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4 中國時報 張景為/特稿
錯誤的新聞報導必須更正批判,但是荒謬的新聞評鑑卻扭曲了真正的事實,更褻瀆了民主社會中媒體應有的監督角色。台灣有個「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每隔兩個月就會對五家報紙發布所謂的「烏龍報導」排行榜,但細究其評鑑內容與標準,反而凸顯其才是混淆視聽、價值錯亂的「烏龍評鑑」。
在多元社會中,即使「新防會」再缺乏基本的公信力,其發表所謂的評鑑自由本當予以尊重;但若該等不公正的評鑑一再透過被該會捧為模範生的自由時報大幅刊登,積非成是,那便相對形成另一種社會公害,必須嚴正以對。
評鑑中最可怕的,就是新防會對「事實」的主要認定,竟然是新聞當事人(個人、機關、團體)的否認;凡是違反該會此一「鐵律」,幾乎就會被當做是烏龍報導。
從新聞專業來說,當事人的說法當然應該被平衡報導;但任何對社會經驗稍有涉獵的人,也都了解,當事人的說法只是整個新聞事實或真相的一部份。新聞當事人、特別是政治人物,基於各種顧慮或處境,甚或是利用媒體傳遞訊息卻又不願曝光招來壓力,常常會私下向媒體交心,公開卻又否認,尤有甚者,遇到狀況乃至被「抓包」時,往往就是說謊避災,這些現象在狡詐權謀的台灣政壇,可謂不勝枚舉。
面對這些複雜的狀況,專業負責的媒體應該深入追蹤,既提供當事人應有的「否認」權利,又適度保護消息來源,更告訴讀者事實真相,怎麼如今在新防會眼中,為當權者塗脂抹粉掩蓋真相的媒體,反而成了模範生?
事實上,中國時報被該會評鑑為所謂烏龍的新聞,隨手舉例,包括「呂秀蓮與王金平政治結盟」、「李登輝擬籌組第三勢力」、「陳總統邀陳瑞仁溝通,有干涉司法之嫌」等報導,事後均獲得證實,卻不見新防會為烏龍評鑑向本報道歉。反倒是在該會每次評鑑中總是第一的自由時報,在諸如SOGO禮券案的總統夫人使用廿七萬禮券、總統女婿趙建銘涉入台開案卻否認、總統府編造南線祕密外交等報導中,頻頻配合當事人與總統府說謊掩蓋事實,卻從不見該會評鑑為烏龍。其中的差別便在於,只要該會認為媒體「忠實」地配合報導「否認」,便是好媒體、乖媒體。果真如此,這種媒體與當權者的傳聲筒何異?
新防會還在其評鑑報告中,指有些媒體「荒唐下作、未經查證」,用語之肅殺,令人發顫。但所謂「查證」的真義為何,豈能又是該會專擅認定?新防會既在新聞評鑑上如此大言不慚,在批評別人的報導查證上就應展現專業水準,也該查證新聞源頭。例如其所指為烏龍的「扁找王金平組閣」、「辜仲諒說沒政治打壓就回台」,那就應該嘗試直接去查證王、辜二人,聽聽他們二人私下如何說,豈有坐在冷氣房裡光看報紙就可斷言真假的道理?
更絕的是,該會用來證明別報烏龍的「根據」,大部分不是自由時報的報導、就是總統府或執政黨的「否認」,而且該會評鑑的報導幾乎都是政治新聞,特別是被評為烏龍的又「剛好」大都是對執政黨批判或較為負面的案例。這麼多巧合,也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其實要成為新防會心目中的模範生,一點都不難。只要碰到複雜點的新聞,就把當權者的否認做大,遇到對當權者不利的新聞,如果不好意思為其辯護,就盡量做小,或者根本一個字都不見報。至於,真相性的解析或批判性的評論,當然是不寫最好。
另外,新防會做了這麼多評鑑,也總該讓外界了解其評鑑具體內情:例如有幾個人在做這評鑑?評鑑方法論為何?該會的資金來源與政府有無關係?其主事者有沒有兼任國家通訊社、政府審議委員會的職務或支酬?有沒有擔任特定媒體的顧問?
台灣現在的媒體環境雖然很亂,確實也需要專業的新聞評鑑,但再怎麼評鑑,也不能像新防會這樣的烏龍評鑑,更不能因此而讓威權時代的御用媒體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