意代表,真正用心從實質性與對台灣的長遠發展來討論政策,別再為了自以為看得到的選票綁架政策,才能讓人民願意跟政府和解。否則,下一個選舉,被淘汰的就是你!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50597
白色憧憬能不能阻卻藍綠惡鬥?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社論】
2014.12.03 01:58 am
 
《九合一選舉系列之四》

無論喜不喜歡,柯文哲現象都是這次選舉最受矚目的風景。他除拿下首都五十七%的選票,橫掃所有行政區,台灣地方選舉幾度登上國際媒體版面也都是以他為焦點。柯文哲創造的「白色憧憬」,在現實上能否銷融藍綠的惡性對峙、帶來良性的刺激,值得期待,但實際作用則仍有待觀察。

如果把「柯文哲現象」比喻為一個上升氣旋,柯文哲好比一顆氣球,事實上,更值得探討的是支撐氣球升空的那個看不見的力量。柯文哲的「白色想像」能形成,是幾個主客觀條件與天時地利的結合:一,柯P的醫師專業及救治過許多政治人物的口碑,有效遮蓋了他的政治原色;二,連續的洪仲丘及太陽花事件,他因緣際會收編了公民運動的力量和年輕族群的支持;三,藍綠長年的對峙導致政經停滯,讓民眾忍無可忍;四,具開放精神的首都市民,願意接受「白色實驗」;五,全球化風潮中催化反中、反權貴氛圍,壓過傳統藍綠思維。這些因素加乘,讓這顆白色氣球高飛。

不可否認,在這個巨大的白色想像底下,其實也隱藏著幾個弔詭:其一,在「素人」包裝下「綠骨白皮」的柯文哲,究竟是天真率直或是陰險狡黠?其二,柯文哲在選戰期間豁免於一切質疑的「神化」現象,在正式執政後會不會剝落?其三,喊得震天價響的「公民參與」,在實際治理時能不能順利運轉?

事實上,這兩天柯文哲在組建市府團隊時,已遭到了若干挑戰。例如,他宣布要借重來推動都更的副市長人選林欽榮,即遭到文林苑社運人士和太陽花學運成員的批評,認為此人在台南鐵路東移徵收案及竹北璞玉計畫中扮演過「打手」角色。此外,柯文哲決定開放勞動局及環保局長以「I-VOTING」方式產生,讓網民登記投票,也遭工運團體和學界批評「爛透了」,認為資訊不足卻標榜公民參與根本行不通。不僅如此,民進黨內也傳出要求他放棄這種求才方式,認為不合責任政治的原理。

由此可見,柯文哲的「公民參與」倡議固然響亮迷人,但一落到執行層次,難免與現實發生扞格或碰撞;屆時,一些美好的誓言可能無法實現。例如,透過遴選委員及網路公民票選的局處長,若政策出了問題或者其意見與市長不同,誰該負責?再如,柯文哲魅力是靠著大批學社運人士的力挺所催生,但他的用人卻受到學社運界的質疑;久而久之雙方的關係必然磨損,柯文哲傳奇恐也會隨之掉漆。

無論如何,我們對這個「白色想像」仍抱持期待。重點其實不在柯文哲本身,而是希望這個民眾「渴望改變」的力量,能推倒令人厭倦的藍綠對峙,或至少使台灣政黨政治文化加進一些良性優質、共生互利的元素。從這點看,柯文哲推翻原本藍大於綠的首都基本盤,成功打開一個白色地帶,固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然而,他的影響力滲透藍營的程度其實遠高於綠營。接下來,如何讓所謂「白色力量」也能穿透綠營群眾和政治人物,恐怕是他更大的挑戰。

國民黨在這次選舉遭到重創,付出慘痛的代價,至今仍不知如何收拾殘局。相對的,民進黨僅以「杯葛」一招,靠著執政者的錯誤,就贏得大片江山,恐怕也難謂天賜之福。回顧今年上半年,民進黨在首都幾乎推不出足堪一戰的人選,窘態畢露;如今乘著柯文哲打出的「白色憧憬」的氣流,竟然在全台攻城掠地,一副勝利者之姿,恐怕也會感到有些汗顏。而如果綠營新取得政權的縣市馬上展開一場權位大分贓,看在民眾眼裡,又將作何感想?

