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台北報導】 2006.10.16 04:03 am
趕在第一屆國共農業論壇開鑼前,陸委會搶先「嗆聲」。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說,中共基於WTO對東南亞的農產品免稅項目遠比給台灣多,中共給的不算真正優惠。兩岸農業應在WTO架構下,由政府對政府展開協商,政黨片面協議關稅可能存在不穩定,會有潛在風險。
昨(15)日一場「兩岸農業交流問題與因應之道」,陸委會、農委會和外貿協會共同反擊中共將再對台灣農業提出優惠的說法。劉德勳指出,中共打壓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台灣無法發展與其他國家互動關係,中共只想引導農民到兩岸市場,卻不讓台灣農產品站上國際市場。
劉德勳說,中共開放台灣18項農產品零關稅,成效有限,主要是中共不去解決通關、檢疫等內部問題。卻以農業科技園區、農業創業園區等吸引台灣農業資金、人才、種苗資源,反過來打擊台灣農產品、花卉等國際外銷市場,甚至大陸農產品仿冒台灣農產品外銷到海外。兩岸農業交流可說是「短不多、長又空」。
農委會副主委李健全指出,兩岸農業早已從互補關係,往競爭關係傾斜。台灣過去透過香港出口農產品到大陸,計算去年台灣出口到大陸和香港兩地的水果金額,出口到大陸164萬美元,到香港反而負成長292萬美元,整體呈現負成長160萬美元。去年出口到大陸的銷量是1,436噸,只是台灣水果總量的萬分之六。
大陸提出農業創業園區、科技園區對台灣已形成嚴重威脅。李健全說,大陸從1996年以來設立農業相關園區,吸引台灣農業人才和資金,已打擊到台灣農產品的外銷市場。
比如台灣外銷日本的農產品年產值十年前是30億美元,如今僅剩下10.8億美元,荔枝過去有550萬噸,如今是54萬噸。
農村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涂勳說,蝴蝶蘭原本是台灣旗艦農產品,全球有五成的蝴蝶蘭種苗出自台灣,連荷蘭也來台灣買苗。
不過,目前已有超過70家台商在大陸種植蝴蝶蘭,種植面積大,技術、品種和行銷方式全都跟台灣一模一樣,猶如「整廠輸出」,已一步步衝擊到台灣農業,成為台灣農業走向國際市場的新威脅。
台大農業經濟系教授吳榮杰建議,政府應該棍子跟胡蘿蔔並用,既要管制農業智慧財外流,也要對農民提供更多誘因,讓農民能夠把農業留在台灣。
【2006/10/16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