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7 中國時報 吳政峰/基隆報導
基隆領有精神疾病身心障礙手冊民眾超過1800人。基市康復之友協會廿六日表示,基市慢性精神病患就業率不及2成;而就業後,工作持續1年以上者僅3成。協會呼籲雇主敞開心胸,提供他們就業機會。
長年輔導慢性精神疾病市民就業的康復之友協會總幹事廖逸民坦言,精神障礙者長期被社會以異樣眼光看待,擔心申請手冊後遭親友歧視,實際患有精神疾病者,人數可能更多。
廖逸民說,協會會員逐年增加,今年已達135人;患有精神分裂、憂鬱症、躁籲症的會員年齡層逐年下降;會員多因情感、工作壓力、課業壓力,難以控制情緒,進而產生精神疾病。
協會每年接受社會局補助經費,開辦職業訓練班,但協會估算,基隆慢性精神病患就業率不及2成;至於就業後,工作維持1年以上者僅3成。
廖逸民無奈說,基隆民風對精神病患的汙名化與偏見,遠高於北縣市。雇主多半以為,精神疾病患等同「瘋子」,像是不定時炸彈,病況發作後,可能危害職場安全。協會理事長許錫錕不諱言,精障朋友吃藥會產生副作用,例如眼白向上吊、流口水、肢體僵硬等;部分雇主與同事見狀後,冷言冷語,打擊精障者的就業意願與自信。
許錫琨指出,忙碌工商社會,每個人皆存有程度不一的精神障礙;而精障朋友在發病前,他們工作能力不輸常人;盼雇主以寬容態度,接納他們服用藥物時所產生的副作用與情緒反應,給他們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