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陳芝艷/台北報導】2006.10.0902:15am
上班族在留職停薪期間,不但新制的退休金無法累積,也不是勞保強制投保的對象,在退休三支柱中,暫時失去由政府、企業提供的退休金保障,財務顧問建議,如果不想影響退休生活,這段期間就要靠提高個人投資報酬率因應。
依照歐、美、日先進國家經驗,一般社會的退休制度是由政府提供基本保障、企業提供第二層保障,個人視能力建立第三層保障。
如果在職場生涯中有留職停薪規劃,以國內勞退新制來說,由於雇主不必替員工提繳退休金,勞保年資也可能中斷,上班族若不想延後退休,就必須靠第三層保護,也就是自己投資理財來補強。
南山人壽區經理阮震宇說,上班族遇到這種情況,原則上有四項方法解決,包括延長退休時間,如本來計畫60歲退休,延到65歲,這段期間不但平常生活有收入,也可以靠時間的複利效果拉高退休金的投資報酬率,不然就是增加儲蓄金額、降低生活品質或提高投資的報酬率。
對多數上班族來說,退休時點往往不見得自己能決定,延後退休並不容易;至於增加儲蓄金額,在沒有正職收入的留職停薪期間也很困難,比較可行的是降低生活品質和提高投資的報酬率。
降低生活品質指的是如果不想延後退休時間,退休金又無法增加,就必須降低退休後生活上的品質要求,如原本希望一個月有3萬元可花,如果降低要求每個月只花2萬元,剩下的1萬元就還可以拿來持續投資。
提高報酬則是應該減少定存的部分,並算清楚自己需要的必要報酬率。不過財務顧問認為,如果是即將面臨退休的族群,能提高報酬的投資工具比較少,像股票的風險太高,轉換保單不划算,如果沒有外幣需求,把新台幣定存換到利率較高的外幣定存又不切實際,強調保本的衍生性商品再怎麼轉換,報酬還是偏低,標的較多元的基金還是較適合退休族轉換投資標的。
【2006/10/09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