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2 中國時報 蔡水星/南投報導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南投縣政府文化局長陳振盛十一日以唐詩為名間鄉埔中茶葉請命,希望政府救救茶農,不要讓印尼、越南茶葉傾銷台灣,否則茶農早晚會「餓死!」
陳振盛昨天在縣務會議中說,中國人喝茶文化超過一千年,南投縣是全國產茶最大縣份,名間鄉「埔中茶區」又是南投最大的茶葉產區。但這個曾經執全台茶葉牛耳的大產區,面臨大崩潰的命運。
低海拔茶受衝擊 血本無歸
陳振盛表示,埔中茶區屬低海拔區,茶葉特質不如高海拔如梨山、杉林溪、翠峰、凍頂茶葉等,但名間鄉農會無法接受茶農建議推廣中發酵熟茶的特色,一直在趕青茶的時髦,造成埔中茶區不再。
陳振盛說,如今越南茶、印尼茶大量傾銷,嚴重衝擊台灣低海拔茶葉,埔中茶區更首當其衝。今年春茶產地價格一斤從未超過兩百元,現在秋茶一斤慘跌到一百廿元,茶農處於血本無歸困境。
縣長李朝卿聽完他的發言,立刻指示農業局反映中央,加強查緝以確保茶農的權益。
縣府農業局長張錫聰表示,名間鄉生產的茶取名「台灣好茶」,價格一蹶不振與越南、印尼茶進口低價傾銷有關,但茶農如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扳回一城,可能要改變策略。例如要有「生產履歷」、減少使用生雞糞、降低茶葉雜味,並精緻化。
應建立生產履歷 走精緻化
名間鄉農會推廣股長藍芳仁指出,名間鄉一年生產的茶葉最多達一萬公噸,幾乎佔全國生產量四到五成。在量多情況下,也只能靠市場機制,文化局願以文化包裝茶葉,非常歡迎。
藍芳仁說,進口茶葉每年高達兩萬多公噸,與國內生產的茶葉總量相等。越南、印尼茶葉的師傅、烘焙技術與機械都是從台灣輸出,烘焙好茶葉後,再輸入台灣。他也懷疑,可能有人進口越南茶、印尼茶時,以大陸茶葉魚目混珠。
藍芳仁強調,如果政府不積極作為,不但越南、印尼茶葉將衝擊台灣茶葉,低海拔的名間鄉埔中茶或其它茶區更可能危及高海拔的高山茶葉。