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報/記者劉菁菁、莊瑞祥/報導】2006.10.1103:52am
預先做好退休規畫,才能好好享受離開職場後的下半場人生。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目前已達218.9萬,佔總人口數9.62%,明年將首度突破10%,經建會已發出警訊:再不及早因應,「又老又窮」、「活到老做到死」恐將成為台灣民眾未來的生活寫照。
經建會日前公布台灣民國95年至140年的人口結構推估圖像,少子化、人長壽的結果,13年後,台灣新生兒增加人數,首度趕不上老人死亡人數,換言之,台灣人口首次不增反減。
從台灣現有人口結構看,現在平均每七個人扶養一個老人,不夠的部分,政府目前仍有能力支付敬老津貼、老農津貼、中低收入津貼和榮民就養給與,每十人中約有七人領取上述津貼或救助。
但是,以後問題可大了:當65歲以上老人,從現在每十人才有一人變成四人時,請問,政府有這麼多預算嗎?即使政府仍有能力付出每人每月3000元津貼,因物價因素,屆時3000元的價值,已經不是現在的3000元了。
再想像30、40年後,整個辦公室一半以上的人都是灰白頭髮,以後75歲以上才會被叫老人,65歲至74歲的人,預估約有15%必須繼續留在職場工作賺錢。經建會參事劉玉蘭呼籲,國人要意識,將來面臨又老又窮的機率不小,對於正在職場打拚的年輕人及中年人,應趁早規劃退休後面對的生活開支、醫療到殯葬等費用。
老年人口持續增加,除了加重政府財政負擔外,家庭結構改變,使得老人退休與照顧成為潛在性的超級問題。以65歲退休為例,以國人目前平均餘命換算,至少還有20年以上的退休生涯。雖然勞退新制上路後,今後每個人都領得到退休金,但瑞泰人壽最新針對台灣退休市場的電腦試算結果發現,台灣勞保老年給付加上勞退新制給付,只能提供近三成的所得替代率,離退休生活需求的七成,足足有四成的缺口。
劉玉蘭建議,除了及早儲備自己的養老金外,保持身體健康、保持彈性、多接受在職訓練或是重回學校讀書,增加新技能,讓自己延後離開職場,都是未來退休族必須會碰到的。經建會建議,包括企業界或是個人,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多利用目前全球網際網路學習,強化個人第二職場技能,一些教育推廣機構將來可以針對中高齡人士來開課。
當老人成為最大人口族群時,老人市場的商機無限,像是減緩老人醫療費用暴增的老人醫學將成新顯學。老人托育、居家照顧、出租各種輔具的服務業,也將應運而生,即使做室內設計的也要強調居家無障礙、老人住宅,強調老人專屬的3C數位商品紛出籠。
另外,不少50、60歲就退休的社會精英,退休後的生活更加精采,有的從事公益,有的選擇創業,都為一圓年輕時的夢想。
至於退休後何處去?從老人社會程度最高的日本觀察,未來一波波作好退休規畫的銀髮族,不少人會四海為家,近的到本島的花東一帶,遠到美加、澳紐及大陸雲南、東南亞等海島,過著富裕、無憂的退休生活。
【2006/10/11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