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報/記者鄭朝陽/專題報導】 2006.11.28 03:08 am
雲林縣台西鄉等台灣西南沿海的嚴重地層下陷區,每逢大雨就容易出現積水不退現象。
台西鄉公所/提供
雲林台西等沿海下陷區居民的祖墳,也因地層下陷長年泡在水中,形成另一種「奇觀」。
記者鄭朝陽/攝影
走進雲林縣台西鄉,一望無際的魚塭是外來遊客的第一印象,但仔細一瞧,處處可見「墊高屋」,幾乎家家戶戶都把地基加高,以防豪大雨或海水漲潮時倒灌進家門;除了民宅,許多近幾年新建的公共建築物,也都自動抬高地基,預留日後沈陷的空間,成為罕見的建築「奇觀」。
「只要連續下一小時的雨,整條馬路的積水就會淹到腳踝以上!」雲林縣台西鄉五港村村長凌建雲說,為了省去經常搬動家具和清理家中積水的麻煩,墊高房子的地基最省事;其實,不這樣做,過個幾年,房子甚至都沈到地底下,根本不能住人。
住家沈陷 祖墳泡水
台西是觀察台灣地層下陷現象最典型的沿海鄉鎮,毗鄰的彰化、嘉義、台南,甚至更南的屏東沿海,狀況都差不多,不僅住家沈陷,連祖先的墳墓也因此長年泡在水中。這樣的居住環境很讓人苦惱,年輕人待不住,只有老一輩的長者守得住一再貶值的家。
這也的確讓台西人陷入兩難;不必颱風來襲,光是夏日午後下一場大雨,積水、淹水就往往讓居民吃不消,明知地層下陷的嚴重性與日俱增,但「誰願意離開住了數十年、甚至數代的根而遠走他鄉?」凌建雲無奈地問,然而失去地平線的台西,地層高度卻沒有恢復的一天,要不要離開家鄉,愈來愈成為必須認真思考的課題。
雲林彰化 受害最深
水利署統計顯示,截至民國94年底,地層下陷的累積總量以彰化縣的2.36公尺最多,雲林縣2.3公尺次之。下陷速率則以雲林縣的每年下陷11.6公分最嚴重,其次是彰化縣的11公分,第三名是嘉義縣的7公分。
地層下陷區居民不僅要飽受豪雨來襲時家園就成水鄉澤國的淹水之苦,包括建物損壞、土地因鹽化而無法利用的巨大國土損失、房地產大幅貶值、地下水遭海水入侵鹽化而無法使用,這些代價就已是天文數字,而政府每年花上百億元修築河海堤,更是你我一起埋單的沈重代價,至今還是個看不到底部的超大錢坑。
農民無奈 進退失據
怪農民抽水灌溉造成地層下陷也不盡合理,因為在彰化、雲林這兩個台灣農業大縣,農業灌溉用水占總用水量的九成,但兩個縣境內都沒有水庫,農民的飲用、灌溉用水都靠地下水,即使是供應民生用水的自來水公司,也是鑿井抽水的大戶。
另外,民國70年代起,政府扶殖養殖業打拚台灣經濟,因缺乏水資源合理使用的配套措施,導致難以收拾的地層下陷窘境,如今養殖農民已進退失據。「抽地下水養殖的後遺症我們都知道,但在這裡要轉業困難,教我們靠什麼生活?」彰化縣大城鄉西港村養殖戶陳可用直言,期待政府能幫忙想辦法,讓地下水用得更省、更有效率。
當地養殖戶也半開玩笑地說,誰希望家園變得如此不堪?「看到印尼大海嘯的慘狀,我們也會擔心,萬一有一天大海嘯舖天蓋地而來,我們這裡的人要怎麼辦?」他們嬉笑的言談中,仍透著深深的無奈。
環境衛生 潛藏危機
「地層下陷只是表面,用水安全更要注意!」淡江大學水資源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虞國興提醒,地層下陷帶來許多損失和災難,也直接衝擊衛生與健康;絕大多數的下陷區都沒有汙水下水道,只是一般的化糞池,經常性的淹水很容易讓化糞池的汙物漂出,形成環境衛生的隱憂。此外,當地下水一直被超抽,自然沒有多餘水量可以稀釋對人體有害的汙染物,拿地下水當飲用水的風險自然提高,特別是當地有工業、畜牧業汙染時,更要當心!
【2006/11/28 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