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08 中國時報 喬慧玲/台北報導
投入中山區公所調解委員會事務18年,處理過大小鄰里糾紛、車禍案件,陳根茂從民國八十年即擔任調解委員會主席,他表示,近年受理的調解案件中,老人棄養案有增加趨勢,感嘆孝道精神在現代社會中已漸淪喪。
陳根茂表示,早年大眾對調解會的功能陌生,遇有民刑事糾紛,多走法律訴訟途徑,但打官司曠日費時,勞神傷財;在政府宣導下,愈來愈多人遇到麻煩會先尋求調解會協助,政府節省行政資源,民眾在時間、金錢上均受惠。調解委員會功能宛如早年農業社會,地方父老在廟堂舉行仲裁,以道德手段叫後代子孫不敢亂來。工商社會狀況複雜許多,但人際關係維持和諧的需求仍在,調解委員會提供雙方尋求和解的空間,結合道德勸導和法律諮商,化解人際間的紛爭。
在委員會中,陳根茂見識過各種無奇不有的案子,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老人棄養案。有一起么女告兄姐不願負擔80多歲老母安養院費用的案件,子女任職警界、公家機關,經濟狀況不差,卻不願分擔老母每月25000元的安養費,經多次調解後,總算圓滿落幕。
另一起案件則未如此幸運。當事人早年離家棄子,晚年貧病要求子女奉養,但兒女不願意,鬧上調解委員會,後來又發現父親似染上斷袖之癖,更不願接納,最後只好走上訴訟一途。還有一不肖兒子將房子賣掉,父親被蒙在鼓裡,待東窗事發,已面臨淪落街頭的慘境,由於房屋買賣已成,也只能求助法院。
從調解案中看盡社會百態,陳根茂有感於現今價值觀混亂,格外注重下一代教育和文化傳承,贊助學子參加地方文化活動,並於其服務的景福宮成立牛埔文化館。在中山區世居三代,他說,唯有從教育著手,教導下一代愛鄉土、敬天、尊重人,社會才有希望,「或許日後調解的案件也才會減少」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