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6.10.27 03:15 am
歐洲商會理事長薛勒(右)、執行長紀維德(左)共同發表年度藍皮書,批評政府沒有重視兩岸關係,希望能儘速在三通、企業投資上限和進口商品限制等方面有所突破。
記者游順然/攝影
歐洲商會(ECCT)昨天發表年度藍皮書,批評台灣政府不願正視兩岸僵局,相較亞洲其他國家,台灣已經完全喪失競爭力。
歐洲商會去年藍皮書對台灣經濟優勢喪失的用語是「台灣有喪失競爭力的危險」;今年則用「台灣已喪失競爭力」(lost competitiveness already)的強烈字眼,甚至強調「台灣不能等到二○○八年,要立即採取行動」、「現在不解除兩岸管制,將有越來越多歐商撤出台灣市場。」
歐洲商會指出,台灣去年讓該商會流失了十五個會員;今年截至目前,又失去了卅三個會員,越來越多歐商加速撤出台灣市場。近兩年已有約五十家歐商完全退出台灣市場,改在南韓首爾,或中國大陸北京、上海設立據點。
歐洲商會今年藍皮書以「面對現實: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為主題,商會理事長薛勒指出,只要台灣政府不在兩岸關係突破,政府最近密集設定的經濟目標,像是二○一五年達到每人平均所得三萬美元的期望,實現的機率微乎其微。
歐洲商會擔心,包括南韓、香港、新加坡及廣東等其他區域經濟體,將藉由進一步的市場自由化及稅務優惠擠壓台灣的發展,台灣與中國大陸、南韓等強勁成長的經濟體差距已「愈來愈大」。
薛勒表示,由於兩岸政策遲未解凍,再加上許多國際經濟預測機構認為台灣今、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將落居亞洲四小龍之末,使得不少歐洲企業來台投資的意願愈來愈低,改向轉往南韓、中國大陸等地設立營業據點。部分在台灣歐商也考慮縮小營業規模。
歐洲商會理事梁敬思分析,正因為政府對於兩岸政策遲不開放,使得台灣的銀行無法前進大陸,服務登陸台商,導致台灣銀行業閒置資金氾濫;再加上卡債問題嚴重,未來台灣可能成為「區域呆帳中心」。
歐洲商會強調,歐洲企業在台投資超過一百四十六億美元,仍是台灣目前最大的外國投資人,期望台灣政府面對現實,正視中國強勢崛起的事實,才能確保未來的繁榮發展。
【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經建會主委胡勝正昨天表示,歐洲商會的批評「有點過火」,政府會在「操之在我」的方面努力鬆綁法規。不過,他坦言,兩岸政策不是財經部會可以著力的。
胡勝正說,政府總會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兩岸政策或許不盡如人意,但政府會一直努力鬆綁法規,促進投資環境自由化與國際化,積極參與區域整合,盡力滿足外商需求,並據此吸引外商加碼投資。
胡勝正坦言,兩岸政策要尊重陸委會意見,但想要突破,必須要有大陸方面的配合。
至於對歐洲商會有關「區域呆帳中心」的批評,胡勝正強調,這個看法並不正確,目前國內銀行平均百分之二的逾放比,是很健康的。
【2006/10/27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