如果柯文哲現象代表了人民厭棄藍綠對峙的一種「白色想像」,那麼,這個憧憬已經成功跨出第一步。接下來,柯文哲必須將「超越藍綠」這個初衷逐一注入他的施政,並試圖召喚藍綠陣營在思想、價值和言行上自我反省,這才是「白色力量」進入政治的初始目的。最怕的是,柯文哲在紛亂的政治干擾中忘卻初衷,或在外界的掌聲中迷失自己;那樣的話,柯文哲神話破滅恐怕是遲早的事。

這顆白色氣球藉著各種力量之助益而升起,而柯文哲今天的責任是要維護這顆氣球,使它免於消風或下墜,他不能忘記自己的素人願望。馬英九如何從「超級吸票機」變成了「票房毒藥」,就是血淋淋的警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49012
民調:柯文哲效應 63%考慮挺兩黨以外候選人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台北報導】
2014.12.03 03:24 am
 
九合一選舉落幕,台灣智庫昨發布最新民調,七成四民眾不滿意馬總統表現,僅百分之九點七滿意。馬總統辭去國民黨主席,民調顯示,五成一認為無法贏回民心,僅二成四認為可以。

民調指出,影響選舉因素主要為「候選人特質」,占四成三,其次為「對中央政府不滿」,占二成五,百分之九點六是依政黨認同投票。

對於台北市「柯文哲現象」,六成三民眾表示,未來會考慮支持兩大政黨以外的候選人,不考慮的民眾有二成。

民調指出,八成一認為這次選舉結果對二○一六政黨輪替有影響。至於二○一六總統大選,二成支持民進黨候選人,一成三支持國民黨候選人,百分之七點四支持無黨籍候選人,五成六無意見。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48663
觀察站/台灣不能再枯等一年半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本報記者林河名】
2014.12.03 03:24 am
 
九合一選舉揭曉後,內閣總辭加上國民黨大地震,不僅行政院處於「看守內閣」階段,立法院也因新閣員尚未就任、未來政策不明,委員會多改為「考察」行程,國家最重要的政治運作幾乎陷於全面停擺。

雖行政院各部會首長因總辭而不列席立院,立院各委員會還是可邀請常務次長等事務官,繼續審查法案。但因法案內容往往涉及各主管部會的政策,在政務官缺席的情況下,無人可負政策責任,實務上也有審查困難。

預算案更是如此。依過去先例,在立院會期中換閣揆,不僅施政報告及總質詢必須重來一遍,已送至立院的總預算案甚至被退回行政院重行檢討後,才能再送立院審議。

如今已十二月,距法定會期結束只剩不到一個月,想要盡速完成新閣人事、施政報告及預算審查,只能跟時間賽跑。這還不包括朝野爭議最大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服貿等案,以及監委補提名的人事同意權案。

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固然必須徹底檢討「失政於民」的原因,此次大勝的民進黨,雖然很可能乘勝追擊贏得二○一六中央執政權,但台灣不能再枯等一年半。既然蔡英文強調「國家安定」,民進黨就該先扮演忠誠的反對黨,不要再火上添油。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48639
盛治仁/民意大爆發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盛治仁】
2014.11.30 02:02 am
 
台灣選民說話了。國民黨這次失敗在預料之中,但敗的程度出乎意料之外,是全面性的潰敗。這時候去探討單一縣市的勝敗因素已經沒有意義了。國民黨只剩下六席的結果,數字上跟二○○五年縣市長選舉時民進黨大敗時相仿。民進黨接著就輸掉了後續的總統選舉,國民黨看起來正在複製相同的路徑。

