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報/本報綜合報導】2006.10.1203:56am
許多詐騙集團利用徵才作為幌子,要求初出社會的新鮮人交出證件來申請人頭帳戶,或購買商品、拉人頭加入傳銷。
記者于志旭/攝影
人頭手機加上人頭帳戶,是詐騙集團隱藏身分的標準手法。
記者曾吉松/攝影
為打擊詐欺犯罪,政府紛紛祭出各種作法,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與警方、調查局聯合成立「反詐騙聯防平台」,刑事警察局成立「165防詐騙專線」,從統計數字來看,這些措施已發揮部分功效,接下來,金融機關與警方建立的「警示聯防機制」下月起將全面實施,還將修正銀行法以加重買賣人頭帳戶的刑責。
NCC指出,「反詐騙聯防平台」執行「靖頻」等專案,針對第二類提供加值服務的電信業者違規利用節費器,提供行動電話客戶網內互打的優惠費率,卻讓詐騙集團有機可乘,打給民眾的詐騙電話無法顯示號碼,經一路追查,已逮捕數十名詐騙集團成員,並起出違法手機SIM卡千餘片,成果豐碩。以今年七月為例,NCC統計發現,和去年全年平均值相比,詐騙報案筆數減少約20%,每筆受騙金額也由30萬元降至20萬元。
NCC也加強行動電話預付卡的申請管制,過去只要拿身分證影印本就能購買預付卡,現在則採「雙證」制,除了身分證之外,必須另外提供有照片的身分證件,同時申請人必須親自臨櫃才能辦理,以此杜絕詐騙集團以人頭申購預付卡的管道。
金融體系也多管齊下,頻頻對詐騙集團出招。行政院金管會通令全國各金融機關,凡客戶申辦的網路或電話語音轉帳,由「當日開通」改為「隔日開通」,客戶用網路或電話語音轉帳,匯款金額要等到隔天才能匯入指定帳戶。
除轉帳「隔日開通」外,金融單位也與警方建立「警示聯防機制」,民眾如果發現遭受詐騙,向「165」防詐騙專線或警局報案後,警方將立即通報相關金融單位啟動警示聯防機制,防止民眾被騙的錢遭詐騙集團在第一時間領走。各銀行也將建置「開戶作業查詢系統」,對短期內開戶申請過多者,將拒絕開戶,以杜絕人頭帳戶。
為避免民眾遭詐騙而損失財產,民眾至郵局、農漁會信用部等金融單位辦理三萬元以上的匯款,必須出示身分證明文件,並在匯款申請書填寫匯款人姓名、身分證件號碼及電話、地址等資料。
此外,行政院長蘇貞昌要求所屬加強查緝買賣人頭帳戶情形,且為加重買賣人頭帳戶刑責,已指示研究在銀行法中增訂條文,意圖為自身或他人牟利而販賣個人存款帳戶,可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萬元以下罰金,若自首或供出犯罪集團,則可減輕刑責。
詐騙集團猖獗,甚至直接盜轉接民眾的電話,作為詐騙工具。中華電信對此進行市內電話交換機功能提升工程,從9月中旬起逐步開放指定轉接加密碼服務。這項服務讓用戶在設定指定轉接電話時,須先輸入密碼,由交換機確認密碼無誤後才能完成設定,以防止不法人士利用盜接客戶電話。
中華電信表示,申請指定轉接電話服務設定密碼不用另外加收設定費用,申請人需持身分證件及健保卡至營業櫃檯辦理,中華電信提醒,申請前應先上網查詢或電洽123,詢問所屬交換機是否已提供設定密碼。
另外,中華電信呼籲客戶應加強大樓門禁管理,並在配線箱加鎖,以免有人進入大樓盜接電話設定指定轉接。
【2006/10/12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