對執政黨來說,期中選舉本來就是困難的,美國民主黨也剛剛經歷破紀錄性的大敗。但是國民黨這次的敗選,可以分別從施政面和選戰面兩方面來看。從施政面來看,各項食安等危機處理不斷,而自己想要推動的自由貿易政策,卻寸步難行。各項改革政策固然有理想性,但卻不能清楚說服選民接受其必要性和正當性。更重要的是,六年的執政時間未能組成堅實的團隊,反而呈現出黨和政都分崩離析的敗象。

從選戰面來看,則顯露出幾個選舉技術面的致命缺點,首先是跟網路世代嚴重脫節。第一代選戰著重派系和人脈動員,第二代選戰重文宣和廣告形象,現在第三代選戰則是在網路和社群媒體開打。現在的媒體生態,大眾傳播媒體不再引領議題,反而是跟著網路言論走。國民黨基本上還是靠第一代的傳統選戰打法,自然一路處於劣勢。

另一個嚴重的缺失,則是缺乏對人才的計畫性培養。民進黨這次能夠翻轉勝選,包括台中、基隆、桃園和澎湖等縣市,都是屢敗屢戰,長期深耕,等待最佳時機。而國民黨挾其行政優勢,在許多選區卻都只能應急地推人上陣,既無之前的規畫脈絡,又無後續的深耕安排,才會在某些選區一敗塗地。

國民黨已經站在懸崖邊。敗選之後江內閣總辭,馬總統在未來的一年時間,如不能大破大立,整合行政和立法兩院轟轟烈烈地作一兩件回應民意的大改革,或是得到政策上的大成果,被推下懸崖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馬總統要知道,只有分享權力,才能得到更多權力。

民主政治最大的優點,就是開票那晚,多數人是開心的。台灣政治人物和選民在過去廿年都經歷過勝利和失敗的感受,所以都該用同理心來看待選舉結果。時間拉長一點來看,二千年和二○○四年民進黨的勝選,帶來了最大的打擊和形象傷害。二○○八和二○一二國民黨的勝選,演變成今天要面對最失敗的縣市長選舉結果。今天的選舉結果,對國內政治和兩黨的短中長期影響,其實還很難說。

變動可能幅度最大的,當屬台北市。柯文哲這位顛覆傳統的市長,有可能打破藍綠和舊有政治框架,帶來公民參與創新模式的新市府和新政治;也有可能成為行政上的大災難。素人執政究竟會往那個方向發展,未來半年很值得觀察,也會對總統大選帶來立即性的影響。

台灣引領風潮的政治人物,從歷史脈絡來看,其實應要跳脫個人角度,而從社會需求的滿足來分析。在本土化的浪潮下,產生了李登輝的崛起;要衝撞改革戒嚴體制,則有陳水扁旋風;要導正貪腐風氣,就有了馬英九風潮。

現在民眾對於兩黨的普遍不滿,則興起了素人政治,國民黨的敗選固然顯示其問題百出,但民進黨的大勝不表示已經獲得選民的肯定。朝野政黨都應該將這個現象當成最大的警訊,盡力地改革自身體質,並積極回應民意的不滿,重建政治信任和回應性。政黨得失是一時的,實質民主的提升才是永遠的。

(作者為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47035
民進黨大勝應哀矜勿喜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晚報╱午後熱評】
2014.11.30 02:09 pm
 
民進黨在本次選舉大勝,選票已讓藍綠傳統政治板塊結構反轉;綠長藍消,意味台灣民眾有意再將國家重擔託付給民進黨。

馬英九總統執政失能已是共識,此次民意更像頭暴烈的獅子,選票風捲殘雲般地將諸多縣市一次變色,毫無憐恤可言;數位時代的民意動員與轉向常在一念之間,民進黨對慘敗的國民黨更應引以為戒,哀矜勿喜。

2016年的抉擇畢竟還未到來,民進黨恐怕不能再靠華麗的選舉詞藻贏得真正的信賴。畢竟在兩岸關係上,民進黨似乎還找不出可跟北京建立的政治連結點;若民進黨仍以仇中反中的意識形態操弄民意,並藉此與大陸周旋,而非以人民福祉為念,即令執政,其所要面對的困局,勢必更甚於馬英九。

馬英九八年執政仍未完結,但善終已不可能,但其失敗在內政與其個人無藥可救的領導風格,不在於外部尋求兩岸和平與貿易自由化的路線。但他無法知人善任,又囿於一己偏見,導致全球化政策只讓台灣跟著歐美的經濟蕭條,一起吃足苦頭,卻分不得多少好處;尤有甚者,台灣貧富與社會階層日趨固化,貧富之間無法流動,連中產階級也成為新貧,那是十分深層的憤怒,但執政者卻顯得毫無知覺。

未來如果民進黨同樣無力解決惡化的貧富差距,跟北京維繫起碼的不矛盾關係也做不到,即使執政,比馬英九更深的失政也將很快逼臨眼前,台灣的前景恐怕連一絲樂觀的罅隙都已不存。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47010
聯合筆記/選舉過後
推薦0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林新輝】
2014.11.29 02:41 am
 
史上規模最大的九合一選舉結果今天出爐,政黨有輸贏,候選人有成敗,每個人對選舉結果的情緒與感受可能不同。不管挺藍挺綠或挺其他顏色,民眾除了希望今晚能過一個心平氣和的平安夜,也殷盼選舉過後會有一番新局、新氣象。

前陣子和一位在中央任職的官員聊選舉,這名官員說,以前會關心政黨的勝負、哪個候選人當選、落選,但現在他比較關心「選舉過後」,大家該做什麼這件事。但是很遺憾,好像還沒有一個政黨認真的想過「選舉過後」這件事。

過去廿年,台灣歷經全國、地方等大大小小的選舉,政黨與候選人為了爭奪政權、擴大政治版圖、延續個人或家族的政治生命,將每一次選舉都搞成「前哨戰」、「保衛戰」、「生存戰」的激情選戰,其結果便是,一場選舉剛落幕,輸的一方迫不及待期待下一次選舉。

於是,選舉周而復始的撕裂我們的社會、吞噬政黨的互信基礎,似乎選舉之外,其他的福國利民的事情都顯得毫無意義,我們的社會陷入無力感的深淵。

靜心的回想以往的選舉,每一次選舉,政黨與候選人都會說,你的這一票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攸關下一代的幸福與未來。但是,從每次選舉過後看來,會發現既沒有特殊的時代意義,也看不見未來。

這次九合一選舉,有人說,要推倒不公不義的高牆。然而這幾年,我們看了太多,當選民用選票推倒了一座舊的高牆,新的政治勢力會建造另一座高牆,而落敗的一方會想方設法,以推倒這座高牆為志業。

又有人說,這次選舉的是他的最後一哩路。可是,台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國土、能源、競爭力,何止只差一哩路?

還有人說,這票要投他(她),是因為他(她)代表某種的價值、正義的實現。諷刺的是,這種高舉價值與正義大旗的訴求,正好與多元民主價值背道而馳。

選舉本應只是手段,所謂「選賢選能」,選出好的、被大家接受的人或政黨,代表人民行使政權。然而如今,選舉卻變成了目的。選前,每一個政治動作,都是為了贏得選舉;選後,每一場的政治鬥爭,也是為了下一次的選舉。

台灣不缺推倒高牆的力量、負面看事情的力量,但我們缺乏正向積極的力量、理性包容的力量。漫長的選舉終於結束,選舉過後,也該是朝野捲袖幹活的時候了。朝野先打開政治的僵局,多做「政治家」該做的事,少幹「政客」的勾當,那樣,我們的社會、國家自然會跟著舞動起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5246614
頁/共30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